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劇
面對恐懼,是成長必經之路程
繼此前來台的《仙杜拉》與《小木偶》之後,法國劇作家與導演喬埃.波默拉的童話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小紅帽》,終於來台演出。改編自經典童話,波默拉這齣獻給自己女兒的作品,透過光影的變化、詩意的語言,探討人的恐懼與慾望;透過這樣的作品,他也期待女兒從女孩成為女人的生命經驗中,能有機會學習走向未知、面對那危險的事,而那正是「成長必經的路程」。
-
企畫特輯 Special
俄韓名團、台灣精銳 幻化展現交響織度 2019誠品室內樂節
「誠品室內樂節」已成為國內備受矚目的室內樂演出盛會,每年的邀演團隊、精選曲目,都讓樂迷翹首期待。今年應邀訪台的國際團隊,有具國際重要地位的名團來自俄國的鮑羅定四重奏,展現年輕活力的韓國新銳Novus弦樂四重奏,加上國內菁英Infinite首席四重奏與藝心弦樂四重奏,精湛琴藝與絕佳默契,將帶來豐富如交響樂團音樂織度的音樂饗宴。
-
藝號人物 People 倫敦愛樂管絃樂團首席客座指揮
尤洛夫斯基 充滿對比、又力求平衡的指揮家
出身音樂世家,自二○○三年接下倫敦愛樂管絃樂團首席客座指揮一職迄今的尤洛夫斯基,演奏風格濃烈卻不失節制、精細中帶有力道,除了莫斯科音樂院的基礎訓練,還有來自指揮父親與其他音樂學派的影響。此次與倫敦愛樂訪台,他安排了布拉姆斯第二與布魯克納第二號交響曲,一方面藉助於兩位作曲家在十九世紀末美學論爭中的重要性,形成音樂史上有趣的對照,另一方面也可說回顧了指揮與樂團的合作點滴。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小提琴家
茱莉亞.費雪 在音樂裡,請做唯一的自己
小提琴家茱莉亞.費雪是柏林愛樂、紐約愛樂等一線樂團經年邀演的獨奏家,「面對音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觀點。」這是她在訪談中不斷提起的一句話,也是她自小到大的準則。「永遠關注音樂,而不是事業」可說是她的事業座右銘,不沉醉既得掌聲與成果,她不斷努力開拓曲目,絕不自我設限。強調個人觀點,卻不致標新立異、睥睨他人,這或許是導因於費雪永遠記得曼紐因說過的一句話:「當我們把巴赫的夏康舞曲演到非常非常好的時候,也就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和平。」
-
特別企畫 Feature
重建劇場的三個 W
事件(what)、地方(where)、人物(who)是戲劇中常言的三種W,誰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便是構成單一片段場景的基本要素,是在戲劇結構中有如原子般的最小單位。然而如今,觀眾不只是「觀」眾,得以四處遊走互動、表演者也可由素人參與,借自身經驗為分享依據、「重現」生活的切面亦非必要,「重述」真實才有可能看見世界、地點場景當然也不用製造擬真幻覺,甚至連空間規則都能隨機產生、活在當下。 今年,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的三組戲劇節目表演團隊,分別從不同基底著手,試圖重新建構劇場裡的三個W元件。首先,比利時根特劇院藝術總監米洛.勞,長年以社會學家的研究調查方法實行創作,發表包括劇場演出、紀錄片、書籍刊物、影像裝置、論壇講座等多種形式作品,深究「事件」與真實間的關係,將世界議題、國際案件搬上舞台。劇場裡的「事」不在這裡開始、不在這裡落幕,而是一場社會行動的其中一個階段。 法國與比利時藝術家喬治和德弗,則嘗試在一片荒蕪的劇場空間裡,無中生有、從「新」來過,把現有的一切規則鏟平、拋棄,創建屬於自己的地點、自己的世界,一個哪裡都不是,卻又包羅萬象的宇宙。