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音樂

《拉美默爾的露琪亞》 女高音的超華麗挑戰

義大利歌劇作家董尼采悌所創作的《拉美默爾的露琪亞》,從首演以來就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其中女主角在婚禮之夜刺殺新郎的「瘋狂場景」,可說是女高音超凡能力的試金石。曾在四十年前在美參與該劇演出的「台灣聲樂教父」曾道雄,當時就期望這齣美聲極品能夠在台灣上演,這次在女高音戴曉君、男中音巫白玉璽、男高音李建林等參與下,曾道雄終能實現多年心願。

文字|李秋玫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音樂

朱苔麗領唱《歡樂頌》 開展新年新氣象

NSO這場跨/新年音樂會將演出貝多芬的兩部經典作:《第九號交響曲》與《合唱幻想曲》。前者第四樂章的〈歡樂頌〉,首度將人聲當成樂器加入交響樂曲,展現「禍福與共」、「四海之內皆兄弟」精神,被歐盟訂為「歐盟之歌」。這次將由素有「東方卡拉絲」之稱的朱苔麗領軍《第九號交響曲》歌唱,盧易之擔任《合唱幻想曲》鋼琴演奏。

文字|李秋玫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戲劇

《步步驚笑》 金士傑挑戰瘋狂喜劇

改編自驚悚片大師希區考克經典作《國防大機密》的舞台版《步步驚笑》,將由資深導演楊世彭執導,甫獲國家文藝獎的金士傑挑大樑。劇中將由四個演員扮演間諜、警察、農夫、農婦、小販等四十八個角色。五十七歲的金士傑說,雖然他不用串演其他角色,但兩個半小時,他幾乎不下場,也非常考驗他的體力。

文字|廖俊逞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舞蹈

秦Kanoko《惡之華》 獻給死者的祭儀

在台灣成立黃蝶南天舞踏團的日本舞踏家秦Kanoko,曾以肉身作為抗爭武器,拒斥台北縣政府為興建捷運新莊線而拆除樂生療養院。如今,樂生抗爭行動雖已落幕,秦Kanoko依舊用舞踏與死去的靈魂對話,新作《惡之華》宛如一場為死者而生的嘉年華祭典,強調雖然堡壘已經瓦解,但寄居於身體的「惡所」仍蘊藏著反權力、反體制堡壘的可能性。

文字|廖俊逞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兩廳院聖誕音樂會—楊呈偉的聖誕百老匯

轉眼間,又到了每年最令我期待的十二月。 十二月,很特別,有著無比熱鬧,歡樂充滿喜悅的聖誕節,迎向新的一年的跨年。 翻開節目表:楊呈偉,一個熟悉的名字,耳熟能詳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曲目,讓我不用大老遠的飛到紐約,走進音樂廳彷彿置身於紐約的百老匯。這些曲子將會帶給我歡樂與喜悅的感動。上次我錯過了機會,這次再次邀請他到台灣,當然不能再錯過這場聖誕音樂會。 十二月的另一個日子:十二月三十一日,跨年/新年音樂會,成為我近年來必定要欣賞的音樂盛會之一。 早些年說到新年音樂會,腦海中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次總是幻想著我是那皇宮貴族的小公主,優雅地在觀眾群中盡情享受著迎接新年所帶來的歡欣氣氛。 慶幸的是兩廳院也將新年音樂會的風潮帶進國內,讓我不必羨慕著那些貴族們,我也可以像是參加著化妝舞會的小公主,在水晶燈下自由自在的人群中穿梭。可以想像,當演奏到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相信那份感動絕對會讓我起雞皮疙瘩地捨不得散場。 聖誕節不一定要去餐廳吃貴貴的聖誕餐;跨年也不一定要一窩蜂地人擠人在瘋狂倒數中渡過。 不管是一個人,兩個人,一家人,一群好友,這兩場音樂會只要帶著輕鬆愉悅的心,都能感受到這些曲子帶給你滿滿的祝福,充滿著喜悅溫馨的美好夜晚。 文字|水晶 愛看電影、愛看表演的大女孩。一個月至少都會看三場演出。

文字|水晶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廖瓊枝《陶侃賢母》 回首畢生旦角風華

傳統劇目中鮮少以旦為主角的戲碼,此次演出由編劇曾永義特別針對廖瓊枝的性格、表演特質,以歷史為藍本,為她量身編寫全本以「老旦」為主角的《陶侃賢母》。廖瓊枝在劇中從二十歲花旦演到三十歲苦旦,再到中年帥旦,九十高齡老旦,將旦行藝術淋漓揮灑,也將廖瓊枝的人生藉著歷史人物,忠實呈現在舞台上。

