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勳
-
入戲的觀眾
結算
西蒙.德.波娃的回憶錄《一切都說了,一切都做了》,法文書名叫Tout compte fait,原意直說就是「清算、結算」:到了一個年紀或一個階段,把過去種種算一算,出清存貨。 話說你在鬧市登上計程車前座(安全之故,巴黎紐約這些大都市,計程車前座多不載客),廣播放著輕柔的古典音樂,旁邊的女司機像希區考克電影《迷魂記》裡的金.露華(Kim Novak),金髮挽成漩渦一般的髻,幹練的穿著又像《亂點鴛鴦譜》(The misfits)裡的瑪麗蓮.夢露。她擺著一張蒙古人一樣的酷臉,正眼對著方向盤,當廣播跳到一首當代小提琴協奏曲,你輕輕挪動身體,正準備專心傾聽,金髮司機卻以為你不耐,把廣播切換到輕音樂台,頓時之間你彷彿來到香格里拉大飯店的迎賓大廳,波爾瑪麗亞大樂隊在香檳雲影中歡迎你,你稍微清清喉嚨,客氣地對司機說:「請問您是芬蘭女高音卡麗塔.瑪提拉(Karita Mattila)嗎?我喜歡剛才哪首小提琴協奏曲,也很喜歡您的演唱。」金髮司機並不答腔,只是酷酷地把頻道轉了回去。你不死心,接著說:「我喜歡您在夏特列劇院唱的《奧泰羅》、《阿拉貝拉》(Arabella)。」女司機癟癟嘴,露出一點得意的神色。你又說:「還有《顏如花》(Jenůfa)。」冰雪瞬間融化,金髮司機綻放笑容,說:「那個你聽過啊,快20年了」 在清晨醒來,法國鄉下的秋天比台北寒流來襲時更冷,遠處一輛汽車發出嗶-嗶-嗶的聲響,我躺在床上回想剛才的情節,一時之間還弄不清孰真孰夢。我想起另一個清楚記得的夢,義大利指揮家辛諾波里(Giuseppe Sinopoli)西裝筆挺地坐在一個歐式的木窗邊,含蓄又有距離感地微笑著,我伸手狠狠扯了他蜷曲的絡腮鬍幾下,雀躍地跟他說:「你還活著?你還活著耶 !」。 夢到辛諾波里是2001年5月初,也就是他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指揮威爾第《阿伊達》心臟病猝逝之後10幾天,當時我來巴黎讀書已經兩年多。辛諾波里是我來法國之前就聽過現場音樂會的指揮大師之一,1994年他帶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連演3場理查.史特勞斯的音樂會,從《英雄的生涯》、《阿爾卑斯交響曲》到歌劇《艾蕾克塔》,那些年來台灣的樂團不算少,但演來演去,常常都是德弗札克《新世界》跟貝多芬第七這類「口水歌」,德勒斯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重拾琴弓 小提琴女王旋風登「台」
這位表情堅毅的女子,手上的琴與弓,就是她縱橫天下的利器鄭京和,少數能在國際樂壇與西方名家相抗衡的東方女子,她精采的演奏與錄音,總是能以犀利的力道直搗人心,銘印久遠。之前因手傷休養多時的她,去年重新復出,十月她將以六十五歲之齡再度來台,以貝多芬、舒伯特及佛瑞的曲子,與好久不見的樂迷們重溫當年。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劇場、文本、國界與燈
在台灣的劇場生態中,以寫劇本作為一項工作,投資報酬率極低;作為一項志業,又似乎完全看不到未來。劇本這個既冷門又邊緣的文類,少有人閱讀,其效果往往要到劇場演出才能被看見,自然很難被重視。然而,劇本之所以為劇場之本,在文學傳統和戲劇發展上,卻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不過國內戲劇教育對於西方劇作的理解和吸收,往往從希臘悲劇、莎劇、易卜生、契訶夫、到貝克特、品特,就停止了。甚至過去四、五十年來,整個西方劇壇有什麼劇作家,關注些什麼,台灣基本上是不了解、也不關心的。從八○年代開始,台灣劇場的演出要不是「棄絕文本」,專注導演美學的開發,要不就是集體即興的「共同創作」,或者編導合一的「原創文本」,少有跟世界劇作對話。 進入二十一世紀,當我們以為全世界已經拋棄文本了,卻發現國際劇壇仍有這麼多的劇作家,前仆後繼地投入劇本生產的行列,而且都這麼的生猛有趣,這麼的有創造力。