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後的聲音
一九九二歲末,北台灣的表演天空下,樂音繽紛,好戲連臺:號稱「世紀狂才」的奇柯瑞亞爲觀衆帶來了即興爵士的驚歎;鍾耀光在「周易樂法」中,走出打撃樂作曲的新路;一場命名爲「神雕俠侶」的音樂會,在交響組曲中呈現金庸綺豔的武俠世界丹楓樂集展現她們不僅嫣紅一季的雄心;國民大戲班在《浮緣仙道》中搬演國語版的歌仔戲;「玉米田」素描一根新竹,牽動了風城父老的心;藝術學院戲劇系兩齣畢業公演的作品,無獨有偶地共同訴說著大都會裏平凡的衆生糾葛。熱鬧之後,掌聲稍歇,邀您聆聽一些落幕後的聲音
一九九二歲末,北台灣的表演天空下,樂音繽紛,好戲連臺:號稱「世紀狂才」的奇柯瑞亞爲觀衆帶來了即興爵士的驚歎;鍾耀光在「周易樂法」中,走出打撃樂作曲的新路;一場命名爲「神雕俠侶」的音樂會,在交響組曲中呈現金庸綺豔的武俠世界丹楓樂集展現她們不僅嫣紅一季的雄心;國民大戲班在《浮緣仙道》中搬演國語版的歌仔戲;「玉米田」素描一根新竹,牽動了風城父老的心;藝術學院戲劇系兩齣畢業公演的作品,無獨有偶地共同訴說著大都會裏平凡的衆生糾葛。熱鬧之後,掌聲稍歇,邀您聆聽一些落幕後的聲音
改編自希臘神話中音樂天才奧菲斯與妻子尤麗狄絲穿越陰陽愛情故事的《冥河幻想曲》,以喜劇包裝生死議題,鋪陳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繼創團作《梨園天神》後,唐美雲再度一人分飾二角,飾演暗夜女神的雙生子,分別是掌管長眠的死神與短眠的睡神,一個生性嚴肅、一個性格開朗,不僅得要快速換裝,角色個性、情緒更得精準轉換。
東西交「擊」!台北與倫敦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十方樂集二○○五年第一檔年度製作「敲東西!中英擊樂之夜」,由十方樂集團長徐伯年與英國作曲家傑洛恩˙史必克(Jeroen Speak)共同策劃,台灣方面將演出作曲家潘皇龍的《圖騰與禁忌》、鍾耀光《吸積盤》,以及李子聲特別為這場音樂會量身打造的擊樂與琵琶合奏曲《色 IV》;英國方面的曲目則將在台灣首演現代樂壇重量級作曲家,同時也是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創辦者的邁可˙斐尼西(Michael Finnissy )的擊樂獨奏曲《烽堠》Hinomi、克里斯˙丹契(Chris Dench)的《幾何之外》Beyond status geometry,以及傑洛恩˙史必克的《鼓塔》GU TA。 「敲東西!中英擊樂之夜」有許多新鮮嚐試,像《圖騰與禁忌》大量運用中國傳統樂器,以及西方的創作技巧,呈現出東西交「擊」的樂章,而鍾耀光為十方樂集譜寫的《吸積盤》模擬黑洞漩渦,技巧絢麗,並以音樂劇場形式呈現,視聽效果十足;李子聲將中國的琵琶融入擊樂也是一項新鮮挑戰。史必克的《鼓塔》則是獻給台灣的禮物。〈廖俊逞〉
來自芬蘭的國寶級指揮家約瑪.潘努拉,將應北市國之邀,來台演出「指揮大師潘努拉的東方奇緣」音樂會。這次的「東方奇緣」有多奇?潘努拉除了要指揮國樂團,還得跟布袋戲同台演出鍾耀光的《哪吒鬧東海》,一邊指揮管絃樂團一邊與布袋戲北管鑼鼓呼應;此外,除了演出西方管絃經典,也要挑戰樂名曲《東海漁歌》與《古槐尋根》大師使出渾身解數,場面想必精采可期!
