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身本領挑戰「必然」
與舞台表演如影隨形的焦慮感,幾乎是跟著戲曲演員一齊成長的,經驗豐富與不斷鍛錬的基礎能減低焦慮的程度。即使在台前台後可能發生了影響演出情緒的突發事件,都必須在臨出場前的刹那轉移或化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緊繃到放鬆,化阻力爲助力
不管是性格的焦慮或是情境的焦慮,都必須控制在中等的情況下,瞭解演出所能控制的分際,集中在表演的目標上,就比較不會焦慮,且能進一步有效地將焦慮轉化爲助力,達到最好的表演水準。
-
舞與影的對話
舞蹈采風紀錄 原住民舞蹈
原住民舞蹈鑲嵌在祭儀中,以影像的方式被保留下來, 其精神可被了解、傳達及尊重。
-
爵士縱橫談
發明全新電吉他語彙
佛瑞賽爾的演奏觸角不分音樂類型, 橫跨爵士、藍調、搖滾、古典、 鄉村乃至前衛噪音實驗, 不但堪稱服膺「好音樂不分類型」的樂壇表率, 更替電吉他的樂器地位寫下歷史新頁。
-
世界民族樂
無聲的部落 台灣原住民音樂再生的幻象
歷經聲音被錄音器材記錄下來, 經儀器後製與音樂市場行銷後, 結果與他們所期待的相距很大。 我們是否只是一廂情願地記錄?
-
現代音樂盒
複製天體的聲音
離開匈牙利後,他的作品風格 逐漸揚棄學院音樂三百年來的發展, 創造出讓人聽來幾乎像是靜止, 整首曲子從頭到尾似乎一直在原點爬行。
-
環球舞台
四十年後,燈再亮起
「頌樂」流動在他們體內,舉手投足間透露出來。觀衆與舞台的界分此時模糊了,我們在小喇叭與鼓樂之間,我們也在歐瑪拉與孔拜的擁吻間,我們是卡査伊多(Cachaito)的股掌上旋弄的低音大提琴,這是古巴傳統「頌樂」仍綿延的原因嗎?
-
巴黎
喝一碗「舞蹈」濃湯 卡洛琳.卡爾森的《內──外》
四月中,卡洛琳.卡爾森在巴黎市立劇院推出年度新作《內─外》,舞蹈運用美國六〇年代著名歌手鲍伯狄倫的歌曲,並將部分歌詞與圖像投影,大小不同的布幕變化出不同的空間,而舞者優美流暢的動作更讓人體會舞蹈的詩意。
-
香港
溯渾沌諸事,歎紅塵癡兒
去年七月回歸之前,黎海寧爲「城市當代舞團」編作《革命京劇-九七封印》,該齣舞劇充滿了「世紀末的顚覆與毀滅」。今年新作《創世紀》傳達「起始與重生」的希望,溯回了億萬年前的宇宙洪荒,演出的場地也從大舞台遷進小劇場,更邀集一票藝壇玩家天馬行空地「瘋」一場。
-
舞蹈
在求生與厭世之間
五十分鐘的音樂家小傳,余能盛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在穩健的調度下淸楚地呈現;蔣秋娥的《被遺忘的人》揭露的是另一個迥異的世界,不怕犯錯的冒險精神値得讚揚。
-
舞蹈
人類/舞蹈一思索上帝便發笑
舞以載道的結果若不是語意不淸,便可能爲了服務被過度簡化的人生道理,而將身體曖昧/詩般的特質壓榨、論說化。
-
舞蹈
將劇場舞蹈化
澳洲表現舞團的舞蹈動作運用及組構如此流暢、活潑、豐富、千變萬化,有如萬花筒般簡單、卻具趣味。
-
戲劇
爲賦新意強說「戲」
且不論《徵》劇有多少問題和疑點,李國修絕妙大膽的角色扮演,實足以自成一齣耐人尋味的喜劇。然而編導偏偏放棄經營強而有力的戲劇結構,大量附加許多了無新意的議題,硬生生地套入「戲外戲」的彩排場景,破壞了全劇的張力與節奏。
-
戲劇
一則關於孤寂的寓言故事
《夜》劇中關於旅程、夢魘、追尋溫暖擁抱的希望的這些主題,和都會邊緣的敍述情境,在當代的戲劇文本中並不少見,編導的敍事基本上也依循著一些成規。但編導在處理這些習見的主題時,不僅技巧相當純熟、充滿巧思,並且相當有效掌握了動靜場景之間的穿挿與呼應,創造出溫柔與粗糙並置對比的趣味。
-
戲劇
我們不當王子公主很久了!
看著不強調明星氣質的學生演員的演出,那些眞正的遲疑表情、不連貫的情緒,都愈發讓人相信他們是呑下了克萊斯特的催眠文字做爲暖身。
-
戲劇
成功的實驗永不過時
近三十年來,跨文化劇場成爲當代西方劇場的重要探索領域,往往以遠古悲劇或民族傳說爲取材對象。《特洛伊女人》組合了美國大瓊斯定目劇團和韓國東朗劇團的成員、羅馬尼亞的導演,以無人能懂的語言演出希臘悲劇,雖是二十年前的版本,搬到今日台北,猶可嗅到濃烈的實驗氣息。
-
座談會
辣媽媽談辣媽媽
《特洛伊女人》的演出,讓觀衆親眼目睹辣媽媽的實驗劇場傳奇。當年影響蘭陵劇坊創立的Ellen Stewart,與觀衆面對面地敍述這樁傳奇的銳變歷程。
-
座談會
珍惜相互撞撃的火花
《Tsou.伊底帕斯》的演出,引發如何面對不同文化元素衝撞與融合的討論;此外,原住民傳統如何因應現代表演藝術而轉型,更是關心原住民文化者致力突破的目標。
-
回想與回響 Echo
Tsou!鄒? 一個文化角度的戲劇反省
誠如媒體文字所言《Tsou.伊底帕斯》的確完成了許多特殊的成就,留下不可磨滅的紀錄。然而,對人與實驗之間關係若不能有更深的反省,那恐怕也就無法成其眞正的意義。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出自己的英雄傳奇
這次參與演出的中壯世代的鄒族演員,做到極具關鍵性的突破;這種現象顯現鄒族族人深切希望本身祭典儀式與表演歌舞分際的釐淸,以及有心者對於傳統歌舞儀式脫胎換骨的殷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