從小被視為神童的鋼琴家周善祥,當年引領他踏入古典樂世界的正是音樂神童莫札特,莫札特的創作風格融匯多元,周善祥也在創作中仿效偶像,他說:「生活在現在這個世界,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不曾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自由,人類可以同時聽到橫跨千里、橫跨千年的音樂,這個時代特質是我想放進來的。」對古典樂的熱愛,讓他更積極於與世人分享古典樂的美好,周善祥讓世界的一切納入己身,像莫札特那樣輸出開展,所有人便都在他的影響下,被凝聚了起來……
周善祥X全本莫札特鋼琴奏鳴曲
12/21~22 19:30
12/24~25 19:30
12/27 19: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INFO 02-29412155
樂譜上,周善祥的英文名Kit Armstrong接續在莫札特旁,下方總譜共五行並列,分別給單簧管與絃樂四重奏演奏。其上高音旋律屢有起伏,搭配中音長音和低音伴奏,簡淨的畫面讓人不禁開始想像,後來標示的「幻想曲」段可能會如何發展?
這份譜是周善祥以莫札特寫下僅半分鐘長的手稿為素材所作的新曲,二○一九年出版,同年在自己家——一座位在法國北方伊爾松(Hirson)的教堂留下了精采的現場錄影(註)。聽罷會對兼容優雅與狂想的風格感到好聽好玩、忍不住探究,當廿七歲的作曲家本人上台時,看起來還像小男孩一樣,更或多或少會讓人想起神童莫札特的形象。
效法音樂神童的海納百川
「大家都以為莫札特寫了一首單簧管五重奏,其實他寫了三首,不過只有一首寫成。」周善祥對偶像的作品暸若指掌,「我拿第二首K.516d的手稿來創作,並不是要模仿莫札特,一方面是我做不到,一方面是這樣還不夠靠近莫札特。」不夠靠近?因為周善祥是這樣看莫札特的:「他是一位無法模仿的音樂家,貝多芬或布拉姆斯的作品還可以看出主題怎麼開始、怎麼結束,但莫札特不能,因為他不是這樣寫曲子的。他的樂思會不斷一直發展,難以用樂理解釋。」周善祥舉鋼琴奏鳴曲K.332為例,他指出樂曲過了一分半左右就已出現許多不同的主題和旋律,如果純粹看樂譜會覺得彼此好像沒有關聯,但大師的天才就在於,這些「無關」聽起來非常順,完全不突兀,「所以我在寫這首作品時,也想嘗試用這樣的方式。」
他接著解釋:「我想生活在現在這個世界,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不曾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自由,人類可以同時聽到橫跨千里、橫跨千年的音樂,這個時代特質是我想放進來的。」就像莫札特當年把巡迴演奏時聽到的義、法、日耳曼風格都融入作品,或是當他接觸到舊時代的巴洛克作品很快便吸收運用,周善祥讓曲風幅度乘著時代之翼更加寬廣。
他在第一段幻想曲採用十六世紀英國器樂合奏風格(consort music),呈現古樸感,在第二段幻想曲採用十九世紀維也納表現主義風格,在第三段幻想曲採用美國低限主義音樂手法,每一段都試圖捕捉不同時代的作曲家會如何回頭看莫札特,畢竟「莫札特太獨特了,他自成一格(self-contained)」,永遠值得深究。
周善祥雖然五歲就開始學音樂,但他自承並非來自音樂家庭。他是無意間讀到莫札特交響曲的樂譜覺得有趣,然後開始看書、查資料,最後一頭栽進音樂世界。「所以我不是從樂器或CD開始認識莫札特的,而是從作曲家的方向來認識他。」許多人因為周善祥從小具有高度的音樂和數理天分,而將他比擬作現代莫札特,但真正讓他與莫札特深刻相連的,其實是這份珍貴的偶然。
年底他應邀來台演出莫札特全本十八首奏鳴曲音樂會,他說這讓他完成了一個從小到大一直期待實現的夢想。他特別重新組織樂曲順序,並在每日穿插近似即興、較少被仔細聆聽的幻想曲、輪旋曲等,希望能讓每一場音樂會「擁有廣闊的音樂變化」,一如莫札特創作時海納百川的安排。
人物小檔案
◎ 1992年出生美國加州,5歲開始習琴,7歲創作的〈小雞奏鳴曲〉首次獲得作曲獎,8歲與長島巴赫節慶樂團演出協奏曲。
◎ 11歲進入寇蒂斯音樂院唸書,偶然被鋼琴巨擘布蘭德爾聽見,大師決定收其為門生,並形容周善祥是「他看過最偉大的天才」。
◎ 在成功的音樂事業外,亦先後賓州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專攻數學,並在2012年取得索邦大學數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