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身劇場好功夫的Jayanta,為了所愛來到台灣,繼續為創作努力。(許斌 攝)
藝妙人物事

藝術新住民Jayanta 在創作中尋根

來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懷多元劇場身手的Jayanta,為愛來到台灣,與台灣妻子、也是劇場工作者的林浿安共組了「EX-亞洲劇團」,從初來乍到時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來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濕波變身記》、《老虎和士兵》、《島》等製作,豐富的肢體與語言令人驚艷,藝術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灣穩下了創作的腳步。五月他將與劇場演員魏雋展合作《假戲真作》,讓劇場再度跨越語言與種族的隔閡。

來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懷多元劇場身手的Jayanta,為愛來到台灣,與台灣妻子、也是劇場工作者的林浿安共組了「EX-亞洲劇團」,從初來乍到時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來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濕波變身記》、《老虎和士兵》、《島》等製作,豐富的肢體與語言令人驚艷,藝術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灣穩下了創作的腳步。五月他將與劇場演員魏雋展合作《假戲真作》,讓劇場再度跨越語言與種族的隔閡。

EX-亞洲劇團《假戲真作》

5/7~8  2000

5/89  1430

竹圍工作室 十二柱空間

INFO  037-277960

遠在印度東北部,有一個曼尼普省(Manipur),百分之九十是山區,湖泊和河川遍布,風景優美,氣候怡人。由於歷史的因素,當地的住民被視為外來種族,長期與印度政府關係緊張,有許多地下組織致力於將該省脫離印度的統治,成為獨立的國家,導致局勢動盪不安。儘管擁有好山好水,印度政府卻無心拓墾投資,工商業並不發達,至今仍是一個貧窮的省份。或許因為尚未開發,曼尼普省得以保存豐富的藝術資產,他們住在文化裡,傳統節慶的戲劇舞蹈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耳濡目染下,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表演好手──這裡,正是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江譚佳彥)的家鄉。

為愛定居台灣  堅持劇場創作

Jayanta畢業於曼尼普大學的歷史系,隨後赴印度首都新德里進入國立戲劇學院,主修表演,拿到戲劇碩士文憑。畢業後受聘為國家劇團的專職演員。九年前,Jayanta離鄉背井,前往新加坡實踐表演學校進修「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與台灣劇場工作者林浿安相遇相戀,四年前兩人結婚,Jayanta「嫁」到台灣,落腳林浿安的故鄉苗栗。在此之前,Jayanta在印度當地已有個運作七年、國家級的扶植劇團。選擇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重新出發,他說:「因為考慮浿安的環境適應能力沒有我好,若留在印度生活,語言不通加上生活型態不同,很難融入當地文化,於是我便決定和浿安一起定居台灣,但婚前我們有個不成文的協議,如果來台灣不能繼續做劇場,我就回印度。」

「剛到台灣的時候,不了解這裡的劇場生態,每天面對的又是不熟悉的人事物,讓我有種看不到未來的感覺。」Jayanta坦言,一開始的確為創作生涯而焦慮,雖然不乏演出的邀約,但一方面欠缺製作經費,另一方面更擔心作品風格是否能被台灣的觀眾接受,因而數度萌生回家的念頭,還好有曾經合作的金枝演社夥伴的支持:「在這裡,二哥(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就像家人般照顧我,他曾跟我說,如果找不到地方住,排練場有地方可以窩;我和浿安的婚禮,他也以家長的身分出席,替我們證婚,讓我感受到台灣人暖暖的人情味。」

落腳純樸苗栗  跨國劇場令人驚艷

台灣大多數的劇場及觀眾人口都集中在台北,但在林浿安眼中,與大自然和人和諧共處的默契是Jayanta與生俱來的特質,苗栗遠離都會喧囂的純樸色彩與原始的傳統風貌,提供Jayanta專注創作的空間,是他們選擇在當地創團的主因。林浿安說,每回排練,演員從台北南下,老家成了臨時住所,身為製作人的她還替大家張羅三餐,「很多演員來苗栗,都覺得是來充電和散心,因為大家一起吃飯、排戲,一起討論、分享,所有的生活都浸潤在一起,就像吃東西要消化完之後,創作的部分才進得去。」

從中國京劇、日本能劇、印度Bharatanatyam及印尼傳統宮廷舞劇WayangWong等亞洲的古典戲劇,到西方的寫實主義表演,後現代的前衛肢體劇場,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深厚訓練背景,Jayanta擅長從不同的文化根源汲取養分,挖掘靈感,轉化為屬於當代的劇場語彙。因此,EX-亞洲劇團的作品從創團開始,即展現自成一格的跨文化風景,例如取材印度經典寓言的《阿濕波變身記》,Jayanta以當代觀點重新詮釋民間傳說,全劇運用印度古典戲劇的劇場美學,以空的空間創造出想像的華麗神話世界,敘事手法環環相扣,演員不時出入於戲裡戲外、插科打諢,有如說書的趣味,情節匪夷所思卻合情入理,讓國內劇場觀眾頗為驚艷。

