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指揮廖曉玲 不靠比賽 站穩國際樂壇
廖曉玲是少數沒有國際音樂比賽桂冠加持,卻能站穩國際舞台的指揮家。因為與兩位當代音樂大師布列茲與艾特沃斯同台指揮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作《集體》,備受矚目,進而成為指揮當代音樂領域的佼佼者。因為與艾特沃斯的多次合作,廖曉玲深受其影響,力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演奏,盡可能地將當代音樂的魅力傳遞出來,而且不吝分享經驗,也樂於提攜後進,希望能延續這位大師給予的啟發與精神。
廖曉玲是少數沒有國際音樂比賽桂冠加持,卻能站穩國際舞台的指揮家。因為與兩位當代音樂大師布列茲與艾特沃斯同台指揮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作《集體》,備受矚目,進而成為指揮當代音樂領域的佼佼者。因為與艾特沃斯的多次合作,廖曉玲深受其影響,力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演奏,盡可能地將當代音樂的魅力傳遞出來,而且不吝分享經驗,也樂於提攜後進,希望能延續這位大師給予的啟發與精神。
出身學院科班、也縱橫劇場音樂的作曲家林桂如,寫曲之前會把所有靈感來源攤放在書桌上,隨手激盪創意;等到正式進入寫曲,就需要一個大書桌,擺上樂曲每部分的結構,此時圖書館的大桌便成她的工作平台。而家中將想像的聲音實際演練、實驗出來的鋼琴,則完全走實用風,一切布置只為了方便創作。林桂如其實是一位只要讓心安靜下來就可以工作的作曲家,無論在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寫出驚奇的音樂,創作靈感可謂信手拈來。
一場音樂演出,配上變化萬千的多媒體與燈光變化,吸引你的,是音樂,還是眼前的奇幻景觀?就像以前歌劇、樂劇、音樂劇的美學爭論,到今天則存與音樂與其他領域結合的演出中,孰輕孰重?如何不反客為主?成為參與製作的藝術家的重要考量。可是當音樂作品被寫出後,詮釋者在舞台上的演出,原本就是他們對樂曲理解後進行的再創作,多媒體與燈光的呈現,是否也可如是觀?
結合互動電聲與3D影像,以數位裝置結合音樂演出,在接收、回應、驅動現場及時合成的聲音與影像圖形,然後再激發出新的音樂演奏「世紀音樂」這場這場音樂會,彷彿啟動了「音樂機器人」,加上「會說話」的燈光,整個就是一場充滿未來感的感官遊戲,而在單簧管演奏家莫里納尼的即興演奏下,更添聆賞的豐富趣味。
作為台灣最老牌的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可說對台灣音樂發展影響深遠。今年歡慶七十大壽的NTSO,順著近年幾位藝術顧問如水藍、簡文彬規劃的主軸,在新樂季端出不少精采大菜,如邀請前團長陳澄雄在內與樂團有深厚關係的指揮家演出「團慶系列」,還有簡文彬拿手的「歌劇音樂會」系列將演出威爾第經典《茶花女》,而結合經典畫作與音樂的節目也相當令人期待。
有一種歌,你不一定喜歡,但你就是無法忘記它的旋律,一直一直這類「洗腦歌」,反覆歌詞、簡單旋律,再加上傳媒的力道,真是使人「無所遁逃於天地間」!回顧洗腦歌現象,可以發現其誕生與時代氛圍息息相關,從戒嚴時代的愛國歌曲、打動社會人心的台語歌曲,到肢體帶動的〈Nobody〉〈江南Style〉〈姐姐〉盛極一時,卻也容易迅速退燒、消失在歷史中
當兩廳院幾年前宣布將展開閉館維修計畫時,就在台北音樂圈激起陣陣漣漪:國家音樂廳與演奏廳不開,還有哪些專業音樂廳可用?回頭檢視台北這個大都會,說是台灣的表演藝術重鎮,但真正合格堪用、租用價格與地利適合的音樂廳,卻是屈指可數
低調沉暗的木製招牌,掛在隱身市區的鐵工廠門前,讓人很難想像,這就是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台灣數一數二的「製鑼世家」林午鐵工廠!原本只是從事金屬產品製造,卻因幫忙修鑼發展成製鑼,林家堅持手工製作的好技藝,從林午老先生、林烈旗到第三代林浩賢一路傳承,響亮驕傲的鑼聲,將繼續宏亮遠傳
蕭泰然的感性與至情至性的個性,感染周遭所有人,讓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奉獻、對台灣的情感與宗教的虔誠。與蕭泰然相交近卅年的鋼琴家葉綠娜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回憶起蕭泰然的無私,及在演奏其作品時對演奏家的信任,皆銘感在心;而曾指揮樂團演出蕭泰然《福爾摩沙交響曲》的簡文彬,亦對蕭泰然作品中表現的幽默印象深刻。而蕭泰然惜情愛友的個性,更讓人懷念不捨
同樣是弓弦樂器,小提琴與胡琴在東西樂壇各有其重要地位,而當它們同台演奏,將會是怎樣的風景?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李宜錦與國內二胡演奏名家王瀅絜,將聯袂演出「弦情女人心」音樂會,演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與薩拉沙泰的《卡門幻想曲》,還有李哲藝為此次新創的小提琴、胡琴與鋼琴三重奏《水.漾》。
將三度訪台的德國大提琴家蓋哈特,這回將與NSO合作,在「我的祖國」音樂會中演出韓國作曲家陳銀淑的大提琴協奏曲。此曲正是蓋哈特所委託創作,陳銀淑嘗試在大提琴上做出各種不同的音色,包括噪音和刺耳的聲音,但是內涵卻呈現了東方哲理,因此深得他的喜愛,也樂於到世界各地演出推廣。
德國小提琴家布拉赫既是獨奏家也曾擔任柏林愛樂首席,並演奏兼指揮與馬勒室內樂團錄製過多張精采專輯。這次應NSO之邀訪台,他將獨奏兼指揮演出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以樂團首席身分帶領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與巴爾托克《嬉遊曲》,一人兼三角的挑戰,讓樂迷引領以待!
