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藝術節的早鳥方案相當有效,可高達總票房的四成。圖為今年臺北藝術節的節目《放屁蟲》。(鄧惠恩 攝 2012臺北藝術節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票房長紅的5個問號/ 「早鳥方案」放送,誰得利?

不只是漂亮折扣 也是固票根本

近年來,國內表演團隊時常推出「早鳥方案」,強調「最優惠」的價格,吸引觀眾下手購買,這通常可被視為行銷手段,以試探市場水溫、刺激購票熱潮,亦可可以作為整體票房預估的基礎,另一方面更可累積觀眾忠誠度。但當製作成本因物價節節高升,票價又難以調漲,「早鳥」替觀眾省荷包的美意,會不會成為票房難以回收的缺口?

近年來,國內表演團隊時常推出「早鳥方案」,強調「最優惠」的價格,吸引觀眾下手購買,這通常可被視為行銷手段,以試探市場水溫、刺激購票熱潮,亦可可以作為整體票房預估的基礎,另一方面更可累積觀眾忠誠度。但當製作成本因物價節節高升,票價又難以調漲,「早鳥」替觀眾省荷包的美意,會不會成為票房難以回收的缺口?

不同於一般消費行為,表演藝術是一項體驗性的商品,在未進入劇場前,無法得知產品的型態與內容,只能仰賴行銷團隊提供的文字、圖片和影音等宣傳材料,先行建構產品的想像。表演藝術的消費行為,本質上就充滿了不確定的風險性,要吸引觀眾提前購票,除了創作議題、演出內容和卡司能夠抓住消費者的心,以及演出團隊必須具備一定的知名度,獲得觀眾的信賴和認同等「先天條件」外,強調「限時」、「限量」、「折扣」、「贈品」等各種琳瑯滿目的「促銷」策略,則是進一步催化觀眾購買行為的手段。

試探市場水溫  刺激購票熱潮

近幾年來,國內的表演團隊時常推行的「早鳥方案」,就是促銷手法的一種,但又和一般的折扣促銷,有所區隔。強調「最優惠」的價格,通常在節目演出前三、四個月,宣傳的資訊量還不足的時候,觀眾就得選擇出手下單。對於組織較有規模、經營較久的單位和團隊來說,早鳥優惠的對象通常是有門檻的,例如兩廳院提供「兩廳院之友」節目開賣七天八折的預購,臺北藝術節的「藝術節之友」則有早於早鳥的七五折優先選位福利。換言之,「早鳥優惠」吸引的族群大多為忠誠觀眾,也就是產品的重度使用者。「早鳥優惠」的銷售數字,反映的是劇團票房的基本盤,大約占總票數的一至四成不等,例如屏風表演班今年重演《女兒紅》的早鳥票占了一成,人力飛行劇團《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早鳥票占了三成,而根據臺北藝術節過往的銷售紀錄,早鳥的銷售更可高達四成。

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張寶慧表示,相較於國外的劇季、樂季,觀眾必須在一年前預購才能享有早鳥優惠的折扣方案,國內表演團隊的行銷操作,往往將「早鳥」視為製作的首波曝光,透過早鳥優惠,試探市場水溫、刺激購票熱潮。「『早鳥』的買氣,是製作面對市場的第一線反映,『早鳥』的銷售,可以作為整體票房預估的基礎。」張寶慧強調,因為把早鳥方案視為行銷手段,在行政系統的考量上,票房實際收入的減少,會考量為行銷費用的轉嫁。台南人劇團劇團經理鍾翰亦認為,如果「早鳥」銷售達一定的比例,後續行銷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曾任臺北藝術節行銷的洪凱西說,推「早鳥」要有配套方案,臺北藝術節的做法就是,藉由熱門節目的聲勢,拉抬冷門節目。

培養忠誠度  菜色要精采

「早鳥方案」除了是行銷手段外,更是劇團對觀眾的「承諾」和「約定」,藉由和目標族群的互動往來,累積認同感、培養忠誠度的機會。

屏風表演班行銷部副理陳億珊說,屏風對早鳥折扣的限制相當嚴格,只有八折到八五折的優惠,而且過去看戲即可加入的屏風之友,如今已改制為收費制的會員。莎妹劇團前年發行了四齣戲合購,加贈十五周年專書的預購套票。莎妹劇團團長王嘉明說,原本只是出一本紀念冊,沒想到愈搞愈大、愈做愈瘋狂,花了兩年做出了厚達七百頁的莎妹書《Be Wild:不良》,不僅讓當初買套票的觀眾覺得物超所值,也見識莎妹劇團的風格美學。三缺一劇團行政經理鄭成功表示,「早鳥」反向挑戰觀眾的購票習慣,要讓觀眾「提前買票」,除了誘人折扣,「早鳥」要端出的菜色更要一鳴驚人,而不能只是聲音大而已!

如今,幾乎每個製作都會推出早鳥方案,然而,當「早鳥」已經成為一窩蜂的行銷手段時,早鳥票還會吸引人嗎?當製作成本因物價節節高升,票價又難以調漲,替觀眾省荷包的美意,會不會成為票房難以回收的缺口?早鳥的折扣,是否會讓觀眾養成非折扣票不買的心理,最後演變成一場市場的價格大戰?這些問題,或許是每個演出團隊在推行「早鳥」時,必須兼顧思索的。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Case Study:台南人劇團《海鷗》

今年最突出的早鳥行銷案例,非台南人劇團的《海鷗》莫屬。該團推出首賣日當天,幾乎是史上最低的五折優惠,消息一岀果然引起熱烈轟動,十二小時狂賣二千五百張票,台北場突破六成票房,堪稱是近年台灣劇場少見的銷售紀錄。這樣的成績,除了折扣吸引人外,劇作家契訶夫和劇本《海鷗》的普遍性也為此加碼、當然台南人劇團多年的歷史和的創作品質獲得肯定,也是熱賣狂銷的最好基石。

劇團經理鍾翰表示,此舉仿效國外劇季開賣做法,策略上,希望可以吸引過去只看《K24》系列的年輕觀眾群,來看劇團不同面向的作品。首賣五折的創舉奏效,讓《海鷗》的首波行銷策略相當成功,但鍾翰不諱言,來不及買到五折票的觀眾,會對購票持觀望態度,導致之後的票房成長相當遲緩。就整體票房的統計,《海鷗》的收入較過去演出減少,但若將減少的收入,換算為行銷曝光的成本,還是相當划算的。(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