「劇場應該是跨越語言與種族隔閡的溝通平台。」Jayanta說,在印度,光官方語言就有三十幾種,為了作品可以巡迴各地演出,往往得讓語言不成為看戲的障礙。二○○八年,在Jayanta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角戲《老虎和士兵》中,除了一人分飾多角的挑戰外,更大膽嘗試用印度母語演出,不打中文字幕。觀眾透過身體的動作姿態,語言腔調的抑揚頓挫,情緒的喜怒哀樂,理解演員試圖傳達的故事。他形容,那是觀眾和演員靈魂深處最直接的連結,超越了語言、文化和族群,直接觸及最真實的情感,彼此交流的共鳴。「雖然台灣觀眾對於不同形式和風格的劇場包容性很強,但他們還是習慣接收聽得懂的語言,或者過度仰賴字幕,這正是我想突破的關卡。」

創作條件所迫  導演判斷需更精準有效

提及台灣的創作環境,Jayanta表示,有別於印度動輒二、三十名演員的演出陣仗,以及長達三個月以上的工作時程,「台灣因為製作經費的考量,我只能用少量的演員,排練的時間也被壓縮,一齣戲平均只能花四十五天。過去我可以和演員一起嘗試各種可能,現在時間變少了,使得我在導演工作的判斷上必須更為快速和精準,更有效率。」相較印度演員大多具備傳統表演的基礎,他在台灣演員身上強烈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斷裂,對於自己的文化普遍認知不足。「台灣演員的能力區隔較為明顯,能演戲的未必肢體好,會跳舞的未必能唱歌,但只要不自我設限,可塑性都很高。」

我沒有問Jayanta,現在還有想回家的念頭嗎?因為我相信,從初抵台灣的不安到如今的步伐堅定,四年多來,這位來自印度,扎根台灣的藝術新住民,早已從創作中找回文化的根源,在劇場中發現家的所在。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開放、多元與包容  台灣成為藝術新移民的好所在

移民城市的性格是開放、多樣、包容,因為多元文化的匯聚及資源的整合,使得移民城市的文化競爭力及活躍度都拔得頭籌。以台灣而言,由於外籍聯姻的普遍,再加上兩岸日益頻繁的文化交流,近年出現了新一波的移民現象,而這一波移民潮,正在改變新的人口結構和文化風貌,也將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藝術家,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不可限量的結合潛能,跨文化的混種,將是未來台灣藝術發展上的一波潮流與競爭優勢。

台灣的劇場版圖,有一股不容忽視的馬華新勢力,正悄悄成形。包括動見体劇團的符宏征、優劇場的黃誌群、身聲演繹劇場的吳忠良與張偉來,和自由編導林耀華,都是出身馬來西亞的創作者,先後選擇台灣作為他們創作發聲的據點。對於馬華勢力在台灣劇場界產生的蓬勃狀況,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相對於馬來西亞是文化沙漠,台灣的劇場相對豐富多元,空間很大,「在華人世界裡,台灣的多元性是最吸引人的一大特色。」

張藝生和梁菲倚──兩位個香港演藝學院前後期的畢業生,來台灣落腳十年,憑藉著一股對藝術理念的追求與文化認同的探尋,先是加入優劇場,接受優人嚴謹的訓練、沉斂的修行;五年前他們以台灣為基地,成立了「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在這裡,他們感受到藝術創作的自由。

香港的城市空間小、沒有深化的藝術,馬來西亞的資源相對貧乏,相較之下,台灣的空間、包容力與藝術深化程度都比較強。除了台灣劇場界長年的努力與累積的果實,更值得觀察的是,一個成熟的城市文化風格的形成,這都是吸引這些藝術新移民投入國內劇場創作行列的主要原因。(廖俊逞)

Jayanta帶路  踏入美學生活

休憩好地方

高美溼地

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側,面積約三百公頃的高美濕地,是全國潮差最大的海灘,秋冬之際會有大批的候鳥在此棲息。一片遼闊似無邊際的溼地、湛藍海光與天色相連,在夕陽餘暉映照下,黃金般光影灑下整排電力風車,呈現夢幻般的靜謐美感,是Jayanta在創作之餘,回歸大自然,放鬆身心靈的推薦景點。

◎ 有味妙景點

項鍊工作室

「項鍊」是花蓮縣豐濱鄉著名景點石梯坪旁的小小海灣土地,地圖上找不到它,公路指標上也不見它。這片小海灣,由黑色礁石和綠色草皮包圍,就像是人工特意打造的天然游泳池;海灣的腹地不大,卻打理得非常有味道,有如波浪曲線的建築物,乍看真有幾分西班牙建築師高迪的建築趣味,也帶有地中海元素。Jayanta夢想有一天,能夠在以這個地景,創作一齣環境劇場的表演。

◎ 感動家鄉味

瑪薩拉印度餐廳

位於台南市太妃街的瑪薩拉印度餐廳,餐廳的主廚是印度人,烹調用的所有香料都是來自印度,充滿印度風味的裝潢,一進門,就有印度香料撲鼻而來,從視覺、嗅覺到味覺,都讓你感受濃濃的異國情調。如果要吃道地的印度料理,一解思鄉之情,這家餐廳是Jayanta的首選。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