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十鼓擊樂團《十鼓橋糖水劇場定目劇》
入圍五十二屆葛萊美獎最佳民族音樂專輯、二○一○美國獨立音樂獎、及兩度入圍金曲獎的十鼓擊樂團,從二○○○年成立至今,足跡遍及澳洲、美國的拉斯 維加斯、紐約、羅德島與加拿大溫哥華等地,並受邀參與無數國際鼓樂節及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等演出。二○一○年十鼓擊樂團承租高雄橋頭糖廠的北邊閒置倉庫,投 注創意巧思、結合糖廠閒置空間,首創定目劇夜間煙囪水劇場,將藝術、文創產業與觀光合併,打造全新糖廠新風貌為「十鼓橋糖文創園區」。此定目劇藉在地宋江 陣與台灣各地風俗民情為創作主題素材,以打擊樂的演奏形式,搭配大水幕、烽火台、4D投影及奇幻水景,頗令人期待! 觀眾可以輕鬆地到高雄二日遊,達到觀光娛樂又可欣賞難能可貴的高科技製作定目劇。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紛擾與自省
哭牆、死海、聖城、荒漠?還是漫天的烽火?不知您對以色列的印象是甚麼?「以色列」之名從早期代表著一支民族,到現在成為一個國家,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廷、花剌子模、蒙古、鄂圖曼帝國它們都曾統治過這片黃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都在此刻下了各自的歷史。這個自古以來就紛紛擾擾的上帝應許之地,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各自的想像。但是,今天在本刊中介紹的以色列,應該和大家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一道道曾經在戰火下磨練出的敏捷身影,如今,卻在世界的舞台上爆發出無比的力量,綿密而多元的文化也灌溉出了豐沛的音樂之葩,以色列的音樂與舞蹈已在全球藝術版圖上嶄露頭角。現在,就讓我們從舞台上,欣賞以色列表演藝術的現在進行式。 表演藝術,不但反映當下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也被歷史脈絡所牽動。以色列如此,台灣亦然。隨著民國一○一年的腳步遠離,過去一整年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氛圍,又是如何影響著幕前幕後的整體表現?《PAR表演藝術》雜誌經過編輯群總結整理,反覆討論,從生態與創作兩大面向切入,歸納出二○一二年十大值得關注的表演藝術事件和現象。 就生態面而言,文化部掛牌成立,龍應台部長走馬上任,可說是表演藝術界的頭條大事。從文建會到文化部,國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轉向?未來資源能否提升?如何分配?追求文化創意「產業化」的同時,如何提供表演藝術從業人口更具體和明確的保障?種種不確定性因素,仍值得持續觀注。 自從二○○八年金融危機起,全球表演市場陷入低潮。然而中國的表演藝術市場,似乎無畏金融危機的威脅,展現了國際市場潛力,建構亞洲表演藝術市場核心的版圖。過去國際團隊的「亞洲巡演」幾乎以日本為主要據點,如今,則牽制於中國市場。面對中國崛起,台灣是否會被邊緣化?台灣市場的自由與多元性,如何保有優勢,創造更多正面的可能?而自從華山文創園區ROT之後,台灣其他的「文創園區」也承襲這樣的經營模式,但在如此一統性的格局下,空間與藝術還能激盪出多少的活力,值得玩味。 儘管大環境喧囂紛擾,就創作面而言,創作者在藝術追求上卻是自省自覺的。資深劇場人自發成立「小劇場學校」,「三缺一劇團」的「Lab」計畫實踐演員的「創作性訓練」,引發劇評和劇場人的關注和熱烈討論。年輕表演者對身體訓練的自覺、渴望及行動,是當前文創當道、行銷遮
-
專欄 Columns
溫州一家人
