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珮瑤
-
舞蹈
舞蹈新訊
融合芭蕾優雅與佛朗明哥的狂野 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訪台演出 一個迴轉,一個踏步,佛朗明哥舞蹈充滿著吉普賽驕傲的血液。荷西‧葛雷戈的最大成就,便是將安達魯西亞安的佛朗明哥,從Tablao小酒館裡的狂野熱情,帶到了百老匯的舞台,讓世人有機會欣賞到佛朗明哥的奔放以及音樂中的野性,沙啞低沉的嗓音,,時而激昂,時而內斂,直達靈魂深處。 來自佛朗明哥世家的荷西‧葛雷戈二世,父親於二○○○年十二月因心臟衰竭與世長辭,雖然從小即在耳濡目染與父親的嚴格訓練下學會佛朗明哥舞蹈,但他正式的舞蹈課程是在他十七歲進入西班牙國家芭蕾學校才開始。 畢業後加入卡蜜拉芭蕾舞團,並以首席舞者的身分隨團到歐洲、非洲與中東等國巡迴演出,他精湛的舞藝、傑出的表現很快便受到了各界的矚目與好評,讓他很快在芭蕾舞這個領域闖出了一片天。 但他血液流著拉丁民族與生俱來的澎派熱情,與對佛朗明哥舞蹈難以割捨的喜愛,因此他於一九八六年創建了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於歐洲、日本、蒙地卡羅等地表演,同時他也加入父親的舞團,在美國各地表演。 葛雷戈二世將古典芭蕾舞的線條美感融入了佛朗明哥舞,自此他狂野不羈的舞步多了些許的精緻優雅。一九九六年,舞團初次在洛杉磯公演,洛杉磯時報報導:「荷西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從父親的陰影中走出來,現在他是一個獨特的巨星,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和熱」。 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沒有華麗炫奇的舞台燈光與佈景,但是透過舞者的擺頭、聳肩與急速動感的跺步,強烈的節奏釋放著熱情與魅力,讓人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與節奏鼓掌吶喊。 喚醒自由奔放的舞蹈熱力 林志斌爵士舞展《爵醒》 文字 廖俊逞 和爵士樂不受拘束、即興多元的風格一樣,爵士舞也是一種在本質上,散發著自由和熱情的舞蹈形式,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地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爵士舞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抒發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表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舞蹈 雷公作引,看見天庭?─白舞寺舞團《看天河》 去年白舞寺演出《七匡乙咚》,延續創團作《白色的狂嘯》的實驗,結合現代舞與布袋戲,讓舞者與偶師同台演出,獲得評論者張嘉容「吸收了各種現代和傳統元素,發揮了可喜的再創造精神」的評價肯定,但也同時留下「舞者操偶舞步受限,偶師肢體展現單調」的問題有待解決。 今年白舞寺再接再厲推出《看天河》,續走前作的實驗路線,由現代舞者游紹菁、蔡佳君、洪儷今,與亦宛然布袋戲演師黃僑偉共同創作,加入曾受日本鬼太鼓訓練的張家齊,以及劇場燈光設計洪國城,為觀眾搬演一齣「變化肢體無窮盡,落地操偶鬼神驚」的故事。 上回的《七匡乙咚》說到黃帝大戰蚩尤、鯀治水卻遭懲的怨氣;這回《看天河》說的是有關雷公與天庭的故事。團長游紹菁說,記得小時候每當打雷,長輩們總會說,此時抬頭看,就能看見天庭。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雷電有如一把鑰匙能開啟天庭」這種事情,不僅充滿驚異與魅惑,也讓她不斷揣想天庭的模樣。 