文字|廖俊逞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黎煥雄《浮世情話》 愛情囚泳者的救贖

擅長以文學意象入戲的劇場導演黎煥雄,在「幾米音樂劇」三部曲之後,回到搬演當代文本的航道,挑上澳洲劇作家安德魯.鮑威的劇本《浮世情話》。故事從兩對出軌的夫妻,陰錯陽差地交錯相遇開始。黎煥雄說:「這個劇本用四名角色詮釋九個角色,乍看之下寫實,但語言形式卻具有高度的實驗企圖,看似兩個無關的時空並置,但交錯的對話卻又像在為彼此作註解。」

文字|廖俊逞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正在長高、正在變老 舞動青春的流變感懷

純男子舞團驫舞劇場的新作《正在長高》,以命題作文的方式,編作出七段雙人舞來展現人與青春的七種關係和反應。青春是長大,也是變老,驫舞劇場的成員在集體創作中碰撞激盪,展現個人在不同生命階段中的獨特體悟。相較於驫舞劇場過去作品的冷靜、酷調、純肢體,這次則較為躁熱,多了色彩與溫度,情緒與感覺。

文字|周倩漪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Play鋼鼓」 敲響加勒比海歡愉樂音

朱宗慶打擊樂團鋼鼓音樂會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Play鋼鼓」音樂會,將帶著加勒比海的風情,以鋼鼓的原形「汽油桶」製作,「熱鬧」登場。有《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Hungarian Rhspsody No.2,也有耳熟的鋼鼓經典曲目《生日派對》Birthday Party,更有咆哮爵士名曲的《突尼西亞之夜》A night in Tunisia的重新演譯。為了本次的演出,駐團作曲家洪千惠也突發奇想,以歌仔戲的精神、吟唱及片段旋律作為元素創作了《白馬狂想》。

文字|李秋玫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先鋒爵士樂團 帶來老店醇釀風華

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上的「先鋒」爵士俱樂部,是一間爵士殿堂!駐團其中的「先鋒爵士樂團」更是紐約最佳的爵士代表樂團!該團獨特的曲風及精湛的演技極具震撼力,現任的十六位樂手清一色皆為男性,也個個大有來頭!,不是大師就是爵士樂翹楚,多數還是葛萊美獎個人專輯的常客。十二月底該團應邀來台,將為台灣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紐約爵士風。

文字|李秋玫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寶島一村》

一直認為舞台劇的表演才是最有挑戰性的演出,劇本的安排經過表演者的揮灑,常常留給我思索的功課。我是年過半百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第二代,在那貧窮的年代兒時的記憶總是特別鮮明。這是一個屬於我們大家的過去,如同《光陰的故事》,類似白先勇的《台北人》一般,《寶島一村》雖是說眷村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卻都是呈現自一九四九年後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三代人們的記憶。 《寶島一村》這齣取材自台灣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有表演工作坊創意總監賴聲川和王偉忠聯合編劇、導演,風評極佳,再度加演,我豈能放過?! 常客|陳康寧 52歲,退休的家庭主婦,最喜歡的節目有舞台劇.舞蹈表演。看戲的頻率全看表演內容及時間能否安排而定,時間許可下,我想我是一個喜歡去劇院看表演的人。

文字|戴健宇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誰是接班人-古典音樂家之興亡」

「幽默古典」會不會成為一種新傳統或新門類?善於此道的人似乎多了起來,而且段數愈來愈高。猶記最早是在二十年前看到的Danny Kaye與梅塔指揮紐約愛樂的搞笑演出,一些段子已成為經典,後來也被台灣團隊模仿演出。接著有Telarc唱片推出的一系列P.D.Q Bach,惡整古典音樂史上的種種。不過,這些大多是注重表面搞笑效果,十年前基頓.克萊曼和朋友們則在Lockenhaus音樂節玩出一種「智慧形」幽默古典,強項在音樂本身的設計和表現。 近年,則有一對活寶二人組「伊古斯曼與朱」(Igudesman Joo)吸引了大眾目光,而且更透過現代Youtube,使他們聲名遠播。他們的特點是兼具諧星的肢體喜感和專業的音樂機智。相形之下,與注重外表的傳統表演,或內行人才能欣賞的克氏冷幽默,「伊朱二人組」顯現前所未有的收放自如。 幽默古典之所以困難,在於要求過人的超技。如果表演者連正經演好一部作品都吃力,就別想在音樂上秀出花樣。而且如同偉大的喜劇一樣,要有精緻、細膩而且精心設計的內容,以及流暢自然的演技。這次,「伊朱二人組」和前輩克萊曼的搭檔確實值得留意,標題「古典音樂家之興亡」等於是對自己音樂家的身分、當代音樂界的處境,以「音樂」為經緯,寫出一幕發人深省的黑(或灰)色喜劇。這已經不是單純搞笑或顛覆傳統,而是別有意涵的演出,咱們就一同用心顛倒吧。

