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美
透過「新世代」開拓未來 為市場絞盡腦汁
疫情過後,一個優秀樂團的未來發展應如何定位? 從20世紀初期美國喊出「五大(Big Five)」的說法,這些樂團透過「聲譽」網羅更多優秀人才,並且透過商業錄音發行的全球行銷,建立國際聲望。但在進入21世紀以後,五大的說法不僅早就過時,甚至有更具體的數字分析。2021年一篇根據所有公開的財務公告進行的調查,美國「收入前20的管絃樂團」,顛覆許多人對以往對「知名度」的認知:排名前5依序是洛杉磯愛樂、費城管絃樂團、波士頓交響、舊金山交響和紐約愛樂;「五大」另外兩個樂團,芝加哥和克里夫蘭依序排在第6和第7。根據這篇報告,第一名的洛杉磯愛樂可運用的預算,是第5名紐約愛樂的兩倍。 美國頂尖樂團的定位,也隨不同的首席指揮率領,地位有所輪替改變。當年洛杉磯愛樂始終是最願意延攬相對年輕的首席指揮,祖賓.梅塔(Zubin Mehta)就任時未滿27歲,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就任時34歲,如今當紅的杜達美(Gustavo Dudamel)不滿30歲,加上20年前迪士尼音樂廳開幕,更多元化的演出曲目,包括如今國際不斷想複製的成功案例「電影音樂會」也是從洛杉磯開始,洛杉磯愛樂能成為如今北美洲商業市場影響力第一,定位和其他幾大樂團不同,自然也有關係。但杜達美將於2026年離開,下一任是誰還未知,另外,任職超過20年,將樂團推升成為目前「全美第一」、「世界前十」的首席執行長查德.史密斯(Chad Smith)也將離職轉戰波士頓交響,查德曾歷任兩任首席指揮,從營運長到首席執行長,可以說洛杉磯愛樂近幾年最重要的計畫,都是在他手上推動,他的離職,包括「迪士尼音樂廳」的建築設計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都為此嘆惜。 如果洛杉磯愛樂是北美最積極和青年指揮家合作的樂團,在英國則是一個普遍的風氣,主要來自的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公司BBC,長期以來的音樂會轉播及透過「新世代(Next Generation)」計畫,對觀眾的潛移默化養成的習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
震開社會的裂隙 藝術生態改造的契機?
武漢肺炎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攀高,城市解封之日遙遙無期,各地如烽火般此起彼落的種族歧視事件抗議活動在近百年未見的高失業率中,不知何時能演出的表演藝術界,除了痴痴等待不知何時可以開門的場館,也只能用創意讓Shows繼續go on,透過線上演出拉住觀眾;而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風潮下,人們開始反省社會制度,對表演藝術界來說也是重新思考、探求改變的契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觀察—美國
專業評論式微 網路互動及時又熱絡
由於美國報紙媒體萎縮,專業的表演評論家失去發表舞台,對作品「一言定生死」的時代已不復存在。但因網路及社群媒體的興起,評論卻是愈來愈多且愈來愈快。原本報紙的專業評論逐漸被藝術公關所取代,這樣的評論生態,未來會怎樣發展,誰也不能預見。演出、評論、觀眾的關係,還在繼續改變中。
-
美國
生命蓬勃,長存民間
每年的夏、秋兩季,美國的大城小鎭或郊外公園常常有市集出現。這種源於互市的活動大多稱爲市集,如果文化成份較重的則稱爲節(festival)。這種以文化爲主題的場合往往是接觸各類文化的時刻,尤其是欣賞民俗樂舞的良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劇場工作坊要讓現代舞蹈自由
「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都可以找到機會發表舞作,是我們努力想做到的。」
-
美國篇
NEA模式輸送文化養料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補助政策
政府的文化政策攸關文化生態之演進,而牽涉到衆人之事就不免有政治因素夾雜其中,決策者與執行者如何拿揑分寸,自古以來就是個有趣的話題。
-
美國篇
江海不拒細流
以在海外發揚傳統中樂,推展現代中樂爲旨趣的紐約長風中樂團,自一九八四年創建以來,活躍於美東地區的音樂舞台上。少數民族的文化團體如何得到當地政府的補助,長風是一個範例。
-
專欄 Columns
文化的政治觀
藝術家是弱勢團體,而藝術是應該大衆化的,使人人可以分享。沒有政府的授予,如何做得到?
-
專題報導 Feature
偶戲的大千世界 閻振瀛談世界偶戲
戲劇學者閻振瀛製作過四次國際性亞太偶展,亦常赴國外考察、觀摩。各國偶戲的不同特色,他爲我們一一道來