從台北、台灣到走向世界,同時具有安排上的邏輯,在東西樂交融中更考驗著作曲家的功力。市國精心策劃的音樂會,讓觀眾在一場節目中可以完整聽到外來德奧、自己文化,更包含了作曲家將兩種不同文化結合的絕妙巧思。
當代台灣國樂呈現中西樂交融,北市國策劃大型曲目:雙團、雙協奏、雙創作的創意構想,鍾耀光擔任全場指揮,揮動舞台上三百多人樂器與人聲,企圖挑戰 國家音樂廳中西交融的音樂爆發力極限。取材台灣音樂風格為題:「臺北」為創作構思,懷抱原住民歌謠、南管等,結合中、西兩大團樂隊,發表兩首委託創 作,TCO「臺北.臺灣.世界」,肯定是本月國樂首選場次。 運用傳統民族樂器音色,結合西樂演奏技法,四首大型曲目,從頭到尾兩團 一百多人在台上演出。終曲壓軸再加上兩百人合唱團,鍾耀光新作《臺北六部曲》,由黃光男(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作詞,世界首演作為本場策展引爆點,意圖測 試音樂廳音響效果的極限。富有台灣音樂的特性,邁向國際進軍,年度大製作,除了這場大型音樂會,已別無選擇。
兩位作曲家都非出生在台灣,卻跟這片土地有特殊的情感;他們兼具作曲與指揮身分、也都有過一樣的故事。一個是來自德國的NSO駐團作曲家佑斯特(Christian Jost),一個是出生香港的北市國團長鍾耀光。 在兩廳院製作《落葉.傾城.張愛玲》中,佑斯特從張愛玲的短詩〈落葉的愛〉與短篇小說《心經》出發寫作歌劇,鍾耀光則將背景同樣在香港的《傾城之戀》化為樂章。 兩個音樂家,因張愛玲的文學而相遇,並各自迸發出不同火花。
第一次在專業舞台中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兩廳院年度製作《落葉.傾城.張愛玲》提出另一個閱讀張愛玲的角度。上半場是由德國作曲家佑斯特根據描述女孩對父親不倫愛戀的小說《心經》所寫的歌劇,由四位聲樂家演繹;下半場則是出身香港的作曲家鍾耀光根據小說《傾城之戀》所寫,根據十二段的構思創作。導演黎煥雄表示,在最低限的妝點下,他讓團隊回歸一個終極任務,那就是「幫助大家更精確地聽音樂」。
跨越東西方界線的「聲振百里」打擊音樂會,將由日本木琴天后安倍圭子、來自以色列的皮卡度(Perca Du)打擊二重奏及三位北市國樂手李慧、謝從馨與陳盈均齊聚一堂,在團長鍾耀光指揮之下共同演出。 七十四歲的安倍圭子是作曲家及馬林巴琴演奏家,四十多年前她以毛線、皮革或塑膠材質製作打擊棍棒,更與山葉樂器公司合作改良現代的馬林巴琴鍵盤,能演奏五個八度的音域,表現更豐富。另外,她也以擅長同時以六支棍棒演奏而聲名遠播。而皮卡度打擊二重奏由唐馬.耶利夫和阿迪.莫勒於一九九六年組成,因外型帥氣、演奏默契好而於國際急速竄紅,且獲得多個獎項。 此次邀請中西雙方同台飆鼓,將演出安倍圭子所創的經典作品《稜鏡狂想曲》以及鍾耀光給二位打擊與國樂團的《秦王破陣樂》等曲目,更委託新生代作曲家張瓊櫻譜寫新曲《酒狂》。而為了樂曲需要,本場也將加入合唱團參與演出,一場陣容龐大的音樂會,即將震撼登場。
樂季節目中,哪些指揮來擔綱領軍,自是樂迷們第一關注的重點,因為這也關乎一場音樂會的成敗。NSO的客席指揮熟面孔居多,但也有值得大家進場的新朋友;北市交依舊以客席指揮主打;國臺交則有令人驚喜的台灣之光女指揮上陣
國際唱片品牌BIS最近與北市國合作了第二張國西樂跨界專輯《氣韻》,由法國薩克斯風大師克勞.德隆演繹鍾耀光《第二號薩克斯風協奏曲》,其中德隆表現了許多美妙動聽的長線條樂句,展現出融合「氣.韻」的東西方元素。另一也與北市國合作過、亦屬BIS旗下的長笛家莎朗.貝札莉也推出長笛經典曲目專輯,展現紮實功力。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
傳統戲曲力求創新「革命」的熱潮持續燃燒!這個月唐美雲歌仔戲團與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分別推出《蝶谷殘夢》與《桃花扇》,不約而同都與現代作曲家合作,結合管絃交響樂團,營造戲曲演出的新面貌!