後來,游紹菁拿到一本「法仔鼓」,閱讀裡頭的經文,激發她與同伴許多創作的靈感,《看天河》便以雷公為引子,「法仔鼓」經文描繪的景象為藍本,構築出一個想像的天庭,以及天庭之外、另一個繁麗多彩的世界。而這些想像的人物與虛構的世界,將藉由舞者與演師的口白、操偶與舞蹈動作展現出來。看過白舞寺作品的觀眾,可以看看他們這次是否進步;沒看過的人,則不妨見識一種人如偶、偶被附身、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演出方式。(楊莉玲) 戲劇 與文本共舞─二○○四國際劇場藝術節 從上個世紀八○年代以後,現代劇場走向拋棄敘事性文本的路子,大多數的劇場工作者從演員、舞台設計、音樂等非敘事劇場元素出發,構築出意象性強烈的作品。但虛渺難以言說的意象看久了,也令人懷念起雋永的文本故事。這回由兩廳院策劃的國際劇場藝術節,打出了「騷文意動」的口號,號召國內外六個劇團,重新詮釋貝克特、易卜生等名家的經典。 與貧窮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頗有淵源的山羊之歌劇團,表演以肢體動作與演員演唱為主,這次演出的《悲歌錄》以蘇美史詩《吉爾迦美什史詩》為劇本主軸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摩登啟動新的一年 年初 SARS肆虐,藝文界首當其衝、損失最慘重的「非常現代」音樂節又捲土重來了,在國內觀眾的殷切等待中,來自德國的摩登樂集將緊接在甜美的新年音樂之後,在台北演出一系列現代之音。這次的曲目沒有太多變動,但是場次減少了,如歐陸當今正紅的音樂劇《白紙黑字》場地從前次的新舞臺換成國家戲劇院,卻只上演一場。而這次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新增的部分,摩登樂集將帶來一整場搖滾怪傑法蘭克.薩帕的作品,或許可讓台灣的愛樂者更加深切體會,在音樂的國度裡,樂種的分界已經遠遠被排除在藝術的考量之外了。 二月兩廳院音樂節目銳減,但卻是「寥寥幾場」重量級演奏會:相當受台灣聽眾歡迎的俄國鋼琴家普雷特涅夫(M.Pletnev)這次帶來的獨奏會,單從曲目上來看,也許習慣內容「值回票價」的人會覺得太輕薄,但這也正是考驗演奏者誠意與琴藝的好機會。指揮家艾拉.列汶帶領NSO與貝洛夫(M.Broff)和魯迪(M.Rudy)兩位鋼琴家則洋洋灑灑開出一桌大菜:浦羅柯菲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與布拉姆斯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貝洛夫擅長浦羅柯菲夫的音樂,而從魯迪與羅斯托波維奇、史坦的鋼琴三重奏這個經典組合來看,他的布拉姆斯也很令人期待。 台灣愛樂者久違的鄭京和,這次經牛耳藝術公司力邀,將在林克昌的指揮下,與長榮交響樂團再度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同樣屬於早慧的小提琴家,在婚姻與事業兩者之間,來自韓國家庭的鄭京和顯然與來自俄國的穆洛娃有著極大不同的選擇,婚後幾乎在國際舞台上消失的鄭京和,幾年前曾被樂評家譏諷琴藝已隨著走入家庭而燦爛不再,然而對於她的樂迷而言,再度聆聽舞台上的她已經與聆聽基頓.克萊曼一樣,意義已在演奏技巧之外了。只是,包括日前從下榻旅館鬧事鬧到兩廳院台前幕後的甘迺迪,牛耳不時端上這類「非凡意義」的菜色,饒富趣味之餘,似乎也是在低迷的藝術市場中持續往前奔馳的一種新法子?(林芳宜) 戲曲 提線偶戲,讓過年很有趣─泉州市木偶劇團訪台演出 新春期間能讓大人小孩盡興觀賞的演出不多,將於一月底訪台的泉州市木偶劇團,則會帶來兼具藝術性與娛樂性的各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一二一期至一三二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國華╱西行取經或瞎子摸象?