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發現蕭士塔可維奇系列一生死對決」

有人用文字寫日記,有人用照片寫日記,但世上沒幾個人能用交響樂寫日記;蕭士塔可維奇是絕無僅有的一位。因為他除了交響曲產量大(十五首)之外,這些作品也隱約記下他的人生歷程,以及前蘇聯政治、文化、藝術潮流的映影。 早年接觸蕭士塔可維奇,其作品還充滿神秘的氣氛。因為反共抗俄高壓未解,沒有人敢正大光明欣賞共產世界作品。由於這些作品的存在時空與今人如此貼近而敏感,以致身後留下許多謎團。老蕭到底是黑暗帝國幫兇,還是忍辱負重的自由鬥士?直到現在,仍像懸疑詭譎的推理電影,讓世人反覆玩味,呈現截然不同的詮釋。 簡文彬發現完馬勒,接著要破土翻掘蕭士塔可維奇,此舉確是大膽而出人意表。因為老蕭除了上述特質,客觀來說,在本地受歡迎和被瞭解的程度確是不高,多部作品在台灣更屬首演。不過換個方向看,不也正因如此才值得去「發現」嗎? 個人認為,音樂世界是與日俱變的,每部作品與展演,都帶給大眾一次經驗、一次成長。透過對這套作品及相關議題的關切,樂壇多多少少有所進化。本樂季首度邀請劉岠渭老師開出十場專題講座,透過劉老師有名的精剖細批,非讓這套作品真相大白不可。誠如蕭士塔可維奇遺言:「只要仔細研究我的音樂,就能了解真正的我,以及藝術家的我。」就從這個月開始,來趟前蘇聯音樂的發現之旅吧。

文字|楊忠衡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音樂新訊

經典情歌伴你渡過浪漫七夕

采風樂坊「愛的故事」音樂會

你能想像當紅的韓劇「冬季戀歌」主題曲,以國樂形式演奏嗎?電影《第六感生死戀》中人人耳熟能詳的〈Unchained Melody〉,又如何用傳統絲竹器樂來表現呢?今年七夕情人節,采風樂坊用傳統國樂傳達「愛的故事」,精選膾炙人口的情歌金曲,曲目多元,包含情歌,電影、電視主題曲,特邀國內作曲家配器,以絲竹樂器演奏,現場燈光營造氛圍,讓有情人的浪漫指數直逼高點。 足跡遍布歐陸的采風樂坊,可說是最勇於創新和實驗的一支國樂團隊,除了保留傳統絲竹樂的演奏形式,也嘗試實驗性質創作發表,將台灣傳統音樂及本土作曲家作品,引薦到國外,培育不少優秀的國樂演奏人才。采風樂坊表示,以往為傳統樂器創作的作品內斂沉穩,而這場「愛的故事」音樂會,則讓聽眾充滿溫暖愛意,熱門情歌一次放送,包括〈月亮代表我的心〉、〈愛情限時批〉、韓劇「大長今」、 「冬季戀歌」以及好萊塢文藝愛情片《第六感生死戀》、《麻雀變鳯凰》、《鐵達尼號》的主題曲。(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肯尼.賈瑞特四重奏 史黛西.肯特

對舞台劇狂熱的我年初排隊等著預購,刷爆了卡就為了盡可能買下「如夢之夢」蓮花池的位置好推薦給別人。「如果你一直很想進國內劇場看戲卻怕不值得,那今天你等到了一齣往後二十年都不會再有的觀戲感動,一輩子非要選一齣戲,那就是它了。」當時我是這麼跟從未進過劇場的朋友說的,至今朋友們那樣的震撼與觸動感受依然深刻。最近,正納悶連續兩個禮拜找我訂票的竟不是幾米幸運兒,而全都是兩廳院的夏季爵士派對節目時,一位成天耗在BLUE NOTE的爵士迷打來。「感謝你推薦的如夢,接下來讓我帶你愛上爵士吧!」就這樣,我滿滿的觀戲行程中排出了我這輩子非得感受一次的爵士饗宴:肯尼.賈瑞特四重奏與史黛西.肯特,這一回輪到我滿心期待了。

文字|曾彥豪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音樂 八月瘋爵士之一

爵士開派對 來兩廳院熱鬧搖擺!

