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廷
藝評人
-
幕後群像 資深舞台設計師
王孟超 從零開始的空間技藝
王孟超強調,空是很好的出發點,但不是所有的舞台都非得被設計成「空的空間」,那樣的空變成空洞的空,又淪為硬套形式了。重點在於,不斷回到空無一物的創作原點,我們才會對既定的設計提出質疑,然後漸漸鍛鍊出對空間的敏感度和想像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精準的時代獵術 「鈴木方法」
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以他所獨創,反西化、反寫實的「鈴木方法」在一九六、七○年代,逼顯日本身體的存在感;而到了現代,他則是與時俱進,把「鈴木方法」從一套追尋日本身體的表演訓練,變成一種跨文化的「平台」,轉為一個和世界各地演員共同合作的場域。這次與台灣合作的《茶花女》,就是這樣的一個文化實驗。本刊特地專訪長期研究鈴木中志、並擔任此次《茶花女》劇本編修林于竝老師,一談他對鈴木大師的工作方法觀察。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劇評人暨導演
王墨林 在黑盒劇場裡 召喚歷史幽靈
資深劇評人、也是劇場導演的王墨林,是台灣劇場界永遠的批判者。出身國家機器軍隊體制的他,拒絕遺忘過往歷史刻印在自己身上的記憶,透過書寫、劇場創作與社會行動,持續地針砭整個劇場與社會。這回,他借用美國詩人艾略特著名的長詩及其篇名,在新作《荒原》裡將詩句拆解、組裝到兩位角色的對白裡,以死亡的話語訴說失落的理想,以頹敗的軀體,讓枯萎的精神顯影,王墨林說:「《荒原》會是我生命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它不是我的傳記,而是我生命的光影。」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文明的野蠻人》劇作家
雅絲米娜.雷札 通俗劇場裡的沉思者
本來,我們不過是芸芸眾生,偏偏愈是碰到正經的大事,就愈忘了自己有多麼渺小可笑,忘了生活就是一座巨大的通俗劇場,每個人都是配角。為了藝術家、哲學家和總統都容易忘記的這些事,雷札邀請我們走進大街上的劇院,在大笑中瞥見自己矛盾滑稽的一面,並在笑浪退去的片刻靜默,聽見自己內在的迴音。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電子城市》劇作家
福克.李希特 解構世界體系的批判者
身兼導演和劇作家的福克.李希特,大學時攻讀哲學和語言學,後來被戲劇學校錄取,主修導演。不過,他真正的啟蒙,是來自服社會役期間和一干社會邊緣人群居的經驗,這群人質疑任何社會體系、處於社會常規之外的生活方式,令李希特深受影響。於是李希特以劇場探討現今社會的真相,包含《電子城市》等四齣戲的「體系」創作計畫,主要場景展示著西方文明的荒涼景觀,隱喻著資本主義體系的空洞巨大。
-
特別企畫 Feature
能趨疲時代的能量藝術─拉夫拉前衛劇團
無論是「身體藝術」、「行為藝術」還是民間的狂歡節,都被拉夫拉轉化成一種表達能量的語彙:一方面,演員不說話、只以身體表達,反而更直接地「說出」了沒有言論自由的現實,使人感受到執政者具有多麼大的權力,令整個社會噤聲;同時,這個不說話的身體,又以無拘無束的喧鬧、狂歡和排泄,展現一股無法馴服的民間能量,和當權者對撞。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其說他瘋狂,不如說他「發明瘋狂」
關於《唐吉軻德》的幾種詮釋
與其說唐吉軻德發瘋,不如說他是發明瘋狂,他眼看一個萬物密切相關、無限相似的宇宙即將化為烏有,於是拚了老命,在一切皆被量化、被切分成有限個體的現代社會,憑一己之力把這個宇宙再創造一遍。用傅柯的話說,唐吉軻德是「相似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