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電影、動畫與現場表演
《謀殺克雷曼》 懸疑片般的臨場體驗
英國模仿狗劇團的《謀殺克雷曼》,全劇交疊主角的主觀視角與敘述者的第三人稱觀點,雙重敘事手法交錯進行;兩層旋轉的舞台裝置,多重切割的多媒體影像,結合電影、動畫與現場表演,創造如懸疑片般驚悚的臨場感。
-
焦點專題 Focus 「早鳥方案」放送,誰得利?
不只是漂亮折扣 也是固票根本
近年來,國內表演團隊時常推出「早鳥方案」,強調「最優惠」的價格,吸引觀眾下手購買,這通常可被視為行銷手段,以試探市場水溫、刺激購票熱潮,亦可可以作為整體票房預估的基礎,另一方面更可累積觀眾忠誠度。但當製作成本因物價節節高升,票價又難以調漲,「早鳥」替觀眾省荷包的美意,會不會成為票房難以回收的缺口?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代傳奇劇場再排觀光定目劇
「傳奇風雅2」 老戲新齣熱鬧串場
繼去年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推出定目京劇系列,當代傳奇劇場今年再度展演「傳奇風雅 2」挑戰連演六十六場,除了老戲如《武聖關公》、《包青天》、《王寶釧與薛平貴》等,還有親子京劇《新.鬧龍宮》與融入現代流行元素的《兄妹串戲2》。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影像設計
周東彥 影像,不理所當然的思索
近年來劇場演出中加上影像蔚為潮流,影像設計者周東彥正是在創作群中頻頻出現的一個名字。「常常會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在劇場加上影像』,我的答案是『不行嗎』」對周東彥來說,「為什麼」的問題,無法倉促武斷地用「因為所以」來答覆,而是讓問題彼此相加,略帶任性的反問彰顯了他的個性,也讓他繼續嘗試不同可能。
-
戲劇新訊 演出《夢難承6—希望》、《狂人日記》
「亞洲相遇」 映照跨文化的現實
「亞洲相遇」計畫(Asia Meets Asia)始於一九九七年,由東京DA.M劇團藝術總監大橋宏發起,是一個跨越亞洲表演藝術文化的平台。台灣的身體氣象館自二○○一年起參與該合作計畫,陸續與香港、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尼等地區的非主流劇團,進行跨文化交流。在經濟蕭條與天災、戰禍狂暴的衝擊之下,「亞洲相遇」計畫與亞洲地區和其當下藝術文化的現況緊緊相扣,突顯前衛與積極的意義。今年將推出由東京「森下劇場」演出的《狂人日記》,以及由香港「撞劇團」與「DA.M劇團」合作的《夢難承6希望》UD6: Hope。 《狂人日記》以魯迅同名小說為文本,並輔以魯迅其他小說之閱讀印象,建構出魯迅在《狂人日記》中「人吃人」的意象。作品延續魯迅精神,並開發出新角度,創造出完全不同於刻板印象中的新魯迅;用身體、影像、音樂及詩的語言,超越文化隔閡,形塑出混沌世界中「人」的意象。《夢難承6》從家庭、社群、歷史中尋找記憶,透過詩歌、照片、動作、對白、獨語,拼接為一跨文化的敘事策略,人與人、人與集體之間,彰顯個體特質與群體狀態的變化。
-
戲劇新訊
《長大的那一天》 一起尋找成長的滋味
長大的那一天是什麼時候?長大又會帶來什麼喜悅和煩惱呢?繼《初生》後,飛人集社「一睡一醒之間」二部曲《長大的那一天》,以「成長」為主題。故事描述有一座魔法森林,只要進到魔法森林裡面,就可以變成任何想要變成的樣子。小男孩和小女孩,意外得到森林藏寶圖,為了尋找「長大的那一天」,走進森林。在一連串的冒險奇遇後,他們見到了魔法森林的統治者: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小孩。森林統治者答應他們變成想成為的樣子,但交換的條件是得永遠留在魔法森林中。故事從辦家家酒般的遊戲出發,展開尋找長大的旅程,形式也緊扣遊戲的概念,讓長大的變幻意象更加自由。舞台上一個個皮箱打開,猶如玩具的驚喜箱,每個皮箱上的窗口都是一個故事的入口。 「一睡一醒之間」是演員周蓉詩在歷經結婚、生子等階段後的生命體驗,從《初生》,《長大的那一天》,到講述離別和消失的第三部曲,帶領孩子認識人生的必經過程。導演石佩玉認為,「長大」並非專屬孩子,隨著時間變化,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人其實一直在長大。《長大的那一天》在法國視覺設計莒絲蓮.額貝哈,及音樂創作者王榆鈞的聯手打造下,結合剪紙、物件、光影、小偶和音樂,在充滿詩意的敘事中,讓長大的每一刻,處處有驚喜。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同志與國族 永不歇止的認同議題
