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弦琴的秋意─吉他演奏家蔡世鴻與杰森.維奧
演出時地:蔡世鴻古典吉他音樂會 12/7 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12/16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善廳
杰森.維奧吉他獨奏會 12/8 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主辦單位:方圓之間室內樂團(0935348565)、亞藝藝術有限公司與台北古典吉他二重奏團(02-23694802)
蝴蝶拍翅,世界變了?—三十舞蹈劇場《發條蝴蝶培養皿》
演出時地: 12/25~28 台北華山藝文特區烏梅酒廠
主辦單位:三十舞蹈劇場(02-29736786)
四代同台,戲迷饗宴─浙江崑劇團經典名劇展
演出時地:12╱11~14 台北社教館城市舞台
主辦單位:新象文教基金會(02-27093788)
結合古路與胡撇,老戲展新意─民權歌劇團《周成過台灣》與《送親緣》
演出時地:《送親緣》12╱4 《周成過台灣》12╱5 台北縣文化局演藝廳
主辦單位:民權歌劇團(02-29688841)
音樂
六弦琴的秋意─吉他演奏家蔡世鴻與杰森.維奧
吉他這樂器大概是所有樂器中觸角最廣的一項,從巴洛克到現代、從嚴肅音樂到爵士與流行音樂、從音樂廳裡與管弦樂團協奏的主角到幼教系統裡唱遊課的工具,無論哪一種角色,吉他總是有極為適切的功能。
在西洋古典音樂中,吉他是個重要且正式的獨奏樂器,歐美各大音樂院均設有吉他演奏科系,然而這個最動人的弦樂器,雖有少數吉他演奏家極力推廣,在台灣仍常被局限於民歌音樂的伴奏樂器。
本月份在兩廳院即有兩場精采的吉他獨奏會,首先上場的國內少數幾位具備古典音樂學院訓練背景的吉他演奏家之一的蔡世鴻,原本是畫家的蔡世鴻先後畢業於Arcueil Cachan 音樂院與法國巴黎示範音樂院,曾於法國楓丹白露所舉行的第一屆A.PONCE 國際大賽獲得第二名,這次除了台北國家演奏廳的獨奏會以外,還有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的室內樂音樂會,將與方圓室內樂團一起合作演出。
接下來是為被譽為最自然的演奏家的杰森.維奧(Jason Vieaux)。維奧十九歲即奪得美國吉他基金會(GFT)國際大賽冠軍,為此大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得主。自贏得GFT大賽之後,維奧即於美國與法國舉行密集的巡迴演出,更與克里夫蘭管弦樂團合作協奏曲音樂會。一九九五年維奧擔任年度美國藝術大使,於七個國家巡迴,隔年再度贏得紐約納姆伯格國際吉他大賽大獎。此次來台,維奧的曲目既古典又經典:從巴赫的小奏鳴曲到阿爾班尼士的《卡達蘭奇想曲》,六弦琴的琴聲將為台北的深秋增添一筆微醺的芬芳。(林芳宜)
舞蹈
蝴蝶拍翅,世界變了?—三十舞蹈劇場《發條蝴蝶培養皿》
在看《發條蝴蝶培養皿》之前,先聯想到的是劉德華、張柏芝主演的《大隻佬》,以及半年前上映的《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Reloaded。
想什麼呢?想《大隻佬》中的因果論,對照《駭客任務:重裝上陣》的程式決定論。不知道是不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或者只是兩部片編導的信仰不同?有趣的是,在思索著編導企圖傳達給觀眾、有關「命運」的解讀時,發現最後其實可說是殊途同歸。
這裡的「命運」,應該說是廣義的:一個人做了什麼、不做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或什麼也沒發生。對於生活中發生的意外事件,或是一成不變的重複,照因果論的說法,可能是種了惡因所以導致惡果(反之亦然);而以程式決定論的觀點,則可能是程式出錯(意外),或是照常運作(重複)。
