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北台灣外台戲班的逐漸減少,南台灣因為廟埕空間與信仰習俗保有傳統格局,也讓外台戲班的生機仍然蓬勃,而且因為政府介入的匯演或公演,也讓歌仔戲班紛紛走入「文藝復興」時代,如高雄的代表性戲班——明華園天字團、春美歌劇團、尚和歌劇團,在擁有優秀演員與創新能力的優勢下,打造更多的可能。
尚和歌仔戲劇團《玉琳國師》
6/2~3 19:30 高雄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INFO 07-5559522
春藝─大東開館歌仔戲系列活動
春美歌劇團《義薄雲天》
6/9~10 19:30
陳美雲歌劇團《刺桐花開》
6/16~17 19:30
高雄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INFO 07-2225136
相較於大台北地區住宅林立,人口稠密,都市空間緊促,廟壇宮殿愈來愈不顯眼,廟口戲可容身之地更是窄隘,依例請戲獻神的信仰習俗,因演戲空間難覓也能省則省;在南台灣,由於廟埕空間與信仰習俗保有傳統格局,野台戲依舊是日常慣見民俗活動之一。
「最好的歌仔戲觀眾也許在台北,但最好的歌仔戲外台市場卻不在台北。」長年研究歌仔戲的資深媒體人紀慧玲觀察,台北戲班如今能維持一年百餘天演戲「戲路」的,滑落到個位數,相反地,南部戲班能掙到兩百天「戲路」的,所在多有。雖然南部外台戲市場生態不乏低價競爭之事,但知名劇團北上搶灘,倒開拓了另一生路。尤其,北部戲班因為成本考量,較少搶進南部地盤,加上北台灣「老將」凋零;南台灣「新天王」各頂一片天,成為戲迷粉絲新寵,南盛北衰的歌仔戲生態,益發明顯。
從外台的蓬勃 到內台的精緻
目前高雄縣市立案合計約有七十五團,占全台歌仔戲團的三分之二。廟口戲迄今仍是南部歌仔戲班生存主要依據,每年一兩百場、每天戲金三萬元上下,這樣的「產值」才能養活一個團員數約莫十五人左右的職業劇團。然而,戲路好,不見得演出品質就好;戲路不佳,也不見得量少質精。紀慧玲認為,真正讓廟會戲重起振興契機的,是政府介入的匯演或公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從二○○○年起舉辦「外台戲歌仔戲匯演」,率先振奮了廟口戲活絡生機,每屆近十團全台各地精選團隊日夜接力,輸人不輸陣較勁之下,演出品質大幅拉升,每場締造的觀戲人潮均以數千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從二○○一年起以「歌仔戲製作與演出」專案型態辦理歌仔戲創作徵選,選定廟口為發表場域,除了掀起南北多所廟宇參與熱情,也帶動歌仔戲創作與製作能力,例如從外台起家,近年迅速崛起的南部戲班—明華園天字團,春美歌劇團,尚和歌劇團,皆是因此而累積了不少「匯演」式或「公演」式的戲碼,逐漸走入內台的精緻殿堂。
明華園旗下有八個子團,天字團由老團長陳明吉的長孫陳進興擔任團長,以小生陳昭香為號召,名號響,戲路多,能見度也最高。陳昭香曾經是明華園公演團的當家小生,一九八二年以《父子情深》拿下全國最佳小生獎,而後因結婚生子沉寂一時,近年重返公演場的舞台,死忠戲迷不少,為南台灣三大天王之一。行當齊全,演員實力相當是天字團的一大特色,小旦孫詩雯的父親是知名武生孫榮吉,文武兼長,再加上擅演武生和老生的陳麗巧,以及師承陳勝在的丑角陳進興,生旦丑一字排開,皆有可看之處。
綜觀入圍「歌仔戲製作與演出」專案的歷年劇碼《鬼菩薩》、《弦月霜天》和《碎魔劍》,天字團在演出風格上,仍不脫明華園體系的影子:劇情熱鬧通俗、高潮迭起,節奏緊湊流暢,劇場效果的追求,如舞台佈景,機關特效更是時俱進,整體展現出親民的戲劇魅力,讓天團的演出很得觀眾緣。
二代接棒 努力創新
春美歌劇團的團長郭春美出生於高雄的歌仔戲世家,一家三代都是戲班成員。她從十三歲起即加入父母創立的「藝人少女歌劇團」,十七歲挑大梁,成為台柱小生。俊俏的扮相,出色的演技,尤其擅長刻畫人物內心與塑造形象,讓郭春美很快的在歌仔戲界走紅。曾受邀至中視主演歌仔戲,也數度登上國家劇院,參與河洛歌子戲團的演出;從電視、劇院到野台歌仔戲,都可以見到郭春美迷人精湛的丰采,有學者稱她是歌仔戲界少數兼具明星氣質與卓越實力的天才演員。
二○○○年,郭春美接下自家劇團,更名為「春美歌劇團」,一兼挑起經營重擔,致力於推動精緻歌仔戲,歷來新編劇目,如以漫畫為靈感,穿越古今時空的《古鏡情緣》,描寫台灣新劇第一人張維賢生平的《青春美夢》,取材電影《變臉》為主題的《將軍寇》,改編西方經典《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我的情人是新娘》,都力求題材創新,顛覆傳統。
同樣在傳統戲曲家庭長大,尚和歌仔戲團的團長梁越玲,家裡六個兄弟姐妹都傳承歌仔戲的志業,唯有她沒有跟媽媽出去演戲。雖然從小耳濡目染、熱愛歌仔戲,唸書時期常到戲班跑龍套;長大後她卻跑去唸基督書院,主修英文,接觸西洋文學。學校畢業之後,梁越玲曾擔任過美語教師,但因難捨對歌仔戲的熱愛,毅然投身歌仔戲的職業演出。沒想到,繞了一圈,梁越玲還是選擇和媽媽同樣的路,只是西方文化的熏陶洗禮,奠定她日後改造歌仔戲內涵的基礎。
傳統戲曲不是教忠教孝,就是黑白二分、人性善惡分明,但外國的戲劇理論,讓梁越玲編寫的戲對人性有更深刻的刻畫和探討,例如改編馬克‧吐溫小說《乞丐王子》的《慾望當鋪》,便兼容東方禪學和西方哲思。登上國家劇院的《白香蘭》則打破歌仔戲的框架,以台語音樂劇的形式,重現五○年代黑貓歌舞劇團的迷人風采.內台歌仔戲的精采盛況。
如何善用優勢 發展在地文化
過去,高雄縣曾多次在春節期間,舉辦歌仔戲匯演,成功聚集在地歌仔戲人口。如今縣市合併,隨著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落成,衛武營的南部兩廳院也正施建中,如何整合南部得天獨厚的歌仔戲資源,形成在地表演藝術的重點特色,例如以策略聯盟方式經營,讓歌仔戲成為場館的進駐團隊,透過深耕發展本地文化,開發外來藝文人口,是值得文化決策者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