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芭蕾舞團以跨領域合作的模式創作的作品《蘇菲亞漫遊異想世界》。(台北芭蕾舞團 提供)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芭蕾殿堂的工程師

台北芭蕾舞團《蘇菲亞漫遊異想世界》

雖然整個大環境不利芭蕾舞團的運作,但抱持著一份延續芭蕾的使命感,不管教育推廣、還是創作展演,七年來,台北芭蕾舞團馬不停蹄地努力著,要為台灣打造一座芭蕾的希望之殿。

雖然整個大環境不利芭蕾舞團的運作,但抱持著一份延續芭蕾的使命感,不管教育推廣、還是創作展演,七年來,台北芭蕾舞團馬不停蹄地努力著,要為台灣打造一座芭蕾的希望之殿。

台北芭蕾舞團《蘇菲亞漫遊異想世界》

10月6、7日

台北新舞臺

八〇年代末、九〇年代初,台灣舞蹈圈起了一些變化,雲門舞集暫時解散;台北藝苑芭蕾舞團(註1)正式走進歷史,團員中的夫妻檔徐進豐與李淑惠間接接手成立首都芭蕾舞團;引進俄派古典芭蕾教學體系的「四季舞蹈中心」(註2)也打算暫停營運,而原本走硬鞋(point shoes)表演路線的台北室內芭蕾舞團也嘗試脫掉硬鞋改走現代芭蕾。而在此時,王明川與吳素芬夫婦經過長期深思熟慮後,也決定投身至舞者訓練養成不易、服裝、人力物力花費極高、演出場地要求嚴格的芭蕾舞蹈世界之中,於一九九四年六月成立台北芭蕾舞團。

台北芭蕾舞團創團之初,爲了打破「芭蕾是西方高不可攀的藝術」與「東方舞者身材線條不夠修長」的迷思(註3),舞團走向以推廣演出爲主,演出時多半由藝術總監吳素芬以幻燈片的畫面解說芭蕾舞史,來搭配小品舞作的演出,在皇冠小劇場、民心劇場(註4)皆有台北芭蕾舞團「芭蕾印象之旅」的蹤影。九五、九六年舞團更將推廣觸角延伸至校園,舉行巡演講座;九七年起,連續四年參與文建會的基層巡演。至今,這些落實基層的推廣、扎根工作,仍然是舞團努力經營的目標之一,同時也爲舞團累積了知名度與實務經驗、豐富舞者的舞台經驗與臨場反應。

融合氣韻的新台灣芭蕾

雖說推廣芭蕾的工作刻不容緩,然而對一個舞團而言,正式的劇場舞台演出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團長王明川將舞團的工作規劃成春秋兩季,春季偏重推廣工作、秋季則以展演爲主。

在舞蹈創作方面,吳素芬將芭蕾結合中國繪畫與氣韻、身段,發展出融合中西舞蹈美學的舞作《香音》和《氣韻》。吳素芬表示,「氣」就是呼吸吐納,跳舞「沒有氣就沒有韻,沒有韻就沒有生命」。她進一步表示,未來編舞創作將尋求更多可能性,嘗試以古典浪漫芭蕾爲主軸,融合氣韻,搭配曲調活潑俏皮的台灣民謠例如《四季紅》、《丢丢銅》等,發展新台灣芭蕾。

此外,舞團也廣邀不同屬性與類型的編創者參與,除了爲舞團增加舞碼、拓展多元風貌之外,更可打破舞者使用肢體的慣性模式,激發舞者肢體的潛能。回顧這七年來的公演紀錄,舞團所邀請合作的編舞家,有美國科羅拉多芭蕾舞團藝術總監馬汀.弗德曼(Martin Fredmann)、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彭錦耀等老將,也有旅居美國德州的舞者曾宗霖,以及歷屆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的常勝軍譚惠貞等新秀。從浪漫經典名作到創新現代芭蕾,舞團累積的舞碼多樣且豐富。

但談起如何維持這一份理想,王明川感觸很深。芭蕾舞團展演時所需的金錢費用比其他類型舞團高出甚多,光是硬鞋與tutu(紗裙舞衣)的支出就比起其他類型的舞蹈高,經濟不景氣,更使得原本經費的籌措實屬不易、極欠資助的舞團營運如雪上加霜。但王團長卻說,「經費再如何拮据難求總還能想辦法解決,但是對於芭蕾舞團的弱勢與所受到的漠視感到相當無奈。」

他同時也爲舞者叫屈。芭蕾舞者在訓練階段所受的嚴格磨練,絕不亞於任何項目的運動員,但是耗費衆多人力、物力資源的養成教育,所獲得的回饋卻與付出不成正比。這樣的情況造成投入舞蹈工作的成員減少,同時也使得舞團選才受限、演出經費短缺、製作成本削減、舞者薪資所得不多、無法延聘優秀傑出舞蹈人才…,生態食物鏈環環相扣的結果,使得台北芭蕾舞團隨時有暫停經營的最壞打算。

跨領域合作的「芭蕾希望工程」

雖然整個大環境不利芭蕾舞團的運作,團長仍然樂觀地期許舞團能平順地持續經營,而他最終的目標便是將目前半職業舞團改成眞正的職業舞團,並有屬於自己的基金會。抱持著一份延續芭蕾的使命感,舞團在去年六月提出「向上提升,向下扎根」的「芭蕾希望工程」計畫構想。

所謂「向上提升」是指專門開設給四十五歲以上青壯人士的「修身舞苑」芭蕾課程;而「向下紮根」是指「小舞者培訓班」的設立。「芭蕾希望工程」的目的在試圖開拓更多喜愛芭蕾的舞蹈人口。

最近舞團更嘗試以跨領域合作的模式,創作全新舞作《蘇菲亞漫遊異想世界》。《蘇》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爲藍圖,邀請戲劇工作者鴻鴻撰寫劇本。舞劇以經典芭蕾《天鵝湖》的場景開場,由一隻天鵝引領蘇菲亞從眞實世界進入浪漫的虛幻情境。隨著主角的成長,蘇菲亞亦以不同年齡的面貌出現,分別由「小舞者培訓班」學員飾純眞的女孩、舞團舞者飾浪漫的少女,以及由「修身舞苑」的學員飾婦人等,多人通力扮演。舞劇的舞蹈編排,則是由吳素芬與新生代創作者分段創作:有周怡迷離的〈風之路〉、吳素芬漂浮的〈水世界〉、譚慧貞爆發力十足的〈火的原野〉。再加上鴻鴻的戲劇張力和房國彥的舞台及燈光設計,《蘇》將呈現出現實與虛幻交織的芭蕾異想世界。

註:

1.台北藝苑芭蕾舞團創始團員包括有Marsha Wales-Brown、李巧、李淑惠、徐進豐、彭錦耀等人。

2.—九九四年一月「四季舞蹈中心」暫告停止活動,負責人李巧前往蘇俄聖彼得堡林姆斯基.科沙可夫音樂學院學院(Rimsky—Korsakov)攻讀博士學位,今年六月已經通過博士學位考試。

3.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創建紐約市立芭蕾舞團,他提出芭蕾舞者的身材要符合三長一小(手長、腳長、頸子長、頭小)的觀念,成為爾後芭蕾舞蹈美學圭臬。

4.民心劇場原位於民生社區,現已結束營運。

 

特約採訪|林郁晶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