將在臺北藝術節演出的《懺情夜》,是來自英國威爾斯的雪曼劇團的作品,以夜店為場景,勾勒出藥物、電音文化如何席捲同志圈,描寫感官享樂與同志族群的印象連結,深刻寫實地呈現同志生活的典型;同時也藉由同志族群的慾望與認同,巧妙觸及在大不列顛共和國中,威爾斯弱勢地位及國族歸屬的議題。
-
即將上場 Preview 蠢動劇團《消失的地平線》
行李箱為翅膀 翱翔女性飛行版圖
蠢動劇團的《消失的地平線》,以知名劇場導演羅伯.勒帕吉式的說故事手法,藉由行李箱為核心物件,結合燈光、偶戲、地圖、紙飛機等道具,組裝出無數畫面和場景,例如翅膀、腳踏車、車站、旅館房間、洗手台等,突破表演空間的限制,細膩開展出女性勇於尋找自我的歷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影后挑戰清末奇女子
劉曉慶《風華絕代》 散發女性多樣魅力
歷經人生大起大落的中國影后劉曉慶,再度詮釋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清末的賽金花。導演田沁鑫強調,這是齣捧角的戲,戲裡的賽金花不是歷史上的,而是劉曉慶的賽金花,「我希望藉由這齣戲,呈現女性更多元的模樣,讓女性自身魅力散發出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台南小劇場教母
吳幸秋 戲說女子 幽映古都鄉愁
曾是台南的小劇場核心人物,被稱為「台南小劇場教母」的吳幸秋,作品關注女性議題與另類表演空間開發,非線性的肢體意象風格,在以文本與在地題材為主流的南台灣劇壇,獨樹一格。在去國十年後,因放不下對古都台南的記憶,找回當年夥伴,另起「南島十八劇團」,把濃濃鄉愁,化為劇場幽微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耿一偉:透過喜劇,開發不同類型的觀眾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新設的「藝術總監」一職由資深劇評人耿一偉擔任,任期三年,今年的節目就是他奔波全球、辛苦看戲後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以「喜劇」為主題,耿一偉打出「顛覆神聖、嬉笑台北城」的口號,他表示,希望讓大家看到喜劇的多元面向,也希望藉由喜劇的庶民特質,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開發更多不同類型的觀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映多元文化 拼貼狂笑奇景
多元族群構成的台灣,所發展出來的喜劇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變遷、流動、混雜、交融與滲透。有中國傳入的相聲,在此生根發展另創新枝;有葷素不拘的說唱表演,有拼貼混搭到極致的胡撇仔戲,也有反映當下影視消費文化的新生代舞台喜劇令人目不暇給!
-
焦點專題 Focus
打造歌仔戲新音 人才濟濟可期
除了前文介紹的幾位資深音樂設計,在新一輩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豐富歌仔戲音樂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戲團的駐團樂師何玉光、長期和秀琴歌劇團合作的朱蔚嘉,還有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的陳歆翰。而現代音樂家如鍾耀光、李哲藝的跨界參與,也讓歌仔戲音樂增添新風貌。
-
戲劇新訊 改編俄國寓言 捷克偶戲大師執導
《躍!四季之歌》 精緻懸絲偶的驚豔之旅
立足於台南古都「影響.新劇場」劇團,由致力於兒童與青少年劇場的呂毅創立,新作《躍!四季之歌》將俄國寓言故事,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文本,邀來捷克偶戲大師Irina Niculescu擔任導演。戲中使用的十四具懸絲偶,皆由羅馬尼亞、挪威製偶師設計製作,精緻唯美的戲偶,人偶同台的表現形式,將打破一般普遍對兒童戲劇幼稚、浮誇的刻板印象,亦和傳統偶戲的表現方式十分不同。 《躍!四季之歌》透過小野馬的生命旅程,呈現在成長之際,所遭遇形形色色艱險古怪的誘惑及考驗,和伴隨而來種種相互扶持關懷的助人機會。孩子們將隨著故事主角一起學習是非善惡,如何從挫折中學習成長,體驗生命的希望、困境、突破與喜悅,同時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演出場地座落於台南市忠義國小的武德殿,為全台最具規模的州廳式建築,氣勢宏偉;《躍!四季之歌》將搭建獨特立體造型舞台,營造獨特的觀戲經驗。(廖俊逞)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豫劇《量.度》 河南梆子再與莎翁交手
