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基敏
-
音樂
一場後現代的中西古典夢
《梨園幽夢》看來應會是「東方主義」的產物,卻是那麼正宗中國,也是那麼正宗法國。對於一位長期思考、觀察西方觀看中國、中國觀看西方的人而言,是一個多層次的經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素樂─極簡主義─極限主義─低限音樂
Minimal Music的產生其實和Minimal藝術、Minimal舞蹈有很密切的關係,它們追求的都是客觀的藝術,結構爲其中的要件。強調的是沒有主觀的訴求。因此,在音樂裡,被強調的是不帶感情、不起波瀾,但卻也不是一成不變,它的方法是在長時間的不斷的重復中做細微的變化。
-
焦點
「未來女子」 華格納的《飛行的荷蘭人》
《飛行的荷蘭人》取自傳奇的素材選擇以及作品中幾首具民謠風味的曲子都顯示了德國浪漫歌劇的傳統。另一方面,華格納相當重視的荷蘭人和他的船出現的場景以及華格納賦予一部歌劇一個特殊音色的手法則明顯地係受到當時風靡全歐的巴黎「大歌劇」(Grand opra)的影響。種種的新舊交陳給予《飛行的荷蘭人》獨特的成就,讓華格納初次嚐到完全成功的滋味。
-
焦點
在傳統中尋找新路 威爾第的《阿伊達》
威爾第於成熟期創作的《阿伊達》,可看出威爾第使用了許多創新手法,如前兩幕的傳統和後兩幕的創新壁壘分明,並以音樂結合戲劇之姿,不讓華格納專美於前,將義大利歌劇導上以音樂推動戲劇的另一種「樂」劇時代。
-
焦點
謎樣的西方中國公主 普契尼的《杜蘭朶》
Insomma io ritengo che Turandot sia il pezzo di teatro pi normale e umano di tutte le altre produzioni del Gozzi In fine:Una Turandot attraverso il cervello moderno il tuo, d'Adami e mio 總之,我認爲杜蘭朶應該是一部很正常又富人性的舞台作品,就像勾季的其他作品一般。最後:一部經過現代頭腦、由你、阿達彌和我共同創造的杜蘭朶。 ──普契尼致希莫尼信,一九二〇年三月十八日
-
藝術節 Festival
拜魯特音樂節幕前幕後
拜魯特(Bayreuth),一個位於德國南方的小城,一年中有十一個月是安安靜靜的,唯有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的五個禮拜中,拜魯特人來人往的,顯得很有活力,主要原因在於每年這段期間舉行的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註1)。
-
專文
華格納的歌劇創作
生於萊比錫(Leipzig),長於德勒斯登(Dresden),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在一個相當動盪的政治環境中長大。德勒斯登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讓華格納得以發展他對音樂、文學、戲劇等的多方面興趣和才能,政治環境的不容許他在德勒斯登待下去,致使他長期四處流浪,但外在的不順遂並未改變他對藝術的堅定不移信念,終於促使他在歌劇創作中走出革命性的路來。 一般而言,華格納的歌劇創作可以分爲兩個大的階段,前期的作品習慣上被稱爲「浪漫歌劇」(romantische Oper),在這些作品中,十九世紀前半的德國浪漫歌劇和法國大歌劇(Grand Opra)的影響淸楚可見,前者經常自童話或傳説等取材,大自然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後者則多半以歷史故事爲背景,在劇情之外,舞台場面的浩大和芭蕾的不可或缺是這一類作品的特色。華格納早期成名的作品中,「黎恩濟」(Rienzi,1842年在德勒斯登首演)就是一部標準的大歌劇,之後的「飛行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 1843年在德勒斯登首演)、「唐懷瑟」(Tannhuser, 1845年在德勒斯登首演)和「羅安格林」(Lohengrin, 1850年在威瑪首演)則是德國浪漫歌劇的傑作,但是在後兩者的結構中,也看得到大歌劇的影響。 華格納早期的作品被通稱爲「浪漫歌劇」,自和華格納本人對他的創作看法有關,他對遣詞用字的仔細,在他的文字著作中可以一覽無遺,也可以在他給每部作品的副題中窺個大槪,他稱「飛行的荷蘭人」和「羅安格林」爲「浪漫歌劇」【註一】,卻稱「唐懷瑟」爲「情節」(Handlung),應和他本人對創作每一部作品的理念有關。衆所週知,華格納一直計劃改寫「唐懷瑟」,卻未能如願,他的遺憾,亦可由他著名的一句「我欠這個世界一部「唐懷瑟」」可以淸楚地看出來。事實上,就音樂内容而言,「羅安格林」中已經有很多後期作品的特徵。 華格納的後期作品仍自神話和傳說中取材,多少是受到浪漫歌劇的影響,但在音樂上,他卻跳出固有的窠臼,將音樂與戲劇結合,並稱它們爲「樂劇」(Musikdrama),這也是今人稱他後期作品爲「樂劇」的原因,這些作品包含了「尼貝龍根的指環」(Der R
-
焦點
革歌劇的命 華格納的樂劇創作
生於萊比錫(Leipzig),長於德勒斯登(Dresden),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在一個相當動盪的政治環境中長大。德勒斯登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讓華格納得以發展他對音樂、文學、戲劇等多方面興趣和才能,但政治環境卻不容許他在德勒斯登待下去,他長期四處流浪,然而外在的不順遂並未改變他對藝術堅定不移的信念,終於促使他在歌劇創作中走出革命性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