──從二○○三年文建會「創意行天下」考察計畫談起 74 第一二四期 【四劃】 王友輝╱雨中「梁祝」,搭建共同記憶──評台北藝術節《梁山伯與祝英台》 34 第一二一期 王友輝╱結合多科內涵,戲曲教育夠「統整」──談「藝術與人文」課程中的表演藝術與傳統戲曲教學 42 第一三二期 王安祈╱枝蔓與嚴實──以《紅樓夢》為例談傳統戲和新編戲的人物塑造 14 第一二五期 王安祈╱女人豈止在徽州?──大陸地方戲在當代台灣劇壇的處境 55 第一二六期 王紀澤╱即時連結郭文泰!(Real-Time Contact)──評河床劇團《汽油笑聲:一個人工製品》 54 第一二二期 王紀澤╱從學院走入劇院的說書人──二○○二年美國百老匯東尼獎最佳導演瑪麗.齊瑪曼 58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六弦琴的秋意─吉他演奏家蔡世鴻與杰森.維奧 吉他這樂器大概是所有樂器中觸角最廣的一項,從巴洛克到現代、從嚴肅音樂到爵士與流行音樂、從音樂廳裡與管弦樂團協奏的主角到幼教系統裡唱遊課的工具,無論哪一種角色,吉他總是有極為適切的功能。 在西洋古典音樂中,吉他是個重要且正式的獨奏樂器,歐美各大音樂院均設有吉他演奏科系,然而這個最動人的弦樂器,雖有少數吉他演奏家極力推廣,在台灣仍常被局限於民歌音樂的伴奏樂器。 本月份在兩廳院即有兩場精采的吉他獨奏會,首先上場的國內少數幾位具備古典音樂學院訓練背景的吉他演奏家之一的蔡世鴻,原本是畫家的蔡世鴻先後畢業於Arcueil Cachan 音樂院與法國巴黎示範音樂院,曾於法國楓丹白露所舉行的第一屆A.PONCE 國際大賽獲得第二名,這次除了台北國家演奏廳的獨奏會以外,還有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的室內樂音樂會,將與方圓室內樂團一起合作演出。 接下來是為被譽為最自然的演奏家的杰森.維奧(Jason Vieaux)。維奧十九歲即奪得美國吉他基金會(GFT)國際大賽冠軍,為此大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得主。自贏得GFT大賽之後,維奧即於美國與法國舉行密集的巡迴演出,更與克里夫蘭管弦樂團合作協奏曲音樂會。一九九五年維奧擔任年度美國藝術大使,於七個國家巡迴,隔年再度贏得紐約納姆伯格國際吉他大賽大獎。此次來台,維奧的曲目既古典又經典:從巴赫的小奏鳴曲到阿爾班尼士的《卡達蘭奇想曲》,六弦琴的琴聲將為台北的深秋增添一筆微醺的芬芳。(林芳宜) 舞蹈 蝴蝶拍翅,世界變了?三十舞蹈劇場《發條蝴蝶培養皿》 在看《發條蝴蝶培養皿》之前,先聯想到的是劉德華、張柏芝主演的《大隻佬》,以及半年前上映的《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Reloaded。 想什麼呢?想《大隻佬》中的因果論,對照《駭客任務:重裝上陣》的程式決定論。不知道是不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或者只是兩部片編導的信仰不同?有趣的是,在思索著編導企圖傳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早慧的天才,奇特的挑戰─穆洛娃與帕胡德 相信台灣的愛樂者對於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與帕胡德(Emmaneul Pahud)一點都不陌生。今年四十四歲的慕洛娃,十六歲便得波蘭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首獎,一九八○年贏得西貝流士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兩年後拿走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牌。