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跨台演出
從無心揷柳到積極耕耘
台灣電影環境的惡劣,讓陳昭榮這樣的演員,失落於短暫的燦爛;兩年的思考之後,他決定自我提昇,以強烈的學習心,站上舞台。
-
台北
瞌睡蟲不見了
左「出將」、右「入相」,中國古老舞台上鏗鏘,唱「歌仔」、說「相聲」,Y、Z世代感覺好陌生。且看薪傳、當代傳奇、明華園、相聲瓦舍和牛古,使出渾身解數把中國傳統戲劇大鬧翻天,變出新花樣。
-
柏林
主流另類的柏林國際舞蹈節
美國的現代舞著重肢體的開發。 歐洲則趨向劇場化,風格、原創與思想傳達成爲整體的考量。亞洲則被歸類於神秘、內在或具民族色彩等典型風貌。 衆多類型的舞蹈演出,在柏林閃耀光芒。
-
美國
將藝術帶入民衆生活的編舞家
日裔美籍的中生代編舞家中馬芳子一九八二年抵達紐約,意外地在美國走過漫長的二十載,這其間與她合作的藝術家至少超過一千名以上。
-
英國
愛丁堡五十週年慶(上)
被美國舞評界比喩爲最佳打擊手的莎普,向來與保羅泰勒、康寧漢齊名,最令人稱譽的便是她能將舞蹈的精緻與美國流行音樂素材融合。
-
聲音紡織機
遞根煙來吧!
音樂會裡充滿各種偶然的聚合, 聽衆有的專業、有的搞不淸狀況,因無聊而來了; 樂手或有合作許久,也可能在上個月才找到了這個伴兒; 這些原本不相干的人各自爲了一個並非特別高尙的理由, 被放置於同一空間中,以散漫的精神樣貌, 表達自己的想法,共享一種符號。
-
爵士縱橫談
重現即興神采的新銳
有個大師父親不見得是好事, 想同樣在爵士樂界闖出名堂, 所受壓力自非旁人所能了解, 但約書亞卻輕鬆自在做到了。
-
現代音樂盒
音樂、影像、戲劇三合一
在音樂中不停地嘮叨? 把音樂、影像、 劇全混在一起? 不斷在音樂創作上 「變臉」?除了蘿莉.安德森還有誰?
-
網路藝文列車
劇場同好投身網路熱
在媒體越來越擁擠的情勢下, 網路傳播成爲財力弱勢團體的首選, 由劇場同好組成的「3P表演藝術資訊網」, 同時展現搶佔商機與實踐興趣的企圖。
-
舞與影的對話
靑春、叛逆、耍酷!
從《國王與我》到《眞善美》, 電影院成了百老滙的大本營, 但熱潮一退,也擋不住流行文化的攻勢。
-
戲劇
聽覺的遺憾
「歌舞劇」中的歌曲和舞蹈仍應以戲劇需求爲主,只爲歌唱而唱,就戲劇本身的結構與進行而言,並不具任何意義。
-
戲曲
雅俗共賞
編劇一改傳統曲文的抒情描寫,轉呈具體的心理刻劃;而「人模仿傀儡的不能模仿人」,更是梨園戲特殊的身段美學。
-
回想與回響 Echo
城市的記憶 觀泉州梨園戲有感
有一群關心梨園戲的創作者,不僅繫梨園戲存歿爲己任,也扎實地爲梨園戲存古、開新。然而就像泉州城漸稀的石板路,古老劇種的光澤漸漸褪去,在城市裡濁重的呼吸中,空靈的音韻身影會不會淡出而成記憶?
