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戲劇新訊
徐堰鈴《塵埃》 科學角度透視生命實相
「科技與人性」的拉扯,似乎是新世紀最難分難解的命題。科學,是不斷去測量已知和未知的界線;而超越已知,似乎是人類最神秘又危險的本能。進步或傷害,全是相對且折返的。莎妹劇團新作、徐堰鈴執導的《塵埃》,透過科學角度探問生命本質,特寫人類存在的模樣:人是何物?人何從何去?為什麼有慾望?人了解組成自己的現實是什麼嗎?徐堰鈴表示,人若是塵埃所組成,那麼,其不可見的思想運動,將在作品中,以語言、以身體、以歌唱、以多媒體,物質性地在舞台上顯像。 《塵埃》由兩位演員穿梭在不同的世界與情節裡,輪番扮演各種角色,並在辯論、聊天或詰問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不分你我、不分敵友、跨物種對話的想像世界,完成一個類舞蹈氣質的表演。舞台為一室內空間解構的爆炸瞬間,在凝止的力度中,演繹文本中潛在的永恆、消長、瞬間,是情感,是速度,也是動態的濃縮與微觀世界。
-
戲劇新訊 《仲夏夜之夢》台語版
阮劇團《熱天酣眠》 台式愛情大亂鬥
繼取材自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妻子學校》的《金水飼某》後,嘉義的阮劇團再度挑戰西方經典本土化,新作《熱天酣眠》改編自莎士比亞知名喜劇《仲夏夜之夢》。故事融合南部的庶民文化,描述海神媽、山神公爭吵不休之際,還不忘派手下好爺插手人間事,亂點愛情光明燈。四個陷入感情糾葛的年輕人,陰錯陽差步入這場戀夢陷阱中,展開一場荒唐盲目的換換愛風景。 《熱天酣眠》由林榮三文學獎得主吳明倫改編,全劇將莎劇的韻白轉譯為台語發音,兼具俚俗氣味和地方特色,展現嘉義人自有的直率、粗魯與野蠻,一種獨特的生猛風格;情節則刪去旁枝末節,更集中於青春和愛情的主題上,符合南台灣的風土民情。導演陳信伶說,《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四百多年前寫下的「致青春」,是每個愛情喜鬧劇最初始的原型,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就如劇中台詞「人若是底咧戀愛,不管時攏咧眠夢」,可說是「愛到卡慘死」!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
這三場音樂會,要推薦一個,還真有點難!各有各的曲目特色,如果票價能負擔,建議三場都不要錯過!只是這對一般大眾應該也有點難。 「柏林愛樂」不管指揮是誰,都會不錯吧?更何況是賽門.拉圖,而且兩天的曲目在台灣都不太容易聽到,「不過」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廿世紀的曲目「偏多」,而且票價奇高,雖說藝術無價,但對很多人來說會有些望票興嘆吧! 「匈牙利廣播交響樂團」由湯瑪斯.瓦薩里領軍,演奏的都是這樂團的經典名曲,柯大宜的《嘉蘭舞曲》、貝多芬的《命運》、加上瓦薩里邊彈邊指揮的李斯特《幻想曲》。票價跟「柏林愛樂」比起來「親民」多了。不過這個樂團在九年前到過台灣! 「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這個由賽門.拉圖拉拔成世界注目的樂團是第一次到台灣,這樂團不僅朝氣十足,而且還由一位年僅卅五歲的指揮界新星尼爾森斯帶領,帶來的曲目又是他拿手的華格納、百聽不厭的《新世界》,還有得葛萊美獎的希拉蕊.韓演出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也許」有一天當目前「傳說」會接替賽門.拉圖「柏林愛樂」職位的尼爾森斯「真的」當上了「柏林愛樂」的音樂總監時,你會說我曾經在台北看過尼爾森斯的指揮!他的確了不起! 這樣看下來,大概知道我要推薦哪一團了吧?
