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ludio Sin-fonia以人間至情爲題,抒發內心沉潛的深刻情感。(台北芭蕾舞團 提供 李銘訓 攝)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樂音流瀉舞輕盈

台北芭蕾舞團搬新家,歡欣走入第六年,藝術總監吳素芬並不認爲要讓台灣的芭蕾舞上國際舞台,或是讓國內的舞迷們開始認同東方人也能跳芭蕾有多難,端看經營者與編舞者的用心和巧思。

台北芭蕾舞團搬新家,歡欣走入第六年,藝術總監吳素芬並不認爲要讓台灣的芭蕾舞上國際舞台,或是讓國內的舞迷們開始認同東方人也能跳芭蕾有多難,端看經營者與編舞者的用心和巧思。

台北芭蕾舞團「《舞薈》'99 巡演」

10月27-28日

台北市社敎館

10月9日

宜蘭蘭陽女中禮堂

10月12日

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10月16日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0月17日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我很早就看中了這個場地,但是寸土如金的台北市,像大安區這樣一個完整而寬敞的地下空間卻仍是高價不跌,想了很久也觀察了好久,終於決定在邁入第六年之時給舞團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搬新家!」

成團五年的生日禮物

台北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吳素芬一襲黑色舞衣,才剛從俄國老師的芭蕾課中解放出來,忍不住先分享喬遷之喜,跟著又像個孩子般嘟嚷著,娃娃臉的她常讓老師把她當年輕舞者看待,絲毫不受到年紀上的特別禮遇。

舞團新家場地佔地近一百坪,室內設計、空間規劃全由舞團團長王明川一手包辦,其中除了擁有佔地五十坪、挑高四米五的標準訓練空間外,更規劃出近五十坪的行政區域,包括辦公室、會議室、團長室、兩間更衣室及利用完善的服裝儲存空間。未來經費許可,還會增添視聽設備成爲小劇場,與更多的藝文界朋友共享,只酌收場地淸潔維修費用。在藝術團體經費有限、大台北地區排練場地又普遍不足的現況下,這樣的喜訊相信可以鼓舞許多有志一同的朋友!

跳出自己的芭蕾

或許是一般人還停留在東方人的體質不適於芭蕾這樣的西方藝術,不管是身高、比例都好像少了那麼一截;又或是因爲芭蕾嚴格的肢體訓練,它總是停格在唯美高不可攀的貴族藝術上。環顧國內舞蹈環境多爲現代舞團的天下,連續三年獲文建會遴選爲「傑出演藝團隊」的台北芭蕾舞團,是國內少數專業芭蕾舞團之一。

「我怎麼可能會跳芭蕾舞!」這是一般民衆對於芭蕾舞蹈旣欽羨又恐懼的矛盾心理,自九五年開始下鄕鎭巡迴演出推廣芭蕾藝術的吳素芬如此談到。事實上,她並不覺得要讓台灣的芭蕾舞上國際舞台,或是讓國內的舞迷們開始認同東方人也能跳芭蕾有多難,事在人爲,端看經營者與編舞者的用心和巧思。如果只是一昧的接收殖民式的舶來品,沒有加以吸收、消化、進而思考轉變成屬於自己風格的東西,只有落於東施效顰的窘境。

舉例來說,在東方人的芭蕾舞作中如果能善用肢體延伸的視覺效果,自然能彌補身材先天上的不足,毋須執著地學著爲西方人設計的舞步,把我們中國舞的躍子翻身以東方人纖細的肢體加上芭蕾舞鞋的踮立是不是更顯輕盈靈巧呢?所以在吳素芬的創作過程中,她丟開芭蕾的動作只保留技巧的部分。

量身訂作的創作主題也同樣重要,台北芭蕾舞團四月帶了四支作品前往澳洲,舞作《儀》中的〈僧舞〉與〈香音〉獲得當地極高的評價,就因爲它是極具東方色彩的台灣芭蕾。吳素芬說,「觀衆如何硬生生的在《天鵝湖》與《儀》中分出勝負?截然不同的東西根本無從比較。這是完完全全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啊!」

匯集台、港、美三地中西舞作

適逢創團五年之喜,今年十月台北芭蕾舞團將以「《舞薈》'99巡演」爲題再度推出年度公演。除了吳素芬的《氣韻》和馬汀(Martin Fredmann)的Come through the meadow全新編作,還特別重演兩支創團首演的作品,馬汀的Preludio Sinfonia和彭錦耀的《曼陀鈴》。這次演出的四支舞作可說是匯集了台、港、美三地的中西編舞家,讓台灣的觀衆一飽眼福,一次看夠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各擁風貌與特色的曼妙作品。。

學佛多年的吳素芬平日喜歡欣賞中國音樂與國畫,新作《氣韻》選用中國音樂界前輩馬水龍的《邦笛協奏曲》,其實也正表現了吳素芬一直以來以東方藝術爲主體結合西方芭蕾技巧的創作風格。吳素芬說,《邦笛協奏曲》的樂曲形式是西方的,主體卻還是梆笛。笛聲由氣而生,身形因氣而動,氣韻在時間、空間裡創構了舞形,藉著梆笛的躍升發出急、緩、飄、揚的芭蕾舞作;分別以不同變化的群舞、組舞、雙人舞及獨舞等方式呈現。吳素芬說,國畫中僅以黑墨與線條表現的景色諸如瀑布、流水、山陵,都給予視覺上一種寧靜的感覺,讓她聯想到芭蕾舞中輕巧安靜地一面。而中國建築中廟宇的飛簷流線、活潑的動感,就好像是芭蕾舞的跳躍律動,比色系表現舞作選擇灰色與金色的對她的中國觀。

第二次爲台北芭蕾編舞的馬汀認爲,依據音樂而編作的芭蕾作品時,聆聽音樂當下的感覺是創作的靈感泉源。來自美國的馬汀現任科羅拉多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曁編舞者,其舞作自然流暢、澎湃情感,擅長營造浪漫的氛圍。Sin-fonia Preludio以人間至情爲題,抒發內心沉潛的深刻情感,Come through the meadow則是馬汀繼浪漫的Preludio Sinfonia後,又一支採用法國作曲家Joseph Canteloube的曲子Songs of the Auvergne所編作的純音樂舞蹈作品。

Come through the meadow描述牧羊的少男少女,藉著悠揚的山歌傳達純眞情愫,以十首曲子串連成長達三十分鐘的舞作。作品以群舞、組舞、三人、雙人、獨舞各種不同的組合,以及略帶戲劇性的現代芭蕾舞蹈,詮釋法國農村靑年男女的純樸生活。自己是美國人,卻在新作中,藉由台灣的舞者表現法國男女的情懷,馬汀說,人性中一切美好的本質諸如簡單、誠實、純眞,是無國界的。他抓住了年輕舞者靑澀的純眞,掌握了音樂與肢體之間自然流動相呼應的默契,更善用許多能加強線條延伸的視覺效果的動作。看得出來,這是馬汀用心爲台灣舞者量身定訂的作品。

《曼陀鈴》則是彭錦耀一九九四年爲台北芭蕾舞團創團演出的作品,採用韋瓦第《曼陀鈴協奏曲》第三樂章,展現明亮快節奏的音樂芭蕾,是國內少見採用巴洛克風格音樂的現代芭蕾。

 

特約採訪|黃玉婷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