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一:男人與女人
舞不盡的世間男女 說不完的愛恨慾怨
舞台上,她╱他們互相挑逗、擺佈、叫囂,或許溫柔款款,卻更似暴力相向這是碧娜.鮑許的舞台,男男女女,愛恨嗔痴,各式各樣的糾葛,盡現舞作之中。透過九齣作品,讓我們看見碧娜.鮑許如何看待男女關係,無窮無盡的人間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一:男人與女人
舞不盡的世間男女 說不完的愛恨慾怨
舞台上,她╱他們互相挑逗、擺佈、叫囂,或許溫柔款款,卻更似暴力相向這是碧娜.鮑許的舞台,男男女女,愛恨嗔痴,各式各樣的糾葛,盡現舞作之中。透過九齣作品,讓我們看見碧娜.鮑許如何看待男女關係,無窮無盡的人間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與他,這樣與碧娜共舞
她與他,她們與他們,溫柔地、激情地、暴烈地,或相互擁抱,或彼此玩弄,或行禮如儀,或劍拔弩張在碧娜的舞台上,世間情事如是繽紛流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二:舞台上的自然與奇觀
跳上崎嶇濕漉舞台 舞出真實痛苦人生
碧娜.鮑許的舞台,往往讓觀眾一見難忘,卻也讓舞者痛苦萬分,如同現實的世界,有土石瓦礫,有斑斕植物,還有到處流淌的水這些艱困的舞台逼使舞者思考「為何而跳」,他們的妝花了、晚禮服濕透了,離開舒適圈,冒著受傷的危險,重新理解身體的痛苦以及心靈對自由的渴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三:傳奇音樂家
巧用奇音妙律 與舞同行畫龍點睛
在重量級德國電影導演文.溫德斯的記憶中,不朽的碧娜往往有音樂相伴,而音樂的巧妙運用,也正是碧娜.鮑許舞作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重點。透過五位傳奇音樂家之作在碧娜舞作中的現身,讓我們認識碧娜.鮑許的巧心慧思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竟的承諾
《康乃馨》何能帶來那樣大的衝擊?我的人生後來每遇消極茫然,便自問誰是「我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一個人」,答案總是碧娜.鮑許。她那份強大的人類里程碑式的創造力我望塵莫及,但我認同那種「全天下人都那樣想然而我不」,是需要一個大而豐富的內核作為對抗的力量,這個內核仰賴紮實的美學養成,不滿足於經驗的貧瘠。
-
特別企畫 Feature
哀傷就是我的本質
死亡必然華麗,否則生存的艱辛,要如何去訴說。優雅必須被陌生者踐踏,否則我們如何懂得緬懷、以及哀悼與懊悔?每一個流星般隕落的零碎事件,都是浩瀚天體遣來的神秘訊息,也是引領我們繼續黑暗前行的指引明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康乃馨》的誘惑
有一次,我忘了是那一年,鮑許在巴黎有一場演後座談,當被問及其創作背後的動力是什麼的時候,她簡單直接他說了一句:因為我害怕。或者,這句話就這樣成就了她的事業。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瓦格獻禮「初.聲」
三首「新」曲目 帶來新年度的耳朵新體驗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的「初.聲」音樂會,將在首席指揮瓦格的帶領下,演出三首「新」曲德弗乍克作於十九世紀末、描繪美國新大陸的《新世界》交響曲,由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改編的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還有TSO特邀台灣新生代作曲家謝宗仁所寫的《霞霧》。「新」曲之聲,將為樂迷帶來精采的耳朵新體驗。
-
TSO精選 TSO Choice 跨界薩克斯風演奏家
艾咪.迪克森 為了大師樂章 重新學習「呼吸」
「第一次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時感受到的濃郁情感,至今記憶猶新。作品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且令我深深著迷,好一段時間無可自拔。」跨界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如是描繪她首次聽到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深刻感動,為了將這樣的感動透過薩克斯風傳遞給樂迷,她改編大師之作並自行學習循環呼吸以能完美詮釋,三月底,她將帶著此曲,與台灣樂迷首度相遇
-
音樂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四季.台灣」
從各方看島嶼 四季的變幻多情
在「四季.台灣」音樂會中,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特邀七位台灣作曲家與五位國外作曲家,各自用獨特的音樂語彙,闡述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情感,對大自然的感激。全場無伴奏且多聲部的曲目安排,挑戰合唱團的演唱實力,並結合了影像、劇場、旁白,將以合唱劇場的形式,勾勒出這片土地兼容並蓄的特質。
