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專題 Focus
身為一個創作者,是否耐痛度總得比別人高上許多,才能夠預先承攬許多的悲痛,並以創作翩然抵達觀眾面前呢?
看完《無法離開的人》,這樣的疑問就更深了。
《無法離開的人》是陳芯宜的第二部VR作品,以白色恐怖為主軸,使歷史上塵封的記憶復活,藉由影像,受難者總算遞出了一封遲來太久的家書。陳芯宜自大學時代加入黃明川導演的團隊學習,因參與「二二八口述歷史」打開她觀看社會的另一雙眼睛,該作品全長30分鐘左右,卻也是她歷經數十年的積累,吐出一道深深長長的嘆息。
「這麼說來,我應該算是個很可以忍受痛的人吧?」陳芯宜說,自大二弟弟過世以後,她感覺已非原來的自己,一雙死亡的眼睛似乎變緊緊黏著她,經常以死來思考自己的生,「不管我做任何事情都有死亡在看我,『在我死後會不會覺得後會對不起自己』的這個眼睛始終存在。」
拍攝《無法離開的人》時,這雙眼睛也是如此黏著她的。因此陳芯宜說,面對這段大歷史,她其實有部分是很能感同身受,「家中有一個人不見了,家人對這個空洞的思念,連要傳去哪裡都不知道,餘生的心都會懸吊著、無法落地。」
在藝術中,思索生命之重
關於沉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