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EX-亞洲劇團聯合身聲劇場、阮劇團 歷時三年上演《神鬼人間道》

文字|張震洲
攝影|陳少維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2/16
《神鬼人間道》 (陳少維 攝)

獲得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支持的「神鬼人間道──台灣劇場未來式」計畫,由EX-亞洲劇團發起,集結身聲劇場、阮劇團,將在12月於台北水源劇場推出醞釀三年的製作《神鬼人間道》。

EX-亞洲X身聲X阮《神鬼人間道》

2024/12/28  19:30

2024/12/29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EX-亞洲劇團、身聲劇場、阮劇團這三個分別代表北中南具特色的小劇場團體,以兼具台灣「草根」與「跨文化」特性的風格,匯聚藝術量能,帶來對命運、愛與幸福的提問。《神鬼人間道》日前已在臺南藝術節階段呈現,三位導演與13位演員在劇場裡展現豐沛的小劇場動能,獲得觀眾一致推崇。

計畫主持人、演出製作人林浿安說:「這一切瘋狂的想法,都是起源於當初的一個承諾。」抱著「我們不能失去小劇場的根,而是要強化它」的信念,三團各自精選若干團員,同時接受三種不同的演員訓練功法:EX-亞洲劇團強調身體語彙當代展現的本質劇場;擅長融合表演者的肢體聲音及樂器運用的身聲劇場;著眼文本、翻轉民俗文化揉合於現代戲劇的阮劇團。參與計畫的13位演員歷經三年淬煉,不只增長表演功力,也在他們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對話與體驗。

多年前,EX-亞洲劇團與身聲劇場創辦人吳忠良在一次機緣下,對於劇場人如何用創作面對社會與時代的浪潮有了共同的好奇,期待合作探討小劇場表演美學的對話與拓展。不幸地,吳忠良卻在2021年意外離世,這對身聲劇場的團員造成極大傷痛,卻也讓他們產生更深的凝聚力。「成為演員」、「追求幸福」的生命思辨,成為《神鬼人間道》演員作品發展中貫穿不同文本的主軸。

三團導演的合作,體現了不同文化跨度的融合與影響。以苗栗為基地的EX-亞洲劇團導演江譚佳彥,從本質劇場出發探索亞洲劇場風格美學多年。位居淡水的身聲劇場、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張偉來,擅長融合樂舞與戲劇的表演風格。地處嘉義的阮劇團導演汪兆謙,深耕本土台語文的戲劇發展。再加上戲劇顧問耿一偉挑選的經典文本:日本作家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及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即成為《神鬼人間道》從身體出發,試圖透過不同文化的文本,找到身體跟文本的對話關係。

文本在編劇朱曼寧的巧妙解構下,13位演員從生命經驗出發,出入於角色與自我之間,提出對戲劇、對人生叩問。誠如總導演江譚佳彥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發揮重要作用,而這正是我們在劇中試圖傳達的內容。」

《神鬼人間道》讓演員們盡情發揮演、歌、舞各種表現方式。由演員組成的歌隊化為火車,載著喬凡尼(莊惠勻飾)奔向銀河,他們也提著特製的燈籠尋找溺水的卡帕內拉(李冠億飾)。為人類取火的普羅米修斯(陳寬田飾)在拆掉外殼的鋼琴鐵弦的敲擊聲催促下,帶領眾人對抗自私天神。他的妻子伊奧(劉佩芬飾)則透過舞蹈訴說她的悲憫與哀淒……

江譚佳彥特別提到,《神鬼人間道》三年的合作對每一位創作夥伴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學習歷程。在協調並融合不同的想法、概念、方法和戲劇美學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無疑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但也正是這樣的過程成為了這個計畫最有趣、最值得的部分。

「在這次創作中,我選擇希臘經典《普羅米修斯》進行改編和演繹。對我來說,普羅米修斯不僅僅是一個神話中的人物,更是一個象徵人類自由與民主理想的深刻符號。他的反叛象徵著權威與人民意志之間的對抗,隱喻一種抗爭的行動,也映射了爭取民主自由的鬥爭中,權力往往被專制者掌握,犧牲的則是人民的權益。」江譚佳彥希望強調出這個神話與當前爭取自由和捍衛人類尊嚴的奮戰,有著深刻共鳴。在這個全球充滿緊張局勢的時代,有意義的戲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得重要。戲劇的力量在於它能夠引發對話、影響公眾認知,這也使得戲劇在今日成為一種獨特而強大的藝術形式。「我相信所有參與這個計劃的創作者希望並竭力保持這樣的創作初衷。誠心希望這次的演出能引發出不同的對話。」

戲劇顧問耿一偉,針對這次的以小劇場為主題的三年計畫回饋他的看法。「這三年的旅程中,演員彼此間互相學習,試圖成為全能演員,讓他們可以在寫實、實驗與程式等不同風格中自由穿梭及培養面對經典文本的能力。整個演出的故事並非劇作家先寫好劇本後讓演員詮釋,而是劇作家與演員、導演一同密集互動後,慢慢長出來的。」

「這牽涉到集體工作的能力,包括三個導演要學習如何彼此協調,即使美學風格是如此不同,而小劇場之所以小,在於他們不是階層式的管理,而是一個緊密的集體,每個人都對整個演出有著多樣的貢獻,分工是模糊的,甚至導演也可以演戲。」耿一偉表示,最後一個關鍵是政治性的批判。《神鬼人間道》並沒有單純只停留在一種純美學的探索,而是敏感到小劇場的抗議性格,並在劇中呈現,甚至處理到這些演員作為劇場工作者的當下存在狀態。《神鬼人間道》不是給出結論,而是進行提問,如同整個演出所呈現的,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計畫主持人林浿安走到三年計畫的尾聲,尤其感觸良多。她說:「劇場,作為一種與現實緊密對話的藝術形式,總是蘊含著未竟的可能性。回首這個三年期計畫的初心,『未竟之業』這四個字常常縈繞在我心頭。這並非只是指某種尚未完成或未能結束的狀態,而是更深層地探討未來可能性的無限追尋,正視當下所面臨的各種限制與挑戰。『神鬼計畫』試圖將劇場作為一個行動的場域,充滿著對共製模式、美學創新及歷史辯證的持續探索。計畫裡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討論,乃至我們突破與重新定義劇場界限的每個嘗試,都體現了這一理念。」

兩廳院-微笑聖誕季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