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相關製作頻繁 今年盛況只是「巧合」
現象2:處處華格納,台灣歌劇要起飛?
連續兩個月,分別在台中與台北,各有一檔《萊茵黃金》演出,此前不久,還有國臺交的「愛的超脫與永恆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彷彿令人有錯覺「台灣是除了拜魯特音樂節之外,上演最多華格納作品的地方」,這是否表示台灣的歌劇發展即將起飛?畢竟華格納的作品可是歌劇的重要指標呢!雖然「華格納」近年來在台灣頗受藝術家青睞,其他領域也對重新詮釋他的理念有極度的興趣,但細究之下,今年的盛況,也只是「巧合」而已。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加拿大創作歌手與詩人
李歐納.柯恩 生命如歌更如詩
「加拿大創作歌手、音樂人、詩人及小說家」這是維基百科上對李歐納.柯恩的描述,或許對他的廣大鐵粉來說,他遠不只是上述的身分而已。生於一九三四年的柯恩,作品總是探討著宗教、孤單、性、權力,他的歌與詩備受肯定,曾入選加拿大音樂名人堂、加拿大創作名人堂、美國搖滾名人堂。二○一六年十一月七日辭世的他,享壽八十二歲。本刊在此特從其詩集《渴望之書》中精選摘錄,讓讀者重溫大師雋永的詩采,以為紀念。
-
音樂新訊
日本長笛演奏家工藤重典 自然純淨的動人笛音
日本國寶級大師工藤重典,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重量級長笛演奏家之一。出生於日本札幌,畢業於日本最著名音樂學院桐朋學園大學,隨後於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Paris)追隨一代長笛宗師朗帕爾(Jean-Pierre Rampal)學習。其師徒關係宛如父子之情,不但讓工藤獲得大力提攜,更讓他順利打入歐洲這塊亞洲人難以進駐的音樂市場。當然,工藤自身的特色才是成功的原因,那承襲法式音色的自然純淨,讓聆聽者有舒心酣暢之感。他曾擁有的國際大賽戰績,包括一九七八年第二屆巴黎國際長笛大賽首獎,及一九八○年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首獎。 工藤所錄製的專輯已超過五十張,每年更有高達百場的巡迴演出。旅居法國的他,任教於巴黎師範音樂學院(l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台灣許多知名的長笛家都曾遠赴巴黎向他學習,如此次訪台音樂會中,受邀與工藤演出長笛二重奏的林薏蕙便是他的高足。此外,近期他也與鋼琴家女兒工藤祐意展開巡演,在以鋼琴伴奏身分與父親在新加坡、俄羅斯與韓國等地演出後,也將聯袂來台,為台灣觀眾帶來數首長笛經典曲目。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樂壇完美組合 無與倫比的默契再現
備受台灣樂迷歡迎的指揮家楊頌斯,又將帶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造訪台灣了,這次除了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更將首度遠征台中,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獻藝。而除了有默契絕佳的樂團演出,這次在台北場也邀到知名小提琴家吉爾.夏漢,一同演出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精采的完美組合,將在台北迸發燦爛火花!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斯特拉溫斯基:「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薩替是廿世紀法國作曲新秀所崇拜的偶像,也是當時知名作曲家眼中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拉威爾(Maurice Ravel)推崇他為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公開表明薩替是影響他最深的音樂家。當時的作曲家與樂評家湯姆森(Virgil Thomson)也肯定薩替的影響力「連誹謗他的人都無法否認」。然而,即使專業上聲名遠播,愈靠近他,就愈感覺到他的不可思議他幽默,又憂鬱;他討厭無聊,卻又創造無聊;他不喜歡一成不變,卻又裝扮得一成不變連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都忍不住大聲疾呼:「薩替是我生平見過『最怪異的人』。」
-
即將上場 Preview
讓你與機器人互動的「總體藝術」 《機器人歌劇》 重新思索表演是什麼?
