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春美歌劇團《彼時我在等你》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五年深耕 二代接棒

春藝歌仔戲 開枝散葉愈演愈烈

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春藝歌仔戲專案」開展迄今已邁入第五年,成功打造了藝術節的品牌特色,也引領高雄歌仔戲的演出風潮。今年邀來秀琴歌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一心戲劇團等四團聯演,除了各團天王小生出馬擔綱,團內的第二代也現身挑梁,親子同台更添戲迷話題,令人興奮期待!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室內樂系列

聲樂、國樂與西樂 「民謠變奏」聽見文化底蘊

五月中登場的「兩廳院室內樂系列」以「民謠」為主軸,邀請聲樂、國樂與西樂的音樂家演出三場精緻音樂饗宴。首檔「陳妍陵與她的黃金搭擋」內容涵蓋十九世紀末至廿世紀中期,理查.史特勞斯、佛漢.威廉士等人作品。第二場「三個人」國樂室內樂團則搬演貫穿古今、未來與地域的中國與台灣音樂。最後的「廖皎含與演奏家好友」演出浦朗克與梅湘作品,展現廿世紀法國新古典至序列主義音樂潮流的演變。

文字|賴家鑫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打擊樂遇上國樂

閱、聽《白蛇傳》 視聽交錯「界」說愛情

當臺北市立國樂團(TCO)遇上朱宗慶打擊樂團(JPG),還有劇場頑童王嘉明,會擦出什麼火花?音樂會「界」以《白蛇傳》故事為架構,在兩團跨界合作的基底上,演出「界內界外」的糾葛,音樂動機扮演劇中角色,多條字幕流洩意象字句,藉著文字與演奏的呈現,讓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在內心交錯,於是,一段愛情就這麼娓娓道來

文字|李秋玫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四兩皇后》

小旦挑大梁 顛覆歌仔戲傳統

歌仔戲向來以生角為重,不過明華園近來兩個作品去年新生代擔綱的《流星》,與即將在五月演出的《四兩皇后》,都以旦角為主,可說是顛覆了歌仔戲傳統。《四兩皇后》由明華園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主演,故事從後唐歷史發想,是歌仔戲版的《後宮甄嬛傳》,有精采的宮鬥情節,同時也翻轉了「戲子無情」的說法,把主角四兩塑造成有情有義,兼具智慧與姿色的女子。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

《梁祝的繼承者們》 追尋「我是誰」的旅程

翻轉過四大名著的林奕華,這次將中國的經典愛情故事、以戲曲形式傳唱人心的《梁祝》重新塑造,轉化為音樂劇現身,把背景從原本的尼山書院改為藝術學院,在藝術學院的課堂練習裡,梁與祝、觀眾與演員們藉由許多課題反求諸己,於是「繼承者們」從創作中「學習看東西的新角度、認識自己的新方法。」

文字|陳茂康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寫實又魔幻的黑色喜劇

《Holy Crab!異鄉記》 移民社會的異文化狂想

旅美編劇朱宜的《Holy Crab!異鄉記》以「大閘蟹警報」與紙紮「精品」侵權的兩個新聞事件,交織成一齣寫實又魔幻的黑色喜劇,突顯移民社會荒謬的異文化生存衝突,將由創作社搬上舞台。導演楊景翔為了突出黑色喜劇的調性,將劇中跳脫現代時空的非寫實片段,以歌舞與集體即興的形式,強調「扮演」與「虛擬」情境,十位演員串演起所有人與非人的角色,全劇就像一場辦桌嘉年華。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劇《香絲.相思》 讀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將在五月演出的歌舞劇《香絲.相思》,以作家龔萬灶的散文〈油桐花〉為藍本,敘述一對客家姑嫂相知相惜的故事。編劇林建華為彰顯客家族群詩書傳家的精神,擷選改寫客家現代詩作貫穿劇作;導演李小平則採取「滲透式」方法,將花布、油桐花、山歌等素材,用不同方式重組在文本、歌曲,或音樂、視覺裡;作曲顏名秀則融合現代與傳統客家音樂新創樂曲,更用心確認客家聲調平仄才譜寫旋律,以期讓觀眾聽懂歌曲。

文字|陳淑英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聲波訊號不清?

