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論是希臘悲劇、莎士比亞、契訶夫、高爾基或其他西方經典文本,擅長處理跨文化題材的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往往以異質拼貼手法,注入優雅而富音樂性的形體化表演風格,呈現其獨特的文化和世界觀。對他而言,每一個文化都有其獨特性,藝術家要做的,其實是把不同文化的組件,重新組合,而創造新的形式,將異質文化並置呈現,讓觀眾直接審視。為台灣量身打造的《茶花女》,便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對法國作家小仲馬筆下的愛情悲劇進行改編與詮釋。〈何日君再來〉、〈最後一夜〉、〈愛拼才會贏〉、〈愛情的限時批〉等二十多首台灣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貫穿全劇,召喚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展現了台灣文化的獨特性。本次特別企畫將從《茶花女》的文本揭開序幕,一探鈴木忠志的導演美學、演員訓練、工作方法、音樂設計,並訪問實際參與製作的台灣劇場工作者,透過他們的分析,為讀者先行導讀這次的全新製作,一窺本劇的創作理念與排練過程。
拼貼幻視者的邏輯.鈴木忠志《茶花女》
鈴木忠志《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