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秋天一段中,國中年紀的舞者們騎著腳踏車追跑,飛揚的髮絲伴隨洋溢的笑容,開始玩起兩人一繩、兩人三鈴等特技。
舞蹈 現代舞蹈vs.傳統扯鈴

《嬉遊舞鈴》開創表演新境

舞鈴劇場的《嬉遊舞鈴》順利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追求卓越計畫,實現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的終極夢想,大聲向觀眾歡呼:「Its my show time!」舞台上,跳躍飛舞的鈴、七彩發光的繩、以及舞者們優美的肢體律動,將徹底顛覆所有人對扯鈴的舊有印象,舞台上還將呈現高度超過十公尺的「超級螞蟻上樹」,肯定讓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戲劇新訊

功夫舞台劇《談情說愛》 看見不一樣的情愛內涵

繼去年梅門「梅門功藝坊」的《矛塞盾開》後,《談情說愛》是梅門第五次以戲劇的方式闡揚中國功夫的圓融與內涵。編導李鳳山師父表示:「戲劇,是讓人跳出來成為旁觀者,不但看到戲,也看到自己的心。」有感於現代人難過的「情關」,《談情說愛》要讓大家另眼看待,李鳳山說:「這裡沒有三角戀愛,四角鬥爭。要讓大家感受不是只有男女之間、婚姻之間才會談情說愛。人與人之間,誰不是在談情說愛?比武勾心鬥角難道不是談情說愛?師徒之尊卑關係難道不是談情說愛?母女鬥氣不也是談情說愛?忠於國家不也是談情說愛?我們要擴大情與愛的範圍,讓大家來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情與愛!」 《談情說愛》為一齣有「情」、有「愛」、有「義」的大型功夫舞台劇,由資深藝人劉明女士擔任戲劇指導。演出形式結合戲劇、武術、國樂、與中國傳統技藝。表演項目包含成人武術、兒童武術、傳統戲曲、中國魔術、舞蹈與音樂等。(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二面舞台.雙面秀》 《楊家將》 《呂洞賓》

在耽溺遊戲與炫耀概念的新生代編舞家間,譚惠貞誠屬異數──不倚仗文化符碼、不標榜政治正確,自由真誠地開創自己的世界。我十分欣賞她舞作的美感純度,每一舞者舉手投足都是情感流動的線條。《二面舞台.雙面秀》是雙面舞台的大膽嘗試,也是她挑戰大格局的試金石,讓我十分期待。 暑期兒童劇佔領市場,我倒建議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看一次傳統戲曲,不論是國光劇場《楊家將》或明華園《呂洞賓》,都有精采的文戲武戲,帶給小孩惡補與漫畫之外的另種選擇。

文字|鴻鴻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戲劇新訊 靈感來自電影《甜蜜蜜》

《旋律,在愛情交界處》描述不同世代的愛情宿命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班為主,組成的「城市故事劇場」,推出由導演吳政育創作的劇本《旋律,在愛情交界處》,以陳可辛的《甜蜜蜜》為創作的構思,描述著不同世代的愛情宿命,四個演員串演兩個時代的角色,並且透過四個舞者,延伸角色內在的抽象世界。(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女子十二樂坊

每年暑假都是合唱團體最活躍的日子,部分原因是合唱參與者,大都是活躍在校園或社會的業餘音樂家,暑期便群起而動,成為舞台熱門族群。台北愛樂主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已經進入第六屆。我喜歡合唱音樂節的原因,在於合唱有別於暮氣沈沈的管絃樂界,近年有說不盡的創新。人聲團體可塑性高、包袱小,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形式與風格變化萬千,沒有兩個團體是一個樣兒的。再加上「世界音樂」風盛,表現民族風格的團體越來越多,舞濃濃民風,幾乎等同一場世界音樂節。今年團體有來自北美、東西歐、東南亞、中東風格則結合古典、爵士、流行、民族,搖滾各種風格。同時也包括斯洛維尼亞少女合唱團等標榜肢體和視覺效果的團體。如果你是落單的「人聲迷」,是該起來醒醒腦的時候了! 另外,想讓眼、耳吃冰淇淋的,別錯過紅透半邊天的「女子十二樂坊」。十三個年輕女性民樂演奏者,本該是表演界中的弱勢,但是這群小女子在全球表演舞台一年的產值(含表演和出版品),比全台灣所有音樂團體加起來還多!雖然有人將之歸功於商業炒作,實則沒這麼簡單。一個團體的成功必然背後有可供借鑑的實力和文化背景,我曾寫文章分析其成功因素。您可以放輕鬆看熱鬧,也可以有備而來看門道,但是女子十二樂坊確實是不能不知道。

