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場觀他者與自觀交錯的反思之旅
以三段舞作組合而成的演出,揉和了個人式的反思和社會評論。創作者以一個深具巧思的設計出發:藉由看與被看之間的角色轉換所帶來的不安,而帶出如何自在的思考。
-
演出評論 Review
巧妙設計,化說教於無形!
贊成以戰爭拓展財源的藍鼠王Bagi,與愛好和平的紅鼠王Tashi,兩者身形的大小,隨著劇情逐漸拉大,隱喻和平無形的巨大能量;劇中可靈活跳躍的Tashi與總是藏身於美金紙鈔華盛頓頭像之下,無法移動的Bagi無形中也暗示著和平的輕盈感。孩子總怕說教,這樣的巧妙設計,化說教於無形,配上契斯基適切的音樂及NSO到位的演出水準,真要為所有的藝術家鼓掌歡呼!
-
焦點專題 Focus 王嘉明 ? 陳綺貞 ? 愛情 ? 音樂 ? 劇場空間 ?
五個關鍵線索 窺看《膚色的時光》
繼二○○七年由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創作《包法利夫人們》,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連連演十八場,口碑延燒創下幾近全滿票房佳績後,今年誠品春季舞台邀請國內前衛小劇場潮牌「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合作,由曾獲台新藝術獎第六屆評審團特別獎的台灣中生代炙手可熱的劇場導演王嘉明,以流行音樂才女陳綺貞的音樂為密碼,交織一部推理音樂劇場《膚色的時光》。 王嘉明,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台灣台北,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核心團員,為中生代小劇場中少數急流勇不退、持續癲狂發燒的導演,對於內容結合形式美學的探求需索無度,並對愛情命題有嚴重的偏執傾向。首度挑戰中型劇場,《膚色的時光》仍不改王嘉明愛玩、探索戲劇形式可能性的慾望,不到幕啟燈亮那刻,觀眾無法窺見事件發展的全貌。本刊特別帶讀者從五條線索,逐一拼湊出這個以愛情為名,滲透陳綺貞歌聲的推理現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3D《春之際》 編導的另一作品
歐伯梅耶《魅影再現》 虛實之間的現在進行式
《魅影再現》結合舞蹈、音樂、即時影像投影與電腦互動系統,挑戰實體表演藝術與虛擬多媒體互動影像極限,舞者在舞台上與光影共舞,創造人類知覺與美學新境界。《魅影再現》以兩個概念建立起作品的基本架構。首先,影像是舞者的伴侶,其次,舞台空間融合虛擬與真實,以此串連舞者的演出、即時影像合成系統、與互動裝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崑曲名劇《琵琶記》、《西廂記》經典再現
五月趕「崑」潮 上崑名家匯演「蘭谷名華」
繼「蝶夢蓬萊」、「美意嫻情」之後,上海崑劇團梁谷音、計鎮華、張銘榮,及旅美名家溫宇航,再度應台灣崑劇團邀請來台,推出「蘭谷名華」二○○九崑劇名家匯演,上演《琵琶記》、《西廂記》、《獅吼記》等膾炙人口的名劇,以及「崑曲名家演唱會」、「經典折子戲」,讓台灣戲迷感受崑劇藝術的魅力。 台灣崑劇團表示,《琵琶記》、《西廂記》原本就是文學名作,再加上無數戲曲前輩的精雕細琢,使得這兩個戲碼不但在文學上地位崇高,在舞台上歷演不衰,成為觀眾愛看的好戲。此次演出《琵琶記》,梁谷音飾演趙五娘,計鎮華飾蔡公,張銘榮飾蔡婆,不同於讓觀眾熟悉的版本,精采可期。另一個全新組合是溫宇航、梁谷音、張銘榮合作的《西廂記》,梁谷音的紅娘出色當行,搭配溫宇航的張生、台崑青春小旦的崔鶯鶯,堪稱珠聯璧合。名丑張銘榮特別將〈遊殿〉一折加以整編,並扮演法聰和尚,這是他繼去年在台北演出《玉簪記》中的書僮進安之後,又一次獻演全新角色。 為了吸引更多觀眾,此次「蘭谷名華」特別推出一場「崑劇名家演唱會」,採大型編制的國樂伴奏,由溫宇航及台崑演員演唱周雪華等作曲家創作的詩詞作品,及重新配器譜曲的崑劇唱段。演唱會中將發表青年作曲家洪敦遠創作的〈桃花扇.餘韻〉,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演唱,計鎮華、梁谷音、溫宇航並將演唱經典傳統唱段。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探幕後,怎知崑曲情深如許?