我不認為去年的表演界特別「跨界」、「混種」,只是「蛻變」腳步加快、加大。它承襲現代劇場界一貫的前進腳步和方向,只是「截彎取直」的革命舉措較多,引人注意而已。蛻變加快的原因,我認為有三:特定團體的推動、技術的進步、劇場的整體潮流。
以傳統戲曲而言,唱腔與伴奏音樂在演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製作一齣新戲,編腔者與音樂作曲者對於該劇種之音樂體製要有深入的研究還有要重視唱腔「聲情」與「詞情」的配搭、「聲情詮釋」與「伴奏音樂」的配搭,進而才能在這基礎之上,新創發現代化的唱腔與樂團伴奏音樂。
國臺交新樂季已經由八月廿四日、陳樹熙指揮胡德夫演奏演唱的「原住民新韻」揭開序幕。攤開國臺交下半年的菜單,除了有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的跨界製作《蝶谷殘夢》讓人驚艷外,國際音樂節的室內樂與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麥爾領軍的音樂會,也令人拭目以待。
在一片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台灣的國樂團反而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積極透過自已的音樂特色,展現這些東方樂器的現代性與全球性,從以往邊陲到幾乎沒有讓人感受到國樂的存在,一直到現在三個公立國樂團展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精神,先不論節目品質或者是藝術走向,新樂季的內容都讓人看見了這幾個國樂團振作的一面,也看見這些團體希望將國樂市場作大的企圖心。
為了突破慣性思維、激盪嶄新創意,戲曲近年的「跨界」演出蔚為風潮,然而,戲曲跨界雖不像實驗小劇場搞得這般驚世駭俗,但更需要在古今東西、傳統當代縱橫交錯的混血藝術中,擁有精準的藝術判斷與直覺品味,以及大刀闊斧的革命勇氣。從現代劇場劇作家跨界寫京劇、歌仔戲,到國際級導演與傳統戲曲一觸即發的電光石火,即將發生的重要戲曲跨界製作,本刊帶你搶先目睹。
《快雪時晴》作曲家鍾耀光指出,雖然交響樂融合京劇的作曲形式在大陸樣板戲已經相當常見,但因為創作動機不同,《快雪時晴》也將更為接近觀眾。他說:「在作品中,你會聽到搖籃曲、蕭斯塔可維奇、小調、京劇和交響樂團的西洋旋律!」這些豐富元素將如何水乳交融、順暢演出?的確令人期待!
對於國樂要衝出台灣這個地域的限制,鍾耀光認為除了中西交流之外,另一個方向就是把國樂團與世界的音樂來接軌。應該要打破過去的格局,將「國樂」的定義拓寬為「所有國家的國樂」,而不是將國樂「西化、洋化」、或者「洋為中用」、「中西並用」,在二十一世紀裡要談論的是跨種族、跨文化的觀念。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