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戰馬

相關文章 11 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2001年,楊.馬泰爾(Yann Martel)在他的國際暢銷小說《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裡提問:如果1個10幾歲的男孩和1隻兩百多公斤的老虎,被困在救生艇上227天,會發生什麼事?2019年,1齣改編馬泰爾小說的劇場作品則試圖回答另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如何把這樣的故事搬上舞台?

    文字|林大貂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22
  • 湯姆.莫里斯將離開任職10年的布里斯托老維克劇院。
    布里斯托

    《戰馬》導演宣布今年底卸任老維克劇院藝術總監

    英格蘭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的老維克(Bristoal Old Vic)劇院,將在秋天與其藝術總監說再見。2009年,原於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擔任聯合導演的湯姆.莫里斯 (Tom Morris )搬到布里斯托,接下老維克劇院藝術總監一職,一待就是12年。

    文字|林大貂
    第345期 / 2022年03月號
  • 李敖同名小說、田沁鑫執導的《北京法源寺》,作為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開幕大戲,連演十場,一票難求。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戰馬、法源寺、Haya與天橋 北京舞台活力四射

    去年下半年,北京的表演舞台上呈現了四射的活力,有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英國國家話劇院合作製作的《戰馬》中文版首演、李敖同名小說改編的舞台劇《北京法源寺》演出、北京的蒙古樂團Haya的年度演唱會,還有天橋藝術中心的開幕雖然普遍感覺經濟情況不佳,但二○一五年北京演出活動仍然頻繁,往正面積極的方向發展。

    文字|王泊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法國皇優劇團在南特市的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小不是問題 看「偶」的七十二變!

    若真的要討論《戰馬》對當代偶戲的影響,應該說,人們更願意去承認,原本以為只能服務兒童劇場的偶戲,它也可以演出嚴肅題材與娛樂成人觀眾。而為了登上大型舞台,或在街頭製造奇觀效果,大型偶的發展當然是可能的產業方向;但偶戲奇觀的重點不在「大」,精巧細緻的操控,賦予死物生命,皆可成為奇觀。所以,戲偶不論大小,百花齊放的創意,讓更多人喜歡看,都將帶來偶戲的「戰馬時代」!

    文字|耿一偉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 舞台上,有三位操偶師來「扮演」戰馬喬伊,兩位藏身馬腹,一位操控馬頭。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打造「一匹馬」 到奔向全世界

    搬上舞台的戲劇作品,多半從完成劇本開始,《戰馬》的創作過程則是從創造台上的戲偶開始,導演湯姆.莫里斯與翻筋斗偶劇團透過許多嘗試,打造出關節靈活、可以載人的馬偶,並透過多次工作坊的訓練,讓操偶師與演員掌握操偶及與偶對戲的技巧與默契,為偶灌入生命,也讓台下觀眾完全入戲。

    文字|魏君穎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 翻筋斗偶劇團創辦人艾居恩.寇勒(右)與巴索.瓊斯(左)。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非洲一隅到世界舞台 卅年耕耘一「戰」成名

    因為《戰馬》中活靈活現的戲偶而備受矚目的南非翻筋斗偶劇團,創立迄今超過卅年,除了有過人的戲偶製作與操偶技巧,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團對政治議題的關注投入,這次訪台演出的《烏布王》就是箇中代表作。近來當紅的他們廣受邀約,所以舊作重製紛紛上場,連帶也帶動了世人對非洲表演藝術的關注。

    文字|謝東寧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 《輕輕公主》
    特別企畫 Feature

    瑪莉安.艾略特 在文本傳統中另闢蹊徑

    出身戲劇世家的導演瑪莉安.艾略特,近幾年以《戰馬》、《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等作品奪下美國東尼獎、英國奧立佛等大獎,也讓她的才華備受矚目。自言「熱愛文本且無法將它拋棄」的艾略特在挑選文本和題材上從未設限,無論是改編文本、融合肢體劇場及偶戲的挑戰,都使得艾略特在經營文本之外,也逐漸建立起她的劇場美學標記。

    文字|許哲彬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 主角馬兒「喬伊」原本生活於鄉間,被瘦弱的小主人亞伯特細心照料。
    倫敦

    英倫出品《戰馬》奔騰 跨海勇奪東尼獎

    由英國國家劇院製作的舞台劇《戰馬》,跨到大西洋彼岸,一舉奪得本年度東尼獎最佳舞台劇獎,更囊括最佳導演、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及音效設計等大獎。載譽歸國之際,也引發劇評討論,認為保守黨政府大舉刪減藝文預算之舉,恐有害未來藝術發展活水,期待政府要正視栽培基層劇場的創意生力軍。

    文字|魏君穎、Paul Kolnik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 演出在高低兩層舞台進行,背幕是肯崔治的黑白動畫投影。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原色木偶 述說底層悲戚

    今年在紐約百老匯一舉拿下六座東尼獎的英國戲劇《戰馬》,演出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其中維妙維肖的大型馬偶與靈活如真的操作,這些吸睛的偶全出自南非的「掌中乾坤偶劇團」之手。這個精采的偶戲創作團隊,也在九月時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演出自家的精采舊作《南非高地的沃伊采克》,樸拙的原色木偶,配上炭筆畫的黑白動畫,搬演以南非社會為背景的畢希納劇作《沃伊采克》,述說社會底層的悲哀。

    文字|黃琇瑜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 艾居恩.寇勒和《或許你可以吻我》中老年的偶Mr. A。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專訪南非掌中乾坤偶劇團創始人

    艾居恩.寇勒:我心中有好多角色在等著我親手做出來

    很久沒有這樣因為訪問而感動過了。 坐在學校附屬劇場的簡陋小咖啡座,和締造《戰馬》全球奇蹟的關鍵人物閒聊,感覺好超現實,卻有種奇異的溫馨。創立南非掌中乾坤偶劇團的艾居恩.寇勒(Adrian Kohler),就是這樣一個隨和謙遜的好人。笑起來牽動滿臉皺紋的他,既慈祥又親切;原本被經紀人限定為卅分鐘的演前訪問,因為我們相談甚歡,變成了連續兩晚的長敘。寇勒不但透露了在其他訪談中很少提及的往事與創作源起,更不避諱地聊到既是創團拍檔也是生命伴侶的巴索.瓊斯(Basil Jones)。

    文字|黃琇瑜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 芬.凱得維爾演練《戰馬》裡的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偶呼吸,給偶呼吸,與偶呼吸

    配合《南非高地的沃伊采克》演出,倫敦巴比肯中心特別邀請《戰馬》原始製作的三位偶師,舉辦為期兩天,名為「操偶祕技」(Secrets of Puppetry)的密集工作坊,對《戰馬》裡精妙偶戲瞠目結舌的我,怎能不挺身一試,親探其中奧秘?

    文字|黃琇瑜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