生於莫斯科的慕洛娃,昔日一手俄國音樂家特有的超級演奏技巧與斯拉夫民族的濃烈詮釋,曾經令卡拉揚極為激賞,也是卡拉揚大力提攜的眾多青年音樂家其中一員。一九八三年於瑞典尋求政治庇護之後,穆洛娃成為歐洲一顆極為閃亮的明星,與無數的樂團與指揮家合作令人讚嘆的演出。 而現年三十三歲的帕胡德更是屬於早慧的音樂家。二十歲即以最優異成績畢業於巴黎音樂院,隨即成為日內瓦音樂院長笛教授,二十二歲被指揮家柴利畢達克(S.Celibidache)延攬至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二十三歲起則進入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堪稱世界上同等級的樂團中最年輕的長笛演奏者。 這兩位音樂家的豐功偉業,台灣的聽眾應該耳熟能詳,近幾年他們不約而同地先後將觸角伸向爵士音樂界,錄製了不少與爵士樂手合作的錄音,穆洛娃甚且為了新專輯而特別新編披頭四的音樂。與兩人合作的樂團也十分奇特,首次來台的英國啟蒙時代樂團原為專演古樂的樂團,這次將與穆洛娃合作整場莫札特的音樂。而帕胡德將與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樂團──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組成的古樂樂團,這次台北音樂會為該團二○○三年亞洲巡迴最後一站──合作,演奏巴洛克長笛音樂大師泰勒曼與巴哈的音樂。帕胡德雖屬早慧的天才,但是他對巴洛克音樂的詮釋將是他面對音樂嚴謹態度的最佳證明。(林芳宜) 舞蹈 身體開始唱歌聲動劇場《河唱──身體與聲音的探索之旅》 是不是,語言不可信,文字多歧義,於是我們開始注視身體聆聽聲音? 秋涼九月,我們在劇場裡聽見光環舞集唱著淳厚樸實的客家山歌;這個冬季,聲動劇場展開一場身體與聲音的探索之旅,編導謝韻雅要帶我們從冰河的記憶中甦醒,循著身體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喧嘩的初秋 秋老虎持續耀武揚威,卻是每年音樂季開始的滋味。隨著兩廳院展示新面貌,這兩個月的音樂節目也多得令人目不暇給。管弦樂方面,有泰密卡諾夫帶領的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這次帶來的是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與穆索斯基的作品,要聽原汁原味的柴可夫斯基,非泰密卡諾夫與聖彼得堡愛樂莫屬。另外德國兩大廣播交響樂團──北德與法蘭克服國家廣播交響樂團,一前一後蒞臨台灣,連曲目都極為相似──貝多芬與拉赫曼尼諾夫,或許可以做個比較,也是樂趣。而終於如願來台的龐克小提琴家甘迺迪(Nigel Kennedy)帶著他的龐克髮型(或許臉上依舊畫著迷彩)與華沙室內管弦樂團,將為台灣的聽眾演出他的招牌曲目──《四季》,甘迺迪其快無比的速度雖然仍是音樂界的一項指標,不過聽他的音樂會當然是除了純粹聆聽以外又多了視覺的娛樂效果。 至於室內樂方面,連著三場的NSO室內樂音樂會,算是難得的策畫,罕見有趣的曲目將可以看到NSO的音樂家們另一種能量。另外,第二屆的「啟動台灣的聲音」開跑囉!有異於第一屆不分編制的策畫方式,今年以編制為考量,將同類型的曲目安排成同一場音樂會。十月首場便是由台北愛樂合唱團所擔綱的合唱篇,將演出許雅民等的現代合唱作品。 充滿著演出節目的秋天,絲毫感覺不出蕭瑟的味道,演出前到劇院的廣場看看點點噴水夜燈、到誠品翻翻書、還有大風吹不進的咖啡座,這個樂季開始,音樂會似乎已經不再是單純聽覺的享受了。(林芳宜) 舞蹈 歷險不斷,舞動孩子的想像雲門舞集2《波波歷險記》 雲門舞集2團原訂在今年五月演出的《童樂會》,因SARS延期,經過半年的重新思考,這齣首次為兒童創作的舞作,更名《波波歷險記》,終於要在十一月面世。 從《童樂會》到《波波歷險記》,似乎顯示了舞團對於創作方向更為清晰,觀眾從《童樂會》的諧音「同樂會」所得到的暗示──作品的歡樂氛圍──過渡到一個含有主人翁、歷險故事的具體明示,應有助於提高購票前的預期與信任度。 