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耀光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4日本行(一)
首度登上三得利音樂廳 《媽祖傳奇》演繹台灣文化
2024年3月初,在春天氣候多變的日子裡,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團隊們帶著熱情,啟程前往日本。在邀請台日雙方作曲家與學者舉辦第3屆「東亞樂派論壇」之後,更以「祈り」為主題規劃全新節目,由首席指揮林天吉帶團,攜手日本演奏家與重要作品,首度登上日本享譽國際的三得利音樂廳,並於音樂會後動身前往福島,於「福島東日本大地震與核能災害傳承館」紀念311的系列活動中演出,為災後的重建復注入一份關懷與支持。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4日本行(二)
台日樂壇交流 從傳統中找到新「樂」界
2021年起,由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創辦人賴文福所籌備及成立的「東亞樂派論壇」,目的在號召台灣、日本、韓國、香港等東亞地區的作曲家、音樂學者、演奏家,為他們的作品、研究成果等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該地區所擁有的相似文化、受到的影響與突破方法等相互交流,進而走出一條屬於東亞音樂的脈絡。歷經2022年在台北、2023年在首爾之後,今(2024)年3月8日又在日本東京都港區台灣駐日辦事處文化中心舉行第3屆「東亞樂派論壇」。
-
音樂
國樂的中西兩難及其超克
臺北市立國樂團2022╱2023樂季,新任首席指揮張宇安風光上任,開季音樂會「TCO新紀元」中的「新紀元」一詞絕非誇飾:一方面,在張宇安麾下,我們聽見北市國不同以往的全新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張宇安的雙重學養,北市國也超克了長久以來的中西兩難困境。 綜觀而言,「TCO新紀元」幾無冷場,不僅合奏品質優異,擔綱獨奏的王銘裕、謝從馨及許妙伊也有亮眼表現。然而,作為一場新首席指揮上任的首場演出,其核心價值仍在於為北市國帶來的種種變革;因此,本文聚焦於張宇安的音樂風格、北市國的指揮沿革、及其中的國樂主體性論爭,更深一層地聆聽這場開季音樂會。 中西兼容的年輕詮釋 張宇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36歲旋即上任的年輕年紀,還有他「東西兼容」的雙重學養。他以國樂合奏為音樂啟蒙,隨後攻讀笛子及管絃樂指揮,在國內外樂壇都有傲人成績。在這場音樂會裡,這兩項特質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無窮的衝勁、滿溢的情感一向是青年指揮們的共同特色,張宇安也不例外。在選曲上,《天地歌》、《西秦王爺》等曲都有狂亂、原始或野性的高張力段落,而《秦王破陣樂》、《祈雨》則有行進樂般歡愉的快板主題,這些顯然是為指揮量身而選。聽者也能注意到,在這些段落中,張宇安有時設定了相當快的速度,削薄樂團的聲響厚度,使其更加靈動活潑;有時則使用緊繃的大動作與狂放的情緒,讓北市國奏出強力且極端的聲音。這些特點,在過往的中壯年指揮手下確實相對少見。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則是他對浪漫主義風格的掌握。創作《緣》的余忠元擅寫19世紀德奧浪漫主義樂風,該曲也充滿綿長的旋律、玄想般的胡琴獨奏等,無一不是私密的心靈表達。在此我們能聽見指揮輕柔細膩的處理,待之如德奧交響曲的慢板樂章,使人領略他對於交響樂文獻的深刻認識;而如《西秦王爺》進入獨奏前的段落,則能聽/看到張宇安以張狂身姿催動革胡聲部,低音之厚實晦暗,使人想起馬勒、浦羅柯菲夫等西方重要作曲家,這是他西樂學養帶來的成果。 除了上述這些,最重要也最直觀的,應當是樂團聲音的大幅轉變。在張宇安的指揮棒下,整個北市國的聲音變得相當純淨且溫厚,各樂器音色良好地相互融合,顯然歷經了大量排練的細心打磨。更重要的是,這種「純淨」並非是抹去傳統樂器的種種稜角、強硬地模仿交響樂團音色,
-
新編京劇《劉姥姥和王熙鳳》 李寶春破天荒演女人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最新製作,也是臺北城市舞台重新開幕系列活動之一──新編京劇《劉姥姥和王熙鳳》12月8日起隆重登場,李寶春破天荒演女人,扮演《紅樓夢》中的劉姥姥。
-
李寶春新編京劇音樂劇《戲裡戲外》 好萊塢電影配樂音源首度入戲
李寶春新編京劇音樂劇《戲裡戲外》即將於本週末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一連演出3場,台北新劇團期待這齣京劇音樂劇帶來不同角度的戲曲新風格。
-
2022李寶春新編大戲《京崑戲說長生殿》《魔笛》輪番登場
