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音樂劇《芝加哥》 廿周年重製再訪台
八卦又腥羶 揭露糜爛的社會現實火辣的歌舞、諷刺的歌詞,鋪陳的是紙醉金迷、浮華糜爛的社會寫實事件這就是百老匯經典《芝加哥》!暌違台灣十二年,原汁原味的舞台製作將於八月再訪,此次的廿周年紀念版由百老匯主要演員擔綱,經典爵士歌舞風情與音樂,將讓台灣觀眾體會專屬《芝加哥》的狂放魅力!
火辣的歌舞、諷刺的歌詞,鋪陳的是紙醉金迷、浮華糜爛的社會寫實事件這就是百老匯經典《芝加哥》!暌違台灣十二年,原汁原味的舞台製作將於八月再訪,此次的廿周年紀念版由百老匯主要演員擔綱,經典爵士歌舞風情與音樂,將讓台灣觀眾體會專屬《芝加哥》的狂放魅力!
盛夏七月,有幸能夠欣賞到來自他方舞蹈。2017新點子舞展,印尼艾可舞團的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將帶來揚名國際舞作《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前者自受創海洋發想,為印尼哈馬黑拉島生態請命,恰與台灣近日延燒議題遙相呼應,後者由五位女性舞者,解構男性主導的傳統戰舞,為土地與性別發聲。 此外,曾經四度來台,帶來精湛舞踏技藝的山海塾,從《卵熱》、《寂靜》、《響》,乃至《影見》,展現與土方巽、大野一雄黑暗舞踏風格,截然不同的身體脈絡,自魂靈躁亂,轉而走向沉靜簡單,同時又帶有東方神秘與魔魅視覺。本次天兒牛大帶來最新舞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從中文象形文字「回」出發,容納時序更迭、萬物生死循環,讓人備感期待。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音樂劇,不論是百老匯音樂劇或是歐陸音樂劇,有別於戲劇的表演方式,音樂劇演員能夠藉由音樂與舞蹈,來更深刻地呈現出人物的情感,還有言語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與衝突。 花木蘭,中國文學中一位代父從軍的女性人物,是民間流傳甚廣的女中豪傑、民族英雄,這位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因為父親年老體弱,家中又無其他成年男子,孝順的她便女扮男裝,代替父親上了戰場。 木蘭的孝順舉動深植人心,但如果木蘭並不是眾人所知的出於自願的呢?這部華語原創音樂劇《木蘭少女》顛覆了大家所知的故事,以現代人的思維角度出發,重新去詮釋故事的不同面貌,並融入了最熱門且貼近時代的兩性差異、性別認同、家庭倫理等議題。木蘭從軍到底是「自己選擇」下的心甘情願,又或者是在「沒有選擇」下自我犧牲而代父從軍呢? 「我飛,我願,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逆風才是遠行的路,逆風才能吹開新的路」,很期待七月看木蘭如何帶著我們逆風飛往高處,深入雲端、飛向夢想,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一如林奕華改作如《三國》、《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等經典文本,福爾摩斯的故事與人物,在《心之偵探》中乃是林奕華創作的原料,用以偵查如你我一般普通人的當代日常。編導林奕華將福爾摩斯與華生、莫瑞亞提與福爾摩斯的兩人關係放大,轉換為「普通人」與似乎「不那麼普通的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藉以呈現人無法面對自己及自己的孤獨之「真相」。
唐美雲歌仔戲團的新作《螢姬物語》,宣傳上最吸睛的亮點,就是女裝和服打扮的唐美雲,與男裝和服造型的許秀年!國寶小生與最美娘子的行當互換,也說明了《螢姬物語》的故事重點:從性別認同議題切入,透過時空穿越,回首前世看今生。金三角的組合加上青年導演吳定謙,唐美雲表示,《螢姬物語》要說的事情其實就是「愛」,希望能藉由戲劇、藉由溫柔的心,去化解現代人面對的考驗。
京劇名角李寶春每年推出的「新老戲」系列,打磨經典以新意詮釋,已成標誌性的品牌,近年的方向之一是「京崑合體」,李寶春融合二者精華鍛鍊經典,今年推出《知己》、《趙匡胤》與《寶蓮神燈》三齣,期待透過現代觀點的剪裁和劇場效果,讓老戲「彌新」也「迷新(新觀眾)」。
將於六月底訪台演出的浙江崑劇團,這回帶來三度訪台的《西園記》與重編新排的全本《紫釵記》。前者由國寶級崑劇表演家汪世瑜的弟子曾杰與新生代旦角胡娉擔綱;後者則經過剪裁修編,將五十三折改為九場,去蕪存菁。
一年一度的「鈕扣計畫」舞蹈平台,今年邀回凃力元、董柏霖、劉奕伶三位旅外舞蹈遊子,分別呈現他們的編創作品:在瑞典工作、對難民問題相當有感的凃力元透過舞作反思「人權」;董柏霖作品集結許多同志朋友的故事,期待引發觀眾對另一個族群的同理心;劉奕伶回顧在舞團成長的心路歷程,自問:什麼是「更」好的自己?什麼是「更」好的選擇?