也在今年獻出第一齣兒童舞作的舞蹈空間舞團,四月中呈現的《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專一的純然美感─台北打擊樂團「純粹擊樂」與國家交響樂團「新生代小提琴奇才列賓與NSO」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團體。沒有喧嘩的言語與鼓譟的宣傳,總是在你正思忖著何時才能再聽到他們之時,悄然地端著一盤佳餚現身。台北打擊樂團一年一度的國人作品首演音樂會即將登場,一向重質不重量的台北打擊樂團對於演奏首演作品更是精益求精,每每讓首次見世的作品更加耀眼。今年受委託創作的作曲家有賴德和、黃婉真、金希文、鍾耀光與洪崇焜。賴德和的《幻想非洲》延伸作曲家近年來所嘗試的關於時間性的思考,而鍾耀光則以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融合了東西方的相異點,並延續去年新作《第五號鼓樂》的手法與風格,完成了今年這首給擊樂六重奏的《第六號鼓樂》。世界首演是一首作品脫離作曲家之手開始真正參與音樂歷史的起點,台北打擊樂團的功力值得愛樂者親臨這歷史的時刻。 小提琴家列賓(Vadim Repin)將與指揮麥爾(Uri Mayer)共同揭開NSO的年度樂季。列賓這次帶來俄國作曲家蕭士塔可維契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首度與NSO合作的他,似乎有以這首音樂性與演奏技巧都具高度要求的曲目征服國內聽眾的企圖心,列賓燦爛華麗的技巧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如何傳達蕭士塔可維契曲中扭曲的情感,卻令人期待親眼一見。曲目中還有英國作曲家艾爾噶(E.Elgar)相當有趣的《謎之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試著閉上眼睛,聽聽艾爾噶的音符,猜猜看現在登場的是誰?(林芳宜) 舞蹈 放下嬰兒油,回歸客家母土光環舞集《平板》 如果我們把當今的舞團與舞蹈風格做成一張表,玩個連連看的遊戲,那麼,光環舞集,不假思索地應該會跟「嬰兒油」連在一起。 二十年前,劉紹爐夫婦離開雲門舞集另創光環,經過將近十年的摸索,終於在一九九三年發表《大地漫遊》,柳暗花明一遊驚人,奠定其「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的招牌風格。而《奧林匹克》一作獲得德國路德維表演藝術中心的「表演藝術創新獎」,更為光環打響國際名聲,此後的系列舞作,除了閃亮可見的嬰兒油,劉紹爐也據此整理發展出一套「氣身心」三合一的舞蹈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好熱鬧的八月─本土爵士、彩色「四季」與澎湃擊樂 八月實在非常熱鬧!除了兩廳院主辦的夏日爵士Party即將開跑以外,國內知名的爵士樂二重奏「啟彬與凱雅」也將在演奏廳演出一場以「台灣新爵士」為主題的音樂會。一年前捧著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爵士演奏碩士學位回國的謝啟彬與張凱雅,回國之後在藍調與迴廊咖啡兩個場地固定演出,造福了不少爵士音樂迷,演奏之於,兩人也致力於爵士音樂的推廣與教學,可說是由學院紮實培養而出的全方位演奏家,這次進入兩廳院,啟彬與凱雅開出一桌親切的菜色,以兩人的成長回憶與週遭生活點滴為出發點,樂迷們即將聽到台灣自己的爵士之聲。 另外,六月在實驗劇場成功演出「大兵的故事」的樂興之時管弦樂團,本月將在新舞臺舉行一場「樂興弦樂美聲祭」,由指揮江靖波帶領樂興弦樂團演出兩種「四季」:韋瓦第與皮亞佐拉,聽聽看巴洛克大師與探戈大師眼中的四季是何種風情吧! 「擊樂.十方」是十方樂集打擊樂團今夏的重頭戲。