這一家人的奮鬥史,如同述說了過去二、三十年,溫州人充滿勤奮不懈的歲月,而且被拍成了電視劇,觀眾看了大多有勵志的感動;而溫州人看了不一定是勵志而已,而是普遍有一種共鳴,再加上一些光榮和深刻的回憶。一步一腳印,溫州人已經悄悄、自然地又邁出第二個改革開放卅年的步子,無可限量地走出去了。
-
專欄 Columns
焦慮隨想
表演是舞蹈世界裡最真實的實踐,我們不只是想它、說它、理解它,更要做它。沒有實際的操作,我的舞蹈世界就會有缺憾。所以自找的,焦慮就跟著創作與演出一波一波地來了又去、來了又去,就這樣也歷經了廿多個年頭。
-
專欄 Columns
約翰要走「駱駝漫步」
走路,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但有些特殊的走路姿勢,會成為一個人很明顯的個人特色。像布拉姆斯,他有屬於他獨特的走路姿勢,他會抬高下巴、豎直背脊,然後把雙手交叉在背後,挺出他的鮪魚肚,並且用這種姿勢走遍了維也納。
-
專欄 Columns
則
但規則的制定和執行真是蠻難的,尤其在狀似自由的劇場裡,常只見概念符號(如河流、監牢、時間),卻不見劇場各向度規則的建立(動作、表演、節奏、音樂、走位、視覺),通常在舞台上真的看到有河流、監牢、時間的象徵物,眼見為憑,誤以為訂了規則,而忘了規則是為了踢球,不是給觀眾看。
-
紐約
網路新平台 讓你為創意募款
藝術團體如果要為新製作或新計畫募款,現在多了個新管道:網路募款平台Kickstarter.com,讓人描寫自己有「創意目的」的點子,告訴大家為什麼需要錢來實現這個點子,然後給一段固定的時間(通常是一個月),讓出點子的人向網友募款。去年該平台給募款者的金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而電影是最大的受益類型。
-
倫敦
打造劇場空間實驗 《建築師們》新詮希臘神話
擅長在非劇場空間如窖、倉庫等不起眼,也讓人意想不到的地點打造表演舞台的Shunt劇團,在暌違四年後推出新作《建築師們》The Architects,選在隱身住宅區的工廠中演出,劇情取材源自希臘神話牛頭人身獸米諾陶的故事,演出過程模擬一趟豪華郵輪之旅,卻結束在黑暗的地獄中,見證米諾陶的死亡。
-
巴黎
首屆「亞當米劇場獎」誕生 年輕小團創意獲獎
由藝術家自己組織起來管理創作權的公司Adami創立近六十年,在業界具有相當的重要性,今年首度決定頒獎對某一個新進劇團提供經濟支援,還舉行了頒獎典禮送出獎金三萬五千歐元。獲獎的「沒脖子劇團」被視為目前法國最具想像力的劇團,以集體創作與即興表演為主,八年七個作品,豐富的創意贏得劇場與觀眾的口碑。
-
北京
華北大型劇院紛興建 營運難題待解決
國家大劇院的成功專業腳步與充滿話題吸睛的造型,也點燃了全中國另一波造院工程,特別是落後南方已久的華北各省,無不端出大、多、絕美的大劇院計畫。近幾年已啟用或將啟用的就有山西大劇院、天津大劇院、濟南文化中心、瀋陽文化藝術中心等,但劇院管理和內容供應都構成各劇院的挑戰。
-
上海
白先勇點頭 《永遠的尹雪豔》方言話劇將現身
文學家白先勇筆下的「尹雪豔」,在作者的堅持下一直未能在電影或劇場中具體形象化,但導演徐俊提出以上海話演出《永遠的尹雪豔》,卻能正中白先勇下懷,欣然同意改編搬演。該劇將於五月在上海首演,除有張叔平、金覆載等藝術家參與,目前已確定由胡歌擔任男主角,而「永遠的尹雪豔」仍在尋覓中。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歡喜賀歲 國光劇團呼喚「小丑報到」
歲末年冬,又是歡喜過節時!今年國光劇團特地推出「小丑報到」,將搬演近年少見的十三齣民間小戲,不僅當家老生唐文華、全能旦角魏海敏不計形象扮「丑」演出,更邀請相聲大師吳兆南、上海崑劇院名丑張銘榮、已退休的復字輩名丑劉復學助陣,以深厚的火候在歲末隆冬與觀眾分享溫厚的戲情人情。
-
藝號人物 People 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慕提 文化是對美、良善與正義的尊重
世界級知名指揮大師慕提,繼二○○四年帶領史卡拉愛樂管絃樂團首度訪台,暌違九年才再度造訪,這次更領軍從未來台的古典天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到來,相信更是樂迷的絕地震撼!趁著日前慕提到紐約接受紐約義大利文化協會表揚,本刊紐約特派專訪了這位義大利指揮家,請他一談對歌劇、樂團與亞洲巡演的想法。
