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鄭淑瑩

發表文章 113 篇
  • 《後宮誘逃》充滿土耳其異國風情。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莫札特歌劇

    《後宮誘逃》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K.384) 劇情 三幕歌劇,故事背景為十七世紀的土耳其。女主角西班牙貴族康斯坦絲,在航海中遭打劫,與僕人布隆蒂及佩迪里歐一同被賣到土耳其後宮。男主角貝爾蒙特聞訊趕往營救,密謀誘逃大計,卻遭守衛歐斯敏從中作梗,事跡敗露即將受死,幸而原本有意追求康斯坦絲的蘇丹王大發慈悲,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局皆大歡喜。 創作背景 由劇場監督斯特凡尼(Gottlieb Stephanie)編劇,充滿當時維也納最流行的土耳其東方色彩;莫札特亦突破傳統義大利歌劇樂曲傳統,改以附有說白的德文說唱劇(Singspiel)寫曲,並要求演唱者同時扮演角色,建立歌唱與戲劇結合的歌劇形式。 首演時間 一七八二年七月十六日在維也納宮廷劇院上演,同年八月四日與康斯坦絲.韋伯結婚,熱戀中的莫札特刻意安排劇中女主角與妻子同名。 經典角色 帕夏(Pasha Selim)/土耳其蘇丹王──獨白者 貝爾蒙特(Belmonte)/西班牙貴族──男高音 康斯坦絲(Konstanze)/貝爾蒙特的未婚妻──女高音 布隆蒂(Blondchen)/康絲坦絲的隨身女僕──女高音 佩迪里歐(Pedrillo)/貝爾蒙特的僕人,布隆蒂的愛人──男高音 歐斯敏(Osmin)/賽林姆官邸守衛──男低音 發燒曲目 1.〈康斯坦絲,想到又能再見你一面〉

    文字|鄭淑瑩、田國平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 懷抱展翅高飛的夢想,表演藝術畢業生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哪裡是未來的舞台?

    表演藝術學生畢業之後的出路,似乎不如想像中來得順利美滿,永遠在麵包與理想中掙扎。有的人寧願負債節約,也要堅持藝術的追尋;有的人則選擇轉業,打算在其他領域另尋春天。社會舞台看似遼闊,但哪裡才是藝術畢業生應該站的位置呢?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蔡國強與林懷民兩位大師,即將在今年秋季共構舞作。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受矚目的創作趨勢

    跨界焰火,兩檔重量製作延燒—— 林懷民+蔡國強 & 中法合作《洛神賦》

    「跨界合作」的藝術創作不新鮮,要看怎麼跨才好玩!今年台灣表演藝術界最令人矚目的跨界創作,一是華人爆破藝術家蔡國強將與雲門舞集合作,在雲門秋季公演舞台上搞爆破,二是兩廳院與法國布赫居文化中心聯合製作、漢唐樂府與法國表演藝術界合作的古典樂舞戲《洛神賦》。這兩組跨界創作,會衝撞出怎樣的火花,令人期待!

    文字|鄭淑瑩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范姜毅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范姜毅:我信奉尼采名言:「沒有音樂,生命是一個錯誤。」

    他花大量時間讀譜,也認真研究作曲家的書信、傳記,期許自己演奏出忠於原著的精神,范姜毅說:「一個好的鋼琴家,不只彈觀眾喜歡的作品,要當先鋒者,帶領觀眾了解更寬闊的世界,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文字|鄭淑瑩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華格納的母親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生平年表

    年代 生平 作品 歐洲及世界大事 1813 5月22日出生於德國萊比錫,六個月大時,父親過世 英、俄、普、奧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十月的聯軍會戰,拿破崙被迫退守萊茵河 1814 母親改嫁,遷居德勒斯登 拿破崙退位流放,歐洲列強

    文字|鄭淑瑩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林原上
    特別企畫 Feature

    詩意幽默的身體冒險─林原上

    從傳統京劇、現代劇場到舞蹈,足跡踏過半個地球的林原上,最後落腳法國成立舞團,在現代舞的世界中,找到讓身體恣意想像的舞台。長年遊走於東方與西方、傳統與前衛,林原上說:「我不斷地學,也不停地『丟』,像脫衣服一樣,回歸最自然純粹的藝術狀態。」今年他帶回兩支舞作:舊作《今夜您帶我去哪兒?》展現在夢境裡的盡情冒險,新作雙人舞《隻手之聲》則取禪宗公案、呈現看似平靜卻流變不斷的生命情境。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鍾耀光的作品《吸積盤》,譜子開頭標明了樂器的圓形排列方式,也標明了每種樂器的敲擊方式及表現手法。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擊樂的天才十問

