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書
聲音建築的寶典
美麗的建築,不等於美麗的聲響,唯有「建築聲學家」能使它們劃上等號。這罕見的職業,不但得擁有建築背景,更要求有雙精銳的耳朵。在全球不到兩百位的聲學專家中,徐亞英無非是亞裔人士的佼佼者。在他與音樂家廖倩慧合撰的《築音賦聲》書中,集結了他六十年來在世界各國經手的案例,讓讀者看到知名音樂廳、法院、博物館、文化中心背後,趣味而溫暖的聲音故事。
-
踏出兩廳院大門 TIFA與台北101打造表演藝術與時尚美學連通道
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與台北101購物中心首度攜手合作,一月卅一日至三月廿四日在101購物中心一樓松智路及信義路長廊兩側舉辦「Taipei 101 x 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藝術共享時光」免費裝置展覽。
-
《明晚,空中見》與社會對話 關懷憂鬱症、情緒勒索議題
故事工廠新戲《明晚,空中見》藉由一通跨越時空的聽眾來電,串起一對母女「相愛相傷」的複雜情感。某日,母親意外墜樓,成了維娜內心最深的愧疚;一次超級月亮的來臨改變時空,也獲得改變歷史的機會。
-
國表藝三館一團齊備到位 迎向表演藝術新紀元
二一九年,為迎向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三館一團齊備的劃時代新紀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串連起三座劇場的專業能量與資源,將成為驅動台灣各區域表演藝術發展的傳動引擎。
-
雞屎藤舞蹈劇場《府城仙怪誌》 傳統民俗走向現代舞台
來自台南的雞屎藤舞蹈劇場,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邀,將於本週在臺灣戲曲中心呈現老少咸宜經典之作《府城仙怪誌》,以生動的台灣常民舞蹈劇場迎接即將到來的金豬年。
-
國光「熱血」公演 台灣京劇接班人熱力爆發
國光劇團將推出歲末公演「熱血」專場,展現推動「台灣京劇接班人計畫」的「熱」成果,精選《隋唐演義》父子雙傑秦瓊、秦懷玉,《水滸傳》叛逆漢石秀,《三國》忠義將關羽、黃忠、趙雲等經典人物,呈現戲曲藝術的男性力與美。
-
白先勇經典崑曲新版系列 再次掀起崑曲美學炫風
「崑曲義工」白先勇攜手蘇州崑劇院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為華人崑曲界帶來新一波復興風潮;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國家兩廳院的支持下,今年二月再度將《白羅衫》、《潘金蓮》及《玉簪記》帶到台灣。
-
雲門2019熱鬧繽紛 節目多元
新年初始,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在春茶記者會中說明全年度規畫與行程。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則在雲門劇場呈現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共製新作《毛月亮》舞作片段,讓媒體嘉賓先賭為快。
-
林強領軍 兩廳院2019藝術基地計畫正式展開
國家兩廳院二一九年「藝術基地計畫」擴大整體想像,首次加入導師角色,邀請兩廳院藝術顧問林強領軍,從青年培力做起,以更充足的資源及時間培育優秀人才。
-
翃舞製作《無盡 天空》 以傾聽與陪伴面對內心黑洞
台灣新銳編舞家賴翃中創立的「翃舞製作」,新作《無盡 天空》以當代舞蹈肢體融合東方美學,呈現身處混沌世界的人們在無盡的思想、荒謬、反抗、堅持中如何飛翔。
-
澎恰恰從藝卅年一圓宿願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十種結局迎接嘉賓
由澎恰恰擔綱「第一女主角」,搭配金鐘編劇詹傑、傳藝金曲獎得主李哲藝,三金規格打造的躍演開年新作《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將於本週起連演十二場,場場不同故事、不同結局。
-
蔡博丞攜手千禧黃金團隊 共同打造《MILLENNIALS》
丞舞製作團隊力邀歐陸天團LA VERONAL現代舞團共同合作,攜手《浮花》黃金團隊與西班牙國家舞蹈獎得主Marcos Morau推出新作《MILLENNIALS》,橫跨三大洲的藝術合作,陣容不容小覷。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拆了舞台、走了角色,接下來誰登場?