每年八月的兩廳院爵士派對,已經成為爵士樂迷固定要趕的夏日嘉年華會。今年兩廳院邀來火紅的薩克斯風手肯尼.賈瑞特、聲音甜美的歌手史黛西.肯特、有澳洲爵士教父地位的小喇叭手詹姆斯.莫瑞森、擅長以人聲模擬各種樂器的無伴奏人聲合唱團體「北方點子」、擅長跨界玩音樂的克拉茲兄弟古巴打擊樂手,豐富多樣的表演風格,讓人目不暇給!

文字|蘇重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音樂 八月瘋爵士之二 新任音樂總監邱建二領軍

「JAZZ 25—爵士底細」Big Band大陣仗

國外知名爵士樂手讓「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熱鬧滾滾,同一時間,國內元老級的爵士樂團「底細」也將以「JAZZ 25爵士底細」音樂會,歡慶二十五周年。這場音樂會除了為國內樂迷設計少見的大型爵士樂團(Jazz big band)和標準拉丁團編制(Latin Combo Band)同台演出,擺出難得一見的盛大排場外,並安排前後任音樂總監尤順清、邱建二擔鋼指揮,交棒意味濃厚。 戴著粗框眼鏡,一派斯文,略帶學生氣息的邱建二才三十來歲,畢業於台大機械系的他,在 UCLA 拿了機械碩士學位,卻一頭栽進爵士樂的創作與演奏當中,義無反顧。九六年開始,他加入底細樂團,專攻小號,九八年出走,這位機械碩士和其他來自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的音樂碩士組成「變形蟲樂團」,今年,獲底細邀請再度歸隊,接下音樂總監一職。年輕再加上高學歷,難以掩蓋個人光芒的邱建二,能否融入向來只強調團體精神的樂團文化,姑且不論,但他的接棒,確實帶給已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底細,年輕化的活力。 經由半年籌畫,「JAZZ 25爵士底細」音樂會延續去年兩團大型爵士樂團(Jazz big band)同台演出,締造一票難求的演出盛況,將國內少見的 Big Band完整的二十二人編制型態呈現在樂迷面前〈木管、 銅管、節奏組以及拉丁團〉。底細表示,今年的曲風以傳統搖擺樂(swing) 與拉丁(Latin)風格為主,曲目內容除了傳統爵士樂曲〈Kill Joe〉、〈Aunt Tissy〉、〈Song For Lovely Lady〉、〈Pick The Piece〉、〈Sudsy〉、〈Every time we say good bye〉、〈Alfie〉、〈Incredible Journey〉 以外,亦包含多首拉丁爵士名曲如〈One Note Samba〉、〈Para Los Rumbelos〉、〈Mambo Inn〉、〈September〉、〈Dance sister dance〉、〈Yaleo〉、〈Adouma〉等。此外,留學美國百克黎音樂學院專攻創作的編曲家黃雪玲與紀智耀,還特別安排了爵士搖滾樂曲與〈港都夜雨〉和〈小毛驢〉等改編曲。

文字|廖俊逞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音樂

與鋼琴王子彈琴說愛

理查‧克萊德門獨奏會

理查‧克萊德門是鋼琴流行演奏曲的天王級人物,在將近三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的唱片在全世界已銷售超過將近一億張。這次演奏會包括了理查‧克萊德門這一生最經典的鋼琴名曲及近年來的暢銷新作,在理查深情款款的演奏之下,聆聽者和音樂彷彿戀人般,交替推移著音符,進行一場無休止的柔情對答。

文字|廖俊逞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音樂 小仲馬的男人懺情書,威爾第的愛情輓歌

鴻鴻版《茶花女》要繼續「前衛」!!