    Q1:什麼是「打擊樂」?是不是有聲音的都算打擊樂?何時開始蓬勃發展? 「經由敲擊或摩擦物品,所產生的悅耳音樂」是打擊樂最簡單的定義,但在音樂家及演奏家的巧思下,打擊樂器的範圍無所不包,敲擊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國內作曲大師金希文的作品中,曾經把大豆灑在大鼓上、台北打擊樂團上月甫舉行的「純粹II」演奏會,用刮鬍刀來刮鈸、韓國的Cookin廚師秀,切切剁剁的菜刀砧板也成了美妙打擊樂器;甚至許多用來製造音效的吹類樂器,如滑笛、火車笛、鳥笛,也被歸類成打擊樂器的一種。 現代作曲家很喜歡在打擊樂的世界裡發揮無盡創意,國內作曲家錢南章曾經作過一首《玩具交響曲》,跑去玩具反斗城買了一堆火車、玩具鋼琴等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配合打擊樂團伴奏,團員忙著操作玩具及演奏,台上台下玩得不亦樂乎。 從西方古典音樂史來看,打擊樂長久以來便是管絃樂團中的一員,而一九三一年算是一個轉捩點,法國作曲家瓦瑞斯(Edgar Varese)寫下作品《電離》Ionisation,是西方世界第一首完全為打擊樂器而寫的音樂作品,一九三六年匈牙利作曲家貝拉.巴爾托克(Bla Bartk)的雙鋼琴和雙打擊樂曲Sonata for Two Piano and Percussion,更喚起樂界對打擊樂可塑性的重視。一九六二年全球第一個打擊樂團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成立後,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從事打擊獨奏樂曲的創作,造就了打擊樂的蓬勃發展。 Q2:成立一個打擊樂團的基本樂器有哪些? 台灣目前三大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打擊樂團、十方樂集,都屬於西方綜合性的打擊樂團,樂團內除了常見基本樂器:鐵琴、木琴、小鼓、大鼓、定音鼓,以及中國鑼鈸外,當然還有其他來自各國的各式各樣打擊樂器,例如:拉丁鼓、爵士鼓,以符合曲目演出需求。在傳統國樂團中,西洋的定音鼓、鐵琴、木琴甚至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國外有些單一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團,例如:木琴六重奏,或是以各式各樣木琴、鐵琴為

    文字|鄭淑瑩、田國平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三角鐵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可不知的擊樂關鍵名詞

    常見打擊樂器 2956字 三角鐵triangle 一八五三年,李斯特(Granz Liszt)在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時,給了觀眾一個大驚奇:樂曲中有一段三角鐵的獨奏。三角鐵與絃樂器交替演奏如銀鈴般的顫音極為巧妙,此曲因而冠上了「三角鐵協奏曲」的暱稱。 事實上,三角鐵清脆透徹的音質不但可增加管絃樂細緻的音彩與強化拍子的節奏感,亦可給予戲劇性的快速音群,而增加樂曲明亮的效果。這個古老的敲擊樂器,最早可溯自西元二千七百年前的埃及祭典樂器:西斯塔(Sistrum)。右下或左下的缺口,是為確保良好的共鳴和音高。底邊音最低,等腰上段的音較高,反復快速敲擊角隅的兩邊,或在三角內劃圓圈輪擊,則能產生滾奏roll或顫音thrill的效果。 響板castanets Castanets源於西班牙文castane,意思是栗子,兩者的形狀或結構彼此相似,如湯匙凹槽面的兩塊木板,以繩索聯繫。響板是西班牙民俗舞蹈中常使用的傳統樂器,最常見的是佛朗明哥(Flamenco)舞者雙手各持一付響板,邊跳舞邊打出節奏,近代管絃樂團中所用的響板,已改用木柄裝置,舉手搖動,即可擊出聲音。 法雅的芭蕾音樂「三角帽」、比才的「卡門」都可以聽到響板的演出。 鈴鼓tambourine 以色列人穿越紅海避開埃及軍隊後,即以鈴鼓樂慶祝族人的重生。鈴鼓以圓木作框,張以一面膜皮的手鼓。框上裝有成對的鈴片,而框架通常是圓的,不過也如六邊形(智利)、八邊形(中國)、長方形(埃及)、甚至是正方形 (西班牙與葡萄牙)。 經由手指、指關節、膝蓋的敲打,或是直接以鼓棒敲擊,還有以潮濕的大拇指摩擦鼓面發出嗡嗡聲響,柴可夫斯基《胡桃鉗》有用到。莫札特是最早將鈴鼓納入交響樂的作曲家之一。 鈸cymbals 中國使用各種類型的鈸已有數百年之久,小自戲曲中成對的小鐃鈸,大至蒙古廟宇中所用直徑一百公分的鈸。而鈸最早出現在

