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譚佳彥
-
戲劇 獨居長輩與慢天使的非日誌式記錄
《清潔日誌No.__》打開社會的隱蔽角落
邁入第7屆的貓裏表演藝術節,從最初的活化苗栗縣中正堂的展演空間,發展到以主題式的方式,建構出苗栗在地特色的藝術節。本次的策展單位EX-亞洲劇團,以「技藝流轉記憶,慶典綻放光彩」作為本年度的展演主題,節目類型包含戲劇、舞蹈、音樂、跨領域等,透過不同的技藝展演呈現苗栗的特殊性,並且保存生活常態的情境與記憶。而技藝與記憶的重要性,藝術總監江譚佳彥認為:「如果沒有技藝/記憶,人就不會存在」,因此以這樣的方式,構想貓裏表演藝術節的主題。 不只是策展單位,EX-亞洲劇團同時也是演出單位之一,本次推出的《清潔日誌No.__》有別於觀眾熟知劇團的亞洲文化詮釋,而是以「慢天使」為獨居長輩清理住家的互動中,看見彼此的生活樣態,讓存在於社會、卻容易被忽視的族群的故事能夠引起更多關注。
-
戲劇 從自我探索開始
EX-亞洲劇團《荒野之狼》 在魔幻裡叩問時代
《荒野之狼》是EX-亞洲劇團第2次改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的小說。這部出版於1927年的《荒野之狼》(Der Steppenwolf),充滿赫塞內心世界的探索,深掘被壓抑的慾望,可以說是他年近50歲時的自我剖析。EX-亞洲劇團自改編《徬徨少年時》(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的《來自德米安的你》(2018)後,似乎正透過赫塞的創作,緩緩走向自我生命探索的下一階段。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江譚佳彥的印度咖哩雞
來自印度的劇場導演江譚佳彥,十年前與妻子林浿安結婚後即落腳台灣,並以苗栗為根據地展開劇場創作,融合亞洲多元文化的表演創意令台灣觀眾驚豔。長達十年的深耕,他恆常煮著拿手家常菜咖哩雞宴請過許多不同客人,這道菜見證的,不僅是與家鄉文化的連結,更是可以因地制宜調整風味的文化融合菜色,對他而言,咖哩雞好比藝術創作,要懂得去調口味。創作是要做給大眾看,料理也要做大眾可以接受的口味,「如果東西做得再好吃但沒人要吃,那也沒有意義。」
-
焦點專題 Focus 回返苗栗
EX-亞洲劇團 用口碑「專注」扎根
林浿安與江譚佳彥這對台印夫妻,有個共同的理想:回到家鄉創立劇團,在評估台印兩地狀況後,他倆攜手回到林浿安的故鄉苗栗,打造了EX-亞洲劇團。寧靜山城與大都會不同的文化環境,讓劇團在經營上須有不同於城市劇團的策略,除了靠在城市演出建立口碑以在故鄉存活,他們也針對當地特色推出「亞洲假日劇場」,讓當地居民在假日能夠將進劇場觀劇當作新的休閒;今年,假日劇場將擴大為一個月的「2016亞洲假日劇場」,邀來更多演出與苗栗鄉親共享。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鳥語男孩》 古蹟裡搬演的印度傳說
台南藝術節的「城市舞台」系列,持續開發台南在地的非傳統表演空間。為今年藝術節揭開序幕的「那個劇團」, 選擇以百年歷史的古蹟「公會堂」為舞台,呈現改編自古老印度傳說的《鳥語男孩》。藝術總監楊美英表示,演出將以空間既有美感為基礎,加上簡潔的構造物建立舞台的不同區位,搭配若干自然現成物,構成戲中的場面變化與戲劇情境。 《鳥語男孩》邀請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擔任導演,劇情起點的景象為一幅大自然的和諧之歌,有一個原本可以和鳥類溝通的小男孩,面臨身邊親友們的誤解、壓迫與戕害,終於身心潰散,失去了寶貴的天賦能力,情節純真如詩,卻又深沉殘酷。向來擅長肢體敘事的江譚佳彥,將結合吟唱、舞蹈、肢體、詩化語言等元素,透過旁白敘事、角色扮演等手法,表演者的動作表情眼神指涉,轉化、改變表演空間的設定,豐富並活潑既存表演空間條件的意涵,文本、形式與特定場域,彼此對話,相互呼應。
-
戲劇 EX-亞洲劇團 重詮易卜生晚年之作
《百年復甦》 意象手法「寫實」人心
擅以風格化的亞洲身體與意象美學,處理跨文化議題的EX-亞洲劇團,將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最後一部作品《百年復甦》搬上台灣舞台,這也是該團第一次搬演西方文本。導演江譚佳彥以意象化的調度手法,打破一般對「寫實」的刻板想像。
-
焦點專題 Focus 取材印度古老「射日」神話
《沒日沒夜》 一則隱喻的政治寓/預言
《沒日沒夜》來自印度東北Manipur省撰寫文學,以詩和散文的方式寫成的古典文學劇本。故事中兩個太陽兄弟輪流執政,人民卻在其中受苦,暗喻人民被兩個強大力量左右拉扯著。詩意中的人物階級關係,利用風格化的演員身體將角色的情緒外顯和誇大,同時代表著傳說中的太陽及現實中的君王,在「預言」與「寓言」的層層鋪陳互相隱喻下,開展出一豐富的文本層次。
-
藝妙人物事
藝術新住民Jayanta 在創作中尋根
來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懷多元劇場身手的Jayanta,為愛來到台灣,與台灣妻子、也是劇場工作者的林浿安共組了「EX-亞洲劇團」,從初來乍到時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來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濕波變身記》、《老虎和士兵》、《島》等製作,豐富的肢體與語言令人驚艷,藝術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灣穩下了創作的腳步。五月他將與劇場演員魏雋展合作《假戲真作》,讓劇場再度跨越語言與種族的隔閡。
-
演出評論 Review
膚色是粉妝生活的美,或生命的錘鍊?
舞台視覺美學堪稱相當成功,曾文通、Mohamed Fita Helmi與服裝設計賴宣吾的合作,實踐了這齣政治劇的美學昇華;演員的身體質地也幾乎呈現了生活錘鍊的痕跡和苦難,同時,由內而外的表演方式,讓我對演員的表現都為之驚艷。然而,所有美極並近乎儀式性的呈現,無法說服我對劇作背後那段現實歷史的認同和理解。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魏雋展 獨角戲中探索表演與生命
魏雋展這名七年級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劇場演員,奠基於和紙風車劇團、小丑默劇團、同黨劇團,導演林奕華、符宏征、馬照琪都合作過的豐富表演經歷,也與理念相同的夥伴們共組「三缺一劇團」。近年他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如《巷子裡的女人》、《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的《罰》等,都是自生活出發,深入挖掘、轉化個人經驗的獨角戲,透過他編、導、演兼善的過人才華與個人魅力,進一步擴展成為對社會的觀察與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