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兩岸交流雖熱絡,卻少見系統介紹與引進中國當代新銳導演的作品,廣藝基金會特別與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合作,舉辦「鬥夢去」兩岸青世代劇展,從歷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中,挑選《鬥地主》、《黃粱一夢》與《在變老之前遠去》三齣型態美學各異的優異作品訪台交流,也讓台灣觀眾有機會一覽現今中國劇場年輕世代的社會批判力。
鬥夢去—廣藝Bravo兩岸!青世代劇展—北京篇
《鬥地主》
5/4~5 19:30 5/5 14:30
《黃粱一夢》
5/11~12 19:30 5/12 14:30
《在變老之前遠去》
5/18~19 19:30 5/19 14:30
台北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東3館烏梅酒場
INFO 03-3272345轉11260
在台灣政治解嚴前後,社會面臨轉型的八○年代,「小劇場」曾經風起雲湧、掀濤翻浪地引領革命新思潮。小劇場走上街頭,和社運、學運、農運合縱連橫,參與抗爭,其衝鋒陷陣的戰鬥性格、顛覆體制的批判力道,不僅為台灣小劇場運動寫下歷史性的一頁,也是台灣發展進程的縮影。近年來,中國重要城市的飛速繁盛,資產階級的蓬勃興起,對岸的年輕創作者又如何透過小劇場反映社會現實?由導演孟京輝發起,迄今舉辦四屆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是培育年輕導演創作的最重要平台。長達三週,多達五十齣戲的演出,成為接觸中國現狀、理解文化差異、觀察世代氛圍最直接的方式。
三檔優異作品 訪台進行「寧靜的深度交談」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表示,兩岸交流日趨緊密,唯獨中國當代新銳導演的作品,少見系統介紹與引進。致力推動兩岸新世代交流的廣藝基金會,特別與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合作,舉辦「鬥夢去」兩岸青世代劇展,從歷屆「北京青戲節」中,挑選三齣型態美學各異的優異作品,讓青年藝術家透過劇場,進行「寧靜的深度交談」。楊忠衡說:「我們所處並不是一個沉澱的時代,戲外世界往往比戲裡還紛亂,幾億華人正集體創作結局不可測的劇本。這個本,千萬不能埋頭苦寫、更不能憑衝動亂寫。『青劇展』正好讓兩岸年輕創作者彼此互窺內心,反思而前瞻。」
劇展打頭陣的,是由出身貝克特學院正統訓練的愛爾蘭盼盼劇院(Pan Pan Theater)導演昆火(Gavin Quinn)與北京新銳編劇孫悅合作的《鬥地主》。「鬥地主」是對岸時下流行的撲克牌遊戲,在這場牌局中,三位辣妹穿著熊貓裝,圍著直徑超過兩米的大圓桌,無所不打、也無所不笑。劇情戲謔嘲諷熟齡剩女、高失業、高房價、選秀亂象等社會荒謬現況,而觀眾也將被邀請入戲,親身參與牌局,旁觀者變當事人,體驗中國青年批判現實的勇氣。
《黃粱一夢》是北京票房導演黃盈的作品,改編自唐代傳奇《枕中記》。雖是取材傳統文學,對現實的觀照卻是犀利深刻。《黃粱一夢》透過傳統京劇唱腔與身段表現,表現古今交錯的劇情,以烹熟一鍋黃粱米的時間,在原著人生如夢的思考更上一層,看透中國近年物質乍富、精神荒蕪的爆發大夢,也是黃盈導演對中國短短十年內經濟環境急速成長、人心卻動蕩空虛的赤坦告白。
壓軸的《在變老之前遠去》,則是首屆青戲節時的票房冠軍。導演邵澤輝作品面貌多元,《在變老之前遠去》改編自中國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講述一個放棄高薪、去雲南熱血執教卻不幸身亡的青年馬驊,如何誠實勇敢地追尋生命的自由理想,素樸地切中當代中國青年的浪漫主義渴望。全劇宛如一場北京青年的逐夢練習曲,喚醒資本主義時代遺失的純真精神。
不論台灣或北京 小劇場精神都是「對抗」
身兼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會長的邵澤輝說:「多年來我們陸續接觸到不少台灣小劇場的作品,台灣早期八○年代社會批判風氣高漲的小劇場運動,差不多正是北京在九○年代開始面對的狀況。」如今台灣小劇場如今多強調表達形式的藝術性,北京則普遍重視作品的社會性。邵澤輝也表示:「無論哪種,小劇場的精神都是一種『對抗』。在歷史、政治與意識形態之外,兩岸劇場人若能秉持對文化的尊重與熱愛,求同存異,就能將劇場藝術持續推進下去。」
北京青年戲劇節 青春創意任翱翔
在中國,許多演出礙於領了補助的關係,主題內容難免受限,因此,擁有一個屬於青年創作者的戲劇節,避免創意被干預,鼓勵創作,而非服務觀眾或政府,是北京戲劇工作者多年來的心願。「北京青年戲劇節」的雛型成形於二○○七年「大學生戲劇節」中的「青年單元」,隨著青年人戲劇創作熱情的持續升溫,北京青年戲劇節終於在隔年,由導演孟京輝號召下,脫穎而出,有了自己獨立的平台。北京青年戲劇節於每年九月舉辦,邀請現今知名戲劇人做藝術指導,成立藝術指導委員會。
「北京青戲節」從二○○八年開始,推出了十一位新導演,演出十部原創作品;第二年,推出了廿二位青年戲劇導演的廿一部原創新作﹔去年,則推出了卅五位青年戲劇導演,演出場次突破百場,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戲劇節之一,亦是青年劇場工作者最盛大的節日。目前透過北京青年戲劇節成長起來的邵澤輝、黃盈、趙淼、王翀、姬沛等青年導演,已成為中國當代青年戲劇的領軍人物,活躍在北京的各大舞台。(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