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特別企畫 Feature

請回答,2021!

請回答,2021!

Q:「劇場」是什麼? Q:在隔離的新日常,最需要團隊群策群力的表演藝術,如何在線上跨國共同創作? Q:當數位科技讓「現場」時間與空間失去了意義,尚存在於三維世界的「身體」價值為何? Q:劇場的「現場性」如何被重新認知? Q:技術創新了,內容該如何進化? Q:在數位串流時代,古典音樂現場演出的必要性?音樂家們該用什麼新模式吸引大眾? Q:當遠距線上教學興起,古典音樂的普及推廣課程要如何設計,讓複雜的事也能簡單說? 正是這一連串的問題,推進表演藝術工作者們,用相異路徑探問「劇場」、「現場」、「表演」本質,嘗試為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尋找答案。我們專訪了6組創作者:有編舞家陳武康與影像設計師孫瑞鴻,累積多年共創的影像與身體實驗成果,展現成熟的線上展演調度功力;建築背景的非典型編舞家謝杰樺,以舞蹈探問科技介入人類身體與生活的衝突與可能性;也有以參與式、沉浸式製作表現亮眼的明日和合製作所與進港浪製作,嘗試再定義「劇場」與「現場」;編劇吳明倫在田野現場,拿捏創作者的敘事位置,反思田野與內容生產的關係;古典音樂方面,則有作曲家╱策展人趙菁文的跨域音樂表演形式探索,與學者╱作家焦元溥推出線上課程,以寫作者思維調度影像,將困難的事簡單說,掀起古典音樂學習熱潮。 透過他們在2021年的創作思考與實踐,或許能提供我們探索所處的新時空、新現場些許指引,從而開展自己的解答。

2021 Par 年度最佳__獎

文字|白斐嵐、林伯杰、李屏瑤、顏名秀、黃大旺、黃蘭貴、小樹、吉米布蘭卡、魏琬容、詹傑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吳明倫

田野調查是用來驗證的

文字|吳岳霖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趙菁文

跨域探索音樂「形式上的新」

文字|李秋玫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焦元溥

以寫作思維擬定音樂教學策略

文字|李秋玫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陳武康X孫瑞鴻

共同創作就像是一起看雲,看久了就會出現順眼的形狀

文字|黃彥榕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謝杰樺

肉身經驗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

文字|Stella Tsai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明日和合製作所X進港浪製作

在內容串流時代,建構劇場新體感

文字|齊義維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Photo Stories

劇院裡的社交安全距離,透視國家音樂廳梅花座位圖

文字|張慧慧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Photo Stories

Watch from Home,舊作上線開啟「宅看戲」

文字|吳岳霖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Photo Stories

虛實整合沉浸式演出大幅增加,5G發展銳不可擋

文字|江家華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Photo Stories

有聲市場需求增加,表演藝術Podcast相關節目大增

文字|張慧慧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Photo Stories

劇場演員斜槓YouTuber爆紅,正面迎接影像挑戰

文字|吳岳霖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Dialogue

開發新語法,擴增現場與現實

蘇威嘉X蔡宏賢X王柏偉 文字|江家華、李秋玫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Online Performance

疫下的線上展演實踐6大方案

文字|黃馨儀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Online Touring

線下有國界,線上無國界

文字|謝鎮逸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Online Platform

換個視窗繼續造夢,劇場裡的擴增實境

文字|吳維緯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Tech Boom

聊聊我所知道的NFT

從他領域應用窺探表演藝術的可能未來 文字|洪凱西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Tech Boom

我們創造出「真正的」AI藝術了嗎?

談人工智慧風格模仿到計算式創造 文字|邱誌勇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Tech Boom

日常科技玩出全新把戲

線上遊戲、社群媒體、通訊軟體的劇場應用 文字|李時安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Online Teaching

線上教學實戰記錄

當演員只有5公分高的時候…… 文字|郭文泰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Digital Dictionary

科技不PAR 小辭典

文字|張輯米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Timeline

2020-2021 表演藝術「線上」大事記

文字|陳明緯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Digital Strategy

從疫情前後的數位轉型、紓困政策,定錨台灣2025表演藝術發展方向

文字|蔡淳任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Digital Strategy

在跨國交流中,日本發展出不同樣貌的數位專案

文字|新田幸生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Digital Strategy

在全球封城最長的城市,放眼澳洲2024數位文化政策

文字|莊增榮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Alternative Plan

兩波疫情下,台灣現場演出的折衷與轉變

文字|吳岳霖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Alternative Plan

當歐陸舞蹈家重返現場,為疫情編舞

文字|林人中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Alternative Plan

5 種全球「衝破疫情」的現場音樂會方案

文字 連士堯(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第343期 / 2021年12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策展論述

在都市邊緣與生態文化間,挪動邊界、解放時間,記錄那些瀕臨失去的__

文字|周伶芝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1:驛站

成為巫,知識與體感的再製造

策展人林芳宜 X 游崴 X 林怡華 文字|周伶芝、張慧慧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1:驛站

從白盒子策展到表演藝術

談2016台北雙年展裡的王墨林與陳界仁 文字|郭亮廷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文字|本刊編輯室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城市之中,80年代後的劇場行動

文字|吳思鋒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牯嶺街小劇場,「洞見」的策動與界域聯線

專訪姚立群 文字|謝鎮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公共空間,讓記錄與記憶重新說當下的故事

文字|陳國慧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中心之外,尋找城市的負像

文字|莫兆忠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文字|本刊編輯室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速寫第三屆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

文字|陳孝齊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混濁有時,清澈有時

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策展人 文字|盧宏文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行為藝術

文字|阿緹蓉ADIRONG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舒米.如妮、王力之:將發光的石頭一顆顆串起,留住笑聲

Cepo’劇團、Cepo’藝術中心 文字|何睦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劉尉楷:山的東邊一群野孩子,在不斷摸索中親近家鄉

山東野表演坊團長 文字|何睦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東冬.侯溫:回到自由的自然,走祖靈的路去未來

兒路藝術創作工寮創辦人 文字|何睦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4:三角洲

文字|本刊編輯室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4:三角洲

立方計劃空間創辦人鄭慧華:以「策展」作為經營空間的方法

文字|吳垠慧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4:三角洲

鍾適芳:在邊界流動,聽見每一個抵抗的樂音

大大樹音樂圖像創辦人 文字|黃馨儀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