跟拍了上百場的青春版《牡丹亭》,攝影家許培鴻繼續延伸他的鏡頭,從《玉簪記》排練起始記錄著這齣戲的從無到有,已經累積了數百幅的影像。本刊特邀許培鴻以幕後為主題,挑選令他最有感覺的畫面,並親筆寫下他的觸景感懷。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聖俗色空的辯證
《玉簪記》已經是崑劇的經典劇碼,這次的新版製作,表演已然承襲了岳美緹與華文漪的精妙詮釋,「新」意便展現在僧俗愛戀的多元辯證,透過劇情的微調與舞台美學的簡雅設計,新版《玉簪記》意欲提供當代觀眾新思維、新視野與新意境。
-
其他分類
千年唐琴再現丰采 「九霄環佩」遇知音
琴,不僅居於古代文人四藝之首,在《玉簪記》的故事中,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兩位主角藉著琴曲繫起情絲,在琴聲中互訴衷情;古琴的媒介使得劇情更為細膩典雅。它不居於伴奏地位,而是獨立的表現,因此琴人的選擇攸關於表演的成敗與否。白先勇的青春版《玉簪記》裡有兩個堅持,每到一處演出,必有唐琴「九霄環佩」作首場演出,而這位演奏家,必是李祥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虛實的交錯 簡雅的極境
《玉簪記》在舞台美學上,立意開創新境。在視覺意象上的美術設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書畫藝術與表演的結合,由董陽孜的字與奚淞的白描鋪陳,讓演出展現令人驚嘆的「線條之美」與令人低迴的劇意興味。再加上王童繼《牡丹亭》雅致服裝之後,再度為本劇將崑曲服裝的意境與美感更推向簡雅清麗,在工筆白描繡樣的背後,展示了一幅幅活現於演員身影上的中國文人畫。
-
特別企畫 Feature
岳美緹、華文漪 傳承絕活精藝再現
受到「崑曲永遠的義工」白先勇熱情感召,知名崑生岳美緹與名旦角華文漪,把兩人當年的經典之作《玉簪記》,口授心傳給青年崑劇演員俞玖林、沈豐英。《玉簪記》須在內斂蘊蓄中呈現濃烈愛戀之情,許多表演細節的設計,都讓角色跳脫程式更顯鮮活。從未在台灣同台演出的岳、華二人,如今台灣戲迷可以透過新版《玉簪記》,藉著徒兒的對戲,想像兩人的昔日丰采!
-
其他分類
新生代躍現 揮灑「空間性的思考」
在這樣以崩解、萎縮、破產為關鍵字的年代當中,「新世代」成為今年的主要話題。很明顯地,對於出生於一九八幾年這一代創作者的存在我們已經不能忽視。強烈的「空間性」與「媒介性」是他們作品的特徵。綜觀二○○八年的表演藝術,我們越來越發現,舞蹈不只是身體動作的排列組合,戲劇也很難還原成單純的生活觀照,而是某種「空間性的思考」,一種可以包含所有複雜與矛盾的場域。
-
其他分類
新人新舞台 綻放繽紛創意
二○○八是令人欣喜的一年,繼去年新人的出現以後,今年,這一股勢力似乎已銳不可擋,周邊影響已然成形。如此在新人自信上的鼓舞,加上也首度出現、遽增了許多以前未有的創作發表平台,使得今年新人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繽紛,是令人興奮的一年,未來可期!