就聲音的部分,確實可以感受到在此作品所占的分量,無論是細碎的的打字機聲音、有力的心跳聲、令人不安的警笛音響等等聲音的物件,以及現場收發、演奏表現,都展現了旺盛的創作意圖、強烈的情感渲染或意義指涉。此外,再加上舞者身上的物件、舞台上的裝置與視覺變化、持續流動或頓挫的動作語彙,理應能夠交會而迸發出更大的能量,可惜未見更明白的訴求被突顯出來。

文字|楊美英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世紀當代舞團「慾土」 新詮《金瓶梅》的兩種方法

中國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挑戰道德極限,可說是愈禁愈奇的代表之一。該書發表於明代,從數百年前手抄本秘密流傳的奇書,到當代電影、劇場翻演不絕,本月世紀當代舞團「慾土」堪稱「金瓶梅擂台大賽」,命題式地邀請兩位相異領域創作者陳維寧《賤斥樂園》、張子健《金瓶梅》新詮該作。 陳維寧為世紀當代舞團近年力捧的新銳編舞家之一,編創作品多著眼於女性自我認同。《賤斥樂園》走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惡女們的內心,「看沒有空間主導權的女子、缺乏經濟獨立的女子、看似依附男人的女子,在毀天滅地的心理動機下,如何在時間停止的庭院深深中自處。」 新加坡十指幫偶劇團導演張子健則以舞蹈劇場《金瓶梅》,嘗試融合文字、舞蹈及畫面成為有機的整體,將潘金蓮的性、李瓶兒的權與龐春梅的自由不馴再現於於舞台,讓觀者以三名惡女視角重塑觀眾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的想像。

文字|張慧慧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柳春春劇社《貓狗》 微觀視角下的生命「輕預言」

當小確幸已經成為末世代的幸福顯學,真正確實的「幸福」究竟該是什麼樣子?新銳編導鄭智源的《貓狗》嘗試從他者微觀視角下,透視社會構造中不被當真但卻真實的細微之處,揀尋生命的古典價值,述說一則「輕預言」。有別於柳春春劇社過往作品慣常著墨於人性內在深層的思考,鄭智源的路徑則是反向從生命表面,輕觸那些最淺層的生活切片。看似無害甜美、優雅從容的姿態,實則探究「異化重建再生」、「迷失救贖返歸」的永恆命運與課題。 鄭智源表示,《貓狗》文本構成原始靈感來自詹姆斯.喬伊斯小說《尤利西斯》,以意識流的現代主義美學為基底,去結構、去中心、去邊界的書寫思想,擺脫線性敘事的框架,拼組自由剪接的片段敘事,以囈語、幽默和古怪莫名,創造屬於當代的荒謬語彙。鄭智源長期與非專業演員工作,非經科班養成的演員,展現出不帶匠氣,幾無刻痕的質樸,是導演堅持的劇場美學,因為純粹所以美好。參與演出者皆為海選而出的素人,接近真正在社會中生存的你我樣貌,毫無修飾美肌。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兩廳院室內樂「民謠變奏」──聲樂室內樂

五月是多麼迷人的時光,我常想:傍晚與友人漫步在兩廳院的大道上,看著天邊雲朵,吹著涼風,心裡等待著聆聽一場精緻優雅的藝術歌曲與動人的歌劇二重唱,心靈的滿足何止千萬?如果你對大型的音樂會給的震撼有太多感動,甚至不堪負荷,不如來點清粥小菜般的清新體驗:聲樂室內樂──五月十四日晚上於國家演奏廳演出的兩廳院室內樂系列民謠變奏曲「陳妍陵與她的黃金搭檔」。 曲目內容淺顯易懂,並且會慢慢進入心靈的深處,即使對於歌詞無法一時熟悉,但是優美的聲樂旋律線條在不同樂器高雅的音群中穿梭,保證可以消除您一日的心靈辛勞。 上半場曲目有難得聽到的「男高音」、「中提琴」與「鋼琴」的對話,宗教歌曲中微帶民謠風的對唱,令人耳目一新。下半場則有怡人動聽的歌劇重唱,有浦契尼、馬士康尼、董尼才悌,還有理查.史特勞斯的精緻藝術歌曲。 當晚演出的音樂家有女高音陳妍陵、男高音林健吉、鋼琴家王佩瑤、長榮中提琴首席蕭雨沛,都是國內名家,我十分期待當晚我們都在抑揚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滿足與美美的感動。

