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從無,到無限 2018新點子樂展
回想十九世紀,人類的製造出現了變革。大量機器的發明與運用取代了人力,以大規模的工廠代替了個人,造就了一個機器時代。然而,簡單的機器概念往前可以推到西元前三世紀,而往後的複雜概念則是我們的電腦、平板與人手一台的手機。 音樂也是如此,當傳統器樂受了電腦的衝擊,五花八門的創作在我們周圍發酵,創作、演奏、欣賞、評論之間的界線,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清楚分明逐漸變得模糊。雖然機器帶給人們方便,但離開了機器,甚至放下了樂器、樂譜,從古至今不變的,唯有豐沛的情感。「無」,才是「無限」!就算音樂的創造是從人到機器,我們更要抓住機器到人的初衷。 將在九月登場的「2018新點子樂展」即以From Human to Machine為題,推出三檔從「人」、「人與機器」到「無人」的音樂會,讓我們現場驗證,音樂中「人」的存在意義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音樂為何存在?
從神、君、人到非人 無限可能在未來
音樂從古至今,從服務教會或貴族,漸漸獨立成為純藝術,其創作的中心,從過去圍繞著神,慢慢到君,再慢慢到「人」,現在更擴及整個自然宇宙,進入了形而上的「非人」境界。廿一世紀,音樂的創作與欣賞已突破過去的藩籬,邁向了更寬廣的未來與可能。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數字與身體的遊戲 創造共同的音樂劇場
今年新點子樂展製作團隊再度將去年「來自中亞的新語」音樂會的音樂總監 Artyom Kim請到台灣。試著將他所研究的「集體共同創作法」挑戰在台灣非音樂專業訓練的小朋友身上實現,八月十四日到廿一日的八天工作坊只是第一階段而已,每天在國家音樂廳排練室裡長達五個小時的排練,Artyom Kim與國內卅五位少年音樂家體力與腦力相互激盪,八天的數字與肢體遊戲後,在返回歐洲的前一晚興奮地跟製作團隊說:「和這些小孩們一起工作後,我的腦中已經有了非常清楚的藍圖,有一天,我很期待能與這些小朋友們一起創造一個長達九十分鐘的真正的音樂劇場!」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三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今年的新點子樂展,主題是From Human to Machine,沒有人,還有音樂嗎?帶著這樣的疑問,策展人作曲家趙菁文規劃了三場音樂會:「競技XYZ」讓三位使用不同樂器的演奏家輪流PK,「變數遊樂園」則打破經過嚴格訓練者才能成為音樂家的觀念,透過手機APP讓素人也能打造現代音樂,「無人音樂會」則透過「3D球型環繞聲場」來創造耳朵的新體驗,讓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重現為美妙的樂章
-
企畫特輯 Special
搖滾樂章重詮莫札特 不羈樂聲中釋放自由靈魂
即將於十月訪台的法文音樂劇《搖滾莫札特》,可說是打破傳統音樂劇市場的演出框架,將十八世紀古典人物傳記以前衛但保留典雅元素的方式、以流行樂搭配莫札特的作品來呈現,自二○○九年首演就引發廣大回響。從首演就擔綱演出莫札特的男主角米開朗基羅.樂孔特表示「它不是一部闡述莫札特人生故事的音樂劇,它是以莫札特的思想、感受、情感去詮釋自由的搖滾篇章。」
-
企畫特輯 Special
融匯文學與生活 讓人輕鬆享受的影集音樂劇
今年,C MUSICAL將二○一四年首演的小品創作《不讀書俱樂部EP.1冬之夢》與一五年續集作品《不讀書俱樂部EP.2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重新搬上舞台,在今年春季與秋季,於水源劇場與新北市藝文中心,讓這部陪伴著C MUSICAL主創團隊走過近五年的起步系列作品,重新於中大型的劇場裡,以更加精緻與縝密的編排,再次帶領觀眾領略生活中俯拾可及的音樂性與幽默。
-
音樂
城市本無物 你我惹塵埃
神用自己的形象造人,人用自己的形象建城。城市本一物,你我惹塵埃。城市不事生產,祂只管複製與貼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巴赫、布魯克納、Isaac Hayes以及《代》劇的郭貝爾,與列車進站、列車廣播及鐵捲門的噪音平起平坐你帶什麼進城,城市就有什麼樣的聲音。
-
音樂
沒有難懂的音樂,只有不夠精采的演出
這是一場罕見的絃樂六重奏音樂會,且是單一作曲家的演出。這樣的曲目,在過去能有六成以上的觀眾,都已經算是不錯的,而TC以精采的黃金組合演奏這樣的室內樂曲目,帶給觀眾嚴謹、深度與熱情兼具的演出,將青年布拉姆斯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得淋漓盡致,打破大家對室內樂無趣、深奧的刻板印象,再次證明只要演出精采,深奧難懂的音樂,一樣可以撼動人心。
-
戲劇
我們該如何定義「當代」?
當代的觀眾們對於「馬戲」的理解是什麼?等同於雜耍?雜技?還是馴獸?在這些無限可能的問號中,馬戲二字前頭又被加上「當代」二字,或許會使觀眾更加頭痛。筆者認為,事實上《悟空》這部作品並不難理解,但的確有難以「定義」的問題。只是,我們需要即刻對《悟空》具有的「當代性」定義嗎?又,我們該如何定義作品中的「當代性」?
-
新銳藝評 Review
細賞馬勒名作的良機
實際聆聽演出,馬勒的音樂線條的確更為鮮明,尤其像是法國號一些裝飾音都更有畫龍點睛之效;當然相較於原始版,樂手也必須面對更大的挑戰,因為每一聲部的重責大任都要由各個樂手獨力挑起,尤其在面對長線條時,沒了可相互替換的同聲部樂手,更要仔細計算,以免顯露破綻。比較令我意外的是,這場演出中樂團音色並未變得更為明澈,各個聲部在線條明顯之餘仍不乏音量
-
ARTalks
口音政治的懺情錄
現實絕對永遠是藝術的指涉對象,但前者猝不及防,是冷血殘酷的對手,總握有致命的最後一擊。這點恐怕是藝術尚難追上,且亟需想辦法超克的。而家庭備忘展總算向這個難纏敵手做出了初步挑戰,並以其混雜著口音的影像與裝置部署在女性新住民的論題上,展現了至關重要的政治省思。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逗陣來
十月,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 隨著這棟以榕樹為概念設計,但被高雄當地鄉親視為飛碟憑空降落都會公園的未來感建築落成,也標誌著北中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全到位,台灣的大劇場時代也正式揭幕。 一流場館的建置當然非平地起高樓,從二○○七年籌備處運作至今,優秀作品、人才輩出,作為培育藝術的場所,衛武營的秘密是什麼?本刊搶先開箱這個有著全球最大屋頂面積的劇院內裝,並專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從硬體到軟體,從過去到未來,一次帶您深入這個南台灣藝術重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一)
窺見榕樹下的舞台 揮灑夢想的所在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二)
四處表演空間 藝術家揮灑所在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三)
在葡萄園裡 種出美妙樂章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四)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五)
藝術總監的私密區域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六)
曾經與未來 讓藝術生根長大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七)
青年軍出列 讓劇場動起來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八)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