繼《約/束》之後,臺灣豫劇團再度挑戰莎翁經典,這次挑上的是喜劇《量.度》,透過研究莎劇多年的學者彭鏡禧與陳芳的編修,這次的劇本忠於莎士比亞原著的奧義,保留論辯的哲思,探討寬恕與七情六慾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同時兼顧法、理、情。而導演呂柏伸更期待藉由莎劇對人性的深度刻劃,結合傳統戲曲的美學,提供觀眾思辨的空間。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廟口戲求生存 公演戲求創新
相較於北台灣外台戲班的逐漸減少,南台灣因為廟埕空間與信仰習俗保有傳統格局,也讓外台戲班的生機仍然蓬勃,而且因為政府介入的匯演或公演,也讓歌仔戲班紛紛走入「文藝復興」時代,如高雄的代表性戲班明華園天字團、春美歌劇團、尚和歌劇團,在擁有優秀演員與創新能力的優勢下,打造更多的可能。
-
戲劇新訊 取材自黃碧雲小說《七宗罪》
禾劇場《懶惰》 探究人的自我放逐
繼《忿怒》和《饕餮》後,禾劇場新作《懶惰》再度取材香港作家黃碧雲小說《七宗罪》,由高俊耀與簡莉穎聯手改編。七宗罪是人的失敗和偏離,它是心靈的荒廢和肉身的下墜。黃碧雲的《七宗罪》,是一個由罪連結而成的荒誕、殘忍、粗暴、甚至虛無的世界。由罪而救贖,高俊耀說,七宗罪或許有七種模樣,但卻有一共同的線索,就是人的自我放棄;放棄,意謂著或者向既定的命運屈服,或者將人的偶然性膨脹到自我專擅的地步,因此,一切的罪,最後必然歸向虛無。 《懶惰》的故事發生在擔任中高階主管的男子、他的秘書及追求她的工讀生三人身上。現代社會的上班族在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中,對於夢想、愛與意志乃至於個人存在感逐漸模糊。在三角關係的情愛糾葛間,背後隱含著對現實生活的無感及無力,憑藉體溫取暖及不斷充實專業技能填補內心空洞,然而究其根柢,一切不過只是懶惰的藉口,懶得探問、疲於追尋,於是放任自己隨波逐流。最後,愛究竟是無所不能還是一無所用?全劇將以簡練而一針見血的對白,結合肢體化的表演方式,呈現都會男女面對空洞人生的無能與自我放逐。
-
戲劇新訊 劇場當課堂 販售人生智慧
再現劇團轉型補教業? 創作者擔綱One Man Show
舞台當課堂,劇團成了補習班,演員化身補教名師,傳授另類人生智慧。再現劇團的「地下劇會」劇展,以Bushiban為策展主軸,借用補習班的變相拼音,以一種疏離、客觀的角度,探討影響台灣無數青少年的補教產業。策展人葉志偉表示,坊間補習班課程已嚴重綜藝化,例如用演唱會大螢幕授課的四百人補習大班,在「天王天后」名師的「秘訣心法」表演下,宛如一場劇場展演。 Bushiban找來九名六、七年級,曾經歷補習班「洗禮」的創作者,以各自專長興趣為名「開課」,從女性主義、理財、應用地理到音樂、魔術、聲音表演等,課程內容五花八門,或分組討論、或隨堂測驗,一人一課上演One Man Show。葉志偉說,補教是台灣的特殊現象,也是我們的記憶、價值、青春年華,檢視背後演化過程,將看見台灣人戮力向上攀爬、或迷失浮沉的人生拉鋸戰。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北京最「青」小劇場 台灣鬥夢去!
鑑於兩岸交流雖熱絡,卻少見系統介紹與引進中國當代新銳導演的作品,廣藝基金會特別與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合作,舉辦「鬥夢去」兩岸青世代劇展,從歷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中,挑選《鬥地主》、《黃粱一夢》與《在變老之前遠去》三齣型態美學各異的優異作品訪台交流,也讓台灣觀眾有機會一覽現今中國劇場年輕世代的社會批判力。
-
焦點專題 Focus
傷人也唯美 英倫紳士的優雅諷刺
戲謔嘲諷是王爾德面對世界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劇作一貫的基調。他最知名的四部喜劇:《溫夫人的扇子》、《無足輕重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兒戲》,無不顯露一種英國紳士風雅的幽默,筆調機峰、語言犀利、話中帶刺,整體看來卻相當優美溫文,毫無尖酸刻薄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