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Johan Persson 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倫敦舞台版《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

2001年,楊.馬泰爾(Yann Martel)在他的國際暢銷小說《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裡提問:如果1個10幾歲的男孩和1隻兩百多公斤的老虎,被困在救生艇上227天,會發生什麼事?2019年,1齣改編馬泰爾小說的劇場作品則試圖回答另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如何把這樣的故事搬上舞台?

2001年,楊.馬泰爾(Yann Martel)在他的國際暢銷小說《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裡提問:如果1個10幾歲的男孩和1隻兩百多公斤的老虎,被困在救生艇上227天,會發生什麼事?2019年,1齣改編馬泰爾小說的劇場作品則試圖回答另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如何把這樣的故事搬上舞台?

大約是《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舞台版本首演的3年前,商業劇場製作人賽門.弗蘭德 (Simon Friend)獲得了這個小說的戲劇改編權,他找上演員╱劇作家查克拉芭蒂(Lolita Chakrabarti),問她是否有興趣將這部小說改編成舞台作品。查克拉芭蒂一口答應,但完全沒意識到改編這本小說是個如史詩般巨大且艱鉅的任務。在困難重重的創作過程中,查克拉芭蒂表示,她十分喜愛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就是改編這個奇幻故事帶給她的挑戰,她說:「真心熱愛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件很棒的事,因為再怎麼困難你也停不下來。」

以戲偶讓動物在舞台上活靈活現

馬泰爾的小說《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講述了來自朋迪治里(Pondicherry)的印度泰米爾男孩皮辛.墨利多.帕帖爾(Piscine Molitor Patel)的故事。皮辛的叔叔熱愛游泳,以法國一個游泳池的名稱為名,給皮辛取了這個名字,也教會皮辛游泳。不過皮辛不喜歡被稱為一座游泳池,他要大家用數學常數 Pi 來叫他。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Pi 的家人決定賣掉他們的動物園,全家帶著幾隻動物,乘船移民加拿大。然而啟航沒幾天,暴風雨席捲而至,將大船摧毀。會游泳的 Pi 帶著1隻受傷的斑馬、1隻鬣狗、1隻猩猩、和1隻名叫理查.帕克(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虎,乘上一艘小型救生艇逃生。

這本書主要是由 Pi 自述在救生艇上求生的經歷,因此故事完全是取自他觀察事件的角度。要將這個敘事轉換至舞台,查克拉芭蒂必須將 Pi 的主觀視角具體化,譬如要怎麼在舞台上變出一隻生龍活虎的理查.帕克。將小說改編成舞台劇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轉化敘事為舞台上的「行動」(action),而這些行動會包含動機、目的與阻礙。除此之外,Pi 在書中天馬行空地敘述他在海上漂流的故事,查克拉芭蒂與導演韋柏斯特 (Max Webster)則要把這些文字幻化成舞台上實際的物件與圖像,例如海洋、救生艇,以及各式各樣 Pi 提及的動物。

很顯然的,動物是這個作品的關鍵。由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製作,巡迴全球的《戰馬》(War Horse)是一個很有用的參考。曾在參與《戰馬》製作的翻筋斗偶劇團(Handspring Puppet Company)工作的考德威爾(Finn Caldwell),是這次《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製作的編舞與偶戲動作指導,他與巴恩斯(Nick Barnes)共同設計動物戲偶。在製作發展工作坊裡,劇作家查克拉芭蒂、偶戲動作指導與設計考德威爾與導演韋柏斯特通力合作,賦予這些動物生命,使牠們成為舞台敘事的重要角色。韋柏斯特表示,由於戲偶是敘事關鍵,除了偶本身的製作與操作以外,偶與其他人物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動作設計要更全面,操縱戲偶的人的肢體與舞動必須與故事其他人物有類似的元素,動態視覺才有整體性。

因此,考德威爾幾乎是從排練一開始就與韋柏斯特並肩作戰,以使動物與人物的流動栩栩如生。一般在舞台上的打鬥都會有武術指導,而在這個舞台製作裡,我們看到的是 Pi 和動物,或是動物與動物間的打鬥。以鬣狗殺死猩猩這場戲來說,操偶演員精準地操控鬣狗兩隻後腿的肌肉與靈活的頭部,以後腿將整隻動物的身體往前推,抓住猩猩後,操縱頭部的演員則模擬真實鬣狗獵食動物的舉動,緊咬猩猩的頸部,操控猩猩胸部的演員,則加強猩猩呼吸急促的運動,然後慢慢停歇下來使觀眾理解猩猩的生命已逝去。操控大動物不僅僅要顧及動物運動時如何使用哪些肌肉,細節如頭部、頸部的操作也非常重要,往往是頭部與頸部的精準操控使觀眾相信這些大偶具有生命。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Johan Persson 攝)