《機器人歌劇》融合了音樂、戲劇,運用科技媒體、視覺藝術、燈光設計、戲劇編舞、實驗音樂、程式設計與互動感應技術,因此以華格納「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概念,擷取「歌劇」作為製作名稱。演出中,機器人演員會與觀眾互動,以霓虹、錄像、煙霧、低頻和干擾雜訊等特效,介入觀眾的空間體驗,而人類與機器人的「互動」,就是《機器人歌劇》最重要的內容。
-
音樂新訊
秦立巍與安寧 攜手獻上「極致純音」
作為一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不管在獨奏或室內樂演奏,皆有斐然成績。在獲得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大賽銀獎之後,又在二○○一年紐約贏得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的金獎。曾兩度獲邀在世界知名的倫敦「逍遙音樂節」表演,更與環球音樂旗下的DECCA品牌錄製發行了多張唱片。優異的表現曾獲得《紐約時報》讚許道:「秦立巍的演奏擁有柔美至極的音色、完美無瑕的音準和鋼鐵般的技巧。」 鋼琴家安寧,出生於北京的音樂世家,八歲赴美,十六歲起就以演奏家身分登台。其中西文化並存的背景,使得他具有與眾不同的氣質。不但演出遍及世界各地,在國際大賽得獎更是不勝枚舉,包括拿下包括比利時伊利莎白女王鋼琴大賽季軍等榮耀。《紐約音樂會評論》曾稱讚其演出:「彈奏清晰明確,能充分掌握大規模戲劇性的張力與平衡。安寧擁有對音樂抽絲剝繭的洞察力、完美駕馭技術的能力、充滿激情的表演張力,並結合以上三者,成就完美的演奏。」兩位華人樂壇之星首次攜手合作,將帶來貝多芬、舒曼、蕭斯塔可維奇與帕格尼尼等人作品,一場華麗的組合,將是年終值得期待的音樂宴饗。
-
音樂新訊
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 從銀幕來到你眼前
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過:「我從小帶著這份音樂天賦長大,使我根本毫無選擇。我從未致力成為一個音樂家,而是自然而然地陷入其中。我一直在思索自己是誰?定位是什麼?而我認為世上七十億人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樂壇中,有多少人汲汲營營站上大舞台,但自小就展露鋒芒的馬友友,卻不斷思考著更深刻的問題。為此,他從二○○○年發起「絲路計畫」,廣邀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們,以音樂作為彼此溝通的媒介,讓文化、藝術、人文碰撞交流。多年來,他們不但找出跨越東西方相容的語彙,更組成「絲路合奏團」,透過他們的詮釋,讓世界聽見他們的心聲。 在今年,由奧斯卡金獎導演摩根.內維爾(Morgan Neville)所執導的電影《馬友友與絲路音樂會》,便從各種角度出發,記錄了這段從「家」的概念出發,直到回歸至「家」的歷程。年底,在馬友友剛過花甲之年後,將再度率領樂團來台演出。幾位電影中的主角、來台獨奏過的明星,也都將齊聚一堂。在合奏團裡,音樂無國界、也沒有時空的限制。在彼此對談中,或許人生的意義,得以在此找到解答。
-
藝號人物 People 國樂作曲家
盧亮輝 流光三十年 譜寫台灣情
原為印尼華僑的國樂作曲家盧亮輝,歷經在中國、香港的求學與工作生活,因一首《港都之春》交響音詩的創作與演出,讓他留在寶島,迄今卅年。他的樂曲融入了台灣特有的風土之情,讓人聆之感動莫名,也成為比賽場上常被選用的曲目,備受歡迎。對於創作,他只問「藝術能不能感動人?」他說:「作品要成功,一定要與民同心、與民同樂、與民同享。『曲高』還要『和眾』,如果作品沒有得到支持,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
即將上場 P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再次盛舉
百人木琴 溫柔之聲匯聚磅礡交響
百人木琴演出的規模龐大,集結費時費力,放眼全球都是十分少見的演出形式,但活力十足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竟然要辦第三次!為了慶祝樂團創立卅周年,以群策群力才能完成的百人木琴音樂會自然是最適合的慶生方式。除了出動自家三團與國內演奏家,也邀請歐美與中國的擊樂家參與,樂團特地委託改編了三首樂曲演出,讓樂迷在柔美溫暖又厚實清亮的合奏中,體驗交響樂般的波瀾壯闊。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嗩吶演奏家
曾千芸 嗩吶小鋼炮 用音樂讓大家看到
就像嗩吶這個樂器,個頭小小的,卻總是能讓所有人聽見它的聲音,嬌小的嗩吶演奏家曾千芸,從高中就因打籃球時能「以小制大」,贏得「小鋼炮」封號,一路也這麼無畏無懼地走來。前年參加臺灣國樂團「嗩吶好聲音」比賽,是參賽者中唯一的女生,卻能以驚人的爆發力風靡全場、贏得冠軍!面對未來,她堅定地說:「我想要接受挑戰,所以一定會讓自己很辛苦!」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場演出 盡覽擊樂多元文化
「節奏國度」是馬來西亞手集團今年受邀為「吉隆坡國際藝術節Diversecity2016」演出的節目之一,除了有馬來西亞三大民族及西洋敲擊樂曲目,更邀請來自非洲西部布吉納法索的Dafra Drum呈現西非傳統歌舞鼓樂,和印尼峇里島烏布Gamelan JingGong的傳統峇里島甘美朗演出,而手集團一團和二團年度最新作品《擊樂園》和《手舞》也在本場搶先亮相。
-
音樂新訊
根特.赫比希再揮棒 NSO獨奏家「踏出樂團」
