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市場浪潮襲來,藝術存亡之秋?
二十一世紀,我們活在一個市場操縱藝術的時代,巡迴場次、銷售數據、媒體曝光都是比藝術性容易評估的標的。 專業分眾似乎就代表著背離大眾市場,因此賺大錢的明星靠炒作,炒緋聞、炒負面新聞、炒身價,希望引起更多族群的注意,但就是不談音樂本身。在網路浪潮衝擊下,利潤大幅衰退的音樂界、唱片業似乎一時間拿不出辦法。流行音樂墮落至此,更何況古典圈?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喜劇音樂劇場二人組
伊古德斯曼&朱:我們從不取笑音樂,是跟著音樂一起大笑
一個俄國人、一個韓國人,拉小提琴的阿格雷西.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從未贏過任何比賽,因為他不曾參賽;彈鋼琴的理查Hyung-Ki朱(註1),八歲開始學鋼琴,兩年半後就獲得曼紐因音樂院的入學許可,就讀之後卻發現同學們不是天才就是神童,他不時擔心自己程度太差被退學。兩個令人擔憂其前途的音樂家,卻聯手對古典音樂投下震撼彈,以另類方式竄紅。 兩人在學校認識,卻看不對眼,同學常常要將他倆架住,以免他們拿椅子與譜架互砸對方的頭。之後在朱請吃英國人常吃的炸魚配薯條(Fish Chips),兩人才握手言和。如今「伊古德斯曼&朱」不僅成為超級搭檔兼麻吉,連訪問都永遠堅持「一同發聲」。他們的喜感、他們的無厘頭,就跟台上的表演一樣。他們自然、他們搞笑,連他們的助理都透露:「他們真的隨時都這麼好笑!」
-
演出評論 Review
身體作為跨文化的辯證法
浪漫劇這樣舖述的語境,使得鈴木在本劇中的表現形式,就比講究純粹美學的《酒神》來得更為淋漓至盡。譬如甫一開場即讓我們看到的武打場面,雖來自歌舞伎的表演方法,卻更樣式地只是比劃手腳,它意味著無法僅賴以西洋戲劇的審美經驗,就能夠在亞洲/日本劇場裡找到看的方法。因此,如何去看《大鼻子情聖》的表現美學,其實是一個如何去看亞洲「現代性」的問題。
-
演出評論 Review
擺脫了自戀與高姿態的小丑表演!
汽球與地攤偶劇場景呈現了小丑演員們在肢體之外的操偶表現,也許他們的操偶技巧不盡完美無缺,但「退居幕後」的謙謙風度,讓這整晚的演出增加了少見丑劇表演的內涵與深度。沙丁龐客劇團的小丑,不若明星丑角那樣譁眾取寵,而是真以發揮十八般武藝(儘管可能也不到十般)那樣,在舞台上盡心盡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東風何時起?
NSO過往幾年的歌劇製作展現了另一種可能,也顯露出國內亟需「歌劇產業」的困境,而北市交的《瑪儂.雷斯考》以一都會型交響樂團之力,奮力端出不輸歐美水平的歌劇製作,再看從《諾瑪》到《瑪儂.雷斯考》,我們震懾於義大利歌劇院所培養出的朱苔麗,同時也不禁要問,國內優秀的年輕歌者該何去何從?曾經曇花一現的歌劇工作坊、大師班,都不足取代一個持續性的制度。
-
回想與回響 Echo
兩次的教訓
《奧塞羅》,犯的錯是我生病了,讓自己過於勞累,沒有警覺到體力的透支,一般,這是不可告人的錯。我得在這說,《傻瓜村》是我大意加太大意,連劇本都沒有仔細地看過,光憑多年以前看過一次的記憶,就答應演出了,而且排戲時間不到一個月。加上這個劇本,我們莫名其妙地,沒有小心地,就認為它會是一個很容易就討好的劇本。其實不然
-
新藝見/新銳藝評
愛,無以言喻
口語、手語均能表情通意,示愛自然不成問題,但語言和行動,何種方式來表達愛較為有力?這個問題的答案,可從小女兒由聾啞演員飾演中尋思。導演藉著演員具體生理上「無法說話」的口語障礙,進階轉化成抽象心理層面「無需言說」,至此明白,用口語、手語示愛仍無憑準,唯有行動相符才是真實。這個角色的演員設定,試圖說明──愛,無以言喻,豐厚了原劇本意涵。
-
焦點專題 Focus
一台表現主義的演出
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王延松導演的中國近代話劇大師曹禺經典作《原野》,將於十一月登台演出。天津人藝的《原野》,被中國知名戲劇學者田本相譽為「近二十多年來,比較起來最完整最精采最富於創造性的話劇舞台的《原野》」,他並指出,天津人藝的《原野》,蘊含著對於二十年來導演藝術的反思,無論是在對待經典劇作的創作態度上,在對待導演的「創造」上,在與演員的共同創造的關係上,還是在怎樣發揚一九八○年代戲劇探索的精神,同時,又避免一些教訓上,都留下他思考的印記。
-
焦點專題 Focus
京劇版《原野》,參悟「寬恕是福」
京劇版《原野》由李寶春與黃宇琳主演,最癡狂也最人性的愛情,刀林彈雨兩相甘心。豐富的舞台意象:蒼鬱遼闊的原野,陽光灑出如黃金的愛情夢幻,象徵曹禺對人性不滅的信心;黑夜降臨在樹林時的迷茫,深深發掘了人的心靈之複雜多面,也傳達了「心獄」遠比牢獄可怕三分。
-
即將上場 Preview
「Play鋼鼓」 敲響加勒比海歡愉樂音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Play鋼鼓」音樂會,將帶著加勒比海的風情,以鋼鼓的原形「汽油桶」製作,「熱鬧」登場。有《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Hungarian Rhspsody No.2,也有耳熟的鋼鼓經典曲目《生日派對》Birthday Party,更有咆哮爵士名曲的《突尼西亞之夜》A night in Tunisia的重新演譯。為了本次的演出,駐團作曲家洪千惠也突發奇想,以歌仔戲的精神、吟唱及片段旋律作為元素創作了《白馬狂想》。
-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市國與NCO 首度同台飆樂
