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吳素芬

相關文章 12 篇
  • 魏樂富與葉綠娜絕佳的默契組合
    即將上場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

    南台灣獨具風格的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將推出《動物狂歡節》和芭蕾舞劇《吉賽兒》兩場音樂會,熱鬧迎接春天。 首場《動物狂歡節》音樂會曲目有比才的卡門組曲、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德弗乍克的第八號交響曲。由蕭邦享擔任指揮,魏樂富及葉綠娜擔任鋼琴獨奏。 在芭蕾舞劇中被奉爲經典中之經典的《吉賽兒》,在國內一直少有機會看到全幕的演出,更遑論與交響樂團搭配演出的方式。十六年前台灣舞者黃紹仁及吳素芬分別擔任男女主角,十六年後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特地邀請了中華民國舞蹈協會共同參與,再次詮釋《吉賽兒》風采。 有感於台灣藝術長期偏重台北,主辦單位決定將全本《吉賽兒》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呈現,此乃高市交第一次以大型芭蕾舞劇爲演出內容,同時結合南台灣優秀舞者同台演出,期望觀衆共同參與。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香妃》中飾演乾隆皇帝與香妃的范光麟與王倩如。
    焦點

    香妃與江文也重新登「台」

    生於台北三芝鄕、逝於大陸的音樂家江文也,曾爲淸朝維吾爾族的奇女子香妃創作舞劇音樂,並在大陸、日本演出過。如今由中華舞蹈協會賴秀峯等人編創舞蹈部分,讓江文也與香妃這兩位悲劇性人物重返舞台。

    文字|徐開塵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台北芭蕾舞團以跨領域合作的模式創作的作品《蘇菲亞漫遊異想世界》。
    台前幕後

    芭蕾殿堂的工程師

    雖然整個大環境不利芭蕾舞團的運作,但抱持著一份延續芭蕾的使命感,不管教育推廣、還是創作展演,七年來,台北芭蕾舞團馬不停蹄地努力著,要為台灣打造一座芭蕾的希望之殿。

    文字|林郁晶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 《鳥籠》內容擷取台灣生活面貌與社會現象。
    舞蹈

    不脫硬鞋,走出芭蕾新路

    在欠缺長期專業培養與大型古典舞劇經驗的環境下,要移植西方芭蕾體系困難重重,因此,融合台灣文化特質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創作芭蕾,顯然才是國內芭蕾舞團積極發展的方向,創作者大都希望芭蕾不只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不僅止於古典芭蕾舞步的堆疊與排列組合,而是在不脫芭蕾舞鞋的堅持下,運用西方古典芭蕾的身體經驗,發展屬於台灣芭蕾的美學觀。

    文字|王凌莉
    第129期 / 2003年09月號
  • Preludio Sin-fonia以人間至情爲題,抒發內心沉潛的深刻情感。
    台前幕後

    樂音流瀉舞輕盈

    台北芭蕾舞團搬新家,歡欣走入第六年,藝術總監吳素芬並不認爲要讓台灣的芭蕾舞上國際舞台,或是讓國內的舞迷們開始認同東方人也能跳芭蕾有多難,端看經營者與編舞者的用心和巧思。

    文字|黃玉婷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蘇》有多種舞蹈風格(上),〈火河〉巧妙地融合現代舞與中國舞。(右下紅衣舞者)
    舞蹈

    珠綴鑲嵌的蘇菲亞

    不同的動作舞句、舞蹈美學,在《蘇》中交錯進行、隨意轉換。 《蘇》的編排形式、情節架構以及對 芭蕾内涵的訴求等整體表現,已具一定水準。 略為可惜的是,沒能給觀衆更多的想像延伸空間,

    文字|張永煜
    第109期 / 2002年01月號
  • 舞蹈

    融匯多元,芭蕾展新意

    台北芭蕾舞團以芭蕾為主軸,納入不同屬性的編創者為「芭蕾另一章」開啟一扇不同傳統風貌的芭蕾演出。對於這些各有專精的舞蹈工作者而言,是一次異質的撞擊,不僅為自己增添創作經驗,同時也展現舞團拓展多元走向的意圖。但是如何在添加各式物象或手法的同時,避免喧賓奪主,模糊芭蕾界線,對編舞者而言是項挑戰。

    文字|林郁晶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 《氣韻》嘗試結合不同藝術形式表達,編舞者勇於挑戰,勇氣可嘉。
    舞蹈

    追求東方氣韻的芭蕾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舞者們在情感的表達、技巧和體力,都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可圈可點,令人可喜。台北芭蕾舞團目前雖爲半職業芭蕾舞團,要成長爲職業舞團指日可待。

    文字|鄭淑姬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 《星空Party》看似無特別突出的技巧,卻是內具深層技巧表現的一支舞作。
    舞蹈

    拓延白色芭蕾的浪漫美學

    「新浪漫」是台北芭蕾舞團今年的演出精神與特質,整晚的節目表現雖未臻完美,但在各方面均已成長了許多,尤其舞者的表演是値得肯定的。

    文字|姚明麗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 舞蹈

    舞作格局大氣,演劇略見過火

    《茶花女》的製作稱得上嚴謹用心、格局也寬廣大氣,卻並非完美無暇。簡單來說,既然《茶花女》是一齣舞劇,免不了有些戲劇情節的處理,但這部分的修飾與整合卻顯得薄弱,部分舞者的表現顯得誇張浮躁,即便是站在外圍烘托陪襯的「邊緣舞者」也一樣演得過火,分散了主體的舞蹈張力。

    文字|林郁晶
    第130期 / 2003年10月號
  • 舞蹈

    除了創意還要根柢

    兩場演出一方面彰顯出本土芭蕾舞者創作力的旺盛,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台灣芭蕾舞者的技藝有待提昇。

    文字|江映碧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 《芭蕾解構》
    新秀登場

    春天的舞者 吳素芬與劉淑英

    吳素芬與劉淑英,或台北,或竹塹,或芭蕾,或現代,在舞台上的身影總不消失。她們用熱情堅持理想,以行動實踐藝術;畢竟,對一個舞者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跳、跳、跳。

    文字|胡如少
    第29期 / 1995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上)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舞蹈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首度來台演出《天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