如果說上個世紀末有一波重形式輕文本的潮流,新的世紀似乎有一股回歸文本的趨勢已經發酵;只是,我們也發現了劇作家、文本和導演之間的關係,正在產生空前的變革:劇作家以語言重返劇場,「新文本」不再主宰劇場的詮釋權,而是換一個角度,提供一個觀點、一個視野、一個場域,與導演共同激盪、創造出一種屬於這個時代的劇場性文本。在本期特別企畫中,我們從「新文本」的角度切入,從德國、法國、英國的劇作家所呈現的劇場觀與世界觀中,反思國內劇場的創作方向。 古典音樂是西方的產物,少有東方音樂家能在歐美樂壇大放異彩,更遑論是帶領一個交響樂團的領導人物──指揮。本期雜誌的封面故事聚焦即將率法國廣播交響樂團來台演出的亞裔指揮家──鄭明勳。自一九八○年代起,鄭明勳即以韓國人的身分,在歐美大型知名樂團擔任音樂總監暨指揮。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他說:他是一個「人」,然後是音樂家、然後才是韓國人,「音樂深入我心中,它是那麼巨大,大過任一國家。音樂含有強有力的力和美,超越任何國籍。」正所謂「藝術無國界」,鄭明勳就是最好的見證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
鄭明勳樂當「傳訊者」 一生為音樂服務
作為少數在歐美發光發熱的亞裔指揮家之一,韓裔的鄭明勳表示,當他自問自己是誰,首先認定自己是一個「人」,然後是音樂家、然後才是韓國人:「音樂深入我心中,它是那麼巨大,大過任一國家。音樂含有強有力的力和美,超越任何國籍。」而生長於音樂世家的他,在前輩大師指揮家朱里尼與作曲家梅湘的指引下,鄭明勳確立了指揮的道路,投入高品質的音樂追求。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O傳統藝術季《漫舞雅音》 鄭明勳&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
台北市立國樂團近年全力衝刺新型態的展演方式,中西樂器同台、與舞蹈、與戲劇雖與觀眾既定現象中的「國樂團」大相逕庭,但不可諱言的是圖變所挾帶的能量的確讓北市國再度攫獲觀眾的目光。《漫舞雅音》是今年TCO傳統藝術季系列活動、同時也是北市國歡慶三十週年演出活動中的一場,邀請了世界頂級默劇大師菲利浦.比佐與導演魏瑛娟與北市國攜手打造跨越南管、國樂與默劇的製作,沉默的語言遇上抽象的語言,令人期待無法預想的面貌。 國內觀眾對鄭明勳應該都不陌生,十七歲奪得柴可夫斯基大獎銀牌、二十一歲即投入指揮行列,十年後再得托斯卡尼尼大獎,以此奠定了鄭明勳的指揮家事業。鄭明勳可說是當前指揮中,經歷最多世界級樂團的指揮家之一,其豐富多元的樂團經驗,讓鄭明勳擁有真正落實音樂品味與詮釋於指揮之中的能力。自二○○○年起,鄭明勳從亞諾斯基(M. Janowski)手中接過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一職,法國的交響樂團素來音響層次豐富,此次鄭明勳為台灣的演出所開出的曲目更是「經典法國作品」:拉威爾與穆梭斯基,《達孚尼與克羅埃》更是鄭明勳的指標性曲目之一,搭配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的現場演出,非聽不可! 文字|林芳宜 作曲家、樂評人,現任臺灣音樂中心編審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洲 Asia
主流名家&新秀 四大樂團明星牌辦桌
亞洲的幾個重要樂團如上海交響樂團、香港管絃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和首爾愛樂,新樂季菜色也紛紛出爐。綜觀上交、港樂、新加坡交響樂團與首愛的新樂季,可以發覺,他們邀請的幾乎是主流圈子裡的音樂家,就算是新秀也是備受注目的名字。要與國際接軌,明星牌依然是不敗的賣座保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
三大團為梅湘慶百歲 新人新曲帶來新氣象