年又換了一年,人又走過一歲;歲末我們回顧、檢討、歡慶,開春我們規劃、想像、發夢(或許也發誓),今年必要如何洗心革面,多瘦一吋、多玩一國、多存一筆、多生一胎?所謂革命,就字面上來看,便是「改變命運」之意,然而它所指向的並非個體的生活與生命,而是關乎眾人的政治處境、社會狀態;在革命面前,瘦身、玩樂、存款、生育這些事項,都顯得渺小。 《悲慘世界》裡,雨果寫下:「你要了解革命是什麼嗎?稱它為進步就是了。你要了解進步是什麼嗎?稱它為明天就是了。」對於日日汲汲營營、天天孜孜矻矻的我們來說,進步最好可以跟財富畫上等號、明天希望能比今天幸運就好,革命若終就得打破既有所成,拋棄自己的苦苦攢得、辛勤積累的一切,那麼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說:「實在抱歉!請別『革』我這邊。」 一九二二年,布萊希特生涯第二部劇作《夜半鼓聲》在慕尼黑室內劇院上演,原劇名甚至與三年前(劇本寫成當時)主導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左翼組織「斯巴達克斯」同名,可見整個作品緊緊圍繞著革命及其所延伸的組織運動、目標理念、個人存亡等子題。然而,故事的結局卻令人錯愕從戰場歸國、重見摯愛的男子,竟放棄為生存與權利抗爭,反而奔向舒適的白色大床,為過往失去的愛情寫下新章節。 近百年後,德國新銳導演克里斯多福.魯賓,選擇重新搬演這個製作,並安排了原始版、導演版(及觀眾票選版)等兩種不同結局,以期呼應布萊希特「別在那兒傻看!」的戲劇概念,讓人們可以再次思考革命與自身的關係。不僅如此,跨世紀製作了前後兩種《夜半鼓聲》的「慕尼黑室內劇院」,本身便有著特殊的「革命精神」,除了在大戰時期作為場館行政人員與創作者的避難堡壘,時至今日,仍不停提供機會,讓具有移民、難民背景的藝術家們得以發聲。 當代表革命的《夜半鼓聲》響起,你會選擇窩在床上、繼續想著明天的聚餐和約會,或是會選擇拋下一切、參與其間?而這個關於「紅月亮」與「白床單」之間,在經過百年後的你,抉擇又會是甚麼?是否會撼動你對政治的冷漠?是否會讓你想到:「若不起而效尤,在那個主人翁離去後的舞台上,又將被誰、被怎麼樣的意識形態所占據? 」而這一切的故事,就等你進劇場來發掘。
-
平心而論
重生的喜悅
面對這一連串的辯論,我其實還想插話:「我們每一場活動都會事後用照片做人數確認?參與人數較少的活動可能可以計算出來,幾百人參加的能算出來嗎?」我們的「研究」方式要如何可以精準又省力?但這個項目有必要那麼錙銖必計嗎
-
音樂飛行
藝術價值,傳於後世?
「藝術」的最高目標是引領我們從滾滾紅塵抬起視線,仰望繁碩的億萬星空,俯察人世悲歡離合,驚鴻一瞥宇宙有無之妙;陳義過高?那就先多花點心思好好演出、復活、講究一下我們身邊久故、新古作曲家們的曲子,唯有這些才可能會是我們的,也終將會是我們所共同所有的。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設計,還是情感?
觀眾歡迎「議題電影」,有可能是基於在這多事的時代,看過這些電影後,會令人覺得對某些問題的無力感,得到了力量。當多數人指望藉著認同就能解決問題,問題的複雜性其實還是沒有被正視。是以認同的需求愈大,「議題」的問題性只會更被外在化,代表它跟個人的直接關係(例如思考),可能更疏離。
-
演出製作事二三
製作溝通的重要環節——會議執行
勇敢的領導,跨越階級(師生、資歷、年齡)的平等溝通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步。以專業對專業、就事論事。將專案制度以及重點期程,做一個完整的說明與對團隊的要求配合期許。針對不熟悉制度的參與者,給予時間理解與反應。這絕不能受限於「在當下」的靜默。
-
舊金山
沙隆年接掌舊金山交響樂團 將成立八人小組激盪創意
知名芬蘭籍指揮家沙隆年自二○○九年卸任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後,因希望將多數時間放在作曲上,不再接任樂團總監職務,直至上月舊金山交響樂團宣布將聘任他為新任音樂總監,預定於二○二○樂季上任。沙隆年表示要多給年輕作曲家機會,他也不打算走唯我獨尊的領導路線,而將組成一個八人創意小組共同腦力激盪,來為舊金山交響樂團打造新面貌。
-
柏林
瑙寧街劇院系列演出 歡慶柏林「後移民劇場」十周年
由現任高爾基劇院藝術總監雪敏.朗霍夫於二○○八年在瑙寧街劇院舉起的「後移民劇場」大旗,發展迄今已經十年。瑙寧街劇院去年底以「持續的擾動」為主題,演出廿三位來自全球的藝術家作品,歡慶這十年的發展。現任瑙寧街劇院藝術總監卡瓦略表示:「有更多非裔藝術家跟酷兒視角的作品進駐了我們的劇場。我們愈來愈少談論身分,談論我們從何而來。」
-
倫敦
牙買加後裔重拾《九夜》傳統 移民家族故事登上商業舞台
表演遍及舞台、電視及電影牙買加裔英國演員娜塔夏.葛登,去年五月在英國國家劇院推出她的首齣劇作《九夜》,正式成為劇作家,此劇演出後頗受好評,於去年十二月應邀在倫敦西區的商業劇院上演。《九夜》講的是牙買加移民家族如何度過一個加勒比式的傳統喪禮哀悼過程,有別於一般非裔劇作強調的政治性,葛登透過親人間的爭鋒相對、喜劇趣味的介入,深刻呈現平凡人生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