除了吳丁連與潘皇龍兩首國人作品以外,還有一首為二十世紀初現代音樂大師瓦瑞斯(E.Varese)的〈離子〉Ionisation,〈離子〉可視為瓦瑞斯對打擊樂聲響的試驗,不但演奏技巧艱難,聲響上一向毀譽參半,喜歡的人覺得澎湃壯闊,而不喜歡的人視之為另人坐立難安的噪音,這首不常被演奏的曲子值得現場體驗一番!(林芳宜) 舞蹈 以身體寫經典雲門舞集三十週年特別公演《薪傳》、《行草貳》 燠熱正午,車行台北街頭,強光下的柏油路面隱隱冒著蒸汽。 在因紅燈而停頓的片刻,乍見一尊佛像,佇立車潮中間低頭微笑。宛如時空錯置,眼前這幅圖像超現實得令人神魂飛散。綠燈車動,微笑的她自右而左移行,逐漸從眾車輛的遮幕中露出,才知她不過是被一輛小卡車運載著,去向不明。 這時忽然想起基督教友殷殷告誡的不可拜偶像,原來真有深意。對於那些屬神的、無可言詮的,沉默與留白即是最妥適的詮解方式;然而,眾多信仰依然留下了經典,或許,經典的存在,倒也不見得是「神」低估了人們的智慧或信心,而是為了傳佈、為了存
-
表演視界
後SARS時代的藝術生活
因為SARS的隔離, 觀眾與表演藝術已經許久不曾相遇。 如今口罩禁令解除, 悶壞了的觀眾,與悶壞了的表演藝術, 發現竟可以在再通風也不過的戶外空間重逢。 管它是人潮洶湧的夜市,還是歷史悠久的廣場, 「後SARS」時代的藝術生活不再那麼「殿堂」, 看戲觀舞,一如吃飯飲水, 別是一番暢快風光。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夏日圖清涼,聽爵士去─兩廳院爵士音樂節 夏日炎炎,來點輕鬆的吧!燕尾服、高跟鞋、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全部收到櫃子裡去渡假吧!比利時國寶爵士大師與口琴演奏家圖茲.席勒曼斯首度來台,這位出生於一九二二年的大師,本名尚(Jean),以偶像Toots Mondello和 Toots Camarata之名為藝名。三歲起便學習手風琴,後來改玩口琴與吉他。早期追隨強哥.萊恩哈特(Django Reinhardt)的風格,以演奏吉他加上口哨聲的旋律著稱。曾經跟隨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在歐洲巡迴,因此被古德曼所發掘,隨後並移居美國。曾經與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喬治.雪林(George Sharing)、比爾.艾文斯(Bill Evans)、昆西.瓊斯(Quincy Jones)、賈寇.帕斯托瑞斯(Jaco Pastorius)等著名爵士大師們合作。但是圖茲.席勒曼斯真正的貢獻卻是將口琴帶入爵士樂,將口琴演奏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次席勒曼攜同邁可‧岱爾菲羅(Mike De Ferro)三重奏一起前來,邁可‧岱爾菲羅三重奏的首腦人物,同時也是鋼琴手的邁可‧岱爾菲羅是上世紀歌劇名伶瑪莉亞.卡拉絲(Maria Callas)之子,最有名的錄音即以《美聲》Belcanto為名,這次加上圖茲.席勒曼,炎夏與喧囂也為之清涼沉醉了。 (林芳宜) 舞蹈 求新求變的芭蕾之路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四季》、《祭》與台北芭蕾舞團《茶花女》 人類文明的進展肇因於發明,藝術文化的枝葉繁茂端賴於創造,從無生有,從有中求取變化。歷史浩瀚、時間如長河,時至今日,恐怕再如何天賦異稟、再怎麼才華過人的藝術創作者,也很難平地起高樓般地無中生有。佼佼者眾,多半是將前人播種生根的移植嫁接,或是將各門各派的融會貫通、乾坤大挪移,而後不疑不懼、潛心修煉,成其一家之言。 有累積就有文化,有文
-
表演視界
戲,如何能不要衣裝?
誰都知道,劇場裡演戲的,不只是演員。 造型服裝,有時就像自有生命, 在設計者與導演的共謀下,透露比劇情更多的內情。 甚且, 在服裝設計師的思考中, 造型服裝根本就是劇場中的主角, 才是真正的演員。 沒有衣裝,戲怎麼好看? (本刊編輯 莊珮瑤)
-
專輯(二)
離禪遠矣!
