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彭
-
果陀劇場《妳和我和他的真相》 荒誕絕妙喜劇揭開婚姻真相
果陀劇場全新劇作《妳和我和他的真相》,改編自法國知名劇作家、同時也是奧斯卡金獎電影《父親》原作者費洛里安.齊勒《The truth》,由屈中恆、賴雅妍、蔡燦得和劉亮佐四位劇場演員齊力演出,導演楊世彭說,這齣戲本來在2018年就要跟大家見面了,沒想到因為疫情延到現在才完成,但他相信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楊世彭也語帶玄機地說,前四場戲都只是開胃菜,真正的重頭戲在下半場,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和轉折,雖然標榜是喜劇,但最後一場戲的結尾在彩排時竟然逼哭在場的工作人員,讓大家更好奇到底劇中所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
戲劇 果陀劇場《悲憫次神的兒女》
充滿聲音的寂靜 不發聲亦能相守
果陀劇場新作《悲憫次神的兒女》由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執導,屈中恆與王曉書主演,這個曾為聽障女演員麥特琳奪得奧斯卡影后的劇本,描述聽障人與健聽人之間的磨合過程與愛情故事,楊世彭將以寫意舞台讓男主角的回憶流轉其中,且在視覺部分表現澎湃豐富的靜謐與喧囂的簡約。
-
藝@書
打開書本 進入華格納創意世界
想進入華格納的創意世界並不難,在聽懂音樂之前,可先熟悉各作品的劇情梗概。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音樂學者羅基敏的《華格納研究:神話、詩文、樂譜、舞台》與劇場導演楊世彭的《優雅的時光:達人聆賞華格納樂劇22年全紀錄》,以兩種不同的路徑,帶引讀者踏上成為華格納鐵粉的道路。
-
焦點專題 Focus
楊世彭╳王爾德 《不可兒戲》的奇妙因緣
《不可兒戲》結局的命定巧緣惹人驚呼,即將五度執導《不可兒戲》的導演楊世彭與《不可兒戲》的機緣也同樣巧妙。雖然楊世彭過去最專擅的是莎劇,但在楊世彭眼中的王爾德同樣是奇才:「台詞太漂亮,太多幽默話,《不可兒戲》更是名列前茅的喜劇作品。」
-
戲劇
《步步驚笑》 金士傑挑戰瘋狂喜劇
改編自驚悚片大師希區考克經典作《國防大機密》的舞台版《步步驚笑》,將由資深導演楊世彭執導,甫獲國家文藝獎的金士傑挑大樑。劇中將由四個演員扮演間諜、警察、農夫、農婦、小販等四十八個角色。五十七歲的金士傑說,雖然他不用串演其他角色,但兩個半小時,他幾乎不下場,也非常考驗他的體力。
-
專題
新象30 繁花綻放
新象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可喜可賀。 三十年的拓荒,播種,耕耘,灌溉,成長,到今天的繁花綻放,不易,實在不容易。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委屈、折磨與承擔;多少迷人的片刻與欣慰的時光。「新象」自己感受得到,會寫在許博允的傳記裡,但也印映在朋友們的心中,更會記錄在台灣的文化發展的史冊上。
-
戲劇 不顛覆不解構 要讓學生演得像歐美職業劇團
莎劇名導楊世彭 帶來原味《羅密歐與朱麗葉》
多年前楊世彭便打算譯導中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今年夢想終得實現,除了讓劇中人「開口說中文」外,場景設定為十六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完全遵照原著劇本。相較於台灣戲劇界慣以解構、顛覆、時空搬移手法詮釋莎劇,楊世彭笑說:「我難得來一趟,總要呈現一齣規規矩矩、原汁原味的莎劇給台灣觀眾欣賞吧。」
-
戲劇
演出務本,改編有道
從台灣劇場的生態著眼,香港話劇團的這場製作最値得稱許的,或許是改編的部分所透露導演對於原作的理解。楊世彭在保留雙關義的修辭技巧和文字遊戲的幽默筆調之餘,竟又能同時兼顧整個製作的文義格局,令人佩服。
-
戲劇
虛擬緋聞與美學距離
庫尼取材於政治意味特濃的緋聞,未必有所影射,重要的是有賣點。然而,如果沒有圓熟的編劇技巧,賣點不可能成爲賣場。活用傳統浪漫喜劇諸元素就是庫尼展現的編劇技巧。
-
回想與回響 Echo
道歉與一些感想
台灣劇評過度唯我獨尊的一言堂心態,小同一把尺度衡量商業劇場與非商業劇場的演出,除了使評論失焦也斬斷了各種角度對話的可能。
-
戲劇
狂戀啓示錄 評《戀馬狂》
表演工作坊向台灣觀衆介紹經典名劇的心願,果然有個好的開始。放眼舉步維艱的台灣劇壇,《戀馬狂》的演出應該是敲破種種舞台迷思的一陣棒喝。
-
戲劇
偷窺的救贖? 評《戀馬狂》
《戀馬狂》在國家戲院演出時,設計仍依循二十年前倫敦、紐約的舞合,但由於場地太大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彼德.謝弗的原作劇本也不盡然完美無缺,仍有可議之處。
-
即將上場
東尼獎最佳戲劇《戀馬狂》
繼前年楊世彭導演與表演工作坊完美組合演出《推銷員之死》後,國家戲劇院特別力邀再度合作,於今春推出另一齣劇力萬鈞的年度大戲──《戀馬狂》。 《戀馬狂》Equus是英國當代劇作家謝弗(Peter Shaf-fer)成名傑作之一。本劇曾在美國百老匯連續上演一千二百場,榮獲一九七五年百老匯「東尼獎」最佳戲劇獎。謝弗的另一名作就是《阿瑪廸斯》。 本劇描述一個極端愛馬的年輕人,卻在一夜之間戳瞎了六匹馬的眼睛,引起社會的嘩然。年輕人在心理醫生抽絲剝繭的治療過程中,將帶給觀衆相當的衝擊與省思。年輕人的父母性生活極不和諧,但仍在社會傳統的束縛下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道貌岸然的父親、事實上卻常私下光顧三級電影院。看似「正常」、「成功」的專業心理醫生,廣受大衆推崇敬重,卻對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十分嚮往。而原本充滿熱情、想像力極豐富的年輕人,最後被「治癒」,導入社會「正軌」,「循規蹈矩」地做人。這樣的結局到底是幸或不幸?是社會的福氣還是損失?
-
焦點
熱血奔騰的劇場行動 《戀馬狂》
曾獲一九七五年百老匯最佳戲劇東尼獎的《戀馬狂》,是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的佳作,四月下旬將由表演工作坊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