    文字|鄭淑瑩、田國平、陳思涵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編舞家楊桂娟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暖一冷,舞說人生—楊桂娟vs. David Grenke

    感性細膩的楊桂娟,悶騷內斂的David Grenke,兩位個性迥異的編舞家,跨越大半個地球再度合作同檔演出,各自的新作《北極光》與American Pop皆結合舞蹈、戲劇、音樂、十六厘米電影與繪畫,跨界拼貼出對生命的光明及陰暗感觸。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萊比錫國際藝術經紀公司執行長黃星瑩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驗篇

    他們走出另類舞台 案例三

    音業的專業,讓萊比錫國際藝術經紀公司執行長黃星瑩面對旗下音樂家及客戶時,更有說服力及談判籌碼;選擇把掌聲留給後輩新人,走下舞台,黃星瑩在藝術行銷經紀領域上,也奏出了響亮的樂章。「我建議音樂系畢業生,要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質,從演奏者轉型為藝術行政,並非犧牲夢想,而是將音樂專長作更多的發揮,創造自我價值。」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貝喜躍演出新點子戲工坊的《誰都有秘密》,在舞台上裝扮成俏皮的小狐仙
    街頭藝探ART SPY 尋找京劇與特技結合的可能性

    來自法國的京劇迷—貝喜躍

    看過六月初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的《誰都有秘密》,觀眾驚訝地發現,台上那個表演高難度綢吊動作的京劇演員,其實是個老外! 她就是貝喜躍,巴黎第八大學第一個來台的交換學生,即將升上國立台灣戲取專科學校京劇科二年級,從大三時參加來台學京劇的活動,讓貝喜躍深深對京劇著迷,也讓她決心來台學習,試圖找出讓自己學習已久的特技與京劇的結合可能。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五重奏的成員,還拿起麥克風為大師班學員服務。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輕鬆搞笑大師班

    加拿大銅管五重奏 「吹」得好自在!

    享譽世界超過三十年,被讚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銅管五重奏,居然拿起了麥克風,親自為台灣學員服務,還不時充當翻譜小弟,讓台灣樂手受寵若驚!出奇不意的舉動,引起台下一陣騷動,也立即炒熱了現場氣氛。

    文字|鄭淑瑩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她自殺是為了想活——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

    如果說莎拉‧肯恩身上真的有著什麼瘋狂基因,那就是她太正常了,正常到無法容許整個世界都在瘋狂,正常到無法理解這個分裂的世界,怎麼可以如此無關痛癢地一直運轉下去。

    文字|陳惠文、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瑪莎.葛蘭姆在九十七年的生命中,致力創作七十載,留下的一百八十一支舞作支支經典。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時代異端 舞蹈天才

    瑪莎.葛蘭姆 永遠的傳奇繆思

    這名出身美國小鎮,身高一米六,二十二歲才開始習舞的女子,在九十七年的生命中,致力創作七十載,留下的一百八十一支舞作,取材從希臘神話、美國拓荒時代故事到聖經故事,時而縱情狂野、時而溫馨雀躍,或將人類的貪婪、忌妒描繪得淋漓盡致。曾有人批評葛蘭姆的性格沉默主觀、寡言難搞,她在自傳《血的回憶》說:「一個被視為異端的人,往往不論做什麼都被誤解,她總是逆著多數人的風向前進。我就是個異端,我的行事與一般人不同。」

    文字|鄭淑瑩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貝克提琴店享譽國際,新琴價格屢居世界之冠。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音樂廳裡的專業提琴權威

    享譽歐美的美國芝加哥百年「貝克父子提琴店」,破天荒開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地點就選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從此音樂家們就可享有專業的提琴修護服務。未來該店更將派駐兩至三名國外技師長期駐點,提供古琴、現代琴及新琴的銷售、寄賣,並以即時視訊設備連結芝加哥本店,確保技術品質平衡。

    文字|鄭淑瑩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法蘭瓷總裁陳立恆要將「Franz & Friends」打造成年輕人的藝文圓夢據點。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佳餚、醇酒外,新生代圓夢的藝文新據點

    由知名瓷器公司「法蘭瓷」總裁陳立恆一手打造的「Franz Friends」藝文沙龍餐廳,新近在台北城市舞台的地下一樓亮麗開張。早年曾經營知名民歌餐廳「艾迪亞」(idea house)的陳立恆,念念不忘當年與老友們共享藝文情懷的美好經驗,也希望在「Franz Friends」中延續當年精神,建構一個結合美食與文化藝術的複合空間,同時也提供年輕人造夢圓夢的表演舞台。