綜觀法國三大團法國國家管絃樂團、法國廣播交響樂團和巴黎國家樂團在○八/○九樂季開出的菜色,依然豐盛可口,除了古典現代兼具,重點都放在法國現代作曲大師梅湘的百年冥誕上,三團均開出相應曲目,尤以以詮釋梅湘音樂知名的法廣交響總監鄭明勳端出最多。此外,國家管絃樂團新總監加提上任、法廣交響首度和廿二歲本國年輕指揮家布漢吉耶合作,還有知名演員傑哈.德巴迪厄和伊莎貝.雨蓓的音樂會念詞演出,都令人十分期待!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國際樂壇 「韓流」音揚
市場上習以「韓流」、「日本風」、「中國熱」形容亞洲三國文化崛起的狀態,「流行」本該有退燒的時候,但是四十年來韓國不缺揚名全球的音樂家,「韓流」儼然成為一股堅不可破的「勢力」,勢力背後支撐的主力不是韓國的文化、經濟而是民族主義。
-
藝號人物 People 深具國際觀的南韓指揮家
鄭明勳 音符與美食都在握
傳統很重要,但並不是維持樂團的保證。好的樂團與音樂家要同時兼具國際觀與個人特色。 ──鄭明勳
-
音樂
鄭明勳戲劇營造 老樂團快意揮灑
鄭明勳所塑造的《命運》,是一種朝向無情終點的不歸路,無論節奏或氣氛都極端白熱化,過程中則不乏高貴尊嚴的堅持。儘管所給予聽眾的精神洗禮,可能尚未達到前輩德奧指揮大師那般深刻境界,團員們卻毫無保留傳達出跟鄭明勳一起做音樂的驚艷與喜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近距離接觸
四百年光輝再創新局,德奧樂派又一章
作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樂團之一,一五四八年成軍的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橫跨近代古典樂史的各個階段,本身就代表了一部近代音樂史。兩德合併之後,該團重新以「德奧樂派最佳傳承者」之姿矗立在世人面前,讓聽者感動這支走過四個半世紀的百年老店,保有其優良傳統之餘,更能另創新局。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Bulletin
〔台灣〕 新古典舞團赴大陸公演 新古典舞團應中國舞蹈家協會之邀請,二月十日起將在北京、成都、廣州巡迴公演,爲兩岸文化交流,開啓另一契機。 此次赴大陸演出舞碼,包括:〈投壺戲〉、〈俑〉、〈招魂〉、〈漁歌子〉、〈雪祭〉、〈冪零群〉及〈布蘭詩歌〉,均爲新古典舞團兩年來於國家劇院演出並深受好評的作品。該團藝術總監劉鳳學除了將與彼岸的愛舞者,分享其創作成果外,並計劃於訪問演出期間,以「唐代樂舞」及「原住民舞蹈」爲專題,舉辦講座與硏習課程,以促進彼此間更深入的瞭解。 文建會辦「認識現代劇場」研習會 針對台灣地方戲劇團體的需要,文建會聘請了專家、學者擔任顧問敎師,就編劇、導演、舞台設計及技術等專業知識,設計一系列硏習活動。 台灣地方戲劇劇種甚多,與民間生活習俗及宗敎祀祭息息相關,以寺廟戲台及臨時搭台演出爲主,因此政府文化建設方向中,將長期舉辦劇場硏習活動,協助各地方劇團對現代劇場設備及使用方法具備基本認識,進而協助各劇團改進節目內容及舞台表演技巧。 計劃招訓對象包括曾獲地方戲劇比賽前三名或優勝團體;曾受邀參與文建會文藝季之優秀團體;曾受邀國家戲劇院演出之優秀團體,以及曾受邀參與台北市戲劇季之優秀團體。 「舞蹈空間」赴美公演再突破 成立三年的「舞蹈空間舞團」近期將赴美巡演,除了參加早富盛名的雅各皮洛藝術節與紐約舞蹈工作室演出外,還在多所著名大學舉行表演,示範敎學,觀衆多鎖定在專業人士與評論家範圍。 雅各皮洛藝術節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舞蹈節,已有三百多位編舞家發表過作品,一九九三年「舞蹈空間」獲邀演出,對於肯定台灣現代舞藝術的國際性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赴美公演舞碼有陶馥蘭〈灰衣人瑣記〉,彭錦耀〈三打白骨精〉、〈琵琶行〉等。 〔大陸〕 海豐辦馬思聰硏討會 去年是中國小提琴家、作曲家馬思聰(1912-1987)誕生八十周年及逝世五周年紀念,在馬思聰的故鄕廣東海豐,於十二月七日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