文字|楊忠衡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吉娃斯—迷走山林》 借古諷今關注環保危機

愛樂劇工廠在台灣甫遭受天災重挫之際,推出音樂劇《吉娃斯迷走山林》,來喚醒人類重視環保議題。編劇李登雅透過借古諷今的手法與黑色喜劇的氛圍,勾勒出一個童話般的殘酷世界,影射現代文明在高度發展下,對人類心靈的扭曲,和急速掠奪大自然所帶來的傷害。為了講求作品的原汁原味,從題材、佈景、演出陣容都以原住民為主。

文字|李秋玫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史卓貝揮棒施魔法 萬聖音樂會搞怪上陣

《蝙蝠俠》、《陰間大法師》、《聖誕夜驚魂》、《剪刀手愛德華》、《阿達一族》今年萬聖節派對的曲目特別以鬼怪為主題,從好萊塢經典電影中,精選出膾炙人口的曲目搭配節日氛圍。此外更遠道請來具有改編作曲、以及指揮過多部在默片時期經典電影配樂的大師法蘭克.史卓貝指揮,屆時科學怪人、希區考克、吸血鬼、小精靈都將隨著音符蹦跳全場。

文字|李秋玫、Kai Bienert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原住民音樂嘉年華 上演最台灣的聲音

「原音新交響」音樂會就是以台灣原住民各個族群的文化特質作為主題來安排,讓觀眾在一場音樂會中,便能欣賞各種不同面向、族群、甚至表演形式的演出。包含了「祖韻文化舞團」的各族歌舞、創作歌手巴奈.庫穗的歌、錢南章《馬蘭姑娘組曲》,還有「Amis旮亙樂團」的精采演奏,這場原住民的音樂嘉年華,上演著最台灣的聲音!

文字|李秋玫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浦利葉與台灣絃樂團

對喜愛小提琴演奏的樂迷來說,這幾個月的節目相當豐富,有不少國外小提琴家應邀來台,特本、列賓、浦利葉、基頓.克萊曼等,其中我想介紹的是法國小提琴家浦利葉與台灣絃樂團於十月廿三日晚上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 當晚有兩首分量充足的曲目,首先是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中常被演出、頗受歡迎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由高難度技巧所創造出華麗色彩,再加上義大利陽光般絢麗與浪漫的音符,聽眾不僅可以欣賞演奏者的技巧,更可享受美妙的旋律。 另外一首則是孟德爾頌的絃樂八重奏,這是孟德爾頌在年僅十六歲時所完成的作品,雖然是由兩組絃樂四重奏所組成的室內樂編制,但孟德爾頌期許能表現出交響曲般的風格。來自浮士德作品的靈感,樂曲中充滿了燦爛優美的旋律,流暢泉湧而出。這首曲子也曾被改編成不同樂器演出形式,本次要演出的是絃樂團版本,從某方面來說也許更契合當初孟德爾頌的本意。 文字|陳懷懿 擺盪於理性與感性間,喜愛音樂及攝影的六年級科學研究人員,因渴望重溫現場演出所帶來的感動,故常購票聆聽音樂。

文字|陳懷懿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最美的時刻》、沙丁龐客《一個人的晚餐》

近距離觀賞精采的演員,是看戲的最大享受。在實驗劇場看魏雋展,在牯嶺街看馬照琪,這兩齣獨角戲,都是難逢良機。魏雋展在去年《漢字寓言》的淋漓盡致表現,讓人大為驚豔,這次要挑戰德國當代小說題材和偶戲形式,更可以預期有火花。 馬照琪《一個人的晚餐》堪稱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以小丑形象扮演都會女性,看來似乎難以搭軋,然而她的詮釋卻極具說服力,趣味和韻味俱足。與現場音樂、和一道有所變化的牆互動,一點都不單調。亞維儂暢演歸來,還推出「加長版」,值得一看再看。

文字|鴻鴻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