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瑩
-
舞蹈 編舞家卓庭竹、賴翠霜、鄭宗龍
聯演「嗑東西」 呈現私密生活感受
三名新生代編舞家卓庭竹、賴翠霜、鄭宗龍,在「嗑東西」演出中,分別從溫潤纖細的女性特質、異國的生活經驗、遙遠誘人的夢境出發,創作出洋溢個人特質的三段舞作。
-
舞蹈新訊
探戈舞劇Forever Tango 舖演探戈發展史
曾經入圍東尼獎最佳編舞,創下百老匯最長探戈舞劇演出紀錄的阿根廷「永恆的探戈」舞團,再度來台獻上經典同名舞劇Forever Tango。在藝術總監路易.布拉佛(Luis Bravo)領軍下,二十六名舞者以狂放熱情、優雅感性兼具的豐富肢體,傳達出對祖國家園歷史的思念吶喊,敘述探戈如何從風化區發跡,進而流傳至上流社會,成為拉丁民族的驕傲代名詞。全劇由廿多個不同的小節目串聯而成,即興揮灑的節奏舞步,愛恨交織的情愛故事,充滿激情洶湧的戲劇張力。 Forever Tango的現場音樂也很有看頭,以充滿憂鬱、渴望音色的阿根廷傳統手風琴abandoneon,演奏皮亞佐拉、賈岱爾等探戈大師名曲;目前全世界僅有二百名懂得演奏abandoneon的樂手,「永恆的探戈」舞團內便幸運地擁有四位。而阿根廷國寶級歌手Carlos Morel闇啞低沉的嗓音,更為舞作平添濃厚的鄉愁色彩。(鄭淑瑩)
-
兩廳院達人
如何成為一名調音師?
要成為一名調音師,不一定要會彈鋼琴,但是必須學習鋼琴構造、基本樂理,以及最重要的「實作訓練」。另外,調音是一種必須與客戶面對面的服務工作,除了技術要純熟、服務要實在外,應對禮儀也非常重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擊樂大事記
年代 台灣社經文化大事記 擊樂大事記 1960 ▲國內「打擊樂」尚無專門研究及 教學,頂多附屬於校園管樂社團 1970 ▲《雲門舞集》成立 ▲新象文教基金會成立 ▲日本打擊樂名家北野徹來台演出 ▲日本岡田知之打擊樂團首度來台演出 1982 <td style="width: 257px; he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加入傳統元素 就是要讓全世界認識!
今年接下台北打擊樂團經營重任的作曲家劉學軒,認為未來二十年打擊樂仍會是台灣音樂界發展最蓬勃的樂種,而他也要將年屆二十的台北打擊樂團帶向「團員專職化」,以「為台灣作曲家服務!」,同時為了讓台灣的打擊樂更能讓世界樂壇認識,劉學軒認為作品應該朝「在作品中加入特有的台灣傳統元素,提高民族辨識度」的方向發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擊樂的天才十問
Q1:什麼是「打擊樂」?是不是有聲音的都算打擊樂?何時開始蓬勃發展? 「經由敲擊或摩擦物品,所產生的悅耳音樂」是打擊樂最簡單的定義,但在音樂家及演奏家的巧思下,打擊樂器的範圍無所不包,敲擊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國內作曲大師金希文的作品中,曾經把大豆灑在大鼓上、台北打擊樂團上月甫舉行的「純粹II」演奏會,用刮鬍刀來刮鈸、韓國的Cookin廚師秀,切切剁剁的菜刀砧板也成了美妙打擊樂器;甚至許多用來製造音效的吹類樂器,如滑笛、火車笛、鳥笛,也被歸類成打擊樂器的一種。 現代作曲家很喜歡在打擊樂的世界裡發揮無盡創意,國內作曲家錢南章曾經作過一首《玩具交響曲》,跑去玩具反斗城買了一堆火車、玩具鋼琴等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配合打擊樂團伴奏,團員忙著操作玩具及演奏,台上台下玩得不亦樂乎。 