文字|楊忠衡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國光劇團「楊家將」系列 戲專國劇團《射天》

對於死忠戲曲觀眾來說──即便是年輕的──《四郎探母》大概都快要是背得上來的戲了。老太君「一見嬌兒淚滿腮」,接著一段流水就唱出了楊家的興衰。楊家將「故事」我們是爛熟了,但要一次把戲給看齊,在這年頭卻是即便中樂透都買不來的機緣。吾生也晚,等到開始看戲,輝煌的三軍劇團時代早已是過去式,《七星廟》這種久不演的戲,還是高中聽「警廣國劇欣賞」才隨著王鳳雲與高蕙蘭的錄音,見識到百歲人瑞佘賽花年輕時也是會談戀愛的。而望穿了眸子,豫劇皇后王海玲終於又北上披掛唱起《楊金花》,更令我們這群北部的皇后臣民雀躍不已。戲好角好,票錢又要得少,自然不能錯過國光劇團從七月中開始的楊家將系列。 向來引領話題的戲專國劇團,進入新世紀後竟沉潛起來。除了支援高行健的《八月雪》,自《少帝福臨》、《張飛的情人》至今夏《射天》,兩年一新作的創作腳步似已確立。可這兩年委實令人久等,平時要是想念「復」字輩以降的諸多名伶,只得挑個周末下午往內湖戲專劇場品味老戲。這下子總算有動靜,難得的是大牌輩出的陣容:改編民間故事,曾永義教授已是老手,這回《射天》搬演「韓憑夫婦」故事,欲於瘋狂的權力慾望中樹立愛情價值;兩度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陳霖蒼演而優則導,以其主演《夏王悲歌》、《駱駝祥子》的成功經驗執導《射天》,特別值得期待;加上葉復潤、曹復永與朱民玲大角挑樑,兩年的等待總應該是值得的吧?

文字|陸方龍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爆米香》《哈姆雷》

即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推出的河床劇團新作《爆米香》不容錯失。河床的演出向來在視覺上與創意上都別有意趣,觀賞河床絕對不會是不痛不癢的經驗。他們的概念完整、製作品質精細,豐富的空間調度與特殊的人物造型,都是極高的美感享受。這次河床首度與舞者合作,並邀來電音作曲╱歌手張心頤跨刀。《爆米香》號稱「米系列」第三部,此一系列從台灣文化出發,卻變奏出超現實的異質感,堪為台灣文化的多元性更進一解。 台南人劇團的《莎士比亞不插電》系列這回插起電來,要玩影像和爵士樂。不要以為《哈姆雷》少打一個字,這是彭鏡禧教授以舞台考量為重的新譯本,劇中人名通通簡化,以免光喊起人名就把本來已經夠長的台詞拖垮。這個「入耳即化」精采譯本出版有年,終於在劇場裡綻現實力,值得我們躬迎其盛。

文字|鴻鴻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舞蹈新訊

台灣「葛蘭姆教父」羅斯‧帕克斯 為楊美蓉編新舞

在瑪莎.葛蘭姆舞團擔任首席舞者,無疑已有明星架勢的許芳宜,她的堀起讓紐約媒體形容:「最好的葛蘭姆舞者在台灣」,如果紐約舞評人的看法是真的,那麼二十多年來,任職於北藝大舞蹈系的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當是最重要的推手。 羅斯‧帕克斯曾為「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也兼任該團副藝術指導,是眾所公認葛蘭姆技巧最優秀的教師。在帕克斯嚴格指導之下,二十多年來在台灣已培育出五百多名非常專業的舞者,對台灣舞蹈教育界而言,其地位非常重要。 羅斯‧帕克斯為此次資深舞者楊美蓉的研究所畢業展,親編新的舞作Collected Songs,是大師臨退休前的重要舞作。楊美蓉一九八四年進北藝大舞蹈系,迄今廿年,在舞蹈系任教,再念研究所,同時擔任過「雲門舞集」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專業舞者及排練助理,擁有多年豐富的舞台經驗,今年研究所畢業,將北藝大舞蹈學院這廿年來的點滴回憶與成長的歷練,在這次的演出《集歌‧追憶》中呈現。 除了羅斯‧帕克斯的作品Collected Songs與Dream Walking(八○年代舊作),此次還將演出香港著名舞蹈家黎海寧的舞作《折翼》,以及著名編舞家安娜‧索克羅的《輓歌》Elegy、丹尼爾‧馬隆尼的《戀棧》Close Haven這兩支八○年代的舞作,還有編舞家林坤暘在紐約首演的新作《蝴蝶》。(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舞蹈新訊

