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境舞台.環境劇場
:::
Feature










Feature 專題
過去,打破制式的舞台空間,被視為是藝術在社會之中的政治行動,象徵著對主流價值與體系的反動。 如今,走出鏡框劇場的演出,成為創作者探索美學形式的判斷選擇,連帶牽動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國際上,許多重要藝術節,例如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巴黎夏日藝術節、德國魯爾藝術節等,紛紛邀請觀眾走出劇院,體驗戶外舞台的自然感動。 在台灣,現代劇場一路發展,「環境劇場」亦是不可或缺的風景,限定場域製作、重新定義觀演關係,見證國內表演藝術生態的多元面貌。 今年,兩廳院的國際劇場藝術節,首度走出劇院舞台,讓表演遍地開花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在戶外廣場重現希臘經典悲劇《酒神的女信徒》;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運用板橋435藝文特區打造《夢外之境》;繼《祭特洛伊》之後,金枝演社將在戶外停車場,搬演《伊底帕斯王》。 秋高氣爽,戶外看戲,四處皆舞台,無處不表演,一起感受實境舞台的真實魅力。

新場館新設備
自動控制系統啟動 翻轉製作思維?!
新劇場新管理
專業技術進場領軍 為演出服務
新劇場要人才
專業訓練不可或缺 勞權改善待整合配套


從調性到非調性 歷史之必然?!
大時代下的荀貝格在抽象色塊與線條中 與音樂同行
畫家荀貝格斷開「調性」鎖鍊 打開音樂未來
荀貝格、貝爾格與魏本的開創「荀貝格」死了嗎?
未曾劃上句點的「十二音列理論」
專訪旅德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