今年分別慶祝二十五與三十週年的台灣國家國樂團(NCO)與台北市立國樂團(TCO),破天荒同台合作團慶音樂會。除了演出兩團的器樂強項,更搬出名家名曲號召人氣,而兩團菁英合作演出多首國樂經典,更是締造了台灣國樂樂壇的里程碑。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先鋒爵士樂團 帶來老店醇釀風華
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上的「先鋒」爵士俱樂部,是一間爵士殿堂!駐團其中的「先鋒爵士樂團」更是紐約最佳的爵士代表樂團!該團獨特的曲風及精湛的演技極具震撼力,現任的十六位樂手清一色皆為男性,也個個大有來頭!,不是大師就是爵士樂翹楚,多數還是葛萊美獎個人專輯的常客。十二月底該團應邀來台,將為台灣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紐約爵士風。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四組編導 探討個人與世界的緊密互動
由兩廳院與國藝會共同主辦二○○九年「新人新視野」,戲劇篇集結了四組編導,從性別認同的自我剖白、質疑主流價值觀、以社會事件出發探討人與群體關係、到開拓劇場的感官經驗,迥異的題材與手法,卻不約而同維繫著個人內在與外在世界的緊密互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輪流當家 各展品味狂飆前衛
法國亞維儂藝術節 這個原來只是國內劇場節的聚會,今日已成了結合觀光與藝術的國際超級盛會。而整個藝術節在日趨龐大的規摸發展中,也不斷調整其組織及走向,到了近代最關鍵的改變,是邀請知名藝術家擔任該年的藝術總監,這個藝術、行政分家的制度,將節目策劃權(挑選該年度的節目)交還給藝術家的運作,亦將古老的藝術節,換上更接近藝術潮流脈動的新裝。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出菁英精緻 力圖打破疆界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身為創造「愛丁堡經驗」功不可沒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在策展方向(藝術性)、藝術教育提倡(教育性)以及蘇格蘭文化推廣(身分認同)三個面向不斷地做策略上的修正,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成功,不單單只是找到重量級藝術家/節目,打出名聲而已,更因應時代的變化,修正藝術節在不同時代下的使命與定位。而新任總監就任後所帶來的轉變,也可以看出藝術節正視其組織身負的社會責任,積極地塑造下一個階段的定位。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到天涯海角 放肆麻辣生冷不忌
柏林的藝術節「滿漢全席」 柏林特殊的粗糙不流俗氣味,讓各大藝術節的策展人遴選表演時,能夠把美學標準恣意延展,反正沒有審查制度的桎梏,創意在這裡絕對有舞台有觀眾,要多血腥請盡量,要多顛覆請隨意,當然也可以沈靜雅緻,就是千萬不要中產小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海納百川 永遠迎接新浪潮
紐約下一波藝術節下一波藝術節的作品內容和演出形式強調當代,而當代的定義對這個藝術節來說,無遠弗屆卻又不流於空泛。題材探討人性本質、社會時事、舊本新創;呈現方式可以只有單純的音樂、舞蹈、戲劇,也可以加入數位時代的產物如影像、裝置、或即時連線等等元素。現代生活的多元、異動和易變性,都可能直接被反映在下一波藝術節的作品裡。而在藝術視野和經濟資源的雙重考量下,下一波藝術節近年也開始常態性的與其他藝術節合作,共同製作較大型的表演節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出生猛原創 與世界同步發聲
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 「多元與永續」為主題 二○一○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主題為「多元與永續」,呈現世界各國及台灣原住民的多元文化,以及關注地球暖化、海洋污染等環保議題。來自九個國家的表演團隊,十五檔節目,其中有六部世界首演、六部亞洲首演,節目類型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及跨界演出,有風靡歐陸舞台的前衛之作、有根植台灣土地的傳統創新,更持續推動「原鄉時尚」精神的自製原創節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沈緩流轉不斷 舞動一念悠長
《觀》的身體意象、肢體語彙與舞蹈時空之交錯 舞者以高、中、低的姿勢默默潛移於舞台上,由後向正前行的舞者往往默示一場儀式即將發生,舞台的正中間是儀式的主祭壇,當時空轉換時,在正中間的主祭者(演員)就往兩側退場,一場場交替的情境,象徵著世代、空間、氛圍、事件、情感與真幻的交錯。舞台上張立著層層疊疊的紗幕由上舞台瀑瀉而下,在燈影的投射下,幻化成各種自然景觀溪流、水波、卵石、高山、稻田。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汗水、淚水、鼻液交織的自我挑戰
無垢舞者的身心淬煉 在遙遠的深處,冥暗的舞台中央,若隱若現地浮現一行隊伍,如同在全「黑」的畫布上略施淡墨暈染的「白」色水墨畫。群隊中的女子全身抹白,朱紅花旦般的妝容點綴慘白的素顏,而男子則以赭紅塗滿全身,以銳利的線條勾勒出猙獰的表情;他們是來自另一空間的靈魂,隨著媽祖的腳步,隨著浪潮,以極度輕靈,極度悠緩的步履,一波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