-
非演評
斬斷慾望的出路
《節婦吟》的女人主體在父權社會下「覺醒」,却因爲封建機器的運作,在僵化的意識形態下,不斷鞭笞,甚至斬斷自己的慾望。
-
非演評
人偶奇遇記
抛開劇場用濫的性禁忌、政治禁忌和暴力禁忌,編導川松理有在《REM》中,盡力推開人偶這道禁忌之門,企圖用取消一切社會身份的空白人偶,去實現諸般社會控制的虛無。
-
研討會
期待完整、多面的藝術發展
台灣舞蹈的表演與創作已受到國際舞蹈界之肯定,但此次會議台灣只發表三篇論文。在推廣舞蹈藝術時,除舞台的表演外的學術硏究似更應受到重視。
-
專欄 Columns
兩廳院的十年與《表演藝術》的五年
不管是兩廳院的十年也罷,《表演藝術》的五年也罷,仍有許多重要的史料正在隨著時間消失兩廳院很幸運,它的音響效果是許多音樂界的好耳朶所共同肯定的,可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人提到過爲它設計音響的功臣,名列全球七大音響工程師的K. Heinrich Kuttruff。在十年的紀念喜氣裡,不該有人出來說聲謝謝嗎?Kuttruff氏,也許也還在惦記他十年前的這個精心作品呢?
-
專欄 Columns
十年前後
從一九八六年到現在十一年來,國外的演奏家與演出團體絡繹不絕;留學歐美的音樂學生仍然有增無減地返國,而音樂的就職機會卻越來越少;雖然小型合奏、小型樂團及個人獨奏的音樂會不斷的增加;專業的演奏水準也無可諱言地越來越見提昇。然而,奇怪的卻是參加演奏會的聽衆卻似乎越來越少。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際文學與宗敎會議 由輔仁大學外國語文學院主辦的「國際文學與宗敎會議:劇場中之殉難女性」將於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中國時報大樓舉行爲期三天的硏討會,邀請國內外戲劇與宗敎學者、表演藝術工作者以多媒體方式發表論文、作品或演出。 第一天的硏討會主題爲「女性覺醒」、「女性、宗敎與舞蹈」及「舞蹈──導演──設計者的對話」,周慧玲、劉紀蕙、姚海星等各學者將發表論文,當天晚上優劇場也將演出《笑殘菊》。 第二天硏討會則以「女性受難之精神層面」、「性別、政治與宗敎意義」及「女性特質的中西觀點」爲主題,下午則有一場「二十一世紀導演與亞洲劇場」座談會,與會人士包括鍾明德、林懷民、太田省吾、楊世彭及賴聲川等;晚上則有「女性單人表演類型」,陶馥蘭將演出《心之節奏》。 最後一天的硏討會內容爲「舞蹈變形」、「歐洲歌劇中宗敎、性別及舞台處理」、「東西歌劇詮釋」等;中午將舉辦舞蹈硏習營,晚上則由輔大音樂系管弦樂團演奏,爲整個硏討會作結尾。硏討會詳情請洽(02)9031111-2524。 (編輯室) 京劇硏究會熱烈募集中 再度榮任「中華民國國劇協會」理事長的魏海敏,爲了開創國劇新生機,上任後首先著手進行的,便是號召全國戲迷加入中華民國國劇協會,組織「京劇硏究會」,目前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全國戲迷人口的普査工作。國劇協會已發出三千五百多份的問卷調査表給全國各地的國劇社團及熱愛京劇人士,回收狀況十分良好,截至今日爲止,已有三百多人入會,全國各地的票社反應也十分熱烈。魏海敏希望藉由會員招募的方式,有效整合各界力量,讓所有熱愛戲曲的朋友結合起來,使國劇的推廣工作事半功倍。 (編輯室) 亦姬舞蹈團赴日參賽 日本一九九七年第四屆北九州及亞洲舞蹈比賽自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舉行四天,共邀請日本、韓國、大陸及台灣等國,共五百零八個隊伍參加比賽。而受邀參加的台灣隊伍亦姬舞蹈團的作品《鐵漢》及《採茶》分別榮獲全亞洲第二名及第五名。 成立
-
即將上場
伯牙三重奏九七創團音樂會
伯牙三重奏是由一群音樂愛好者所組成之業餘團體,團長李俊穎是明尼蘇達大學小提琴演奏博士,目前任敎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及中山大學音樂系;鋼琴手由具豐富演出經驗的黃貞綾擔任;大提琴手劉姝嫥目前則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及輔仁大學,曾參與當代作曲家A.R. Thomas室內歌劇Leigia首演。此次伯牙三重奏創團首演將演奏舒伯特、孟德爾頌及貝多芬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