劇場導演鴻鴻抓住威爾第的「寫實」,把《茶花女》時空搬到二十一世紀,女主角薇奧莉塔是過氣的影歌女伶,男主角阿佛列德是年輕瘋狂的追星少男,再加上辣妹、猛男大跳鋼管,縱情酒色的夜店文化,顛覆過往優雅而浪漫的古典印象。鴻鴻說:「當年,威爾第大膽,我沒理由不遵循他的現代精神」。

文字|廖俊逞、羊美齡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音樂 邀得義大利國寶鋼琴家尼柯羅西助陣

廖英君昂揚唱出「仲夏奇緣」

台大經濟系畢業,又取得康乃爾大學傳播碩士後的廖英君,無法忘情藝術歌曲之美,毅然決定遠赴歐洲學習歌劇。去年甫自羅馬音樂學院畢業的她,便受邀出任歌劇《真假新郎》、《波希米亞人》女主角,並在台灣、上海舉辦多次演唱會。廖英君將於八月挑戰國家音樂廳舞台,並邀請曾與帕華洛帝、卡拉絲合作過、具有義大利國寶級地位的鋼家大師羅藍多.尼柯羅西來台助陣。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音樂 十三歲兒子初試啼聲 傳承味濃

王心心與NCO 激盪南管新火花

雅緻古典的南管遇上現代化的國樂,會激出什麼火花來?應國立實驗國樂團之邀,南管名家王心心與該團一起推出「南管音樂之美」音樂會,融合國樂與南管各自的樂器特色及彈奏技巧,賦予傳統樂曲呈現上的變化。王心心十三歲大的兒子也將初試啼聲,讓這場音樂會兼具創新與傳承意味。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戲劇 從元雜劇到現代音樂劇 三度搬演登上國家劇院

《都是當兵惹的禍》 這回不讓戲妻老公好過!

改編自元雜劇《桑園會》「秋胡戲妻」故事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將悲劇改為喜劇,融合京劇身段、新編舞蹈以及中西兼融的音樂,從實驗劇場一路挺進國家劇院。這回第三版演出,除了舞台呈現更為豐富外,前兩版讓戲妻的秋胡輕易得到原諒,這次可就不讓他好過了!

文字|田國平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舞蹈 現代舞蹈vs.傳統扯鈴

《嬉遊舞鈴》開創表演新境

舞鈴劇場的《嬉遊舞鈴》順利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追求卓越計畫,實現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的終極夢想,大聲向觀眾歡呼:「Its my show time!」舞台上,跳躍飛舞的鈴、七彩發光的繩、以及舞者們優美的肢體律動,將徹底顛覆所有人對扯鈴的舊有印象,舞台上還將呈現高度超過十公尺的「超級螞蟻上樹」,肯定讓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戲劇新訊

功夫舞台劇《談情說愛》 看見不一樣的情愛內涵

繼去年梅門「梅門功藝坊」的《矛塞盾開》後,《談情說愛》是梅門第五次以戲劇的方式闡揚中國功夫的圓融與內涵。編導李鳳山師父表示:「戲劇,是讓人跳出來成為旁觀者,不但看到戲,也看到自己的心。」有感於現代人難過的「情關」,《談情說愛》要讓大家另眼看待,李鳳山說:「這裡沒有三角戀愛,四角鬥爭。要讓大家感受不是只有男女之間、婚姻之間才會談情說愛。人與人之間,誰不是在談情說愛?比武勾心鬥角難道不是談情說愛?師徒之尊卑關係難道不是談情說愛?母女鬥氣不也是談情說愛?忠於國家不也是談情說愛?我們要擴大情與愛的範圍,讓大家來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情與愛!」 《談情說愛》為一齣有「情」、有「愛」、有「義」的大型功夫舞台劇,由資深藝人劉明女士擔任戲劇指導。演出形式結合戲劇、武術、國樂、與中國傳統技藝。表演項目包含成人武術、兒童武術、傳統戲曲、中國魔術、舞蹈與音樂等。(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二面舞台.雙面秀》 《楊家將》 《呂洞賓》

在耽溺遊戲與炫耀概念的新生代編舞家間,譚惠貞誠屬異數──不倚仗文化符碼、不標榜政治正確,自由真誠地開創自己的世界。我十分欣賞她舞作的美感純度,每一舞者舉手投足都是情感流動的線條。《二面舞台.雙面秀》是雙面舞台的大膽嘗試,也是她挑戰大格局的試金石,讓我十分期待。 暑期兒童劇佔領市場,我倒建議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看一次傳統戲曲,不論是國光劇場《楊家將》或明華園《呂洞賓》,都有精采的文戲武戲,帶給小孩惡補與漫畫之外的另種選擇。

