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芭蕾舞到現代舞、從皇室贊助到市場經濟
說起俄羅斯舞蹈,世人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芭蕾。從帝俄時期的皇室贊助,到蘇聯時期的向外傳佈,到現在必須面對自由市場競爭,芭蕾舞團努力在藝術傳承與生存中步步求活。所以到了俄羅斯,除了還是可以看到經典的《天鵝湖》、《胡桃鉗》,還可以看到新編與西方編舞家的舞作,而脫去硬鞋的現代舞,也在俄羅斯有新的發展。
-
舞蹈
舞蹈新訊
融合芭蕾優雅與佛朗明哥的狂野 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訪台演出 一個迴轉,一個踏步,佛朗明哥舞蹈充滿著吉普賽驕傲的血液。荷西‧葛雷戈的最大成就,便是將安達魯西亞安的佛朗明哥,從Tablao小酒館裡的狂野熱情,帶到了百老匯的舞台,讓世人有機會欣賞到佛朗明哥的奔放以及音樂中的野性,沙啞低沉的嗓音,,時而激昂,時而內斂,直達靈魂深處。 來自佛朗明哥世家的荷西‧葛雷戈二世,父親於二○○○年十二月因心臟衰竭與世長辭,雖然從小即在耳濡目染與父親的嚴格訓練下學會佛朗明哥舞蹈,但他正式的舞蹈課程是在他十七歲進入西班牙國家芭蕾學校才開始。 畢業後加入卡蜜拉芭蕾舞團,並以首席舞者的身分隨團到歐洲、非洲與中東等國巡迴演出,他精湛的舞藝、傑出的表現很快便受到了各界的矚目與好評,讓他很快在芭蕾舞這個領域闖出了一片天。 但他血液流著拉丁民族與生俱來的澎派熱情,與對佛朗明哥舞蹈難以割捨的喜愛,因此他於一九八六年創建了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於歐洲、日本、蒙地卡羅等地表演,同時他也加入父親的舞團,在美國各地表演。 葛雷戈二世將古典芭蕾舞的線條美感融入了佛朗明哥舞,自此他狂野不羈的舞步多了些許的精緻優雅。一九九六年,舞團初次在洛杉磯公演,洛杉磯時報報導:「荷西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從父親的陰影中走出來,現在他是一個獨特的巨星,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和熱」。 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沒有華麗炫奇的舞台燈光與佈景,但是透過舞者的擺頭、聳肩與急速動感的跺步,強烈的節奏釋放著熱情與魅力,讓人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與節奏鼓掌吶喊。 喚醒自由奔放的舞蹈熱力 林志斌爵士舞展《爵醒》 文字 廖俊逞 和爵士樂不受拘束、即興多元的風格一樣,爵士舞也是一種在本質上,散發著自由和熱情的舞蹈形式,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地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爵士舞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抒發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表
-
舞蹈
不脫硬鞋,走出芭蕾新路
在欠缺長期專業培養與大型古典舞劇經驗的環境下,要移植西方芭蕾體系困難重重,因此,融合台灣文化特質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創作芭蕾,顯然才是國內芭蕾舞團積極發展的方向,創作者大都希望芭蕾不只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不僅止於古典芭蕾舞步的堆疊與排列組合,而是在不脫芭蕾舞鞋的堅持下,運用西方古典芭蕾的身體經驗,發展屬於台灣芭蕾的美學觀。
-
舞蹈
西方芭蕾轉化後的思考
張藝謀成功將電影手法轉化在舞台上,然而融合兩種不同文話的舞蹈仍需長時間的琢磨,方能在劇中創出獨具中國風味的芭蕾,很可惜在《大紅》只見到兩者生硬的併湊,而無法領受芭蕾和中國舞蹈身段所交織出來的細緻和獨特。
-
專欄 Columns
穿高跟鞋搞革命
