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俄國劇場導演
潘科夫 以「聲音劇場」美學 追問戰爭的本質
遊走於傳統與前衛之間的俄國導演弗拉基米爾.潘科夫,與藝術夥伴以「聲音劇場」的美學,創作以聲音為核心的戲劇表演。十月初他將帶來的《戰火浮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的紀念作品,以三個時空背景各異的文學作品為本,不只在舞台上重現慘烈的戰爭場景和非常時期的人性考驗,更試圖追問戰爭的本質,探究衝突核心的荒謬與虛無。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鋼琴家
夏瑪尤 尋找美麗聲音的鋼琴王子
現年卅五歲的法國鋼琴家夏瑪尤,以其成熟的演奏技巧與寬廣的表演曲目,成為現今法國樂壇最受人矚目的鋼琴家之一。他的演奏曲目非常多樣化,從舒伯特到杜提耶,從法朗克到李斯特,並常為當代作曲家首演作品,也常與各大樂團演出協奏曲,或與其他樂器家一起演奏室內樂。十月份首度訪台的他,將帶來兩場音樂會,其中更有一場為全本拉威爾之夜,將展現他對拉威爾作品的精湛詮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實境舞台.環境劇場
過去,打破制式的舞台空間,被視為是藝術在社會之中的政治行動,象徵著對主流價值與體系的反動。 如今,走出鏡框劇場的演出,成為創作者探索美學形式的判斷選擇,連帶牽動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國際上,許多重要藝術節,例如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巴黎夏日藝術節、德國魯爾藝術節等,紛紛邀請觀眾走出劇院,體驗戶外舞台的自然感動。 在台灣,現代劇場一路發展,「環境劇場」亦是不可或缺的風景,限定場域製作、重新定義觀演關係,見證國內表演藝術生態的多元面貌。 今年,兩廳院的國際劇場藝術節,首度走出劇院舞台,讓表演遍地開花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在戶外廣場重現希臘經典悲劇《酒神的女信徒》;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運用板橋435藝文特區打造《夢外之境》;繼《祭特洛伊》之後,金枝演社將在戶外停車場,搬演《伊底帕斯王》。 秋高氣爽,戶外看戲,四處皆舞台,無處不表演,一起感受實境舞台的真實魅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打破體制 到讓藝術走入生活
從劇場藝術史來看,劇場的演出本來就是在戶外呈現,如一場共同參與的慶典,是到後來才進入室內劇院,成為特權階級附庸風雅的娛樂。但到了一九六○年代,因前衛藝術與抗爭風潮的啟發,藝術家開始走出劇院黑盒,試圖找回劇場原有的節慶性與共享特質,於是多樣的舞台實驗在廢棄空間、古蹟發生,讓民眾見識到表演藝術的多元性,及深度思索景觀社會與個人生活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破空間局限的劇場實驗者們
走出劇場,街頭、森林、山邊、水濱,處處都可能是劇場!國際上許多表演藝術家以天地為舞台,呈現不受空間局限的創意,就讓我們來認識數個來自歐陸與日本的表演團體,略探他們的創作面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窮通之變 到為創意挖掘空間
一九九○年代,台灣小劇場運動的風起雲湧,在表演空間嚴重不足、場地申請不易或租金負擔下,許多劇場創作者走入茶館、餐廳、畫廊等空間,爭取發表的舞台。如是「窮則變、變則通」的前提下,近十年來的環境劇場活動愈來愈蓬勃,且出現了更多積極主動的美學目的,到此,環境劇場的創作,可說是不只將表演物理性地置放入各種空間,更著眼於表演文本需求的空間特性、人文歷史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沉浸於狂喜的身體 洗滌精神的污垢
《酒神的女信徒》是特爾左布勒斯與他的阿提斯劇團成名作,當年他以民俗儀式入戲詮釋古希臘悲劇,引發國內外的兩極化評價,卻也讓他與反動歐洲文明、回歸原始的歐美前衛運動接軌。特爾左布勒斯以獨特的訓練,讓演員身體達到狂喜的狀態,回歸到既是個人也是集體的潛意識中,從而自然地傳遞一個全新的語言。特爾左布勒斯傳承古希臘的人文精神,以儀式性的身體劇場,洗滌現代人的精神污垢,儼然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劇場巫師。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酒神歸來 改變我們的生活
《酒神的女信徒》是奠定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的風格美學之作。一九八六年首演至今,陸續在哥倫比亞、杜賽朵夫、莫斯科等地,與不同國家、背景的演員合作,推出不同版本。通過不同身體訓練的演員的特質,這齣希臘悲劇經典得以展現不同的面貌。今年十月,他應兩廳院之邀,與台灣演員合作,在國家兩廳院的藝文廣場,推出第五個版本。本刊特別在他來台排練之際,獨家專訪他與台灣演員工作的心得,暢談他所觀察到的台灣演員的特質,以及將以何角度詮釋台灣版的《酒神的女信徒》。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地空間演希臘悲劇 深度探掘人的本質
從一九九七年破天荒在當時的華山酒廠廢址搬演《古國之神祭特洛伊》,金枝演社一路走來挑戰過不少戶外空間與古蹟的演出,且多是搬演西方經典如希臘戲劇、莎劇等,導演王榮裕表示之所以選擇做希臘戲劇,是因為他想了解西方文化,覺得要從根源著手,而在做戲之時,戲中的希臘城邦,彷彿都隱喻著台灣這塊島嶼;而這次的《伊底帕斯王》,則是更深層地回到「人是什麼?」的基本提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隨神之女梭巡人間 在空間中穿越夢與真實