從西方古典音樂史來看,打擊樂長久以來便是管絃樂團中的一員,而一九三一年算是一個轉捩點,法國作曲家瓦瑞斯(Edgar Varese)寫下作品《電離》Ionisation,是西方世界第一首完全為打擊樂器而寫的音樂作品,一九三六年匈牙利作曲家貝拉.巴爾托克(Bla Bartk)的雙鋼琴和雙打擊樂曲Sonata for Two Piano and Percussion,更喚起樂界對打擊樂可塑性的重視。一九六二年全球第一個打擊樂團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成立後,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從事打擊獨奏樂曲的創作,造就了打擊樂的蓬勃發展。 Q2:成立一個打擊樂團的基本樂器有哪些? 台灣目前三大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打擊樂團、十方樂集,都屬於西方綜合性的打擊樂團,樂團內除了常見基本樂器:鐵琴、木琴、小鼓、大鼓、定音鼓,以及中國鑼鈸外,當然還有其他來自各國的各式各樣打擊樂器,例如:拉丁鼓、爵士鼓,以符合曲目演出需求。在傳統國樂團中,西洋的定音鼓、鐵琴、木琴甚至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國外有些單一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團,例如:木琴六重奏,或是以各式各樣木琴、鐵琴為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可不知的擊樂關鍵名詞
常見打擊樂器 2956字 三角鐵triangle 一八五三年,李斯特(Granz Liszt)在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時,給了觀眾一個大驚奇:樂曲中有一段三角鐵的獨奏。三角鐵與絃樂器交替演奏如銀鈴般的顫音極為巧妙,此曲因而冠上了「三角鐵協奏曲」的暱稱。 事實上,三角鐵清脆透徹的音質不但可增加管絃樂細緻的音彩與強化拍子的節奏感,亦可給予戲劇性的快速音群,而增加樂曲明亮的效果。這個古老的敲擊樂器,最早可溯自西元二千七百年前的埃及祭典樂器:西斯塔(Sistrum)。右下或左下的缺口,是為確保良好的共鳴和音高。底邊音最低,等腰上段的音較高,反復快速敲擊角隅的兩邊,或在三角內劃圓圈輪擊,則能產生滾奏roll或顫音thrill的效果。 響板castanets Castanets源於西班牙文castane,意思是栗子,兩者的形狀或結構彼此相似,如湯匙凹槽面的兩塊木板,以繩索聯繫。響板是西班牙民俗舞蹈中常使用的傳統樂器,最常見的是佛朗明哥(Flamenco)舞者雙手各持一付響板,邊跳舞邊打出節奏,近代管絃樂團中所用的響板,已改用木柄裝置,舉手搖動,即可擊出聲音。 法雅的芭蕾音樂「三角帽」、比才的「卡門」都可以聽到響板的演出。 鈴鼓tambourine 以色列人穿越紅海避開埃及軍隊後,即以鈴鼓樂慶祝族人的重生。鈴鼓以圓木作框,張以一面膜皮的手鼓。框上裝有成對的鈴片,而框架通常是圓的,不過也如六邊形(智利)、八邊形(中國)、長方形(埃及)、甚至是正方形 (西班牙與葡萄牙)。 經由手指、指關節、膝蓋的敲打,或是直接以鼓棒敲擊,還有以潮濕的大拇指摩擦鼓面發出嗡嗡聲響,柴可夫斯基《胡桃鉗》有用到。莫札特是最早將鈴鼓納入交響樂的作曲家之一。 鈸cymbals 中國使用各種類型的鈸已有數百年之久,小自戲曲中成對的小鐃鈸,大至蒙古廟宇中所用直徑一百公分的鈸。而鈸最早出現在
-
舞蹈
顛覆預兆顯示的命運?!
