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8亞太傳統藝術節節目精選
新朋與舊友:西亞杜讀管與東亞韓樂
今年亞太傳統藝術節以「傳統藝術的堅持與適應」,邀請了六個國家的團隊與台灣團隊共同呈現,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有首次訪台的亞美尼亞杜讀管,這個擁有三千多年歷史、音色悠遠蒼茫又溫暖柔和的樂器,常在電影配樂中帶來特殊情境;另,在韓國傳統農耕生活和祭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農樂」,這次也將由首度訪台的「任實郡筆鋒農樂」演出,加上老朋友韓國國立國樂院也要與臺灣國樂團同台交流。東亞與西亞,傳統與現代,齊聚台灣現場,同獻精采!
-
焦點專題 Focus
真實場景中的不真實 放開邏輯的椎心痛楚
出身亞蘭.布拉德勒所帶領的比利時當代舞團,偷窺者舞團的兩位創作者法蘭克.夏堤耶爾和嘉琵耶拉.卡莉佐,承襲了亞蘭.布拉德勒的扭曲和殘酷,甚至在動作上更將舞者們逼向極限,最後用精緻的場景和角色設定去包裝;在普通到無法更普通的場景當中自然流動著些許不可思議的氛圍,內容著墨於描述親情與人倫的關係,卻沒有可依循的邏輯與真相,但依然讓觀者感受到椎心痛楚
-
焦點專題 Focus
深刻發想慢慢醞釀 窺探世界的荒誕多樣
夏堤耶喜歡用「團隊」一詞作為偷窺者舞團的代稱,對他來說,團隊當中的每位表演者都是像家庭成員般的共同創作者,年紀最長的成員有八十二歲。除了在年齡上跨越世代,表演者的專業背景亦是跨越領域,舞者、演員、樂手和聲樂家,都是組成團隊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透過深入而緩慢的創作過程,創造出的作品幽微而細膩,每個轉折都包含著大量的心智投入,每個狀況都需要時間慢慢醞釀,每個角色的歷程都需要觀眾抽絲剝繭。
-
焦點專題 Focus
我們好像孩子 一起認真地玩
在《父親》中存在感十足的劉怡君,是科班出身的舞蹈工作者,「在學校的時候,別人都叫我大牛,對事情有好奇心,會我行我素地衝過去。」劉怡君形容自己是「想得很多,走得很慢」的那種「牛」,秉持著這種特質,她遊歷歐洲、參與舞團,從觀察中體驗、學習,直至二○一三年加入偷窺者舞團。在這個難以定義的創作團體中,自由又富挑戰性的工作方式,讓她開心地說:「可以吃這行飯是多麼幸運的事!」
-
焦點專題 Focus
現實與幻想之間 一場人生終點前的夢境
偷窺者舞團家庭三部曲的首部曲《父親》,透過該團知名的「超級寫實美學」,在設計為安養院接待大廳的場景中,演出親子間沉重的情感包袱和無路可出的困頓,卻是以詼諧甚至無厘頭的方式,讓觀眾游離在寫實與幻想之間,舞台上的安養院是連接生與死的交界,也是人類衰老迷失的居所,上演著孤獨、病痛、妄想;關於原初的慾望與美好的幻想,關於陪伴,也關於無盡的失去。
-
音樂 伊蓮.葛莉茉鋼琴協奏曲之夜
兩位音樂巨人的美麗與哀愁
知名法國鋼琴家伊蓮.葛莉茉的鋼琴協奏曲之夜,將與愛沙尼亞指揮家格列茲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的《蕾奧諾拉》序曲第三號與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從古典創新到現代懷舊,葛莉茉將讓樂迷聆聽兩位音樂巨人的美麗與哀愁
-
音樂 親子檔演奏家聯袂訪台
麥斯基三重奏 從心所欲詮釋俄羅斯情懷
年屆七十、深受台灣觀眾喜愛的大提琴家麥斯基,即將在今年的秋季再度來台。這回他連同兒女鋼琴家莉莉與小提琴家薩沙,將演出「俄羅斯音樂」主題,包含了拉赫瑪尼諾夫、蕭斯塔可維奇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透過浪漫、豐沛的情感,詮釋麥斯基個人獨特的俄羅斯情懷。
-
戲劇 2018超親密小戲節
邀觀眾五感齊開 走入城區歷史脈動
自前年起改為兩年一度的「超親密小戲節」,今年邀請資深劇場工作者楊淑雯擔綱策展,選擇了具有歷史代表性、也是現今都市發展翻轉點的所在艋舺區、加蚋仔區與林森條通區作為今年的舞台。喜愛參與城市導覽與巷弄街區探索調查的楊淑雯,希望藝術家能更貼近各街區量身打造最適切的演出內容,也針對演出場地特色來邀請藝術家。
-
戲劇 柳春春劇社×區秀詒《南洋情報交換所》
透過史料重組回探 何處是你所謂的「南洋」?