-
藝號人物 People 傳統戲曲導演
李小平 自尋出路的遲到青春期
從科班學花臉的京劇明日之星到無法上台轉入幕後當「管事」,從完全浸潤京劇圈子到接觸現代劇場、回頭灌注戲曲新創生命,李小平的人生跌宕,更勝戲劇。他說話時,不平焦燥的神情,像是個青春反叛期的小男生,「前陣子我高一的兒子開始反叛期了,我才想到,我好像根本沒有青春反叛過。」李小平的青春期晚了點,他的戲既是創意,也是反叛,這一路從懷疑、抗拒到重生更是一個自我追尋的過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音樂
以色列的現在進行式
它從建國第一天就開始打仗,因為敵國環伺, 它的國土很小,只比台灣一半多一點,而且三分之二是沙漠 人口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一,但全民皆兵 這是歷史的包袱 戰爭頻仍,卻擁有不遜於矽谷的高科技園區 黃沙處處,卻栽出中東最繁茂的綠洲樹林 七十多國移民遷徙此地,有文盲、醫生也有音樂家 以色列,一個由動盪與傳奇造就的國 有人說,以色列人挖掘大腦勝過阿拉伯國家挖掘油井 科技、藝術、文化 正是它們令舉世驚嘆的豐碩開採成果 如今,以色列的樂與舞已在全球藝術版圖開疆闢土 舞台上「以色列的現在進行式」儼然啟動 這個常與台灣相提並論的國家 如何成就「藝文新強國」的奇蹟? 不妨讓我們先從紙上,一探究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開「以色列」的8個問號
從媒體報導的印象中,我們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認知,多是與鄰國衝突不斷、烽火連綿的戰地景象,但對這個在強敵環伺下悍立中東的國度,您的真正認識有多少?讓我們透過八個問號,為您勾勒出以色列的大致輪廓。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既遠且近,千年遊移的時空旅人
由眾多以色列舞團一起成就的以色列當代舞蹈風格,有著快速移動的腳步與張力十足的節奏感,經常被形容為精力四射、充滿旺盛生命力。如此具爆發力與戲劇性的肢體語彙之得以發展成型,固然有其歷史淵源,也必然反映出現今以色列的政治現實,在衝突窒礙難解、烽火連天的日常生活情境下,身體必須要能反應快速、敏捷強壯,以期安然度過每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剽悍舞力 燃燒世界舞壇
以色列的舞團活力旺盛,帶著豐沛創意,在國際舞壇占有搶眼的一席之地。這裡介紹的五個以色列知名舞團,其中有三個造訪過台灣,他們能量十足的舞步,已讓台灣觀眾驚豔不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色列編舞家暢銷全球的秘密
以色列由世界各地的猶太移民組成,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藝文菁英,讓以色列政府很早便意識到,除了科技和企業,藝術文化更是國家躍居國際舞台的主要推手。而在舞蹈這一塊,更是透過發掘栽培編舞人才、支持國內外巡演、藉由藝術節讓舞作曝光等做法,讓以色列編舞家的「舞力」傲視全球!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下的生命 不設限的自由
巴拉克.馬歇爾不但是編舞家,也是音樂家與歌手,還曾參與大提琴家馬友友的「絲路計畫」。雖非舞蹈科班出身,但在舞蹈家母親薰陶下,廿五歲才創作第一支作品的他,卻令世人驚豔不已。其作品《金雞》將為2013臺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支舞作點描出芸芸眾生的艱難處境,彩繪個人的渺小生命。趁此機會,本刊特地透過電子郵件專訪,請巴拉克.馬歇爾與讀者分享他的創作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