文字|蔡永文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戲劇新訊

《福品旅店》 體驗旅館的魔幻時刻

繼「夜市劇場」和「夜遊」之後,花蓮在地劇團山東野表演坊再以「參與式劇場」(participatory theatre)為主軸概念,結合表演藝術與在地居民,將一間位在花蓮溝仔尾舊街區的旅館「福品旅店」,改造為表演場域。秦嘉嫄表示,「福品旅店」的建物是老建築,本身的歷史,已提供了某種劇場幻覺,而旅館房間既私密又開放的特質,則塑造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微妙的關係。作品《福品旅店》將以「旅館是遠方的家」為發想酵母,「孤獨」為主題,通過互動式劇場的形式,訴說旅人在旅店的休憩、密談、爭執、期待與記憶。 導演秦嘉嫄表示,旅館是臨時的住所,這個臨時的「家」,具備了所有拋棄式的生活備品,以及共用的傢俱。對房間主人而言,拋棄式的生活備品,同樣也反映房間主人與「家」的距離。而對旅館房間而言,無論如何任意丟棄或是多少人住過這裡,到了隔天退房後,彷彿不留痕跡,時間像是重新倒轉回原點,房間一如往昔等待下位客人到來。「這是一種魔幻,同一空間,卻有千萬種生活在此發生,在同一時間後,又一切消失。這樣的魔幻,如同劇場一夜成形又消失。」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拼裝家族》

曾幾何時,傳統家庭的組成與想像與現今世代的生活情境逐漸背離,情感親密的人未必是你的家人,距離親近的人甚至可能長期不在你身旁。都市人口組成與職場環境的快速變動引領著這條傳統家庭崩解之路,而千禧年以降,網路生活全面滲透日常則讓虛實藩籬逐一倒下,將整個世界帶往無法回頭的方向。 二○一四年NHK製播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揭示了以「羈絆」為核心價值的日本社會,在這樣的家庭崩解浪潮下,那群無人聞問默默死去的邊緣群體,成為這個無法回頭時代的肉身見證者。 由吳定謙執導與動見体合作的《拼裝家族》,創作靈感就來自於「無緣死」這個概念,事實上走在相似道路上的台灣,隱藏在水面下的無緣社會問題可能更加嚴重。觀看演出的同時,舞台上假裝成家的人們保有了一絲守護價值的期盼,但回望現實身後,我們的處境又如何可能樂觀呢?

文字|溫為翔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凡格羅夫 天才之劍再現鋒芒

一九七四年生於俄羅斯音樂世家,雙親是管樂及聲樂家的小提琴手麥可辛.凡格羅夫(Maxim Vengerov),自小就被視為是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音樂奇才。年方十歲時就拿下了波蘭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首獎,隔年就被邀請在重量級的賽事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賽做開幕演出。十五歲贏得卡爾.弗萊許(Carl Flesch)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廿三歲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任命為音樂大使,為首位被任命的古典音樂家。卅歲以前,就把所有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協奏曲錄製完畢,並且獲得極高的藝術評價,而他叱吒風雲的眾多獎項與提名中,還包括一座葛萊美獎及留聲機獎年度最佳音樂家。 二○○七年前,他一年至少有一百廿場的演出,然而就在這時,他的手傷讓他無法拉琴。不過在這些年來,他一度改當指揮,沒想到表演同樣精采,獲得《紐約時報》讚許:「樂團如同被磁鐵吸引般,進入他的音樂語彙。」沉寂了四年,他的復出絲毫不減當年。二○一四年曾率團來台獲得熱烈回響,今年又將與鋼琴家法格.帕皮安(Vag Papian)搭檔演出貝多芬、法蘭克、易沙意與帕格尼尼等經典樂曲。

文字|李秋玫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布拉赫 無伴奏展現手上功夫

「這是一張徹底獨一無二的唱片當獨奏家布拉赫加入時,這張專輯提供的嶄新聽覺體驗又再度浮現在聽眾的印象中」著名的《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評論小提琴家柯爾亞・布拉赫(Kolja Blacher)的表現:「音色強烈、敏銳,且充滿張力,其中更有一種舊時代演奏風格中那種強調即時性的音樂表情,這是在今日樂壇幾乎已被遺忘的。」 融合了美國與奧地利兩地學派之長,布拉赫十七歲便出道,不久便受邀與柏林愛樂一同演出。在指揮阿巴多(Claudio Abbado)任職柏林愛樂總監時,布拉赫即以樂團首席之姿,率團參與許多經典的演出並且挑下音樂節活動的重責大任,受到阿巴多賞賜。在六年首席生涯後,他再度成唯一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獨奏家,不止廣受交響樂團的邀請,更與知名指揮家合作。在獨奏、錄音、室內樂領域都備受矚目之餘,近年來布拉赫那種「坐在樂團首席的位置上同時擔任指揮與首席(或獨奏家)角色」的「領奏」(Play-Direct)演奏會形式也相當受人讚賞。此次來台,他將帶來整場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除了巴赫、巴爾托克、貝里歐的經典作品之外,更有他父親波里斯.布拉赫所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小提琴樂曲考驗著音樂家的功力,純粹的音樂處理,將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焦點。