由思想而得的禪,習禪者覺得這是文字禪,離禪遠矣,因為少了實踐、實參;但它雖然浮泛,也還「霧裡看花」,總有「花形」。而《八月雪》則很像是對完全不知道禪的人來談他所了解的一個東方道理,深度、活潑度與契入性都很有限。而雖說《壇經》的故事很好,但若不好好「意在言外」,也就只能是個陳套。
-
新加坡
前進全球的藝術灘頭堡
外型如同兩瓣剝開榴槤的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去年十月開張,以多元而密集的開幕藝術節向世人宣告了它的誕生。從對新加坡在地文化的關照與延伸思考出發,該中心期許:「濱海藝術中心是為所有人而設」,不只為新加坡居民,也為所有從世界各地來到新加坡的人。
-
「藝」界名人扮裝秀之台前幕後
「藝」界名人扮裝秀之台前幕後
-
「藝」界名人扮裝秀之台前幕後
「藝」界名人扮裝秀之台前幕後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九十七期至一〇八期
2001年雜誌目錄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善祿/打開台灣劇展史──匯演的系譜與考掘 28 第九十九期 于善祿/跨不出校門口 ?──戲劇比賽在台灣 30 第一〇二期 于善祿/打開應用戲劇的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 92 第一〇六期 小棕/文化交流有心人──「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之「柏林在香港」 24 第九十八期 小棕/落花的心道──看梅卓燕《花落知多少》在香港 86 第九十九期 小棕/節奏、結構、力量的結合體──德國福克旺舞團「浮現獨舞」 8 第一〇八期 【四劃】 王友輝/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看「台灣文學劇場」系列談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 72 第九十七期 王友輝/窗外,有無法描繪的藍──評屏風表演班《婚外信行為》 61 第一〇二期 王友輝/劇場,罐裝人間幸福的條件──評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70 第一〇三期 王友輝/教育,在劇場裡追風──《追風少年》、《公車站牌》與劇場教育的未來 79 第一〇四期 王立德/現代音樂教育的巨擘──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李奧韋納 85 第一〇二期 王安祈/讓我迷戀了三十年的攸忽嗓音──杜近芳與台灣京劇 18 第九十八期 王安祈/昔人今已遠.典型在夙昔──文化變遷中,周正榮、胡少安、高蕙蘭的三種態度 93 第一〇八期 王亞玲/一塊大餅怎嚥得下?──台灣現代戲劇團體的西進策略 28 第一〇五期 王紀澤/放洋的櫻花──亞裔舞台設計新秀小野田奈津 15 第一〇二期 王凌莉/我,我們,還有光──林原上《分身錯置》 50 第九十七期 王凌莉/拼圖花園──評組合語言舞團《花之SPA靈魂進化之旅 ─ 生命花園》 56 第九十九期 王凌莉/兵分兩路,共創雙贏契機──劇團的新世紀經營策略 92 第一〇〇期 王凌莉/最深入民間的舞蹈滋養地──看台灣三項舞蹈比賽 20 第一〇二期 王凌莉/不怎麼跳舞的pub實驗──評世紀當代舞團《PUB怕不怕》 80 第一〇三期 <
-
焦點訪談 Interview
讓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從打擊樂家、教育工作者到兩廳院主任,朱宗慶有機會站在不同的位置實踐自己的文化理想;我們也可以從他上任以來兩廳院的種種變革,看到從實務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與思考的朱宗慶,如何以樂觀積極但也務實的態度推動兩廳院的未來。在就任將屆半年之際,本刊特地針對兩廳院的未來規畫,請朱宗慶主任談談他心目中的「文化園區」藍圖。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八十五期至九十六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外國人】 Thilo Tetzlaff(著)/劇場老店五十載,陳年檔案大公開──柏林劇團新戲《布萊希特檔案》 60 第八十九期 Thilo Tetzlaff(著)/從Rap版的莎劇獨白到嘔吐的粉紅豹──第三十七屆柏林「戲劇盛會」 11 第九十四期 薩爾.