而台灣近年來最受矚目的創作團隊「明日和合製作所」,也將再次形塑「觀眾、創作者、表演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民間信仰、宗教儀式的田野調查為依據,在場上舉辦講座演出及表演工作坊,一邊請「仙」問事,同時也藉此驗證,是「誰」在「扮仙」。 本期特別企畫將帶領讀者一探上述創作者的思維世界,看他們如何解讀、打破再重建這劇場裡的三個W。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們能做什麼?」 以藝術揭露殘酷真實
深受左派思想影響的瑞士導演米洛.勞,在東歐、俄國共產體制解體後,仍不斷思考著:當左派知識分子不再從這些革命家的角度觀看世界、不再自詡為工人階級的代表之後,還能做些什麼?於是他從社會學的批判角度出發、從社會運動的方法切入,探討各種禁忌議題。他的創作題材總是圍繞在歷史上的暴力事件,也因此他備受爭議,米洛.勞說,他用看似激進的方式處理敏感題材,是希望透過在劇場中重現暴力,透過各種形式來挑戰觀演經驗的極端邊界,反思人性的本質。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遍世界穿越時空 重敘事件映照當下
米洛.勞作品的層次多元,除了關懷世界上的社會、政治現實,也切入歷史長流,對曾經發生過的悲劇與文明現象,透過劇場形式,對照省思。本文選介米洛.勞的三齣重要作品,藉此初探其創作脈絡。
-
特別企畫 Feature 瑞士劇場導演
米洛.勞 劇場裡有意義的事,在於傾聽與同理
年輕時曾說過自己的人生志願是:社會學家、藝術家、戰地記者,現在身為劇場導演的米洛.勞,透過劇場工作,他與人一起創作、觀察社會現象,還到戰地研究調查,似乎可說是三個願望一次滿足了。劇場對他而言,有意義的事情在於傾聽、存在、理解、同理、在那一刻升起的情感、帶著反思的觀看,「在過程中,或許是排練或許是演出,如果有那麼一個短暫片刻讓任何一個人感動,讓任何一個人了解一些什麼,或許僅僅只是走進劇場的意義,那對我來說一切就值得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具屍體、一座城市 我們身處的社會現實
一具被棄置荒郊的屍體,一樁恐同的謀殺案,將之重現╱重述於舞台上,導演米洛.勞想談的,並不止是社會案件而已。《重述:街角的兇殺案》是米洛.勞發表「根特宣言」後的第一齣作品,透過徵選素人演員、實地田野調查,米洛.勞關注的視角更拉大到城市規模,在劇中帶入工業沒落造成嚴重失業問題的無奈現況,尋找犯罪行為背後可能的社會結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脫離文件陰影 照亮多層次真實
米洛.勞在取材上總是由歷史的觀點出發,並時常涉及明確的政經事件,他與團隊的研調內容與最後作品卻不一定直接相關,目的也不在於呈現事件資訊,而更在於展開象徵或記憶層面輻射出的意涵。無論是透過政治行動、重演,或是個人故事的描述,在舞台上,米洛.勞從回憶、象徵、傳統,與神話的觀點不停回應歷史,於歷史與存在經驗之間協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零開始的處女地 在幽默中見證世界誕生
國家兩廳院與法國鳳凰劇院所合作的開動計畫,首波帶來了法國及比利時藝術家喬治與德弗的《宅想新世界》Germinal。喬治與德弗既是此次的共同創作者,也是概念發想人、舞台上東試西弄的表演者;他們試圖從「無」開始創造空間中的「有」利用劇場技術、科技效果、投影畫面等,一步步建立屬於台上四人的溝通方式和空間規則。舞台會自給自足地生出一切,作品也像生命體般,因他們的玩樂和探索,逐步構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宅想新世界》創世神
喬治與德弗 面對這個時代,除了幽默還有別的可能嗎?