文字|鴻鴻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戲劇新訊 靈感來自電影《甜蜜蜜》

《旋律,在愛情交界處》描述不同世代的愛情宿命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班為主,組成的「城市故事劇場」,推出由導演吳政育創作的劇本《旋律,在愛情交界處》,以陳可辛的《甜蜜蜜》為創作的構思,描述著不同世代的愛情宿命,四個演員串演兩個時代的角色,並且透過四個舞者,延伸角色內在的抽象世界。(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女子十二樂坊

每年暑假都是合唱團體最活躍的日子,部分原因是合唱參與者,大都是活躍在校園或社會的業餘音樂家,暑期便群起而動,成為舞台熱門族群。台北愛樂主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已經進入第六屆。我喜歡合唱音樂節的原因,在於合唱有別於暮氣沈沈的管絃樂界,近年有說不盡的創新。人聲團體可塑性高、包袱小,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形式與風格變化萬千,沒有兩個團體是一個樣兒的。再加上「世界音樂」風盛,表現民族風格的團體越來越多,舞濃濃民風,幾乎等同一場世界音樂節。今年團體有來自北美、東西歐、東南亞、中東風格則結合古典、爵士、流行、民族,搖滾各種風格。同時也包括斯洛維尼亞少女合唱團等標榜肢體和視覺效果的團體。如果你是落單的「人聲迷」,是該起來醒醒腦的時候了! 另外,想讓眼、耳吃冰淇淋的,別錯過紅透半邊天的「女子十二樂坊」。十三個年輕女性民樂演奏者,本該是表演界中的弱勢,但是這群小女子在全球表演舞台一年的產值(含表演和出版品),比全台灣所有音樂團體加起來還多!雖然有人將之歸功於商業炒作,實則沒這麼簡單。一個團體的成功必然背後有可供借鑑的實力和文化背景,我曾寫文章分析其成功因素。您可以放輕鬆看熱鬧,也可以有備而來看門道,但是女子十二樂坊確實是不能不知道。

文字|楊忠衡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國光劇團「楊家將」系列 戲專國劇團《射天》

對於死忠戲曲觀眾來說──即便是年輕的──《四郎探母》大概都快要是背得上來的戲了。老太君「一見嬌兒淚滿腮」,接著一段流水就唱出了楊家的興衰。楊家將「故事」我們是爛熟了,但要一次把戲給看齊,在這年頭卻是即便中樂透都買不來的機緣。吾生也晚,等到開始看戲,輝煌的三軍劇團時代早已是過去式,《七星廟》這種久不演的戲,還是高中聽「警廣國劇欣賞」才隨著王鳳雲與高蕙蘭的錄音,見識到百歲人瑞佘賽花年輕時也是會談戀愛的。而望穿了眸子,豫劇皇后王海玲終於又北上披掛唱起《楊金花》,更令我們這群北部的皇后臣民雀躍不已。戲好角好,票錢又要得少,自然不能錯過國光劇團從七月中開始的楊家將系列。 向來引領話題的戲專國劇團,進入新世紀後竟沉潛起來。除了支援高行健的《八月雪》,自《少帝福臨》、《張飛的情人》至今夏《射天》,兩年一新作的創作腳步似已確立。可這兩年委實令人久等,平時要是想念「復」字輩以降的諸多名伶,只得挑個周末下午往內湖戲專劇場品味老戲。這下子總算有動靜,難得的是大牌輩出的陣容:改編民間故事,曾永義教授已是老手,這回《射天》搬演「韓憑夫婦」故事,欲於瘋狂的權力慾望中樹立愛情價值;兩度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陳霖蒼演而優則導,以其主演《夏王悲歌》、《駱駝祥子》的成功經驗執導《射天》,特別值得期待;加上葉復潤、曹復永與朱民玲大角挑樑,兩年的等待總應該是值得的吧?