-
其他分類
跨界製作蔚然成風 本土創作扶搖而上
整體而言,雖然時代的形式不利,不過音樂圈的生命力仍相當旺盛,在創作和展演上都有可觀的表現,且跨領域演出似乎成為一股趨勢。唯跨領域製作仍充滿各式問題,在文化與技術的深度與廣度的整合都有極大的改進空間。 令人欣慰的是幾個主要的公立樂團除了例行的社教演出與定期公演外,也逐漸意識到本土音樂創作的重要性,開始更多主動參與國人音樂創作之展演。
-
其他分類
衛武營,南台灣表演人的「夢工廠」
南台灣專業的展演空間,在政府大量的挹注下,正快速地增闢中,且不論為的是豐盈民眾人文素養、或為平衡南北文化資源;亦或政治考量。南方,正堆砌著強大能量,進行文化環境改造。而在這一股亟受矚目的激流中,也正引動著在地藝文界借力使力,以蓄勢待發之姿,迎向充滿挑戰與想像的未來。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首都的音樂堡壘 輝煌的藝術榮光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三大樂團中恰巧居中,並不是歷史最優久,也不是最年輕的樂團,但卻有它的時代意義。身為首都級的交響樂團,在資源充裕的公務機關體制下,不管是大型製作演出、國外節目的邀演、樂教推廣等,都曾寫下不朽的成績。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港芭首席舞者解僱風波 引爆管理危機
香港芭蕾舞團年前爆發首席舞者梁菲遭解除職務的風波,引起傳媒熱烈討論。時值該團行政總監離港公幹、藝術總監即將離任的空窗期,董事局的介入人事是否妥適也引發爭議。此一事件也曝露了香港藝團隱藏日久的管治危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勒交響樂入舞,紐麥爾活化芭蕾風景
三月間,巴黎兩座指標性劇院分別有二個重要首演,一是巴黎歌劇院演出美國編舞家紐麥爾(John Neumeier)以馬勒《第三交響曲》全曲編作的芭蕾舞作《馬勒第三交響曲》Troisime Symphonie de Gustav Mahler,另一是市立劇院新任總監迪馬西摩塔(Emmanuel Demarcy-Mota)執導的霍法特(dn von Horvth)劇作《卡西米爾和卡洛琳》Casimir et Caroline,同時呈現巴黎承襲並固守傳統,以及新創作不斷衝撞尋找新觀眾,兩個截然不同的企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英國人特親切》 引爆「種族歧視」爭議
由重量級劇作家理查.賓編作、國家劇院總監尼可拉斯.希特納擔綱導演的《英國人特親切》一劇,上演以來爭議不斷。這齣挑戰英國社會不願談論的移民議題的諷刺劇,為了搞笑與誇張,以刻板印象呈現不同地方來的多種族群,惹惱了被「諷刺」到的各方人馬,甚至在該劇舞台上當場演出標語抗議劇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莎夏.瓦茲 新詮舒伯特《即興曲》
愛因斯坦曾言:舒伯特的鋼琴即興曲蘊含自然、抒情、大膽、諷刺及光風霽月的磊落,而瓦茲的《即興曲》也表現了異曲同工之效,並且在美麗的意境中,散發出詼諧而沈重、天真而抑鬱的濃厚情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樂季節目公佈 節目減縮但仍有好料
開春以後,傳統上是美國表演藝術機構宣布新季節目的時候。這原本是最讓樂迷劇迷興奮的日子,滿心期待九月開始有什麼不可錯過的節目。然而自從去年年底以來,由東到西不斷傳出的大小團體破產、縮編、取消演出的消息,突然叫人警覺:別以為有表演可看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