十月,深受樂迷與團員喜愛的NSO桂冠指揮根特.赫比希又將來台。此次,被團員暱稱為「阿公」的他,將一口氣帶來「英雄崛起」及「貝多芬九」兩場音樂會,作為樂團「而立」之年的獻禮。在這值得慶賀的日子裡,音樂總監呂紹嘉認為:「卅周年,應該是要給團員證明自己的時候。」因此兩場節目的規劃呼應了以上的想法,分別在兩場音樂會中演出莫札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及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曲》,讓安德石、解瑄、吳庭毓與李宜錦四位NSO明星團員「踏出樂團」,大顯一番身手。 《長笛與豎琴協奏曲》使用了兩樣被認為高貴的樂器。雖然如此的組合不常見,然而在作曲家的巧手下,兩個音色差異極大的獨奏樂器,卻能夠交織出天籟般的旋律。不但充分展現了音響特色,更讓整首樂曲顯得光輝燦爛。而《雙小提琴協奏曲》的兩位獨奏分庭抗禮、你來我往的競奏與對話,絕妙又饒富趣味。加上樂團協奏的部分以和聲支撐著雙小提琴,讓三方線條編織得華麗又豐富。此外,韋伯改編的《阿布.哈森》序曲、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及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更是音樂會不容忽視的焦點。兩場指揮大師與樂團絕佳的配搭,定讓觀眾大飽耳福。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臺交「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
詩與樂 共詠愛與死
《崔斯坦與伊索德》是華格納藉中世紀傳說詠自身故事之作,也因革新了和聲的寫法,將調性音樂推展到極致後,打開一條崩潰的道路,成為新音樂的濫觴之作。國臺交新樂季在藝術顧問簡文彬的策劃與發想下,推出《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邀請詩人路寒袖為歌劇音樂會撰寫詩句串連歌劇選曲,並由作家楊照發聲朗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官全面啟動 讓華格納也吃驚的「總體藝術」!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重頭戲,就搬出重量級的華格納歌劇《萊茵黃金》,為了讓台灣觀眾體驗廿一世紀的「總體藝術」,這次邀來去年以戶外演出《布蘭詩歌》驚豔觀眾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演出該團與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聯手打造的版本,運用特有的「拉夫拉語言」,結合影像、科技、特技,全然實踐華格納總體藝術的夢想。除了有多位台灣聲樂家演唱,並由指揮呂紹嘉率領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讓這齣前衛的製作,揉合了屬於台灣的聲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奇絕科技的樂聲中 重現「憤怒」
《進擊的狂想》由有美國現代音樂先驅之稱的哈利.帕奇所作,首演於一九六九年,然而之後沉寂了四十多年,直至二○一三年德國音樂劇場鬼才導演郭貝爾才用新穎的科技重新打造推出。整齣音樂劇場以「憤怒」為敘事核心,悲劇起頭喜劇結尾,而作曲家帕奇設計的前衛樂器如雲室瓶、戰利品、西薩拉琴等,也將於《進擊的狂想》演出時展現。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俠女聯手護賽 讓初生犢步上舞台
「以前我在日本有媽媽給我的大房子,每次比賽我都用它抵押,跟銀行借錢很容易。可是借的錢太多了,所以三年前我賣掉房子,把所有跟銀行借的錢還完,這次已經沒有辦法再借」歷經卅年,第十三屆中華少年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才剛落幕,但主辦的鋼琴家藤田梓卻是愁容滿面。資金的缺口遍尋不著,自己能動用的財產也已用罄,在躊躇煩惱不知如何解決時,幸虧陳毓襄挺身而出,決定以大師班的安排喚起社會大眾的注意。 這場景多像主角有難,俠女出手相救!沒想到小說上的情節,竟發生在兩位鋼琴家身上。終於,藤田梓不再眉頭深鎖,挖苦自己說:「我是神經病!」一旁的陳毓襄見狀跟著大笑說:「我也是神經病!」然而過了這關,下一關要怎麼過?台灣樂壇由來已久的問題要怎麼救?我們終究沒有答案。燃燒自己,也只能得到短暫的火光,她們的肺腑之言,句句說得心痛
-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巨人絲竹樂團「禁錮之翼」 年輕音樂家的舞台
乘著音符的羽翼 盡情飛翔
由指揮陳志昇創立的小巨人絲竹樂團,多年來致力於策劃演出與國樂推廣工作,以國際交流、兩岸薪傳、絲竹室內樂、青年演奏家到校園、社區推廣等主題舉辦活動,對台灣新生代樂手的扶植,樂團有循序漸進的培植計畫,八月即將演出的「禁錮之翼」,便是以年輕作曲家與獨奏家為主角,因此「首演」與「協奏曲」遂成為音樂會的兩大亮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實驗遊樂場 音樂百花齊放
「音樂如一個遊樂場,而現代音樂更是一場仍在持續進行中的實驗。」今年「新點子樂展」策展人解瑄,道出了藝術家們不斷求新求變的精神。主題設定為「嬉※花」,希望的就是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攜手合作,在這個永無止盡的遊樂場中展現新奇的實驗。這次將有三場演出加上一場講座音樂會,由斯圖加特當代人聲樂團、「古典玩家」、陳必先與科隆愛樂獨奏家擔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收藏 一乘以三的藝術
說祖克曼是難得一見的全方位音樂家,一點也不為過。他的才華過人,無論是小提琴、中提琴、室內樂演奏、指揮乃至音樂教育,都實至名歸並且備受推崇。他卓越的音樂成就,令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現在透過他的大全集,樂迷就可以收藏他在不同角色上發出的聲音,雋永低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