    文字|鄭淑瑩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即將來台演出的哈蘭比非洲樂舞團。
    音樂

    當中國鑼鈸遇到非洲樂舞……

    朱宗慶打慶樂團與來自紐約的「哈蘭比非洲樂舞團」首度攜手合作,將演出鍾耀光與四位資深團員的作品,如何將中國鑼鈸與非洲樂舞在台上融合呈現,是這次演出最大的挑戰。

    文字|鄭淑瑩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編舞家塔緹安娜.芭嘉諾娃。
    特別企畫 Feature

    芭蕾之外,舞出前衛詩意

    舞台中央躺著一座偌大的圓形彈簧床,看起來像是中國旋轉餐盤,又好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下午茶桌,所有的神秘冒險,就要從這個原點展開!舞者跳上了彈簧床,奮力發狂似地跳躍、翻轉、跌站,寬大的衣擺隨之飄晃,艷麗身影逗留空中,好似一幅色彩濃烈的潑墨畫面;落到地面後,依然不按牌理出牌,穿起高跟鞋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喀啦喀啦地用腳跟跳起舞步。如此充滿叛逆魔幻吸引力的舞台演出,便來自於俄國烏拉山區的凱薩琳堡舞蹈劇場(Provincial Dances Theatre)舞作lazy Susan。 奇異的姿態與動作創造魔幻氛圍 「Lazy Susan」的英文原意指的便是中國式的旋轉圓桌取菜餐盤,饕客們圍繞在旁,等待下一個轉到眼前的驚喜。凱薩琳堡舞蹈劇場的駐團編舞家塔緹安娜.芭嘉諾娃(tatiana Baganova)以此為靈感創作,舞台上雖然沒有出現真正的餐桌及菜餚,卻有著許多「可變形和移動的圓形」裝置及道具,圓形床墊、彩色圓球,通通成了與舞者肢體互動的物件;強烈節奏下,大提琴混合著電音旋律,舞者的擬態動作細膩而層次分明,像是精巧迎笑的中國娃娃,又像是活動敏捷的懸絲木偶,奇異的姿態與動作創造出一股魔幻氛圍,讓台下觀眾驚艷不已。 出生於俄國突門地區(Tumen Region)的塔緹安娜.芭嘉諾娃,四歲開始接觸舞蹈,年紀小小的她依循俄國藝術傳統,一路學習古典芭蕾及民族舞蹈,獲得莫斯科文化大學編舞創作及教學學位。畢業之後,她進入凱薩琳堡舞蹈劇場擔任舞者及平面設計,首支作品為單幕芭蕾舞作Versions. Part 1,並獲得俄國維依普斯克(Vitebsk)國際舞蹈節最佳女主角。 一九九三年起,芭嘉諾娃至美國舞蹈藝術節受長期訓練,開啟她編舞生涯中的重大轉捩點,透過積極參與不同課程與大師班進修,對現代舞技巧的琢磨及思考有著極大幫助。回國後,芭嘉諾娃再度回歸凱薩琳堡舞蹈劇場,與來自德國、荷蘭的編舞家一起合作,開創舞團前衛多元風格,贏得象徵俄國境內表演藝術最高榮譽的「金面具獎」(Gold Mask Award)、俄羅斯聯邦表演藝術獎、以及舞團所在地凱薩琳堡市政府獎等重要榮譽。 「

    文字|鄭淑瑩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 林璟如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解開舞台服裝的針線密碼

    劇場服裝設計是表演藝術的一環,也是舞台美術設計的要項。透過服裝的造型、拼接、色彩、不同質地的組合手法,反映出鮮活的角色特徵,從而體現表演的精神內涵。 即將在十月底登場的兩廳院「台前幕後.載織載繡:劇場服裝設計展」,邀請台灣當今四組劇場服裝設計家及演出團體,分別呈現舞蹈、音樂、兒童劇、偶劇的服裝設計經典作品,邀請觀眾一探服裝背後的精采故事。

    文字|鄭淑瑩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編舞家波里斯.艾夫曼。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現歷史人物的悲情

    《柴可夫斯基:生死之謎》的舞台上,兩名男舞者分別扮演青春及年老的柴可夫斯基,兩人同時出現在灰暗病榻旁,像是共同追憶著過往,時而快速奔跑、時而互擁凝望,亟欲在臨死前掙脫無形的束縛及枷鎖。「艾夫曼在強調『快速』的芭蕾傳統中,加入『慢的互動』及『輕柔的速度』」戲劇學者李立亨說,「這樣的革命性創新,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芭蕾形式。」

    文字|鄭淑瑩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 看戲不忘電影

    速寫賴翠霜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