以《交際場》來看鮑許的「舞蹈劇場」,或許就比較能夠具體呈現自六〇年代以後的現代舞,更重要的使命不只是開創出後現代舞蹈的革命美學,而是讓當代劇場的意義,演變成直接針對當代人在現代生活中的一次反思儀式。
-
回想與回響 Echo
危機=轉機 爲芭蕾創造環境
芭蕾演出經常是八〇年代藝術季的開鑼主要節目,但好景不常,隨著社會風氣、文化政策的改變、本土藝術受到重視,相對的芭蕾的演出減少了活動空間。筆者認爲如果能適切地將本土文化注入芭蕾創作中,演出和推廣並重,必可爲台灣芭蕾創出新的環境。
-
回想與回響 Echo
請救救台灣的芭蕾舞
芭蕾藝術細膩精緻,要求完美,必須在相當穩定的環境下,才能生根發展。十幾年前,台北的芭蕾表演曾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在現代舞的強勢推廣下,芭蕾的發展漸漸停滯。近來在私人芭蕾舞團的努力下,希望觀衆能多給予掌聲,讓台灣的芭蕾天空更亮麗多采。
-
舞蹈
雲門的舞/好一場華麗的夢 評林懷民一九九四的《紅樓夢》
當我們在《紅樓夢》裡見到太多古典芭蕾的影子;當華麗的服飾變成舞蹈的重點,而群舞淪爲美麗的活動佈景時,我們不禁要問:雲門將往何處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腳尖下的旋轉舞台
在澳洲,有兩個會跳的東西聞名於世:一個是袋鼠,另一個就是十月即將來台的澳洲芭蕾。 較之歐洲其他歷史悠久的芭蕾舞團,一九六二年創團的澳芭算是後生晚輩;就因爲如此,它可以更開放,更毫無拘束地接受各種流派的洗禮,展現旺盛的朝氣。 我們將帶領讀者踮起脚尖一起進入芭蕾的世界,從澳洲芭蕾論及芭蕾的各個流派,到現代芭蕾的興革史介紹,以至最後縱觀從古典芭蕾到當代舞蹈的舞台景觀。
-
回想與回響 Echo
速食文化餐的省思
俄羅斯十大芭蕾明星,給歲末的台灣帶來了一陣舞蹈的旋風!從民生報連續一週的藝文頭條新聞中可知道:這些明星舞者好不容易由蘇聯各地的各舞團飛奔在一起;如何落淚地克服各種排練上的困難;又如何受到各地觀眾熱情的擁抱。事實上,以這群星級舞者的藝術造詣與名望,這種英雄式的崇拜是他們受之無愧的。只是,掌聲過後,到底我們的觀眾與舞蹈工作者得到了什麼影響和啓示? Alexander Demido (《俄羅斯芭蕾之今昔》的作者)曾說:俄羅斯芭蕾最迷人之處,是它絕對的擁有斯拉夫民族直爽、豪邁與奔馳的風格。尤其舞劇中的群舞,是一種完滿與整體的詮釋,透過細緻的動作結構,簡單文雅的姿勢線條,加上繁複多變的隊形,充份展現出俄國編舞家的精神與智慧。雖然Alexander強調芭蕾舞劇是一種整體的藝術,但在龐大經費與票房的考量下,將星級的舞者聚攏一堂,是私人經紀公司較有把握的作法,不過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譬如部份觀眾以捧明星、參加熱門音樂會的心態去觀賞演出──在演出當中隨興的鼓掌;在双人舞的中段就上台獻花;在謝幕時就衝上台要求簽名;在舞者轉三圈fouette時就喝采叫好(難爲了那位舞者必須把剩下的二十九圈作完),這些在在都暴露出觀眾的劇場禮貌與舞蹈常識有待提昇,也反映出速食文化的不健康。 對於本土的舞者與舞蹈學生而言,這類的演出常常是可望而不及的,高價位的票價(八百到五千)讓他們難以應付,好不容易擠進後座的高位,心想着如果能有機會與台上的巨星們討敎,那眞是太美好了!但這往往只淪於一種遐想。 仗着強勁的經濟能力,我們能看到世界一流的演藝團體穿梭於台北大小劇場之間,然而更進一步的冥思是:我們從這些演出中學到了什麼?體驗到什麼? 文字|姚明麗 國立藝專舞蹈科講師
-
即將上場 Preview
馬賽芭蕾舞的編舞者羅蘭比堤
比堤和貝亞在美國式和俄羅斯式的敎學之外,爲歐洲現代舞蹈找出了第三條道路。
-
近期演出
俄國十大芭蕾舞星盛會
十位俄羅斯的芭蕾明星於十一月訪台,巡廻演出九場,分別來自波修瓦、基洛夫、頓次內克三大舞團,都是前蘇聯培養出來的頂尖舞者。堪稱歷來訪台的芭蕾明星群中,陣容最整齊、光芒最耀眼的。其中以去年曾在台造成轟動的妮娜.安娜妮亞舒薇莉最爲衆所矚目。妮娜出身花式溜冰冠軍,現年二十九歲,屢獲國際大賽金牌,並擅長爲自己的演出設計舞衣造型。 演出內容爲十支以展技爲主的舞作片段,包括妮娜和波修瓦首席男舞星安德里斯.烈巴搭檔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帕芙洛娃編作的〈夜〉及羅蘭.比堤編作的〈巴黎聖母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