從探問「日本台灣南洋」,發展到以「身體移動邊界」為創作核心,導演區秀詒與台灣演員鄭志忠等人聯手創作了《南洋情報交換所》,透過史料的蒐集重組,此劇以各種文本轉換為台詞、對白,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
-
戲劇 爵士音樂劇《第十二夜》
打造莎翁音樂劇品牌 用歌解決一切事情
台南人劇團製作,呂柏伸導演、柯智豪作曲、趙啟運作詞,改編原著的《第十二夜》爵士音樂劇,將演出背景設定在三、四○年代的上海灘百樂門,以爵士樂為基底,呈現陷入愛河時,眾人的貪、嗔、癡、慢、疑,以現場樂隊搭配唱演俱佳的一票優秀演員,說學逗唱演出每位戀人「當局者迷」的痴狂喜劇。
-
戲曲 酷集劇場《畫皮》、《回身》
回望傳統 解構當下
自二○一五年起,「酷集劇場」逐漸成為新生代藝術家從事戲曲創新的實驗平台。此次將推出由新生代戲曲導演兆欣和台北新劇團團員蔡岳勳、李青鋒等人合作的《畫皮》,及國光劇團武生李佳麒的《回身》。兩個作品的主題風格不盡相同,卻同樣以戲曲演員對自身行當藝術的省察,有意識地將身上的「功」進行拆解、轉化,甚至重新感知與回望。
-
藝術節 2018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十月狂騷 百年前後的激進與想像
今年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即將於十月起跑,整個月共有超過五十場演出、活動與講座,讓大稻埕街區充滿狂飆的創意,也與百年前的特質挑戰傳統呼應的激進思潮與社會行動,遙相呼應。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從無,到無限 2018新點子樂展
回想十九世紀,人類的製造出現了變革。大量機器的發明與運用取代了人力,以大規模的工廠代替了個人,造就了一個機器時代。然而,簡單的機器概念往前可以推到西元前三世紀,而往後的複雜概念則是我們的電腦、平板與人手一台的手機。 音樂也是如此,當傳統器樂受了電腦的衝擊,五花八門的創作在我們周圍發酵,創作、演奏、欣賞、評論之間的界線,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清楚分明逐漸變得模糊。雖然機器帶給人們方便,但離開了機器,甚至放下了樂器、樂譜,從古至今不變的,唯有豐沛的情感。「無」,才是「無限」!就算音樂的創造是從人到機器,我們更要抓住機器到人的初衷。 將在九月登場的「2018新點子樂展」即以From Human to Machine為題,推出三檔從「人」、「人與機器」到「無人」的音樂會,讓我們現場驗證,音樂中「人」的存在意義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音樂為何存在?
從神、君、人到非人 無限可能在未來
音樂從古至今,從服務教會或貴族,漸漸獨立成為純藝術,其創作的中心,從過去圍繞著神,慢慢到君,再慢慢到「人」,現在更擴及整個自然宇宙,進入了形而上的「非人」境界。廿一世紀,音樂的創作與欣賞已突破過去的藩籬,邁向了更寬廣的未來與可能。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數字與身體的遊戲 創造共同的音樂劇場
今年新點子樂展製作團隊再度將去年「來自中亞的新語」音樂會的音樂總監 Artyom Kim請到台灣。試著將他所研究的「集體共同創作法」挑戰在台灣非音樂專業訓練的小朋友身上實現,八月十四日到廿一日的八天工作坊只是第一階段而已,每天在國家音樂廳排練室裡長達五個小時的排練,Artyom Kim與國內卅五位少年音樂家體力與腦力相互激盪,八天的數字與肢體遊戲後,在返回歐洲的前一晚興奮地跟製作團隊說:「和這些小孩們一起工作後,我的腦中已經有了非常清楚的藍圖,有一天,我很期待能與這些小朋友們一起創造一個長達九十分鐘的真正的音樂劇場!」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三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今年的新點子樂展,主題是From Human to Machine,沒有人,還有音樂嗎?帶著這樣的疑問,策展人作曲家趙菁文規劃了三場音樂會:「競技XYZ」讓三位使用不同樂器的演奏家輪流PK,「變數遊樂園」則打破經過嚴格訓練者才能成為音樂家的觀念,透過手機APP讓素人也能打造現代音樂,「無人音樂會」則透過「3D球型環繞聲場」來創造耳朵的新體驗,讓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重現為美妙的樂章
-
企畫特輯 Special
搖滾樂章重詮莫札特 不羈樂聲中釋放自由靈魂
即將於十月訪台的法文音樂劇《搖滾莫札特》,可說是打破傳統音樂劇市場的演出框架,將十八世紀古典人物傳記以前衛但保留典雅元素的方式、以流行樂搭配莫札特的作品來呈現,自二○○九年首演就引發廣大回響。從首演就擔綱演出莫札特的男主角米開朗基羅.樂孔特表示「它不是一部闡述莫札特人生故事的音樂劇,它是以莫札特的思想、感受、情感去詮釋自由的搖滾篇章。」
-
企畫特輯 Special
融匯文學與生活 讓人輕鬆享受的影集音樂劇
今年,C MUSICAL將二○一四年首演的小品創作《不讀書俱樂部EP.1冬之夢》與一五年續集作品《不讀書俱樂部EP.2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重新搬上舞台,在今年春季與秋季,於水源劇場與新北市藝文中心,讓這部陪伴著C MUSICAL主創團隊走過近五年的起步系列作品,重新於中大型的劇場裡,以更加精緻與縝密的編排,再次帶領觀眾領略生活中俯拾可及的音樂性與幽默。
-
音樂
城市本無物 你我惹塵埃
神用自己的形象造人,人用自己的形象建城。城市本一物,你我惹塵埃。城市不事生產,祂只管複製與貼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巴赫、布魯克納、Isaac Hayes以及《代》劇的郭貝爾,與列車進站、列車廣播及鐵捲門的噪音平起平坐你帶什麼進城,城市就有什麼樣的聲音。
-
音樂
沒有難懂的音樂,只有不夠精采的演出
這是一場罕見的絃樂六重奏音樂會,且是單一作曲家的演出。這樣的曲目,在過去能有六成以上的觀眾,都已經算是不錯的,而TC以精采的黃金組合演奏這樣的室內樂曲目,帶給觀眾嚴謹、深度與熱情兼具的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打破大家對室內樂無趣、深奧的刻板印象,再次證明只要演出精采,深奧難懂的音樂,一樣可以撼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