文字|李秋玫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舞動古典名曲的現代詮釋

余能盛與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新作《悸動》

余能盛與福爾摩沙芭蕾舞團的新作《悸動》,以舒伯特的經典長篇編曲之作《冬之旅》與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主題,編作全新的芭蕾舞碼,從作曲家的生命史發想,融合現場音樂演奏、聲樂演出及戲劇情節的設計安排,余能盛認為《悸動》比單純的古典芭蕾藝術性更高,「因為它集合了所有的表演藝術在裡面。」

文字|莊子沅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聊齋新編 顛覆性別框架

臺灣豫劇團《蘭若寺》

雖然打娘胎聽的就是梆子戲,《蘭若寺》卻是鬼才編劇劉建幗歷經舞台劇、歌仔戲、跨劇種的寫作磨練後,首度撰寫的豫劇劇本。「『欲』與隨之相伴的『情』,其實是全劇探討的核心命題。」劉建幗強調,《聊齋》原著主要著墨於寧采臣與聶小倩之間,超越人、鬼界線的愛情,本劇則在這基礎之上再做突破,增添寧采臣對燕赤霞的同性情誼。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移動,或不移動的風景 再拒劇團「公寓聯展」

今年再拒劇團的「公寓聯展」,以「位移之城」為主題,邀請五組創作者,跨出公寓,遊走不同的空間,探索人與城市的關係。五組演出為黃緣文的《Re:信》、黃思農的《日常練習:消失的動作》、十一位各領域創作者參與的《神遊生活》、陳仕瑛的《孩子》與張居米的《從心設定》。不一樣的觀演形式與距離,唯有親身參與,才能體驗創作者提供的非常規劇場風景。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為戲情深 大腕齊聚

專訪《春江花月夜》演員:張軍、魏春榮、史依弘、關棟天、李鴻良

精湛的劇本、精采的角色,永遠都是好演員的執著與追求。中國「崑曲王子」張軍心懷大志,為摯愛的崑曲找到精采的新編劇本《春江花月夜》,以熱情感動了四位大腕級的演員北方崑劇院旦角魏春榮、文武崑亂一把抓的京劇名旦史依弘、被譽為中國京劇界男高音的老生關棟天,及崑曲名丑、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李鴻良。五位戲曲界表演菁英同台,排練打磨表演細節,成就《春江花月夜》這齣立基傳統、更上層樓的當代崑曲。

文字|李玉玲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聆聽「最完美的音樂形式」——絃樂四重奏

2016誠品室內樂節

二○一六首屆「誠品室內樂節」以絃樂四重奏為核心,將邀請NSO國家交響樂團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奧純正音樂傳統的「萊比錫絃樂四重奏」、創立已滿七十年的美國頂尖室內樂團「茱莉亞絃樂四重奏」,演出橫跨十八世紀末至廿世紀初的九首經典作品,音樂內容大異其趣,清楚展現絃樂四重奏雖僅四把絃樂器,卻能做出千變萬化的音樂可能,更因此被譽為「最完美的音樂形式」。

文字|張偉明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

《仲夏夜之夢》 由內到外挑戰複雜錯亂

莎翁多線交織、錯中帶笑的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在法國編舞家克雷梅尼斯手中,又翻出新貌。帶著百年老店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克雷梅尼斯將舞台視角轉自仙王與仙后,以超現實的手法重新交織原始文本中錯亂的角色安排,別具一格的扮裝反串仙后,從原劇中關係的錯亂,進一步延伸到個體內在的複雜性。

文字|張慧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劇場頑童首度編舞

王嘉明《七》 透過身體再探人的「缺陷」

嫻熟於文字遊戲的導演王嘉明,這回放下擅長的武器,第一次編起舞來。《七》與楊乃璇、蘇品文、林素蓮、張堅豪、黃懷德、劉彥成六位舞者合作,透過身體,持續探索人的「缺陷」,他希望讓觀眾經由缺陷去進入真實生活的核心,戳破渴望與別人相同的「完美」的不可能。

文字|張慧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