新編大戲《京崑戲說長生殿》和魔幻京劇《魔笛》是李寶春與台北新劇團近年精心創演的重量級製作,原訂今年6月演出的計畫因疫情延後,終於11、12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唐美雲再度挑戰一人飾二角
《冥河幻想曲》 黑色幽默的死神狂想
改編自希臘神話中音樂天才奧菲斯與妻子尤麗狄絲穿越陰陽愛情故事的《冥河幻想曲》,以喜劇包裝生死議題,鋪陳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繼創團作《梨園天神》後,唐美雲再度一人分飾二角,飾演暗夜女神的雙生子,分別是掌管長眠的死神與短眠的睡神,一個生性嚴肅、一個性格開朗,不僅得要快速換裝,角色個性、情緒更得精準轉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當西方指揮大師碰上台灣布袋戲?!
來自芬蘭的國寶級指揮家約瑪.潘努拉,將應北市國之邀,來台演出「指揮大師潘努拉的東方奇緣」音樂會。這次的「東方奇緣」有多奇?潘努拉除了要指揮國樂團,還得跟布袋戲同台演出鍾耀光的《哪吒鬧東海》,一邊指揮管絃樂團一邊與布袋戲北管鑼鼓呼應;此外,除了演出西方管絃經典,也要挑戰樂名曲《東海漁歌》與《古槐尋根》大師使出渾身解數,場面想必精采可期!
-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市國「臺北.臺灣.世界」
雙團同台 鋪陳東西結合的旅程
從台北、台灣到走向世界,同時具有安排上的邏輯,在東西樂交融中更考驗著作曲家的功力。市國精心策劃的音樂會,讓觀眾在一場節目中可以完整聽到外來德奧、自己文化,更包含了作曲家將兩種不同文化結合的絕妙巧思。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O「臺北.臺灣.世界」
當代台灣國樂呈現中西樂交融,北市國策劃大型曲目:雙團、雙協奏、雙創作的創意構想,鍾耀光擔任全場指揮,揮動舞台上三百多人樂器與人聲,企圖挑戰 國家音樂廳中西交融的音樂爆發力極限。取材台灣音樂風格為題:「臺北」為創作構思,懷抱原住民歌謠、南管等,結合中、西兩大團樂隊,發表兩首委託創 作,TCO「臺北.臺灣.世界」,肯定是本月國樂首選場次。 運用傳統民族樂器音色,結合西樂演奏技法,四首大型曲目,從頭到尾兩團 一百多人在台上演出。終曲壓軸再加上兩百人合唱團,鍾耀光新作《臺北六部曲》,由黃光男(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作詞,世界首演作為本場策展引爆點,意圖測 試音樂廳音響效果的極限。富有台灣音樂的特性,邁向國際進軍,年度大製作,除了這場大型音樂會,已別無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爐沉香 讓東方巧遇西方
兩位作曲家都非出生在台灣,卻跟這片土地有特殊的情感;他們兼具作曲與指揮身分、也都有過一樣的故事。一個是來自德國的NSO駐團作曲家佑斯特(Christian Jost),一個是出生香港的北市國團長鍾耀光。 在兩廳院製作《落葉.傾城.張愛玲》中,佑斯特從張愛玲的短詩〈落葉的愛〉與短篇小說《心經》出發寫作歌劇,鍾耀光則將背景同樣在香港的《傾城之戀》化為樂章。 兩個音樂家,因張愛玲的文學而相遇,並各自迸發出不同火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傾聽「 她」的兩種方式
第一次在專業舞台中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兩廳院年度製作《落葉.傾城.張愛玲》提出另一個閱讀張愛玲的角度。上半場是由德國作曲家佑斯特根據描述女孩對父親不倫愛戀的小說《心經》所寫的歌劇,由四位聲樂家演繹;下半場則是出身香港的作曲家鍾耀光根據小說《傾城之戀》所寫,根據十二段的構思創作。導演黎煥雄表示,在最低限的妝點下,他讓團隊回歸一個終極任務,那就是「幫助大家更精確地聽音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一
指揮/老朋友再度到訪 女指揮家展現台灣之光
樂季節目中,哪些指揮來擔綱領軍,自是樂迷們第一關注的重點,因為這也關乎一場音樂會的成敗。NSO的客席指揮熟面孔居多,但也有值得大家進場的新朋友;北市交依舊以客席指揮主打;國臺交則有令人驚喜的台灣之光女指揮上陣
-
焦點專題 Focus
打造歌仔戲新音 人才濟濟可期
除了前文介紹的幾位資深音樂設計,在新一輩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豐富歌仔戲音樂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戲團的駐團樂師何玉光、長期和秀琴歌劇團合作的朱蔚嘉,還有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的陳歆翰。而現代音樂家如鍾耀光、李哲藝的跨界參與,也讓歌仔戲音樂增添新風貌。
-
音樂新訊
「聲振百里」音樂會 「打」破東西界限!