瑪麗亞.佩姬 舞台建構「佛朗明哥烏托邦」

曾被西班牙媒體譽為「佛朗明哥女神」、「優雅又充滿爆發力」的瑪麗亞.佩姬,自四歲起接受佛朗明哥舞蹈啟蒙,十五歲便取得專業教師資格,以火熱奔放的舞姿,以及令人瞠目結舌的快速跺步,征服國際舞壇,被視為當今唯一能與踢踏舞后金伯莉相抗衡的佛朗明哥舞后。 瑪麗亞.佩姬的創作特色,在於巧妙結合舞台、戲劇、舞蹈多重元素,以視覺效果強烈的舞劇方式,帶領觀眾領略佛朗明哥的火熱魅力。此次來台演出的舞碼,包括經典舞劇《佛朗明哥共和國》,瑪麗亞在舞台上建構心目中的佛朗明哥烏托邦,隨著舞者的肢體節奏,代表舊政權的黑白燈光及老舊唱片音樂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歌手的現場演唱,象徵自由與和諧的新文化誕生。 另一演出創作《戰前之歌》,靈感來自敘述西班牙政權箝制人民言論思想的記錄片,以多變的編舞及跨文化的音樂曲風,反映國家動盪的歷史。其中一段幕拉開後,坐在舞台中央深槽的瑪麗亞緩緩起舞,宛若維納斯自貝殼中誕生,無限情感及力道盡在她不斷環繞的雙臂中展露無疑。(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薩克斯風與當代科技對話

李賢「音樂駭客」獨奏會

薩克斯風除了為熱天午夜帶來浪漫的爵士情調之外,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自封「音樂駭客」的音樂家李賢,以薩克斯風搭配電子音樂演奏,同時輔以多媒體、現代舞演出,拓展音樂表演的無限可能,更增添觀眾對薩克斯風的想像。致力於現代音樂演奏與薩克斯風推廣的李賢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技術賦予藝術家嶄新的創作空間,薩克斯風和現代音樂之間,也曾碰撞出許多精采火花,因此,這場名為「音樂駭客」的獨奏會,將演出數首運用電子音樂及電腦互動與薩克斯風獨奏的作品。他強調,科技之外,還有人為的心思與對藝術的直覺,如梁雷所作《瀟湘的回憶》一曲,便邀多次與傳統偶戲共舞的編舞家游紹菁,共同發想創作。其他曲目還包括賈克特‧凡杜思《抓住它》、馬克‧邦斯《水之翼》、伯頓‧比爾曼《中音薩克斯風與電子音樂協奏曲》、吳疊《殘局》以及趙菁文《蒼白之火》。(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芝加哥》 NSO馬勒第八交響曲

所謂的美國風味有時像臭奶酪,喜歡的人甘之如飴,討厭的人避之猶恐不及。《芝加哥》毫不保留地,把土生土長的美式趣味推到極端,勢必在觀眾群造成兩極反應。 嚮往演藝事業的女歌手,槍殺謊騙她的登徒子,結果卻因收買律師、並操弄媒體,而在獄中一夕成名。色情、暴力、欺詐、功利所有社會上血淋淋的陰暗,全被搬到舞台上當成嬉鬧素材。但在舞台之上,《芝加哥》卻是無比嚴謹,不要說豪華絕倫的爵士樂,演員肌肉就是肌肉、大腿就是大腿,扭腰擺臀都是太空梭規格,不容一絲瑕疵。也許正因如此,舞台簡單到幾乎只剩一桌二椅,可能設計者就是希望觀眾把注意力聚焦到演員的歌藝和肢體吧。 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是史上最龐大的作品。馬勒創作時真的想太多了,恨不得把腦裡能有的東西,全都打包塞進作品裡。偏偏他又有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能耐。他說:「你不妨想像無垠宇宙發出聲響的情形,那簡直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太陽運行的聲音了。」如果演得好,經過一個多小時醞釀,曲終可以帶來集體靈魂出竅般的效應。幾年前NSO曾演過一次,只見指揮尤里麥爾疲於奔命,效果並不理想,這回就看台灣之子簡文彬的吧!

