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法合作《鼴鼠計畫》 演出「看不見」的舞姿(法國峇絲蔻麗舞團 提供)
舞蹈 台灣的視障表演者與法國的蒙眼舞者

台法合作《鼴鼠計畫》 演出「看不見」的舞姿

此次峇思蔻麗舞團導演Anne-Marie Pascoli帶來兩名舞者,加上曾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發表盲人舞蹈《靈蕊》的法籍舞蹈家愛蜜莉,與六至八名曾到東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灣視障表演者進行《鼴鼠計畫》工作坊。明眼舞者將從頭到尾戴上眼罩,與視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準點跳舞

此次峇思蔻麗舞團導演Anne-Marie Pascoli帶來兩名舞者,加上曾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發表盲人舞蹈《靈蕊》的法籍舞蹈家愛蜜莉,與六至八名曾到東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灣視障表演者進行《鼴鼠計畫》工作坊。明眼舞者將從頭到尾戴上眼罩,與視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準點跳舞

PROGRAM  法國峇絲蔻麗舞團《鼴鼠計畫Le Strategie de la Taupe

TIME     2005.12.10〜11   2:30 pm

          2005.12.11   7:30pm

PLACE    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INFO      02-23919393

來自法國南方的峇思蔻麗舞團,在前衛現代作品《鼴鼠計畫》中,讓舞者矇上眼睛,身處與盲人相同的基點,完全脫離視覺的依靠及想像,以身體的聽、嗅、觸覺等其他官能,發展出截然不同的舞蹈創作與風貌;隔了大半個地球的台灣身體理論研究者王墨林,四年多來亦帶領了一批視障舞者,透過肢體與聲音的開發訓練,嚐試找出「第六種官能的表演形式」。兩個團體今年齊聚牯嶺街小劇場,進行工作坊及演出,呈現突破語言、文化與主流審美觀的舞蹈美學。

看不見的舞者,開發新的肢體表現

峇思蔻麗舞團於二○○○年發表《鼴鼠計畫》,顧名思義便是將舞者眼睛遮起,故意讓舞者「看不見」,猶如身居地底不見天日的鼴鼠,必須從其他各種可能感官去開發肢體表現。這個歷經一年完成的舞蹈計畫,在當時受到歐洲各大藝術節邀約,評語為:「令人無法忽視這支看不見動作的舞蹈,所具有一股安靜的爆發力。」

此次峇思蔻麗舞團導演Anne-Marie Pascoli帶來兩名舞者,加上曾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發表盲人舞蹈《靈蕊》的法籍舞蹈家愛蜜莉,與六至八名曾到東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灣視障表演者進行《鼴鼠計畫》工作坊。明眼舞者將從頭到尾戴上眼罩,與視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準點跳舞,這也是峇思蔻麗舞團首次與盲人的共同創作及演出。

視障表演者,用觸摸動作刻畫「時間」

「盲人的身體對我而言是一種悲傷;因為他們一直在觸摸,甚至觸摸無形的空氣!我們都忘記了這也是個動作,而且這樣地美。」王墨林曾經推出《黑洞之外》盲人獨角戲及多次公演,他觀察著視障者不斷用雙手,觸摸身邊的一切,動作起落、重複來回間表現出的速度及美感,有別於明眼人的慣性,「因為看得見,我們常常在超越『時間』,毫不浪費地立即掌握動作,而盲人不斷重複著觸摸動作,讓我不能逃避地凝視著『時間』一點一點地被盲人刻畫出來。」

王墨林也表示,台灣現今環境給予視障者的尊重及發展空間仍不足,很多盲人擁有藝術表演的天分及興趣,但礙於社會接受度,苦無發揮空間、亦少輔導補助,永遠只能以業餘方式進行,「希望大家多用不同方向思考,去接受這些障礙者的各種可能性,給予他們機會。」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