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Q劇場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歌仔戲演員
李佩穎 在妝容裡的小世界 平衡著戲夢人生
身為歌仔戲小生的李佩穎,似乎很謹慎拿捏自己與「演員」的距離。 每每問起她如何接到某齣戲、有沒有其他演出規劃,李佩穎最常出現的答案是「順其自然。」或者沒太多猶疑地搖頭說:「沒有,沒有。」所謂的「沒有」,是自己並未存在爭取角色、或是接觸劇團的強烈企圖。她露出尷尬的笑容說:「這樣會不會讓人覺得我有點隨波逐流?」不過也因此始終沒離開過「歌仔戲」。 她與「歌仔戲演員」的距離,與其說是刻意掌握,更多的是順應天命但是,歌仔戲卻也在冥冥之中牽引著李佩穎的人生。 平衡:不做專職演員,隨時切換生活狀態 可以確定的是,李佩穎是名歌仔戲演員,但不是專職演員而這可能是她有意為之。 除演戲外,她曾經是學生、上班族,然後現在是教師。演員,是她的第二身分。就如她總說地雲淡風輕、自然而然。 其實這與她再度合作的二分之一Q劇場神似。二分之一Q劇場上一次發表新作品已是將近7年前的《流光似夢》(9號作品,2017),而李佩穎第一次與二分之一Q劇場合作,則是更早一點的《亂紅》(7號作品,2012),也首度開啟崑劇與歌仔戲的小劇場對話。她說,當時是因為傅裕惠導演的推薦,再加上主演楊汗如曾是自己的社團學姊,就順理成章地加入。這次飾演《青姬》裡的日本遊俠「吉光」,也是劇團在確定該人物後,立刻鎖定李佩穎多少與李佩穎過往在奇巧劇團飾演的類似人物有關,我想就是《鞍馬天狗》(2016)裡帥氣的宗房。 不過,她只是未專職於演員這個身分,並不代表不夠專業,甚至要說她接戲「有一搭沒一搭」,也是我們對「非專職演員」的錯解。從臺灣春風歌劇團、奇巧劇團到二分之一Q劇場,都有她的演出身影,也維持穩定的演出量,包含2022年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無題島:孽種與魔法師》中的「媽寶王子」賀連淮、奇巧劇團《劍俠秦少游》(2021)的秦少游、《鞍馬天狗》的宗房等。 或許這正是李佩穎在尋找的一種「平衡」。 她說:「我沒辦法所有時間都做同一件事情,可能會很崩潰。所以我一直到現在都是在維持一種狀態做這件事的同時,也做另件事,好像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到「奼紫嫣紅開遍」
沒有官方資源,崑曲卻能在台灣落地生根,進而開出奇花異卉,可說是因緣巧合,加上藝術家的熱愛與努力。近年來,除了指標性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與《玉簪記》,還有致力崑劇跨界創作的二分之一Q劇場,因崑劇小生溫宇航加入而帶出崑劇創作路線的國光劇團,多元的演出,讓台灣觀眾從「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到看到滿園「奼紫嫣紅開遍」,崑劇在台灣,已然從荒蕪中雕塑出屬於台灣的崑劇美學。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湯顯祖四度同行 點描繪出時間無常
二分之一Q劇場再推新作《流光似夢》,四探湯顯祖,這次著墨的不是被譽為「臨川四夢」的《紫釵記》,而是它的前身,湯顯祖未寫完的作品《紫簫記》。導演戴君芳透過劇中最後獨自面對人生寂寥的女性角色,以點描手法塑造人物,呈現原著想要闡述的「時間」主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二分之一Q劇場《流光似夢》 窮劇場《親密》 盜火劇團《吉卜拉》
年之初,要指出三個所謂「想看的節目」,對想過得即興自在一點的我來說,是個難題。硬挑了出來,才發現挑的都在實驗劇場演出,首先潛意識裡,我恐怕愈來愈懶惰到離家太遠的地方看很長很大的戲了吧。
-
企畫特輯 Special
借一抹桃紅 問濁世何以存身?
孔尚任所寫的崑劇經典《桃花扇》,以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結合與分離,帶出南明的興亡、流離乃至覆滅。此次製作將當代兩種改編並置,一是1/2Q劇場的《亂紅》,讓崑劇與歌仔戲同台,兩種聲腔相互疊加,如鏡像關係相互詰問,突顯內心掙扎,點出文人「自我形象的認同」的主題;另一是江蘇省崑劇院《桃花扇》,將侯方域心歸何處當成主軸,寫他面對情愛節操的抉擇。兩種改編,問的都是文人出處進退的自處之道。
-
即將上場 Preview 崑曲、南管混搭
《風月》再探紅樓 重覓紅塵之旅
二分之一Q劇場新作《風月》,以《紅樓夢》與《紅樓夢戲曲集》為題材,從歷劫歸來的觀點,再次探訪這趟「未完」的紅塵旅途,重現大觀園內的青春覺醒。繼前作《騷紅》混搭崑曲和歌仔戲,這次的《風月》則讓崑曲一路伴隨著悠揚的南管樂聲,訴盡繁花落盡的蒼涼。
-
演出評論 Review
雙身對照 更見興亡之慨
除了明清更迭,兩位小生楊汗如與李佩穎不斷以各自聲腔表述掙扎與質疑,清亮悠揚的崑曲與渾厚沙啞的歌仔,很輕易會將明朝的侯方域聯想成中國大陸,而清朝的侯方域代表台灣。本來只是不同聲腔的混搭,秦淮煙雨飄進了歌仔戲的挑戰,觀眾甚至忘了還有電子音樂,淡雅有緻的韻律也非常適時地點綴了表演。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
以光怪意象 隱喻荒謬人生
兩年一度的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今年以「差異與認同」為主題,除了由比利時當代舞團《梔子花》揭開序幕外,其他四檔國內外節目:《卡夫卡的猴子》、《慾望片段》、《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及《亂紅》,都藉由邊緣、扭曲、光怪陸離的隱喻,探見現實人生的矛盾與掙扎、荒謬與無奈。
-
焦點專題 Focus
好個風月兩無功!
《掘夢人》這個戲,本於湯顯祖《牡丹亭》的〈回生〉,演的是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為她啟墳的過程,這驚世的「還魂」之舉,在大劇場的全本架構中,往往像過場戲,但在戴君芳導演看來,牡丹亭後花園的這條回生之路,足以通透於一個個好色知情的夢境(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明寫柳夢梅,隱射湯顯祖。
-
即將上場 Preview 豫劇、南北管、崑曲 現代劇場裡再創新
「新點子劇展」 掘探角色的內心幽微
無論傳統戲曲的形式如何講求實驗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內容,講一個讓人心有所感的故事。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脫穎而出的三齣劇作,台灣豫劇團《劉青提的地獄》、野墨坊《大神魃》及二分之一Q劇場《半世英雄.李陵》,除了分別以豫劇、南北管、崑曲為傳統元素,揉合現代劇場手法,賦予傳統戲曲創新表演美學外,更不約而同地強調文本角色內在的探索,企圖在傳說、歷史、神話杜撰的虛構情節中,找到與當代觀眾對話,共鳴共感的真實情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