穆吉揚托(著)/傳統:是創作來源,還是文化包袱? 30 第九十四期 【二劃】 丁名慶/模糊了刻度的感傷尺碼──評《寂寞芳心俱樂部》 75 第八十六期 【三劃】 于善祿/雷聲大,雨點小──給「第三屆耕莘藝術季」的一些建言 70 第八十五期 于善祿/窮則變,變則通──戲班子劇團的「沙沙發發站起來」藝術節 84 第八十六期 于善祿/令人耳目一新的《愛情新世代》 79 第九十期 于善祿/在表演工場唱獨角戲──記「一枝獨秀──臨界點八女二男的獨角戲」 62 第九十一期 于善祿/多層變奏的上乘喜劇──戲班子劇團《東施眼裡出西施》 72 第九十二期 小 棕/「各自各」的沈思空間──看香港「各自各千禧舞蹈系列」的「麥高利系列」 54 第九十二期 【四劃】 尹慶一/水之至柔和劍之至剛──杜特華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音樂會 86 第八十六期 方靜琦/葷腥不忌的「正宗南台灣」的作風?──評《魚水之間》 62 第八十五期 方靜琦/台灣豫劇近半世紀,張岫雲舞台風華六十年 71 第八十七期 方靜琦/南台無冬,戲憶更綿延──汪其楣執導台南人劇團《一年三季》 8 第八十八期 王友輝/備忘圖象的沉澱──綜觀第三屆華文戲劇節 74 第九十四期 王友輝/夢,擱淺在死亡中──評《妻夢狗》 85 第九十六期 王安祈/嬌嬈嫵媚差可擬──談京劇的乾旦藝術 33 第九十五期 王孟超/設備與觀念的革新──劇場科技百年蛻變 43 第九十一期 王凌莉/跳出眼淚跳出巢臼(三十舞蹈劇場《收集眼淚》) 59 第八十五期 王凌莉/二十世紀之舞東方紅 14 第八十六期
-
其他分類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爲什麼歌仔戲的演員都是女生?(台北 金小原) 答:其實在歌仔戲剛發展的農業時代,所有的演員都是由男人擔任的,一直要到農業時代要過渡到工業時代時,才有女性演員的出現,大約是距今六、七十年以前的事。當時因爲女性在社會上找工作不容易,剛好歌仔戲班蓬勃興起,不少父母就把女兒送到戲班學戲,讓她們學得一技之長可以不用靠丈夫。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爲舞台上生旦對唱時,男人與女人的「key」差很多,男生與女旦配合時,男的會唱不上去,相反的女旦跟男生配唱時,也會覺得好像卡住一樣;因爲歌仔戲中的生旦對手戲多,所以就越來越多女性扮演生角,讓對唱時較順暢。後來進入工業時代,女性出來走動工作的機會多了,女性演員投入演出多了,男性演出的機會就少了,所以女性演員就成爲戲班的主力。但除了以唱唸爲主的生旦主角外,其他的角色如丑角仍多由男性扮演,但現在也越來越多女性在扮演丑角了。 問:我對歌仔戲很有興趣,可是台語不好,可以有什麼方法學習呢?(新莊 章白容) 答:我建議可以從學台語文開始,或是學唱歌仔戲、台語流行歌開始,這樣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通常經由唱歌是比較容易學語文的,學台語也不例外。先學唱再進入唱腔、身段的學習,就可以了。 問:據了解,歌仔戲沒有固定劇本,那演員如何揣摩角色呢?如何與其他演員搭配?(桃園 顧怡怡) 答:這就和讀書一樣,要靠腹中的累積,好比說學生在唸小學時,要他作文很難,因爲知道的知識不多,到了中學就會好一些,到了大學可能就更會作文,甚至可以出口成章。演員也是一樣,學的戲齣多了,腹中才庫豐富,自然就可以運用在舞台上,演「活戲」(就是沒有劇本,只靠故事大綱演的戲)也能勝任。至於和其他演員的搭配,也是要靠時間培養良好的默契,因爲默契好所以可以在台上對答如流;當然也會遇到頭一次演對手戲的演員,那麼不順默契不好也是正常,但只要有機會繼續一起做戲,靠智慧來思考對方的反應,相信在第三次以後就會很順了,就像小孩子學講話,剛開始也不能和大人回應,過幾次就順暢了是一樣的道理。 問:請問廖女士最喜歡哪一類的戲?爲什麼?(桃園 林欣怡) 答:我最喜歡的是苦戲,像《三娘敎子》、《王寶釧》、《什細記》、《山伯英台》等這些講述婦女守德守節的戲齣,可能是因爲我的出身背景吧!因爲人生的坎坷,讓我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