-
音樂新訊
當擊樂碰上電吉他 新曲打造新聲響
在現代音樂領域中不斷創出新議題,十方樂集今年的年度公演,將擊樂與電吉他的合作為主題,邀請活躍於馬來西亞的華裔作曲家鍾啟榮、旅法作曲家廖琳妮及台灣新生代作曲家劉韋志創作,並將發表國人作曲家楊聰賢的新作與法國作曲家Hugues Dufourt的創作。 鍾啟榮的《Music for Jimi致吉米》是一首為預置音響和打擊三重奏的作品,題獻給美國知名吉他演奏者Jimi Handrix。天才Handrix是一位左撇子,不僅革新了許多吉他重要的演奏技巧,同時也是第一位將錄音的效果作為音樂表現理念的搖滾樂手。廖琳妮的作品名為CCC,單用六個泰來鑼配合手風琴及吉他,以單一樂器開發各種聲音的變化和想像,再加上電吉他與手風琴帶有金屬性的多元音色特徵,為樂曲的和聲融入張力與色調。 劉韋志的《沉沒的領域》是作曲家對日本畫家池田學的畫作有感所創作的第五首作品,他以環繞式音響空間的概念,以電吉他、擊樂和預置音響為素材,建構充斥豐富音響。由於劉韋志從池田學的畫作感受到某種狀似人類文明「擱淺」或「沉沒」於自然意象,因此本首曲子也隱喻著人類將文明推展至繁榮的當下,往往使自身轉為陷落與崩壞。
-
音樂新訊
史蒂芬.賀夫+吉村七重 帶你悠遊東西
沉著、冥思、秩序,精神性的體會處處潛藏於東方文化,而壯闊、起伏、情感則讓西方文化呈現出與東方截然不同的風貌。此次NTSO國際音樂節的名家系列以東西交融揭開序幕,由梶間聡夫指揮,邀請鋼琴家史蒂芬.賀夫及日本箏名家吉村七重,帶來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暴風雨》,與日本作曲家武滿徹深思生死的《絃樂安魂曲》、吉松隆讚詠自然的《適夢.非夢》。 二度來台的史蒂芬.賀夫甫獲英國皇家愛樂協會器樂演奏獎,並擔任英國廣播交響樂團二○一二樂季的焦點藝術家,是英國備受矚目的鋼琴大師;而積極為傳統樂器注入當代詮釋的吉村七重,與各大管絃樂團合作演奏二十弦琴的足跡遍及歐美,屢獲傳統音樂、文化振興獎項,為日本箏樂演奏巨擘。NTSO的名家系列以東方禪意充填協奏曲式、讓西方華美壯闊迴盪心腸,一趟悠遊東西的音樂之旅即將啟程。
-
音樂新訊
分而再合 三地琵琶相見歡
「推手為枇,引手為杷」。從枇杷到「琵琶」,這個發展超過兩千年歷史的樂器,在這麼一彈一撥之下,唱出了多少人世蒼涼?更翻山越嶺,橫跨了多少疆域?一把琵琶,橫抱、直抱、有用撥子、有五指輪奏;在東亞各國,更伴隨迥異的唱腔,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為此,臺灣國樂團以南管琵琶與中國琵琶作為兩岸切磋的媒介,輔以日本薩摩琵琶展開國際交流,透過琵琶一項樂器探討台灣、中國及日本三方在地域上的源頭與變革。 為突顯不同特色,樂團邀請台灣的王心心、中國的曲文軍與日本的岩佐鶴丈與樂團共同合作。在上半場各以純粹的獨奏方式,展現琵琶不同形制的特殊性;下半場則在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的帶領下,讓琵琶與樂團演出拿手的協奏曲。在最後,更讓三位演奏家同台與樂團演奏琵琶、薩摩琵琶、南管琵琶協奏曲,使分流已久的樂器,再有合而為一的感受。此外,更難得地邀請到學者林谷芳擔任主持,在樂聲中引領觀眾了解各種琵琶的淵源、形制、流派及樂曲特性,介紹此樂器多元又迷人的風貌。
-
音樂新訊 奧地利國寶鋼琴家
巴杜拉-史寇達 演繹古典樂派的原汁原味
再現古典樂派經典曲目時,不同演奏家對樂曲的主觀詮釋將豐富聆賞時的不同風貌,然而,回歸原點的演繹或深刻體察作曲者本身的意念,或許比發展出百百種特色各異的風格還更艱難。當代便有一位奧地利國寶鋼琴家保羅.巴杜拉-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以正統維也納鋼琴派的學養,致力重現古典樂派的樂曲精神,除了鋼琴更以大鍵琴演奏,力求貼近三百年前的原汁原味。年屆八十六歲高齡的「樂壇活化石」史寇達,此次登台將以琢磨七十年的演奏功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新認識莫札特。 上世紀便叱吒樂壇的史寇達,曾受到柏林愛樂指揮福特萬格勒及卡拉揚青睞,與俄國小提琴名家大衛.歐依斯特拉赫密切合作數種樂派曲目,除了演奏生涯以外,傾其畢生探究古典樂派樂譜流變與創作曲式,更是當代樂壇唯一一位灌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所有奏鳴曲為專輯的音樂家。
-
專欄 Columns
人類的情感
如今,我都過六十了,看看那個時代的人,那個時代的藝術,風塵僕僕而又帶著浪子的慈悲,獨立蒼茫而又瀟灑地從世人身邊走過,他,主唱者,Freddie,把他自己充滿痛苦和驚豔的人生遭遇,通過努力學習、反省、團結、表現、藝術加工以後,美呆了!若說人生有何意義,這不就是一種意義?