出身台灣身受西方舞蹈訓練的林向秀與周書毅,與來自西方卻到台灣學太極與武術的舞者情侶Robert Regala與Joelle Arnusch,將以個人經驗再來一次「混東西」,要在中西傳統迷信及古老神秘的恐懼背後,探索顛覆原有的想像及認知。
-
舞蹈 台灣的視障表演者與法國的蒙眼舞者
台法合作《鼴鼠計畫》 演出「看不見」的舞姿
此次峇思蔻麗舞團導演Anne-Marie Pascoli帶來兩名舞者,加上曾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發表盲人舞蹈《靈蕊》的法籍舞蹈家愛蜜莉,與六至八名曾到東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灣視障表演者進行《鼴鼠計畫》工作坊。明眼舞者將從頭到尾戴上眼罩,與視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準點跳舞
-
舞蹈
《舞者日記》 演繹「為舞走天涯」的記憶
赴美發展的舞者夫妻檔林文中與王如萍,將台灣成長、赴美發展生活的共同記憶,轉化為輕快簡潔的雙人舞作《舞者日記》,演出由九段舞蹈串成,以地名與心情分段,段落中間將穿插投影或對白,以非線性的敘事方式來描述及連貫全場,用類似紀錄片的形式,真實表達出兩人的生活及思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南管化身時尚
王心心 要做南管音樂舞劇的品牌領導
「誰說南管不能跟『現代』畫上等號,這次的『王心心作場』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王心心說,南管在古代是時尚,在現代也可以是時尚,多方面的跨界嘗試,還有定位清楚的票房策略,是讓南管歷經千年依然如新的活命丹。
-
舞蹈新訊 體育學院舞團與國台交合作
《創世紀—沒有文字的故事》展現多元舞風
台灣體育學院舞團二○○五年度巡迴公演《創世紀沒有文字的故事》,與同樣根源台中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再次攜手合作,以蕭斯塔可維奇、比才等動人樂曲,發展出七支風格截然不同的舞作。巡演活動十月底從台中出發,於十一月初起巡迴台北、中壢、彰化、高雄等地。 此次演出由該系教師黃建彪、黃鈞偉、鄧桂複領軍、分別負責編舞、音樂創作以及擔綱演出,樂團部分則由張佳韻擔任指揮。七支舞碼風格皆異,除了《月神》、《風動.群起》以及《沒有文字的故事》等新編舞作外,《曙光之前》、《摯愛一生》的音樂分別選自蕭斯塔可維奇絃樂四重奏第八號及比才著名歌劇卡門;《雪映.殘紅》及《洋娃娃的獨白》則選自本土流行歌曲〈龍的傳人〉、〈情人的眼淚〉、〈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充分展現多元精采的創作風貌。(鄭淑瑩)
-
藝術節新訊
表演藝術 下鄉陪大夥過冬
今年冬天的台灣很「藝術」!北自基隆、南到屏東,甚至遠至金門、澎湖離島,走出家門到各地的文化中心或戶外廣場,就能欣賞免費的表演藝術演出。由行政院文建會所舉辦的「2005表演藝術巡演」,以「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為號召,多達三十四個藝術團隊參與演出,類別涵蓋現代戲劇、舞蹈、傳統戲曲,音樂,預計走遍二十五個縣市,創造八十場的演出紀錄,邀請全民共鄉藝術饗宴。 文建會目前正執行「新十大建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積極催生建置北部的板橋大台北新劇院、中部的大都會歌劇院,以及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這回的年底表演藝術巡迴活動,正是硬體設施完成前的宣傳推廣。記者會上,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表示:「藝術不只要有硬體建築,還要有觀眾的積極參與。」擔任主持人的羅北安也開心分享歷年下鄉的經驗:「走入鄉鎮等於是在播種,讓更多孩子認識表演藝術。」 「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活動十月底在台北縣政府縣民廣場開幕起跑,由傳統戲曲及音樂節目打頭陣,演出團隊包括台北曲藝團、小西園、廖文和布袋戲、秀琴歌仔戲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采風樂團等;十一月再加入舞蹈及戲劇類演出,陣容包括金枝演社、紙風車、屏風劇團、舞鈴劇場、台北民族舞團、風之舞形舞團等。詳細場次節目單可至各地7-11便利商店及文化中心索取。(鄭淑瑩)
-
兩廳院達人
調音師:兼顧內科、外科與心理的「鋼琴醫生」