《夢外之境》是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導演張藝生改編史特林堡《夢幻劇》之作,原劇講述天神女兒下凡見眾生苦難,歷經許多事件,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與脆弱。在重返天界時,劇情又如南柯一夢般驚醒過來;這次製作選在板橋435藝文特區演出,觀眾將追隨著劇中人物的腳步,經歷一連串的事件,穿行在園區室內外場景中,如夢遊者般穿梭在夢與真實之間
-
即將上場 Preview EIC「向布列茲致敬」音樂會
透視性的聆聽 溫故創新
由現代音樂大師布列茲所創立的樂團EIC(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是大師探索與詮釋新音樂的重要團隊,於二○一五年在新點子樂展留下觀眾讚嘆的掌聲之後將再度訪台,這次將帶來廿世紀的大師之作與近期的新音樂創作,以「透視性觀點」呈現演出,向甫於今年一月辭世的大師布列茲致敬。
-
即將上場 Preview 從古樂中回返歷史
約第.沙瓦爾 帶來十四世紀的跨文化之聲
西班牙古樂大師約第.沙瓦爾,再度率領晚星廿一古樂團訪台,這次將演出向十四世紀探險家伊本.巴圖塔致敬的作品,透過樂曲的鋪陳,樂迷將跟著探險家走過北非、阿拉伯半島、印度甚至中國,透過樂音,遙想那個以音樂交流文化,另一種「全球化」的想像。
-
即將上場 Preview 「西西里島的引吭高歌」音樂會
來自民謠的寶庫 聆聽文化的混融
西西里位於地中海正中央,和義大利本島僅相距兩英里,與北非突尼西亞則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自古就受到東方和西方文化洗禮。古希臘、阿拉伯、拜占庭、基督教等多種音樂傳統,在此交織激盪。這次「地中海的珍珠西西里島的引吭高歌」音樂會,將由Unavantaluna樂團帶來屬於西西里島獨特而多元、傳統又現代的美妙樂音。
-
即將上場 P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再次盛舉
百人木琴 溫柔之聲匯聚磅礡交響
百人木琴演出的規模龐大,集結費時費力,放眼全球都是十分少見的演出形式,但活力十足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竟然要辦第三次!為了慶祝樂團創立卅周年,以群策群力才能完成的百人木琴音樂會自然是最適合的慶生方式。除了出動自家三團與國內演奏家,也邀請歐美與中國的擊樂家參與,樂團特地委託改編了三首樂曲演出,讓樂迷在柔美溫暖又厚實清亮的合奏中,體驗交響樂般的波瀾壯闊。
-
即將上場 Preview 綠光劇團《當妳轉身之後》
以戲劇直視生死 吳念真的「第一次」!
繼《八月,在我家》之後,吳念真、吳定謙父子再度聯手,改編搬演普立茲獎劇作《當妳轉身之後》,原劇以一位罹患癌症的女教授為主角,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此劇是吳念真第一部直視「死亡」題材的作品,並由王琄、柯一正、譚艾珍、羅北安、曾少宗、張靜之等演出。
-
即將上場 Preview 布拉瑞揚《漂亮漂亮》
與生活同步的歡快 順勢隨心的當下
「漂亮、漂亮」是部落中常用語,不只是用來形容漂亮或美麗的事物,可能更貼近於肯定自我存在與自信的展現。於是,將新作取名《漂亮漂亮》,對布拉瑞揚來說,即是一種「不再說明自己,而是接受我的樣子,我即是我。」暫解《阿棲睞》的糾結,舞者們在海邊奔跑也排練,這就是他們的當下,《漂亮漂亮》書寫著舞團走過風災、重建的生活痕跡。
-
即將上場 Preview 田孝慈與暗黑自我的對話
探索內在的《洞》 讓風吹進來
從卅分鐘發展迄今成為一小時的長篇,七年級編舞家田孝慈的《洞》除了在作品中保持一貫探索肢體表達情緒的可能性外,也試圖將濃稠的黑暗情緒找到開口。甫結束半年的法國駐村,孤身在外的她更能用另一種角度思考「困頓」,對於同世代人的低迷氣氛她感同身受,藉由舞作《洞》,她「希望把這個『口』打開,看看出口在哪,能不能讓一些風吹進來。」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6關渡藝術節
一場「游於藝」的探索旅程
強調連結學生與社區居民、教學與實務的藝術節慶「關渡藝術節」,自即日起在臺北藝術大學校園展開,此次的主題為「Voyage游於藝」,包含舞蹈、戲劇與音樂等來自國內外的演出,還有踩街、市集、工作坊等活動,邀請參與者踏上一場藝術的探索旅程。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嗩吶演奏家
曾千芸 嗩吶小鋼炮 用音樂讓大家看到
就像嗩吶這個樂器,個頭小小的,卻總是能讓所有人聽見它的聲音,嬌小的嗩吶演奏家曾千芸,從高中就因打籃球時能「以小制大」,贏得「小鋼炮」封號,一路也這麼無畏無懼地走來。前年參加臺灣國樂團「嗩吶好聲音」比賽,是參賽者中唯一的女生,卻能以驚人的爆發力風靡全場、贏得冠軍!面對未來,她堅定地說:「我想要接受挑戰,所以一定會讓自己很辛苦!」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 要讓藝術不「偶」然
今年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以「無物不成偶傳統偶戲藝術的當代碰撞」為主題,委託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策畫,透過「人才培育」、「在地連結」、「國際交流」與「作品研發」,以宜蘭傳藝園區為基地向外輻射,連結起在地與國際的網絡。藝術總監鄭嘉音,將以五年為一個階段,進行深入的人才培育和創作交流,廣泛培養偶戲創作者、製作行政人才、藝術種子教師和參與藝術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