文字|陸方龍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爆米香》《哈姆雷》

即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推出的河床劇團新作《爆米香》不容錯失。河床的演出向來在視覺上與創意上都別有意趣,觀賞河床絕對不會是不痛不癢的經驗。他們的概念完整、製作品質精細,豐富的空間調度與特殊的人物造型,都是極高的美感享受。這次河床首度與舞者合作,並邀來電音作曲╱歌手張心頤跨刀。《爆米香》號稱「米系列」第三部,此一系列從台灣文化出發,卻變奏出超現實的異質感,堪為台灣文化的多元性更進一解。 台南人劇團的《莎士比亞不插電》系列這回插起電來,要玩影像和爵士樂。不要以為《哈姆雷》少打一個字,這是彭鏡禧教授以舞台考量為重的新譯本,劇中人名通通簡化,以免光喊起人名就把本來已經夠長的台詞拖垮。這個「入耳即化」精采譯本出版有年,終於在劇場裡綻現實力,值得我們躬迎其盛。

文字|鴻鴻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舞蹈新訊

瑪麗亞.佩姬 舞台建構「佛朗明哥烏托邦」

曾被西班牙媒體譽為「佛朗明哥女神」、「優雅又充滿爆發力」的瑪麗亞.佩姬,自四歲起接受佛朗明哥舞蹈啟蒙,十五歲便取得專業教師資格,以火熱奔放的舞姿,以及令人瞠目結舌的快速跺步,征服國際舞壇,被視為當今唯一能與踢踏舞后金伯莉相抗衡的佛朗明哥舞后。 瑪麗亞.佩姬的創作特色,在於巧妙結合舞台、戲劇、舞蹈多重元素,以視覺效果強烈的舞劇方式,帶領觀眾領略佛朗明哥的火熱魅力。此次來台演出的舞碼,包括經典舞劇《佛朗明哥共和國》,瑪麗亞在舞台上建構心目中的佛朗明哥烏托邦,隨著舞者的肢體節奏,代表舊政權的黑白燈光及老舊唱片音樂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歌手的現場演唱,象徵自由與和諧的新文化誕生。 另一演出創作《戰前之歌》,靈感來自敘述西班牙政權箝制人民言論思想的記錄片,以多變的編舞及跨文化的音樂曲風,反映國家動盪的歷史。其中一段幕拉開後,坐在舞台中央深槽的瑪麗亞緩緩起舞,宛若維納斯自貝殼中誕生,無限情感及力道盡在她不斷環繞的雙臂中展露無疑。(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舞蹈新訊

台灣「葛蘭姆教父」羅斯‧帕克斯 為楊美蓉編新舞

在瑪莎.葛蘭姆舞團擔任首席舞者,無疑已有明星架勢的許芳宜,她的堀起讓紐約媒體形容:「最好的葛蘭姆舞者在台灣」,如果紐約舞評人的看法是真的,那麼二十多年來,任職於北藝大舞蹈系的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當是最重要的推手。 羅斯‧帕克斯曾為「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也兼任該團副藝術指導,是眾所公認葛蘭姆技巧最優秀的教師。在帕克斯嚴格指導之下,二十多年來在台灣已培育出五百多名非常專業的舞者,對台灣舞蹈教育界而言,其地位非常重要。 羅斯‧帕克斯為此次資深舞者楊美蓉的研究所畢業展,親編新的舞作Collected Songs,是大師臨退休前的重要舞作。楊美蓉一九八四年進北藝大舞蹈系,迄今廿年,在舞蹈系任教,再念研究所,同時擔任過「雲門舞集」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專業舞者及排練助理,擁有多年豐富的舞台經驗,今年研究所畢業,將北藝大舞蹈學院這廿年來的點滴回憶與成長的歷練,在這次的演出《集歌‧追憶》中呈現。 除了羅斯‧帕克斯的作品Collected Songs與Dream Walking(八○年代舊作),此次還將演出香港著名舞蹈家黎海寧的舞作《折翼》,以及著名編舞家安娜‧索克羅的《輓歌》Elegy、丹尼爾‧馬隆尼的《戀棧》Close Haven這兩支八○年代的舞作,還有編舞家林坤暘在紐約首演的新作《蝴蝶》。(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