一路走來,我深深覺得,調音師就像是「鋼琴醫生」,調音是內科,外表維護是外科,同時還要身兼心理醫生懂得不同演奏家的需求及想法,有時還要撫慰演奏家緊張心情,並針對場地及鋼琴狀況,給予中肯適切的建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民間遊藝到國家藝術殿堂
劉樂群的一小步,跨出「舞鈴」一大步
「一樣都是4G的隨身聽,為什麼大家願意花高價去買蘋果iPod?扯鈴也是一樣,不管是表演形式或是用具,都要用創新的思維呈現或包裝,去探索下一步的可能!」舞鈴藝術總監劉樂群篤定地說。 放棄穩固優渥的國小教職,轉戰表演藝術陌生領域,劉樂群一路以「傳統」為基礎,不僅改良扯鈴,更開啟了扯鈴融合舞蹈的藝術新貌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解開舞台服裝的針線密碼
劇場服裝設計是表演藝術的一環,也是舞台美術設計的要項。透過服裝的造型、拼接、色彩、不同質地的組合手法,反映出鮮活的角色特徵,從而體現表演的精神內涵。 即將在十月底登場的兩廳院「台前幕後.載織載繡:劇場服裝設計展」,邀請台灣當今四組劇場服裝設計家及演出團體,分別呈現舞蹈、音樂、兒童劇、偶劇的服裝設計經典作品,邀請觀眾一探服裝背後的精采故事。
-
綜藝 翻滾騰躍 聲色動人
戲專綜藝團「華之韻」 看見台灣的「太陽馬戲團」
去年一年,國立臺灣戲曲專專科學校附設綜藝團海內外邀約演出便高達三百多場,今年年初更於美、加巡演九十場,二月再到法國參與《八月雪》演出。這次將在新莊文化中心演出的兩小時大型製作「華之韻」,是戲專綜藝團巡演海外百忙之中,特別訂下的國內行程。全場演出由十段節目組成,精采展現如「太陽馬戲團」般的演出技藝。
-
特別企畫 Feature
芭蕾之外,舞出前衛詩意
舞台中央躺著一座偌大的圓形彈簧床,看起來像是中國旋轉餐盤,又好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下午茶桌,所有的神秘冒險,就要從這個原點展開!舞者跳上了彈簧床,奮力發狂似地跳躍、翻轉、跌站,寬大的衣擺隨之飄晃,艷麗身影逗留空中,好似一幅色彩濃烈的潑墨畫面;落到地面後,依然不按牌理出牌,穿起高跟鞋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喀啦喀啦地用腳跟跳起舞步。如此充滿叛逆魔幻吸引力的舞台演出,便來自於俄國烏拉山區的凱薩琳堡舞蹈劇場(Provincial Dances Theatre)舞作lazy Susan。 奇異的姿態與動作創造魔幻氛圍 「Lazy Susan」的英文原意指的便是中國式的旋轉圓桌取菜餐盤,饕客們圍繞在旁,等待下一個轉到眼前的驚喜。凱薩琳堡舞蹈劇場的駐團編舞家塔緹安娜.芭嘉諾娃(tatiana Baganova)以此為靈感創作,舞台上雖然沒有出現真正的餐桌及菜餚,卻有著許多「可變形和移動的圓形」裝置及道具,圓形床墊、彩色圓球,通通成了與舞者肢體互動的物件;強烈節奏下,大提琴混合著電音旋律,舞者的擬態動作細膩而層次分明,像是精巧迎笑的中國娃娃,又像是活動敏捷的懸絲木偶,奇異的姿態與動作創造出一股魔幻氛圍,讓台下觀眾驚艷不已。 出生於俄國突門地區(Tumen Region)的塔緹安娜.芭嘉諾娃,四歲開始接觸舞蹈,年紀小小的她依循俄國藝術傳統,一路學習古典芭蕾及民族舞蹈,獲得莫斯科文化大學編舞創作及教學學位。畢業之後,她進入凱薩琳堡舞蹈劇場擔任舞者及平面設計,首支作品為單幕芭蕾舞作Versions. Part 1,並獲得俄國維依普斯克(Vitebsk)國際舞蹈節最佳女主角。 一九九三年起,芭嘉諾娃至美國舞蹈藝術節受長期訓練,開啟她編舞生涯中的重大轉捩點,透過積極參與不同課程與大師班進修,對現代舞技巧的琢磨及思考有著極大幫助。回國後,芭嘉諾娃再度回歸凱薩琳堡舞蹈劇場,與來自德國、荷蘭的編舞家一起合作,開創舞團前衛多元風格,贏得象徵俄國境內表演藝術最高榮譽的「金面具獎」(Gold Mask Award)、俄羅斯聯邦表演藝術獎、以及舞團所在地凱薩琳堡市政府獎等重要榮譽。 「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現歷史人物的悲情
《柴可夫斯基:生死之謎》的舞台上,兩名男舞者分別扮演青春及年老的柴可夫斯基,兩人同時出現在灰暗病榻旁,像是共同追憶著過往,時而快速奔跑、時而互擁凝望,亟欲在臨死前掙脫無形的束縛及枷鎖。「艾夫曼在強調『快速』的芭蕾傳統中,加入『慢的互動』及『輕柔的速度』」戲劇學者李立亨說,「這樣的革命性創新,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芭蕾形式。」
-
藝術節 殿堂擺兩邊 帳篷擺中間
2005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歡樂派對整個秋天
「2005兩廳院廣場藝術節」是兩廳院第一次舉辦帳篷藝術節,走出殿堂之外,以嘉年華會的方式擁抱觀眾。從十月廿一日到十一月六日,連續跨三個週末,共計十七天,近五十場海內外精采節目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