兩位不按牌理出牌,作品跨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講座演出、舞蹈呈現的藝術家,以變色龍般的思維面對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說是恰如其分似乎也不為過。本刊特地透過信件訪問兩位藝術怪傑,一談他們的創作思考與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生而為人 我們參與了這場實驗
以洪千涵、黃鼎云與張剛華為主創者的「明日和合製作所」,在沉浸式展演的浪潮裡以他們對「觀演關係」、「演出空間」等方面的思辨與實驗形成一套「和合式collective」的創作方法脈絡,三年內陸續推出了多齣製作。走進明日和合的劇場,作品發展與發生過程裡的不定性,正折射出我們於社會扮演的角色,並連繫身分的多重性,於不固定或僵化的變換中持續尋求或打破規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觀眾在「當下」對話 重視過程勝於結果
二○一六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的三位同學張剛華、洪千涵與黃鼎云共組了「明日和合製作所」,以「和合式」(collective)為方法、將「不設限」作目標,自詡能「遊走在劇場/行動/展演/計畫等多樣創作間」。 三位同為作者,時而一起推出作品、時而由其中一人與其他創作者攜手,以「明日和合」之名實行計畫。例如,三人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推出的《明日和合 Tomorrow Inn》(包含《獨身澡堂》和《日夜旅館》兩件參與式作品),是「明日和合製作所」的初試啼聲;而二○一五年,洪千涵與曾士益在「台北藝術自由日」共同創作的《坐坐茶室》,其後於WSD2017劇場藝術節、澳門藝穗節等地的再製,便是交由明日和合製作;曾入圍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的《曾經未曾》亦同。 創團這三年來,他們走遍了各種演出場域,從廚房到路邊、從劇場到美術館,豐富多樣的作品形式亦造成許多討論,不管是參與式也好、沉浸式也罷,可賦予的定義和分類,永遠趕不上創作者們好奇嘗試的實驗、探求變化的念頭。 三月底,三人將再度聯手,共創新作《半仙》,這回他們潛入台灣民俗宗教文化,探問神秘經驗,將透過一場「講座」在實驗劇場「假鬼假怪」。趁此機會,本刊先向三位創作者「問事」,請他們一談各自的創作經驗與想法。
-
音樂 魏瑟-莫斯特領軍 百年樂團綻放精采
暌違卅二年 克里夫蘭管絃樂團再度來台
美國五大管絃樂團之一、被譽為「美國最輝煌樂團」的克里夫蘭管絃樂團,曾在兩廳院開幕時應邀來台演出,當年曾造訪的團員,迄今仍對兩廳院印象深刻。暌違卅二年後,該團將在現任音樂總監魏瑟-莫斯特的帶領下再度造訪,與當紅鋼琴家特里弗諾夫同來,為台灣樂迷獻上兩場精采的音樂饗宴。
-
音樂 波蘭鋼琴大師再度訪台
齊瑪曼 只在乎與你交心的那一刻
波蘭鋼琴大師齊瑪曼將於三月底四月初再度訪台,票在啟售後未久就銷售一空,而鋼琴家根本沒公布演出曲目,可見其受歡迎之一斑。素以完美主義聞名的齊瑪曼,即便口袋中曲目豐富,但從不輕易答應錄音,所以樂迷只能爭搶這難得的演出機會,親耳聆賞他傳奇的樂音,齊瑪曼也期待觀眾的真誠傾聽,與他短暫相逢、片刻交心。
-
音樂 吳蠻與莊東杰首度在台合作
東西輝映 琵琶與交響的對話
三月底的NSO名家系列音樂會「琵琶 交響」,邀來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與備受矚目的青年指揮家莊東杰合作,將演出趙季平的《第二號琵琶協奏曲》,此外NSO更將首演李子聲的《布農.天籟》,吳濃軟語對上原住民和聲,再加上廿世紀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及浦朗克的作品,一場東西同台、精采互見的音樂饗宴,令人期待!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日新時光」
創意勃發 傾聽新生代的新聲
朱宗慶打擊樂團固定在春天的時節首演新作,從二○一七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跨世代委託創作三部曲」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年,將在「春日新時光」音樂會中以千禧世代的作曲新秀為主劃下最終章,委託三部作品並集結精采曲目來演出,在豐富的擊樂聲響中,讓我們窺探新生代的心聲,也聽見他們注入活力的新聲。
-
戲曲 國光劇團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聯手
《費特兒》 慾望共生的感官主題樂園
跨界腳步不停歇,國光劇院繼去年與能劇合作的《繡襦夢》後,今年則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合作,搬演以希臘神話故事為底的《費特兒》,由擅長解構戲曲表演的戴君芳擔任導演,國光當家花旦朱勝麗主演。演出形式結合了京劇、南管、現代舞,在表現理性與慾望牴觸的道德考驗中,牽引出個人情慾與群體生存的衝突與糾葛。
-
戲曲
台北新劇團、臺灣崑劇團推新秀
三月份,台北新劇團與臺灣崑劇團皆推出主打青年演員的專場演出,前者的「青年薈演」推出全本《陶三春》與「文武崑亂嘉年華」,後者則由年輕京劇演員擔綱多齣崑劇經典。在台灣戲曲教育環境長期存在資源與教師不足的狀況下,青年演員無法以傳統一對一的口授心傳方式得到指導,但他們透過多方問藝、研究前人演出,與揣摩角色等方法,找出傳承新路,透過上述演出,正可看出他們的努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