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wcase演出讓國內外策展人與經紀人看到國內團隊的表演。(表演藝術聯盟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

打造與生活零距離的藝術體驗

專訪計劃主持人溫慧玟

每年秋天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已邁入第四年,邀集兩百個表演藝術團隊舉行正式展演、藝術體驗、文化論壇、國際策展人交流與showcase等四百五十場活動,堪稱國內表演藝術最大市集。如何籌辦一場兼具專業與推廣性質的藝術節慶?怎樣誘導鮮少走進劇場的民眾親炙表演藝術魅力?且聽計畫主持人溫慧玟與執行團隊表演藝術聯盟娓娓道來……

每年秋天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已邁入第四年,邀集兩百個表演藝術團隊舉行正式展演、藝術體驗、文化論壇、國際策展人交流與showcase等四百五十場活動,堪稱國內表演藝術最大市集。如何籌辦一場兼具專業與推廣性質的藝術節慶?怎樣誘導鮮少走進劇場的民眾親炙表演藝術魅力?且聽計畫主持人溫慧玟與執行團隊表演藝術聯盟娓娓道來……

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

活動時間:10月10日(四)至11月03日(日)

活動地點: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活動網址:www.hlaf.xom.tw

人物小檔案—溫慧玟

  • 現任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曾任總管雲門舞集行正長達十八年。
  • 擔任第三、四屆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

 

Q:今年的「華山藝術生活節」活動非常多元且具創意,有很多有趣的「體驗表演藝術」活動,例如「可以NG劇場展」、「虛擬交易所」和工作坊,讓人目不暇給。這些活動怎麼規劃、發展出來?

A過去教育體制很少教我們自然地去欣賞藝術,所以我們把藝術當成有點距離的事,「華山藝術生活節」的出發點,就是希望做到藝術跟生活零距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發展這麼多周邊活動的原因。對我們而言,表演藝術不只是欣賞演出而已,它也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甚至顛覆你對五官的想像。因此,除了正式的演出,表演藝術可不可以跟民眾有更多不同的互動,就成為我們規劃活動的主題。

虛擬貨幣第一年就有了。第一年邀請設計師提出延伸性的紀念品,例如看節目單的燈,當時認為有趣的設計或許有量產的可能性,可是後來我們覺得這些文創商品也有其他人在做,就轉型、調整成「親近表演藝術的提案」,有點像表演藝術的販賣機。幾年下來,虛擬貨幣累積的交易數字蠻驚人的,第一年交易金額只有三百多萬,可是到去年已有一千萬了,成長三倍!這個虛擬交易最後也會回應到推廣表演藝術上:如果某個項目很多人購買、參與,或許可作為藝術團隊行銷推廣的參考。

其實表演藝術之所以迷人,就是它的生產和消費過程是同時發生的。所以預先排練得再好,不表示上台萬無一失。這次由林人中策劃「可以NG劇場展」,有數個表演藝術團隊參與,等於讓觀眾看見私房練功的過程。不同團隊的排練方式也不同,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意外的驚喜,所以說是可以NG的劇場。對觀眾來說,這也像你去餐廳吃一頓飯,還進入材料原產地,了解香菇是怎麼種出來,廚師如何處理它,最後才端上桌……

華山藝術生活節的目的,就是希望創造「表演藝術是舉手之勞」。表演藝術是唾手可得的,一點都不辛苦。太多人不去親近它,真的只是因為不習慣。這個習慣是可以養成的,且一點也不辛苦,比養成運動習慣還要容易。 

 

Q:除了提供一般民眾親近表演藝術外,華山藝術生活節也舉辦許多國內外策展人與表演團隊交流的Showcase和工作坊,這幾年是否有成功媒合節目演出的案例?國際策展人對於台灣的表演藝術又有什麼觀察和看法?

A剛開始做「華山藝術生活節」時,我們設定幾個突破點,其一是「台灣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這是非常現實,可是對於任何表演藝術團隊來說,台灣仍然是根本,一個表演藝術想要發揮感染力,它不可能只做純外銷,一定也要內銷,因此我們希望找到方法讓台灣的市場規模適度放大。

舉例來說,近年文化部施行「活化文化中心」計畫,我們就希望邀請文化中心的人來這裡接觸團隊,並對表演藝術生態有更多了解,所以文化中心是某種買家;其他也包括非營利組織的基金會、大專院校藝文活動中心、民間企業福委會等,這些都是國內可能的買家。我們就安排一個showcase,讓廿、卅個表演藝團隊演給大概一百多人看,包括國外藝術節和劇院的節目策展人。

大部分參與的國際策展人對台灣的表演藝術反應都很正向。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一件事:台灣只有兩千三百萬人,比上海和北京人口還少,但台灣有近十個具國際聲望的表演藝術團隊,能孕育出這樣的表演藝術能量其實是很驚人的,這也讓策展人印象深刻。華山藝術生活節推廣的主要是中小型團隊。這類團隊往往缺乏專職的國際演出行政人力,我們協助他們打開不同的接觸層面。但我也不認為所有團隊都要國際化,還是要看定位和藝術形式。

華山藝術生活節應該有幫一些中小型團隊累積國際發展的可能性,至少把線接上來,但現在並沒有一個專職機構追蹤後續。華山藝術生活節不是真正的交易平台,國外有這類表演藝術博覽會,但國內目前沒有。這四年來,我們創造一個可能的模式,至於未來有沒有其他發展空間,還需要後續長期的人力和經費投入。

 

Q:另一個華山藝術生活節的重頭戲,是正式演出的「焦點劇場」跟「創意小劇場」,它們分別有哪些表演內容?華山藝術生活節也為這兩類演出設計不同的補助機制?

A我們想做到「經典再現」,讓表演藝術容易親近,但不必降低藝術性,做到真正的「叫好又叫座」。第一年準備較倉促,票房只有90%,但去年就接近100%。今年才宣布賣票兩周,已有場次賣到一半了,因此算是養成了一批基礎觀眾。

焦點劇場的補助機制是較特別的方法。過去團隊申請補助,是根據你的計畫給一筆事前補助,焦點劇場是看票房,票房愈好,拿到的補助款愈多,所以團隊如果想挑戰自己的行銷與推廣能力,就可以把焦點劇場當一個測試。比如原舞者就締造了團隊單一場域觀眾人次最多的記紀錄,而屏風表演班在華山藝術生活節連演了卅場,票房百分百,他們創造的行銷方式是「四人同行,一人免費」,讓很多人第一次走進劇場,降低了表演藝術門檻,我覺得非常好。

至於創意小劇場,我要說,實驗不代表不叫座,這點是我們需要突破的,藝術家不能說我的作品前衛、實驗,所以沒有觀眾是合理的,我覺得這件事情不該畫上等號。另一方面,台灣的小劇場有點可惜,很多時候口碑根本還來不及發酵,戲就下檔了,而華山藝術生活節讓一些不錯的小劇場作品再現,相信也可以讓一些或許從未親近過小劇場的人打開不同的視野。 

在台灣很少有一個場域,你能在一個月內接觸到兩百個藝術團隊,尤其是活躍的中小型團隊。我相信對民眾和專業藝文工作者來說,這機會就像打開他們的視窗,不用花很多時間、跑很多地點,只要十月來華山,就可以親近各式各樣的表演藝術,大家藝同作伴,用藝術創作每天生活的腳本。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