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憫次神的兒女》由屈中恆(右)與王曉書(左)主演。(果陀劇場 提供)
戲劇 果陀劇場《悲憫次神的兒女》

充滿聲音的寂靜 不發聲亦能相守

果陀劇場新作《悲憫次神的兒女》由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執導,屈中恆與王曉書主演,這個曾為聽障女演員麥特琳奪得奧斯卡影后的劇本,描述聽障人與健聽人之間的磨合過程與愛情故事,楊世彭將以寫意舞台讓男主角的回憶流轉其中,且在視覺部分表現澎湃豐富的靜謐與喧囂的簡約。

果陀劇場新作《悲憫次神的兒女》由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執導,屈中恆與王曉書主演,這個曾為聽障女演員麥特琳奪得奧斯卡影后的劇本,描述聽障人與健聽人之間的磨合過程與愛情故事,楊世彭將以寫意舞台讓男主角的回憶流轉其中,且在視覺部分表現澎湃豐富的靜謐與喧囂的簡約。

果陀劇場《悲憫次神的兒女》

10/27~28  14:30   10/27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12/14~15  19:30   12/15~16  14:30

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INFO  02-87721867

今年迎來卅歲生日的果陀劇場,下半年除了時隔廿年再次重製的經典搖滾音樂劇《吻我吧娜娜》,及年底在國家戲劇院限定加演的《ART》外,本月底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演、將一路演到明年的全新製作,是由楊世彭擔任導演的《悲憫次神的兒女》Children of a Lesser God,翻譯自美國劇作家馬克.麥道夫(Mark Medoff)的同名原著。

奧斯卡金獎加持  跨越聽障的愛情

此劇本原是麥道夫與聽障女演員斐利琪(Phyllis Fredlich)及其夫婿等人,藉創作工作坊逐步發展成形的作品,一九八○年在百老匯製作首演後便大獲好評,一舉贏下當年東尼獎最佳演出、最佳男女演員等三項大獎。一九八六年改編成電影《悲憐上帝的女兒》,由影星威廉.赫特與當時年僅廿一歲的聽障女演員麥特琳(Marlee Matlin)搭檔演出,也讓麥特琳奪下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是此獎項年紀最輕的獲獎者,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聽障影后。

《悲憫次神的兒女》上半場講述男老師傑姆斯(由屈中恆飾)來到學校教導聾啞生學習讀唇語或練習開口說話,因而認識了性格倔強、堅決不願發出聲音的莎拉(由王曉書飾),兩人在爭鋒相對、彼此妥協中相識而相戀,最後也決定攜手走過一生;下半場則關於兩人婚姻生活的種種,在自我的堅持與相互的磨合之中,逐漸變得並不那麼美好的日子。

回憶裡的故事  想到哪就演到哪的舞台

導演楊世彭其實並非首次執導此作,一九八五年、九六年他曾兩度帶領香港話劇團演出,時隔廿多年後,他也終於有機會將這個他所喜愛也熟悉的故事,介紹給台灣的觀眾。此次演出、在設計上,楊世彭從一開始就有很具體的想法,他不希望有實實在在的場景,相較於實,該是「虛」的、寫意的,所有轉換都是流動的。他指出,劇本在一開頭的舞台指示中其實就說明了:「一切發生在傑姆斯的回憶裡。」於是,他請舞台設計只用三種不同長度的凳子,在一片空台之上,打造各式各樣的空間:幾張凳子就表示教室、兩張小方凳就是可以約會的義大利餐廳、三張大長凳拼在一起,便成了成家後的雙人床。劇中的傑姆斯也得自己移動物件,帶領觀眾隨他進入另一個空間,畢竟,這全是在他的世界裡。

除了凳子組合,整個舞台基本上就是個大空台,唯有靠上舞台處,舞台設計與燈光設計一同合作打造了一片「燈田」,那是許許多多可變色的小燈球所組成的,恰如聲波波紋,導演也期待能利用各種變化,創造視覺上的另一種層次。搭配劇情,服裝設計則將聽障人與健聽人的服裝以顏色相互對比,在視覺部分表現澎湃豐富的靜謐與喧囂的簡約,呼應劇中莎拉的台詞:「耳聾,並不如你所想,是聽力的反義字;那是一種充滿聲音的寂靜。」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