舞台技術與音樂編織魔幻感

2012 年,李安導演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電影版裡有各種特效,不僅動物栩栩如生,輪船沉沒、救生艇在海上漂流等場景,都以寫實為基底用特效創造魔幻感。然而,這個在英國呈現的舞台版,製作團隊不僅使用戲偶讓 Pi 的故事更具說服力,設計哈特利(Tim Hatley)則巧妙地用老派的「劇場」手法,在舞台中央將救生艇放在轉盤上,依不同情境轉換救生艇的角度,更在許多打鬥的情景裡調整救生艇的傾斜度,以增加視覺張力。韋柏斯特與影像設計古爾丁(Andrzej Goulding)合作,將海上的風景搬到哈特利設計的空間,觀眾可看到投影在舞台上的波光粼粼,下雨時也能看見雨落在海上濺起的微小浪花,夜晚時,搭配盧特金(Tim Lutkin)的燈光設計,可以感受到救生艇孤零零地在海上僅與月光作伴。

為將書中敘事的魔幻感在劇場中重現,韋柏斯特與作曲家麥凱(Andrew T. Mackay)和動作設計考德威爾一起以音樂和舞蹈創造流動感,編曲裡有一些南亞傳統音樂的元素,特別是在一開場介紹 Pi 家庭管理的動物園時,這些音樂元素與樂器給整個舞台帶來叢林感,再看演員魚貫優雅地將竹編的圍籬搭起,3個操縱斑馬的演員一躍上舞台,觀眾就彷彿置身於這座熱帶動物園。在電影裡,觀眾可以看見真正的海浪與風暴,在舞台上,製作團隊則使用上述的劇場元素,邀請觀眾運用想像力,與Pi一起漂流。這個邀請一點也不困難,在韋柏斯特精準的安排裡,視覺與聽覺都恰到好處地使觀眾能設身處地地感知 Pi 的故事。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Johan Persson 攝)

平鋪直敘說出奇幻漂流記

對導演韋柏斯特來說,這個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其實是非常寫實的,它在描述當一個人被困在海上時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個故事把閱聽者一起帶到那個被困住的地方,然後詢問,當我們生活裡的每一個事件都出了問題,會發生什麼事。韋柏斯特說:「你和你的家人搭著輪船,以為你們要到新的國度展開新生活,結果整個世界都錯亂了。你失去你的家人,你和野生動物一起被困在海上的救生艇裡,所有的條件都惡劣到了極點。馬泰爾的小說用令人難以置信但又合乎邏輯的細節把我們帶到這個場域——這個故事的部分核心是關於生存,關於我們在生命中最極端的情境裡所做的選擇。」韋柏斯特認為除了生存以外,這個故事另一個重要的提問就是我們如何「說故事」,以這個為出發點,探討宗教與信仰在我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如何用劇場裡所有元素探討這個「說故事」與生存的關係,是韋柏斯特導演的重點之一。他巧妙地運用上述各元素的設計,給觀眾一個全面的視聽饗宴,然後以平鋪直敘的方法呈現這個故事殘酷的版本,作為敘事的對比。

飾演 Pi 的演員阿貝塞克拉(Hiran Abeysekera)在斯里蘭卡出生長大,20出頭時在家鄉可倫坡(Colombo)的學校演出《戀馬狂》(Equus),被英國導演理查德斯(Willi Richards)看中,帶到英國考戲劇學校。阿貝塞克拉26歲從皇家戲劇學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畢業,10年後站在倫敦西區的舞台上,扮演這個10幾歲的印度男孩。如同改編這個小說帶給製作團隊極大的挑戰,對阿貝塞克拉來說,飾演 Pi 一點都不簡單。這個角色對身體和聲音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別是阿貝塞克拉必須要調適自己1個人與由3個人操控的大型老虎戲偶對峙的能量。阿貝塞克拉體型不大,在一開始害怕且躲避大型動物時占有優勢,但有1場戲,Pi 必須戰勝且馴服老虎理查.帕克,阿貝塞克拉成功地運用聲音與其靈活的肢體調度,不僅說服觀眾,也讓觀眾深深著迷。

這個製作於2019年在英國謝菲爾德(Sheffield)的The Crucible劇院首演。當年演出極受歡迎,年底便有計畫傳出要將這個製作搬到倫敦西區演出。無奈隔年全球因疫情重創,這個計畫延遲至去年底才實現。The Crucible 的舞台是伸展式舞台(thrust stage),觀演關係十分親密。目前在倫敦西區演出的溫德姆劇院(Wyndham’s Theatre)則是鏡框式(proscenium-arch stage)舞台,整個製作團隊些微調了觀演模式,將這個改編的故事原汁原味呈現給到倫敦觀戲的觀眾。本月初,英國最重要的劇場奧利維耶獎(Olivier Award)頒獎,《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一共入圍9項,最後獲得最佳新劇本、最佳演員、最佳舞台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以及歷年來最特別的獎項,最佳配角由操縱與飾演孟加拉虎理查.帕克的7個演員一起奪下,共拿下7個獎座。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Johan Persson 攝)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Johan Persson 攝)
少年Pi在舞台上的奇幻漂流( Johan Persson 攝)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1/07 ~ 2025/08/10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