-
專欄 Columns
跪了一排的人
我手執必要的工具,就像打網球般地對準飛向我的球迎面回應,有的球回得漂亮,有的差強人意,三不五時難免也會揮拍落空,這絕對跟球技有關。但一路就已無閒情餘力去張開這個不超過六個人就可以和世界上所有人連結的大網。 本來是一路只管往前迎去的,直到來到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回頭一看,才發覺原來背後跪了一排的人,這些都是神不知鬼不覺的貴人。
-
專欄 Columns
當唐吉訶德來到二○一三
他就是那種會不顧自身危險縱身跳下馬、帥氣地往泥地裡甩出他的外套只為了不讓要拯救的美女弄髒小腳的人。這本小說是部喜劇,描寫唐吉訶德努力嘗試維持這些當騎士的準則,但他總是陷入荒謬、弊大於利的狀況中。實際上,這本書是在取笑老掉牙的傳統騎士精神,就像個高中生在笑自己祖父母的老舊觀念一樣。
-
專欄 Columns
自
一個人的自我中心不是錯,本來就會這樣,或是說,從這基礎點該如何往下走才是重點。所以,用「自大」或「自我感覺良好」解釋一個人的行為或一齣戲是無效的,因為可以通用於每個人和每齣戲,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論述和更多細節的探討,就是廢話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勞資糾紛近一年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復聲」無期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董事會與樂手之間的勞資糾紛,僵持迄今近一年,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連該團音樂總監范斯卡也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讓樂團復工,他就要走人。在經濟遲滯的美國,財務問題困擾大小樂團,許多樂團都以樂手減薪暫度難關,這樣的態勢下,明尼蘇達管絃樂團的樂手能堅持多久?何時才能重新發聲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在八月」廿五周年 現代舞經典揭幕
知名的「舞在八月」舞蹈節浩蕩邁入四分之一世紀,今年的活動從八月十五日起至卅一日止,以回顧過往與展望未來為主題,並邀來現代舞大師崔莎.布朗與史蒂夫.派克斯頓,以經典舊作為舞蹈節揭幕。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作轉拍電影 楊維克劇院推出製片計畫
由於去年的楊維克劇院製作《玩偶之家》大受好評,導演夸克諾再以此為本,與同一女主角海蒂.墨漢攝製了短片Nora,以現代場景呈現當代女性處境。接著這部短片,楊維克劇院即將展開把劇場作品改編為劇情長片的計畫,讓劇場進入電影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蒙彼里耶醫學大學 讓未來醫生透過表演課學溝通
如何對一名癌症病患宣布他得了絕症?這對許多優秀醫生都是個難題。為了讓醫病的溝通更加人性化,蒙彼里耶市醫學大學與該市國立高等戲劇學院簽約合作,推出一個協助未來醫生得以跟病患作人性化溝通的表演課程。該校的大四學生將在導演烏卡尼與年輕演員陪同下上四個半天課程,幫助他們打開心胸及發展觀察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 啟動五感連結
於八月舉行的「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透過音樂、舞蹈、雕塑、建築、聲音、環境、身體療癒等主題,建構跨領域對話平台,吸引歐、美、亞、澳四洲的授課達人及參加者前往維也納近郊的聖馬格利特城(St. Margarethen/Burgenland)進行為期八天的工作坊,藝術家的進駐也活絡了奧國知名酒鄉的產業行銷。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際藝術節大發魔力 張藝謀首度跨界京劇
上海國際藝術節十月揭幕,除了有來自各地的參演節目外,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知名電影張藝謀,首度跨界執導的京劇《天下歸心》。這齣戲取材《左傳》中〈鄭伯克段于鄢〉一段,傳統老戲亦有《掘地見母》講述同一故事,這次的製作匯集了京津滬等地頂尖陣容,但張藝謀此次標舉了簡約路線,要「讓京劇呈現出它最本質的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發展局藝術界代表選舉 戰況古怪激烈
因為近期「藝評獎」等風波,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發展策略和藍圖也備受質疑,積極參與其中便成為影響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於是今年的藝術發展局大會民選代表的選舉,不少藝術家躍躍欲試,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備感威脅,戰況古怪激烈!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搬演《安平小鎮》 但看人世滄桑
繼去年將契訶夫的《海鷗》改寫為台語版,今年台南人劇團把美國劇作家懷爾德《小鎮》的改編為在地版《安平小鎮》,描繪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七年間的老安平,並對白色恐怖及省籍議題多所著墨,帶領觀眾看一個漁村轉型為新興觀光城市的歷史風華。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重拾琴弓 小提琴女王旋風登「台」
這位表情堅毅的女子,手上的琴與弓,就是她縱橫天下的利器鄭京和,少數能在國際樂壇與西方名家相抗衡的東方女子,她精采的演奏與錄音,總是能以犀利的力道直搗人心,銘印久遠。之前因手傷休養多時的她,去年重新復出,十月她將以六十五歲之齡再度來台,以貝多芬、舒伯特及佛瑞的曲子,與好久不見的樂迷們重溫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