-
音樂 NSO「馬勒第七」
布拉姆斯與馬勒 引人深思的命運之歌
今年的TIFA,NSO將在呂紹嘉指揮下推出「馬勒第七」音樂會,將演奏兩首重量級經典布拉姆斯的《命運之歌》與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兩曲都以一個節奏開始,並貫穿全作。在古典音樂愛好者耳中,兩部作品使用的節奏元素雖不同,但都會令聽者立刻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連上線。
-
音樂 鋼琴家胡瀞云再現精湛
十年磨一劍 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在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的十年後,鋼琴家胡瀞云再度展現她「十年磨一劍」的指下功力,以「極綻」獨奏會探索鋼琴的無窮可能,也以鋼琴展現精采的音樂藝術,巧心安排的曲目,在極端的聲音對比中,呈現豐富的音樂色彩。同月,她也將與國臺交和指揮陳美安合作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唯有透過琴音,才能領略胡瀞云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
音樂 黃俊文與黃海倫二重奏之夜
雙「黃」聯手 燦爛技藝水乳交融
兩位旅美的台裔演奏家小提琴家黃俊文與鋼琴家黃海倫,難得聯袂回台舉辦音樂會,以二重奏形式演出,曲目安排讓人感受到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廿世紀上半葉,從浪漫橫跨到現代的不同風情,旋律與技巧、趣味與深度兼具。
-
戲曲 臺灣戲曲藝術節第二屆創意競演
有功法更有想法 讓創意落實在舞台發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創意競演」今年來到第二屆,決選隊伍的創作將在四月的「2018臺灣戲曲藝術節」演出,有小表演廳的《孟.夢之間的時光》與《女人孟》,大表演廳的《琵琶行》與《What's 黑盆》,均在戲劇顧問一年來的陪伴下呈現;另去年首屆的優勝製作《孟婆.湯》則將打頭陣搬演,劇本剖析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和「孟婆」等傳統女性角色,並結合布袋戲與現代偶戲,令人期待。
-
戲劇 聲光劇團《馬戲暗影》
黑暗裡的劇場魔法 喚醒年少嚮往的奇幻世界
由貝爾蒙與麥耶兩位藝術家組成的「聲光劇團」,將於三月底帶來他們的作品《馬戲暗影》,演出融會砂畫、偶戲、動畫影像等呈現方式,並邀請法國知名童書作者暨繪本畫家沛浮撰寫演出腳本,故事以馬戲團為背景,乍看之下似乎是描述雜技藝人與動物的無奈,整體氣氛既詼諧又帶點懸疑與黑色幽默,最終在熱鬧嘉年華裡讓觀眾看到世界的溫馨與美好。
-
戲劇 動見体劇團《病號》
多重帳號之後 「你」又是誰?
日本稱真名使用的帳號為「真號」,抒發負能量的帳號即為「病號」,動見体新作《病號》便以網路匿名文化為主題,對這「反應要快/情緒要大」的社會提出質疑。由核心成員共同排練與發展而成,編劇王靖惇表示《病號》探究的是網路匿名文化對行為模式的影響,重點仍是「人」。
-
戲劇 黑眼睛跨劇團《戰場上的野餐》
戰火下話家常 體制外見荒謬
首演於二○一五年的利賀藝術節,由鴻鴻執導、改編自西班牙作家阿拉巴爾同名作品的《戰場上的野餐》,將於四月中重製推出。原劇以荒謬的悲喜劇探討戰爭與政治,鴻鴻的改編引用小津安二郎的戰時日記,並將劇中士兵的角色身分改為原住民,以此做「某種台灣狀況的隱喻」。
-
焦點專題 Focus
怪到沒人性、壞壞惹人愛 為什麼導演都愛「他」?
考古團隊在二○一二年挖出了理查三世遺骸,他是個慘死於沙場,連棺木、壽服都沒有,就被草草埋了的英格蘭國王。然而莎士比亞筆下、舞台上那個又怪又壞的大反派,其實和史料裡的他大不相同。古今中外,多少演員將其視為里程碑、代表作,使出渾身解數就是要讓自己「壞」掉;創作者也在理查身上揮灑各自的想像,揭露靈魂的黑暗面、解放邪惡的負能量。為什麼人人都愛理查?為什麼如此頻繁地看見《理查三世》製作上演?來自英、德、中、法四國名導現身說法,深入探查各有風味、歪邪怪異的多面理查。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台上、地底下 一個理查、各自解讀
為什麼導演都愛他?或許因為(至少在《理查三世》劇中)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也是左右全局的主角,壞得夠複雜,於是更迷人;也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被歷史定位,又或是說,舞台上的他是個不需要跟現實吻合、好似平行宇宙裡的人物,改編空間和幅度依舊寬廣;最後,就算一切已水落石出的今天,創作者與觀眾,還是可以繼續以他們的想像,接近莎士比亞筆下的那個理查。放眼全世界,他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卻也同時擁有著很多不同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