文字|楊忠衡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哥倫•布雷高維克與NSO馬勒第六交響曲

在電影尚未誕生的十九世紀初,白遼士就以《幻想交響曲》昭告世人,原來聆賞音樂也是可以想像劇情畫面的。國家音樂廳在六月就有兩場精采節目,在此推薦給喜好在樂音中尋找視覺幻想的樂迷們。 電影配樂始終是樂團在和普羅大眾交流時最常被演奏的曲目類型,去年康澤爾率領NSO連演三場的「發燒電影院」深受廣大回響便是最佳例子,但是,整場由配樂家親自指揮個人作品的音樂會,在台灣就相當罕見了。 來自波士尼亞的配樂家哥倫.布雷高維克就將在六月五日晚上的「哥倫布雷高維克音樂會」中率領自己的專屬樂團演出他過去二十年的經典作品。而他音樂中濃厚的吉普賽風格,更是有別於好萊塢慣用的大氣勢管絃樂風,獨樹一格。 NSO的年度企畫「發現馬勒系列」即將進入尾聲。第六號交響曲處處充滿讓人驚喜的音樂轉折,是個人認為馬勒十首交響樂中最富有「劇情魅力」的作品。十二號下午的「搏擊命運的人」就將演出這首八十分鐘長的傑作,且再度請來肢體語言像在跳舞的井上道義(原來他小時候學過十年的芭蕾!)擔綱指揮,想必一定能將這首神經質的作品詮釋得更為精采!

文字|何嘉駒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漫舞於古典和現代的鋼琴手

湯瑪斯.舒茲鋼琴音樂會

「少有演奏家能將現代的新式樂句,以深厚的古典精神呈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舊金山古典之音電台如此評論湯瑪斯.舒茲。 這位目前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音樂系的鋼琴大師,不僅古典曲目遊刃有餘,尤其在詮釋舒伯特、李斯特、巴赫及貝多芬頗負盛名,現代音樂更是他的強項,許多著名的現代作曲家皆特別為他量身訂做樂曲。 舒茲替音樂帶來了深度的感情,就算是最簡單的章節也充滿感情的暗流,許多樂評家驚艷於舒茲能將樂章如此仔細規劃,大膽表現,同時流露真實情感。甫從紐約市卡內基音樂廳結束鋼琴獨奏會的湯瑪斯.舒茲,這次來台為台灣觀眾帶來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李斯特《魔鬼圓舞曲》,以及當代作曲家席辛娜近年的兩首作品《習雨》與《漫步》。(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低音號配角挑大樑

NSO銅管名家開音樂高峰會

NSO「銅管名家競奏之夜」這次的主角是通常在樂團中擔任伴奏角色的低音號,邀來四位國外低音號名家,挪威低音號名家歐斯坦‧巴德斯維克、德國低音號名家希格、美國低音號好手史蒂夫‧羅西、匈牙利愛樂低音號首席貝金斯卡,以及NSO低音號好手段富軒。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演奏家,齊聚台灣以低音號開一場音樂高峰會。 低音號在銅管樂器中,體形最大,音色也較渾厚莊嚴,樂團中的低音號,常使整體和聲更加飽滿、調和,用以傳遞雄偉的英雄氣慨,不過在強調戲劇性的曲目,也往往能製造出喜劇效果。這次演奏韋瓦第《四季》的「冬」,異發溫暖厚實。音樂會演出曲目尚包括欽派利、浦勞、馮‧威廉斯和約翰‧威廉斯特別為低音號所作的協奏曲。(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李雲迪的德奧作品演出

有人認為李雲迪自二○○○年奪得華沙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後能搶盡媒體、樂評人與聽眾、觀眾的目光,是因為擁有俊俏外型並受到古典大廠的偶像式包裝,然從他過去的演繹(不管是現場或錄音)聽來,這種評論似乎有欠公允。 以他二○○一年的錄音(這次來台也將演出)的蕭邦《降E大調流暢的行板與G大調華麗的波蘭舞曲》( 作品op.22)來說,他的詮釋乾淨俐落,彈性速度自然流暢,動態對比明確,困難樂段亦幾乎未遺漏任何細節,將這首蕭邦年輕氣盛時期作品中的浪漫與奔放,展現地一覽無遺,雖然在音樂的深度與靈性方面,那次錄音還難以媲美柯爾托、富蘭索瓦等大師的演繹,但當時還是初生之犢的他,能有如此沉穩具企圖心的表現,實非等閒。 我認為即便唱片與經紀公司好不容易找到這麼一個有明星臉,又奪得超級大獎的鋼琴手,亟欲拿他來吸引年輕古典樂迷,但他並未以粉絲的鮮花與熱情自滿,就像電影《二○四六》中的木村拓哉一樣,希望力求深刻多元的表現。 睽違兩年,歷經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嚴謹訓練的李雲迪,這次除了演出拿手的蕭邦與李斯特,還將帶來舒曼與莫札特的經典作品,從近年來他時有精進的情況看來,樂迷們應能期待他本次德奥作品的演出。

文字|許馨文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