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雄
-
舞蹈
期待更多的自由與創意
對創作者而言,舊舞新編的困難度遠甚於新製作,尤其是頂著經典名作的大光環,編舞者與觀舞者都要加倍用力,才能掙脫原版作品的陰影,張曉雄如果有勇氣顛覆《胡桃鉗》,應該拋棄芭蕾的啞技和硬鞋,才能使《夢》劇的肢體語彙更自由更有創意,除去借屍還魂的陰影;觀舞者若能不以芭蕾舞的傳統技法和戲劇形式為標準,來欣賞《夢》劇,應能獲得更多滿足
-
舞蹈
芭蕾「本土化」,期待蛻變成長
《夢幻蝴蝶谷──胡桃鉗MIT》源自北藝大校長邱坤良「本土自製芭蕾舞劇」的想法,編舞張曉雄說,雖然製作群大可就《胡桃鉗》原本照搬,不過既要思考本土化的意義,抓牢MIT精神,他選擇保留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而改從舞劇文本下手,試著找出《胡桃鉗》當中,不分古今中外、普世皆然的部分。於是「家」的內在精神與「蝴蝶」蛻變的意象,便自然地出現了。
-
舞蹈
不脫硬鞋,走出芭蕾新路
在欠缺長期專業培養與大型古典舞劇經驗的環境下,要移植西方芭蕾體系困難重重,因此,融合台灣文化特質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創作芭蕾,顯然才是國內芭蕾舞團積極發展的方向,創作者大都希望芭蕾不只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不僅止於古典芭蕾舞步的堆疊與排列組合,而是在不脫芭蕾舞鞋的堅持下,運用西方古典芭蕾的身體經驗,發展屬於台灣芭蕾的美學觀。
-
舞蹈
蘆葦的面貌
《蘆葦地帶》在技巧和感染力上是成功的,戲劇性的掌握、舞者的人生閱歷、舞蹈技巧,創作者的編舞,乃至於整體舞台技術,均有水準以上的演出,但是,總期待一些別的什麼。下半場的《囍宴之後》,雖曰是在英籍編舞家Charlotte Vincent來台後與舞者排練四週的即興成果,但對於「人生大喜之事」背後拆解、呈現的「黑色幽默」態度,也巧妙地呼應了上半場不「『重』處理」生命課題的選擇。
-
舞蹈
光影細繪多樣人生
燈光設計是全舞的大功臣,燈光的多重表情,反射出舞台事物的多樣感情,更給予觀賞者不一樣的心情。燈光設計王世信這次在《蘆葦地帶》裡用燈光展現大自然光感,從日暮西山、日正當中到日出前的晨曦,把舞台上的蘆葦照活了。燈光隨著舞蹈情緒所設計的色調,除了成功地結合自然光景與舞台燈光的美學外,也為整場舞蹈的劇場張力增色不少。
-
表演視界
舞蹈家張曉雄在舞作BEVY排練現場
-
即將上場
關渡藝術節: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展演
千禧歲末,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師生將以舞作展現對新世紀的祝福與期待,以「2000歲末展演」為題,共推出古名伸的《聲聲慢》、孔和平的《白夜男子》、張曉雄的《狂想曲》、羅曼菲的《巡》、以及香港演藝學院芭蕾負責人Graeme Collin所編創的現代芭蕾Flame等作品。
-
回想與回響 Echo
沉默的愛念
對張曉雄而言,諸神雕像只是「創造者思想寄託的具象化」,有趣的是,誰是「創造者」?而其「思想」與「追求」又是什麼?在遺忘的過程中,這些問題沒人記得回答。
-
舞蹈
繁簡相呈
從實驗劇場走上國家劇院,從熱鬧的歌舞劇跳到純肢體的舞蹈小品,唯一不變的是這群資深劇場工作者對跨界實驗的自我挑戰。《白》與《蝕》皆將重點歸還舞蹈。《蝕》雖爲《白》的兩倍長,但後者卻獲得不少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