如同舞名《無,或就以沉醉為名》,布拉瑞揚的新作其實沒有一定要傳達的訊息,他邀來令他動心的聲音曾經的原舞者三大天后:柯梅英、賴秀珍和卓秋琴同台,分享給所有來到雲門戶外劇場的觀眾,讓大家喝著酒、聽著歌、看著舞,在夕陽中一起沉醉。
NSO六月份的「布魯克納7」音樂會,將演出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的經典作品《第七號交響曲》,此作為布魯克納奧地利之外的地區進行作品首演,首演的這天被後世稱為「布魯克納享譽世界的生日」。而同場也將由大提琴家楊文信詮釋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被稱為作曲家的「天鵝之歌」,樂曲從抒情吟詠逐漸走向沉痛哀鳴,深刻的情感與抒情性,成就了這部作品的傳奇性。
柴科夫斯基、浦羅柯菲夫、齊爾品,分屬三個時代的俄國作曲家,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音樂會,即以上述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呈現俄國音樂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面貌。其中邀到知名小提琴家夏漢詮釋浦羅柯菲夫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水藍本身就是第一位灌錄全套齊爾品管絃樂作品的指揮家,合作早有默契的兩人,如何展現俄國大師傑作?令人期待!
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的「丹奈爾四重奏」是俄國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絃樂四重奏作品的重要詮釋者,兩年前訪台時,即以五場音樂會,依創作順序演奏蕭氏全部十五首四重奏。今年開始,丹奈爾四重奏更將受邀在台灣開啟一項為期三年的大型計畫「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以十六場音樂會,演奏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和魏因貝格三位作曲家的三個全套共四十八首絃樂四重奏!
無論如何,《不.在場》是個在旅館這個特殊空間當中展開的舞蹈作品,空間與裝置藝術調度了觀眾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在觀眾與舞者之間的,「觸摸可能」的緊張關係之下,創造出一個更具有延展性,不同以往舞蹈的觀看方法。
五月十三日的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評審從入圍的「十九強」中,選出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及一位不分類得主,分別頒與大獎。回歸前十一年的評選頒獎規則,也讓人看到台新藝術獎如何回應當下藝術創作環境的變化。如同頒獎典禮時的串場演出,透過演員的肢體動能和音效搭配,創造出那顆忽大忽小、可近可遠、能量四散的想像的球,呼應了台新藝術獎與時俱進的個性。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由吳瑪悧、張曉雄、鴻鴻、陳貺怡等四位國內代表,及奧地利林茲OK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馬丁.史圖(Martin Sturm)、新加坡國際藝術節總監王景生(Ong Keng Sen)、澳洲雪梨Performance Space藝術總監傑夫.可汗(Jeff Khan)共七人組成的國際決選團,最終選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不分類年度大獎」三項得主,共獲三百五十萬元獎金。
我們在兩廳院內敲敲打打,鑿牆又補強,塵埃飛揚碎片滿地,榮民工程處身為政府單位,以達成交付任務為重,日夜趕工,士氣高昂。終能達成目標,如期在工程預算內竣工啟用。 開幕時,戲劇院大戲為國劇(現稱京劇)《文姬歸漢》,展現當時政治上的正確性。
與兩廳院的緣分在興建完工後,斷了,或許當年我太年輕,不明白兩廳院能帶給我生活上什麼不一樣。偶而路過,我會抬頭看兩廳院的屋頂,有一處明顯和四週顏色不一樣的四方形,回想當年,外觀已經完成的兩廳院,玻璃棉必須從屋頂留下的一個洞口吊進裡面繼續施工。
打招呼,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交型態。工程師們曾將Hello, World作為初學者編寫的第一個程式練習,將最尋常的人情互動,注入冷冰冰的電腦機殼之中。如果說,按下開機鍵後,電腦啟動的機械聲、風扇馬達的運轉聲,一如無意識的嬰兒啼哭,當溫暖的招呼成功浮現在螢幕上時,更像是有了世故、開始真正學會認識社會的孩童。然而,真男孩,與小木偶的差異為何?我和你,又是由什麼組成? 働故事劇團《Hello, world!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像你》改編自美國劇作家吉本斯(Thomas Gibbons)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劇名源於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正弘的「恐怖谷理論」。由兩位演員分飾教授與他所創造的機器人,在實驗、對話與訓練的過程中,不光是人造人,就連教授本身也得面臨著、辯證著「生而為人」的核心問題。在思慮科技進步的同時,深究存在的意義;在打招呼之前,你又是誰。