NSO首席絃樂團邀來前維也納愛樂首席、知名小提琴家帕拉希克弗夫,一同以「莫札特」為題,演繹這位音樂神童精采的輕靈樂音。曲目貫穿莫札特的一生,從廿歲寫就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到去世前的《A大調豎笛協奏曲》,有如讀了一遍莫札特的生命旅程。
法國新樂季中可看到歌劇院的巧心安排,如講究傳統的巴黎歌劇院以非該院傳統的莫札特《後宮誘逃》來開季,求創新的巴士底歌劇院找來電影名導麥可.漢內克執導莫札特《唐.喬望尼》;而巴黎歌劇院管絃樂團則不甘當配角,端出「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證明實力。而法國國家管絃與法廣愛樂兩大管絃樂團,也以主題包裝傳統與當代音樂曲目,讓人不要覺得音樂殿堂距離遙遠。
擊樂家楊怡萍亞洲女性的身分,在男性居多的法國擊樂界,使她受到不公平的歧視。「我的性別以及膚色一直是我在樂團的阻力,後來我開始穿燕尾服上台,成為法國擊樂界唯一穿燕尾服的女擊樂家,我要證明我的能力是超越性別與膚色,慢慢地他們看到我的實力,也認同我。」楊怡萍註定是一位活在舞台上的獨奏家,而不是站在樂團最後一排、觀眾看不到的團員。
費城交響樂團在歷任音樂總監的調教下,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齊名,無奈二○一一年不敵金融風暴,申請破產重組。團員共體時艱一起度過難關,在二○一二年重新開張,延續傳奇。這次演出是樂團破產重組之後的首次亞洲巡迴,由指揮涅切瑟昆領軍,再現久違的「黃金之聲」。
小提琴界的曠世奇才凡格羅夫,十幾歲時就已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獲得的唱片大獎不計其數。他近年也嘗試指揮,這次帶領波蘭室內樂團亞洲巡迴,身兼指揮與演奏,演出曲目從古典的優雅至浪漫的技巧絢麗,是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演出。
已來台三次的鋼琴家薩洛,演出形式與曲目廣泛,音樂風格靈活且獨具一格。這次他與NSO將在指揮大師赫比希的指揮下,演奏擅長的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其靈動的氣質與亮麗、絢爛的音色,必將這首廿世紀初法國重要的鋼琴協奏曲發揮得淋漓盡致。
台灣的擊樂團,大致上可分為傳統擊樂與現代擊樂。留學歸國的創辦人,帶回了現代擊樂的新觀念,不斷在演出中尋找突破與方向。他們不僅中西融合,也大量委託現代作曲家為其量身訂做,甚至融入劇場元素或跨界合作,讓原本純音樂會的演出,瞬間變成視覺與聽覺的享受,宛如一場戲劇的表演,這是台灣擊樂的特色,也是擊樂能夠在台灣蓬勃發展的主因。
一九九○年代描述巴洛克假聲男高音Farinelli傳奇一生的電影《絕代豔姬》,在全球帶起了假聲男高音的潮流,在古樂盛行之下,風潮不滅。二○一四年剛以斐高雷西《聖母哀悼》一片獲得「國際古典音樂」獎的法國假聲男高音賈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拜這股風潮所賜及其獨特的天賦,卅出頭就已經錄製了廿三張CD與DVD, 網路影片點閱率都是以數十萬計,造就驚人的成績。 曾獲得多個歐洲重要的唱片大獎,三次榮獲法國國家電視台直播節目「法國音樂的勝利者」之「最佳歌手」殊榮。這次與他同行的威尼斯巴洛克樂團,九七年由大鍵琴家馬孔(Andrea Marcon)成立,是最早揚名歐美的義大利古樂團,曾獲得許多唱片大獎,也是全球發燒友與愛樂者必藏的錄音。極佳的演奏技巧才能瞬間奏出如暴風雨般誇張的強弱,義大利巴洛克特有的亮麗、輕巧的人聲,這是一場不能錯過、真實領會義大利巴洛克音樂之美的音樂會。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