跨越東西方界線的「聲振百里」打擊音樂會,將由日本木琴天后安倍圭子、來自以色列的皮卡度(Perca Du)打擊二重奏及三位北市國樂手李慧、謝從馨與陳盈均齊聚一堂,在團長鍾耀光指揮之下共同演出。 七十四歲的安倍圭子是作曲家及馬林巴琴演奏家,四十多年前她以毛線、皮革或塑膠材質製作打擊棍棒,更與山葉樂器公司合作改良現代的馬林巴琴鍵盤,能演奏五個八度的音域,表現更豐富。另外,她也以擅長同時以六支棍棒演奏而聲名遠播。而皮卡度打擊二重奏由唐馬.耶利夫和阿迪.莫勒於一九九六年組成,因外型帥氣、演奏默契好而於國際急速竄紅,且獲得多個獎項。 此次邀請中西雙方同台飆鼓,將演出安倍圭子所創的經典作品《稜鏡狂想曲》以及鍾耀光給二位打擊與國樂團的《秦王破陣樂》等曲目,更委託新生代作曲家張瓊櫻譜寫新曲《酒狂》。而為了樂曲需要,本場也將加入合唱團參與演出,一場陣容龐大的音樂會,即將震撼登場。
-
藝@CD
縱橫古今之氣 跨越東西的韻
國際唱片品牌BIS最近與北市國合作了第二張國西樂跨界專輯《氣韻》,由法國薩克斯風大師克勞.德隆演繹鍾耀光《第二號薩克斯風協奏曲》,其中德隆表現了許多美妙動聽的長線條樂句,展現出融合「氣.韻」的東西方元素。另一也與北市國合作過、亦屬BIS旗下的長笛家莎朗.貝札莉也推出長笛經典曲目專輯,展現紮實功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觀察──音樂篇
跨界、實驗、碰撞 舞台迴盪變動之音
過去這十年來,音樂創作有著非常明顯的變化,那就是跨界。跨界帶來新的靈感、新的合作夥伴、新的創作方式,當然,也帶來新的觀眾群,而無可避免的,跨界也帶來某種程度的衝撞與迷思,這些都成了過去十年來音樂創作的養分與風景。
-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市國與NCO 首度同台飆樂
今年分別慶祝二十五與三十週年的台灣國家國樂團(NCO)與台北市立國樂團(TCO),破天荒同台合作團慶音樂會。除了演出兩團的器樂強項,更搬出名家名曲號召人氣,而兩團菁英合作演出多首國樂經典,更是締造了台灣國樂樂壇的里程碑。
-
焦點專題 Focus
這廂鐃鈸絲竹 那廂舞動酷炫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
-
焦點專題 Focus
一條演化的不歸路
我不認為去年的表演界特別「跨界」、「混種」,只是「蛻變」腳步加快、加大。它承襲現代劇場界一貫的前進腳步和方向,只是「截彎取直」的革命舉措較多,引人注意而已。蛻變加快的原因,我認為有三:特定團體的推動、技術的進步、劇場的整體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