從小對金庸小說愛不釋手,當然也不知道幻想過幾次,可以置身武林江湖,雲遊四海。武俠世界裡的高手們,少有人走向正官仕途,而是憑藉著一身本事,或潛心獨修或行俠仗義、為民喉舌。 相較於「民」,則是「官」,這兩種不同的階級概念,在武俠世界裡大多處在對立面,正如同烏犬劇場簡介中寫的「遊俠之所以迷人,正因俠憑著武功穿梭在體制之外」,於是「民」看見了階級翻轉的希望,「俠」便成了寄託之所在。 當《二路埋伏》以武俠美學包裝階級議題,將兩者並置在劇場時,便引起腦中無限的想像,現今社會中的階級可以如何被顛覆?原本的底層人物在顛覆後,又能如何守住自己的價值和立場?下一步是可以繼續往上?或是再次被顛覆?當然,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一批亮眼的創作者和表演者,會如何呈現令人嚮往的武俠世界。
關於「天后級」的單簧管演奏家莎賓.梅耶的豐功偉業,相信樂友們已經耳熟能詳了,在這裡也不再贅述她被卡拉揚欽點,卻沒能如願成為柏林愛樂首位女性團員的故事,不過「塞翁失馬」卻讓她卅年來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單簧管演奏家。 在一篇廿年前的訪問中,她曾提及單簧管的歌唱性如同歌劇中的女高音,從她近年演出的曲目,也不難看出對歌劇大師作品的喜愛,今年演奏過多次莫札特協奏曲,來台北的曲目是韋伯的《小協奏曲》。 韋伯是浪漫時期的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也是繼莫札特之後對單簧管音樂最有貢獻的人,因為他有一位摯友演奏家巴曼,猶如莫札特有史塔勒。梅耶認為韋伯的單簧管音樂裡有更多的歌劇元素,《小協奏曲》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由一個悠長的高音開始的序奏,立刻把我們帶入歌劇的場景,梅耶將會展現她如同Prima donna般的魅力。
二○一五年,詹姆斯.卡麥隆與太陽馬戲破天荒跨界共製的劇場革命新作《阿凡達前傳》,以電影裡的虛構世界為舞台,將電影中的納美人世界延伸,講述人類踏足潘朵拉星球之前,星球上所發生的傳奇冒險故事。這個結合了頂尖舞台科技與優秀表演人才的製作,將在七月造訪台灣,邀請所有熱愛感官刺激的觀眾,在潘朵拉星球展開一場此生難忘的精采冒險。
宋代文學大家蘇軾向來以灑脫豁達形象聞名,但風波多舛、貶謫流離的一生,真的那麼容易淡然以對?國光劇團新作《定風波》以《前赤壁賦》為舞台,洞簫客帶著蘇東坡,透過詞作編織一段回憶的旅程。此劇由廖紓均編劇、李易修執導,當家老生唐文華飾蘇東坡,京崑小生溫宇航演洞簫客。李易修表示,服裝將呈現宋代風格,舞台也以「宋代文人畫」為底,讓夢境與實景交織。
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過《橄欖樹》、《時境》、《沉默的巨獸》的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又將與舞空推出新作《反反反》,並已於一月底在荷蘭海牙CaDance舞蹈節首演。《反反反》探討女性在社會框架的限制,除了舞台裝置以豐富變化的幾何結構象徵的社會框架,舞者的動作也有被束縛的狀態,象徵著整個社會環境加諸於女性先天上的不公,無法擁有完整的自由。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其生平因侯孝賢的電影《戲夢人生》而廣為人知,而今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製作為台語歌劇搬上舞台。《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由作曲家錢南章譜曲、妻子賴美貞編劇,創作發想來自詩人路寒袖〈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四首詩。屆時舞台上除了歌劇,也將邀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一同演出。
比利時舞蹈大師姬爾美可將在五月初再度造訪台灣,這次帶來其成名經典FASE與二○一三年作品《時間的漩渦》,姬爾美可本人更將親自演出前者。在Fase和《時間的漩渦》中,姬爾美可用身體重新詮釋了她對於當代音樂的體驗和感動。這兩齣作品打破了和諧的調性和規律的脈動,使觀眾感知到當代音樂潛在的動能,發現身體、空間與聲音之間全新的可能。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