其實,我很喜歡因果論的說法,一則是讓人安心,如果捫心自問起碼不曾作奸犯科的話,二則是讓人對於生命中的停滯、困頓或重蹈覆轍,反省起來可以比較甘願,因為肯定是「功課」一直沒做好,才會一直過不了關。不過,程式的邏輯也十分有趣。電影中那個「白老頭兒」(造物主Architect)不是一再對Neo(基努李維飾)說嗎?事情已經註定好了,我知道你會怎麼選擇,你如果夠清楚自己、夠敏銳的話,其實早可預知;但重點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為何這麼選?你必須弄懂背後的意義。
回到《發條蝴蝶培養皿》,這齣以「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發想的舞作。蝴蝶效應(註1)原是氣象學家勞倫茲(Edward Lorenz)的提問:「巴西的一隻蝴蝶振翅是否將引發德州一場龍捲風?」(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這個概念也被應用到物理學的混沌理論,引申出來的意義,除了解釋實驗中變因控制與結果之間的誤差關聯之外,更具「教育性」的是,它與古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異曲同工,都在提醒我們「君子慎始」(註2),一句話、一個動作,看似細微,卻可能對他人或自己產生鉅大的影響。
不用說,「蝴蝶效應」只是《發條蝴蝶培養皿》的一個隱喻,在這一年即將過完的時刻。(楊莉玲)
註
參見http://www.cmp.caltech.edu/~mcc/chaos_new/Lorenz.html
參見http://www.xys.org/forum2/messages/21632.html
戲曲
四代同台,戲迷饗宴─浙江崑劇團經典名劇展
這兩個月的崑迷們想必十分興奮又焦躁:上個月來了上海崑劇團,這個月又來了浙江崑劇團,密集的好戲轟炸,叫崑迷們的荷包不失血也難。這兩團都是台灣崑迷的老朋友了,彷彿是呼應著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里程碑,曾說「崑劇的希望在台灣」的大陸崑劇團,紛紛都再度來台回應崑迷的支持與「吸納」繼續維護崑劇藝術的力量。
浙崑此番來台,打出的是「四代同台」的旗號,該團「世、盛、秀、萬」四輩的老中青演員齊聚一堂,搬出經典好戲以饗戲迷。如台灣崑迷相當熟悉的汪世瑜(世字輩)將演出〈迎像哭像〉、《西園記》,盛字輩的王奉梅則將演出《西園記》、《玉簪記》,秀字輩的林為林也要演出《暗箭記》等,加上年輕演員的折子戲,展現傳承的意味濃厚。(莊珮瑤)
結合古路與胡撇,老戲展新意─民權歌劇團《周成過台灣》與《送親緣》
常看外台歌仔戲的戲迷對民權歌劇團想必不陌生,在近年外台戲班入室演戲的風潮中,民權也有一席之地。這個歷史悠久的老戲班,並不打算從戲迷的心目中退位,重新製作的戲齣《周成過台灣》與《送親緣》,結合了古路戲與胡撇仔戲的長處,強調去蕪存菁與現代觀點,企圖讓新舊戲迷都能看個過癮。
《周成過台灣》是有名的台灣民間故事,也契合了古典文學中「負心漢」的主題,早年外台戲演這個故事,還會以社會案件的手法搬演,製造緊張懸疑氣氛,末了還會出現「活捉」之類的身段演出,讓負心者遭受現世報。民權歌劇團此次改編,則著重人物內心個性的刻劃,鋪陳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浮沉喜怒。此戲由該團前當家小生蔡美珠與當家苦旦林嬋娟擔綱。
《送親緣》則出自內台時期的劇目《父子干戈》,後來外台戲改編時加入大量流行歌曲元素,胡撇仔味甚濃。劇情述說男主角與養父之女青梅竹馬,本已互許終身,卻因養父為守約而將其女改許他人,並令男主角送親……這樣的悲苦愛情,加上親情倫理糾葛,果然戲味十足。(莊珮瑤)
更正啟事
1.本刊第131同期〈超越領域的哲思─作曲家周文中〉一文中,文中所言「周文中的古琴曲《流水》為人類登陸月球攜帶的第一也是唯一的音樂」(p.17),《流水》為傳統樂曲,非周文中作品,應為美國太空總署詢問周文中時,周文中所建議攜帶之人類音樂。
2.同上期,〈不再奇幻的英雄詩篇〉一文中,Bayreuth樂劇節作者原文譯為拜羅依特樂劇節。同文中第36與第39頁圖應為拜羅依特樂劇節提供,第37與38頁圖應為由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提供。
以上,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